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区域创新 课件.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7585517
  • 上传时间:2018-10-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4.50K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区域 创新能力的评估及培育问题,,Cooke(1992)首先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他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Cooke,1996)Nelson(1993)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为引导创新产生的区域性的制度、法规、实践等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地理边界并不一定限于一个国家内部,也可能由地理接近的跨国区域构成Asheim&Isaksen(2002)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支撑机构围绕两类主要行动者(即产业集群及其支撑企业,制度基础机构)及他们之间的互动作用构成的区域集群 我国则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区域创新体系并对其展开研究胡志坚和苏靖(1999)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参与技术开发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所组成,并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黄鲁成(2000)则将区域创新体系定义为在特定经济区域内,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和组织)、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的物质条件)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

      学习不仅限于专门的知识生产部门,知识从这种部门不断地被传播到经济的其他领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中,如采购、生产、销售这样的普通经济活动相联系从这种观点看,新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利用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动作用美国的教育体系是高度分散化的,甚至公立大学也如此州立大学由州政府提供资金,因此,他们对当地的商业化需要的反应更为积极这些学校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的关注不断加强,所以在美国,象采矿业、农业和机械工业这样的行业从中获利非浅,同时,大学的这些实践也有助于它们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而公司正可以雇佣这些人以建立自己的研究室 私立大学在美国的比例相对高一些,它们无须向国民教育当局甚至是州教育当局负责,所以可以自由地进行独立地科学研究工作,并倾向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为企业的人才招募提供了广阔的源泉 3、在美国,贵族和等级意识相对淡薄,象亨利罗兰这样的论断引起的反映远不如欧洲国家那么激烈与之相适应,如爱迪生之类的打工者也有出人头地的空间他们在科技的商业应用方面的成就不仅带来了更大的经济繁荣,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所以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向企业输送人才等,都有比较大的动作,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应用的步伐。

      罗斯福认为,美国在大战中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第一台计算机的战时体系一定适用于和平年代的创新活动所以,1944年11月,就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委派国家科学研究发展局局长研究如何在和平时期利用军事技术促进科学创新,后者提出了三项建议: 1、建立国民研究基金,负责在政府机构、大学、军方和产业之间协调,以这样一种中央协调机制解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问题;2、利用联邦政府资金鼓励大学和工业部门进行更多的研发工作;3、联邦政府资助退伍军人接受更多高等教育,扩大科研人员数量,提升其质量后2项被采纳,结果调动了大学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育人才;推动了区域内部研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极大地夯实了研发人才储备基础企业创新战略—注重创新能力建设(组织机制、战略,内部文化,外部合作等) 研发机构也是,一、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经常地、密切地与区域企业的创新投入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和制度的行政性支撑安排 2、区域创新体系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创新体系可以通过系统内各创新主体的互动,持续地产生激励创新的动力,形成连锁反应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推动创新从企业创新扩散到产业创新,从单个产业创新扩散到产业簇群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能在未来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而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出创新能量,形成持续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整个区域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保持区域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3)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差异,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进区域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形成一定的后发优势但是后发优势并非必然成为比较优势,因为,后进区域如果不能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再创新,就只能跟在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可以使后进区域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对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跨越技术发展阶段,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赶上或超越先进区域二、区域创新的基本理论回顾,(一)创新与区域创新系统及创新的区域根植性 1、创新是一个进化过程1)创新的涵义及内容2)创新是进化的技术创新意指技术发明或新产品开发及其商业化技术创新是进化的,一方面指它是连续的和累积的,不是少数几个英雄式的发明家促成的一系列不连贯的飞跃所导致,创新是在“原有技术”之上的进一步发展,每一种技术都是一个连续系列中的片段。

      吉尔菲兰对船的进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最早的漂浮的圆木到近代的内燃蒸汽机驱动的船舶,他指出,船的发展是成百上千种小发明的累积,所有这些发明,,,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统一体技术史学者巴萨拉指出蒸汽机看起来是没有先例的,但事实是,在瓦特思考蒸汽机的改进时,英国已经有了可用于生产的纽可门蒸汽机,,他还把蒸汽机的“机械要求”追溯到欧洲中世纪一些东西以及13世纪中国的东西,还有一些在基督诞生前1到2世纪就出现的东西,包括真空泵、活塞泵、蒸汽置换设备、机构联动装置另一方面指它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通过生存竞争、市场选择而存活下来的东西比如可视创新的失败非技术硬件不过关,而是需求偏好不强,比如使用者往往在打时想到自已被对方看到就觉得不自在;大多数年轻人给父母或家人打时往往不愿愈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很多人仅仅是把可视看做玩具.而更习惯用老式Lipartito 论文),,3)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依赖于一个创新网络系统 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创新非封闭式,而是开放式;学术研究机构具有知识方面的优势(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企业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技术体现为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是具体的组合、设备、操作或规则);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具有营销网络有利于其商业化,避免创新失败,企业有资金。

