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区道路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
9页目 录一、适用范围 1二、目的 1三、引用文件、标准 1四、工程概况 1五、施工准备 2六、施工方案 3七、质量管理 11八.安全管理 12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220kV何店变电站工程站区道路施工二、目的通过本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使施工过程得以规范,施工标准明确,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三、引用文件、标准3.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2 《220kV何店变电站工程站区道路施工图》;33 《220kV何店变电站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细则》、《220kV何店变电站工程工程创优规划》及《220kV何店变电站工程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3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 2009年版;3.5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 183—2008;36 《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DB11/T464—2007);37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03);3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 248—2008);3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3.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四、工程概况1、站区道路按设计图纸要求从下到上为400mm厚砂石垫层,220mm厚极配碎石基层,20mm厚石屑找平层,150mm厚C25混凝土过渡层,180mm厚C25混凝土面层。
2、站区道路总共约760米,道路为双面放坡,胀缝间距为30米左右,一般要求设置在道路交叉路口,当相邻两路口间距小于30米时,只要求在路口设置胀缝.缩缝间距为4米,最大不应超过4米车道与车道之间用纵缝分割3、材料:混凝土过渡路面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程中,面层之间必须设置沥青粘层,在细粒式沥青混 凝土中按每1000kg沥青混合料掺入30kgDCPET路用纤维表1 道路施工表序号施工步骤厚度mm用量(方)1砂石垫层3008282极配碎石基层2205523石屑找平层20834C25混凝土过渡层1506075C25混凝土面层180800五、施工准备1、掌握图纸及图纸会审:看清图纸,关键是砼面层的厚度和砼强度等级图纸会审关键看马路与基础、电缆沟、下水等是否有矛盾2、技术交底:必须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字,并形成书面交底记录3、主要材料准备:根据图纸要求及工程量,准备砂、石、水泥、周材和少量钢材.4、主要工器具及机械准备: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振动梁、马路砼切割机、砼搅拌机、砼运输翻斗车、马路收光机、木搓板、泥板、50×100的铝方管等。
5、人员准备项目总工陈云鹏项目经理邹汉文安全惠余贤贤质量甘江涛技术陈云鹏计划刘建军材料周勤资料李洵李力为施工队长施工班组图一:人员组织机构图六、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基层处理模板钢筋制作安装装施工准备砼面层浇制砼养护胀缩缝的切割和灌缝模板拆除混凝土面层浇筑道路养护底层清洗图二: 施工工艺流程图61 测量定位按照施工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设置一定数量的标高控制点和轴线控制网可根据设计图纸和水准点的要求,每隔200—300m设一个临时水准点道路中心桩桩距在直线段一般为20m,曲线段为10m.地形变化处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加密,并在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6.2 基层处理1、路基施工前必须彻底清淤,除杂草,植物,植物根等腐植质后方可回填;2、路基(包括路槽槽面两侧0.5米范围)应具有足够压实度,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图纸要求的094压实系数;3、道路素土土基需去掉以上耕植土层,切勿含杂物(植物根等腐质物);4、土基压实完毕,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不使出现车槽,注意排水;5、基层,碎石或砾石基层,应有良好的级配,分两层进行压实,第一次厚度为一半厚,第二次同砂垫层一起反复压实至无轮迹为止,压实机械应符合工程施工验收的有关规定;6。