      创新需要风险投资,要有相应的金融机构的配合; 创新需要政府资助;需要市场支持,需要其他制度、法规及政策的配合4)创新具有区域根植性特征创新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制度性环境具有区域差异,因而创新也具有区域性特征特有的社会资本(如近邻的企业、金融机构、大学之间的信任关系,惯例、价值共享、规范,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分包者和供应体系、对合作的地方传统和企业态度、支持的中介和组织以及顾客和使用者的存在创新需要个人创新的激情、创新所具有的个人素质、企业所具有的鼓励创新的文化,这些存在于区域性文化中集群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集群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

      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将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2)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与知识和技术扩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自增强关系在新经济时代,产业布局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相互关联、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有规律地聚集在一个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产业集群内由于同类企业较多,竞争压力激励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迫使员工相互攀比,不断学习;企业间邻近,带来了现场参观、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竞争的区域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集群内领先的企业会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在集群区内各专业细分的企业很快会协同创新,相互支持,共同参与这种网络化的创新模式事实也已经证明,产业集群内知识和技术的扩散要明显快于非集群化的企业,,(3)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就成为可能,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新方法的产生由于存在着“学习曲线” ,使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Feldman和 Malmberg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与已经发展了的或者已经是新技术适应者的参与者发生联系的机会就会越大,与产业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就会越充足”硅谷的文化,对此,美国著名经济记者约翰.迈克德维特和安德里安.伍尔德利奇进行了概括,归纳出10条“文化簇集”:第一,能者在上的公司信仰在硅谷,年龄和经验没有多大作用,肤色和背景也无所谓例如:从1990年到1996年间在硅谷所办的4 000家公司中,就有27%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办的,几乎占去了公司业主的三分之一第二,对失败极度宽容的理念通常,失败往往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例如:在欧洲或在中国,破产往往会被看成羞耻;而另外一些国家,破产者还不能被允许开办公司但在硅谷,却截然不同,这里崇尚的却是”败又何妨“这种宽容的理念。

      因此,创业者拥有非常健康的心态第三,对“背叛”的容忍态度在硅谷,员工的流动不受任何限制和谴责,“跳槽”也没有什么关卡这都被视为一种完全正常的职业行为任何人都可以实现“人往高处走”的理想,去圆成功的梦想第四,精诚合作的精神合作,对志同道合者来说可能没有多大问题,但对冤家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在硅谷,即使昨天是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但是明天也有合作的机会,成为守规则、讲信用的合作者第五,嗜好冒险的行为冒险是“硅谷人”的一大特点他们不仅在创业上敢于冒险,而且在生活中也寻求刺激,如:业余生活中的蹦极、高空跳伞等,都被认为可以激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创业方面,不断探索,丰富自己的阅历,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不会长期忠实于一家企业他们总是会主动砸掉自己的“饭碗”,去寻找更有发展前途的创业机会,因此,硅谷“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带来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市场的流动过程正好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六,全新的投资理念在硅谷,无论是打工的工程师,还是亿万富翁,他们赚钱之后,都不愿意做“守财奴”,而是把赚到的钱再投资到创业环境中去,投到新的领域,创造新的财富第七,热衷改变自己的位置硅谷人”敢于自己吃掉自己,自我淘汰掉昔日的辉煌和模式。

      如:SGI的创始人克拉克,一旦SGI获得成功,他就离开原来公司去创办了网景网景上市后,他再度离开,又创办了几家新公司通过一次次吃掉自己,使自己的智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第八,对产品而不是金钱的痴迷硅谷人以宗教般的虔诚心态追求技术,希望能够以技术推动世界进步,从而创造新的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第九,机会的慷慨分布在硅谷,谁都不用嫉妒谁硅谷人”认为,机会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均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这就看自己如何去把握第十,分享财富的强烈倾向硅谷的财富观具有独特之处,如:从认股权到给员工健康检查、免费午餐晚餐、为家属办幼儿园、提供优厚的退休金等,至少在公司内部,财富被群体分享而不是被某些少数人独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