3 模板制作及安装1、模板一般采用槽钢,根据砼的厚度,选择槽钢的高度马路转弯处采用扁钢拼焊接而成2、模板的固定在槽钢或扁钢的背后焊接方便固定的耳环,用钢筋穿过耳环打入土内模板拼接处处理:在模板固定时,测量工随时进行跟踪,注意马路的坡水,特别是转弯处的坡水,根据图纸所要求的排水坡度进行控制3、立模应在浇筑砼前一天支立完毕,浇筑砼前模板内侧应涂布有效地隔离剂(脱模剂)6.4 钢筋制作及安装1、钢筋统一在场外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后运至现场,水泥砼浇筑前安放2、自由板边缘钢筋安放自由板边缘钢筋安放,离板边缘不少于5cm,用预制砼垫块垫托,垫块厚度为4cm,垫块间距不大于80cm,两根钢筋安放间距不少于10cm在浇筑砼过程中,钢筋中间保持平直,不变形挠曲,并防止移位5 砼面层浇制1、砼浇制前,基层用水湿润2、砼的振捣:钢筋安放就位后即进行混凝土摊铺,摊铺前刷脱模剂,摊铺时保护钢筋不产生移动或错位即混凝土铺筑到厚度一半后,先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一遍,等初步整平后再用平板式振动器再振捣一遍振捣时,振捣器沿纵向一行一行地由路边向路中移动,每次移动平板时前后位置的搭头重叠面为20cm左右(约为1/3平板宽度),不漏振。
振动器在每一位置的振动时间一般为15s—25s,不得过久,以振至混凝土混合料泛浆,不明显下降、不冒气泡,表面均匀为度.凡振不到的地方如模板边缘、进水口附近等,均改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动时将振动棒垂直上下缓慢抽动,每次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式振动器与模板的间距一般为10cm左右插入式振动器不在传力杆上振捣,以免损坏邻板边缘混凝土经平板振动器整平后的混凝土表面,基本平整,无明显的凹凸痕迹然后用振动夯样板振实整平振动夯样板在振捣时其两端搁在两侧纵向模板上,或搁在已浇好的两侧水泥板上,作为控制路面标高的依据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振动两遍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动或送动时应及时纠正3、混凝土过渡路面应做成毛面,浇筑完成后应清边整缝,修补掉边缺角,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洒水泥粉6 模板拆除1、模板拆除注意砼面层的缺棱掉角,先用拆除固定部分,然后用手锤轻轻锤击槽钢,使槽钢脱离砼,然后拆除槽钢2、砼路面养护:砼浇制完毕后12小时内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为了保证砼面保持湿润状态,用塑料薄膜覆盖,并表面撒水充分湿润,同时起到保护马路面层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
6.7 胀缩缝的切割1、胀缝和缩缝的设置原则:胀缝预留置,要考虑缩缝的间距,使胀缝和缩缝的间距基本一致,做到提前策划;胀缝留设间距根据设计要求,在道路与建构筑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处必须做胀缝施工时,每天完成或因其他因素不能继续施工时,应尽量做至胀缝;如不能,应做至缩缝处,并做成工作缝2、胀缝在混凝土浇捣前必须设置胀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要顺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灌填缝料,下部应设胀缝板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宜交错布置在相邻板块两侧,固定后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边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大于5MM,传力杆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或支架固定安装方法.3、缩缝: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以切割时不出现缺棱掉角为宜,缩缝切割的深度应不小于路面厚度的1/3(从顶面算起)缩缝采用马路砼切割机进行切割,缝深一般保证在40~50mm,缝应顺直4、纵缝采用平缝纵缝,对已浇混凝土壁应涂刷沥青,并避免在拉杆上,纵缝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并设置于板厚中间,误差小于5MM,纵,横缝接口切忌错位布置5、灌缝对一般工程,采用油膏嵌缝;对质量要求很高的工程,可以采用密封胶进行灌缝。
胀缝应上下贯通,灌缝前应将缝内的残渣清理干净,缝宽20~25mm采用油膏嵌缝,可用油膏搓成条,嵌入缝内,不得污染马路面层;采用密封胶进行灌缝,可用分色带镶贴在缝的二侧,用枪注入缝内,然后撕除分色带8 砼面层养护混凝土养护:已浇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75%时,方可在基础上面进行重荷载施工6.9 路侧石施工1、路侧石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品,规格,尺寸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用M5水泥砂浆砌筑2、放样(1) 核对道路中心线无误后,依次丈量出路面边界,进行边线放样,定出边桩2) 按路面设计纵坡与侧石纵坡相平行的原则,计算出侧石顶面标高,定出侧石标高道路直线段采用100CM侧石,道路弯道处采用50CM侧石3) 道路改建翻排侧平石,应按新排砌的要求进行现场放样,做好原有雨水口标高调整,并与原有侧平石衔接和顺3、槽夯实:根据设计图放线开挖基槽,整平夯实槽底,摊铺垫层.铺筑150厚碎石垫层及砼基础, 路床施工宽度应包括侧平石基础宽度,侧平石基础用相应的路面材料替代4、道路侧石施工时,根据道路的坡度,接通线施工侧石与路边缘的伸缩缝应大小一致,侧石与侧石之间的接缝必须平齐,缝宽为10mm,用1:2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5、新砌侧平石应设护栏防护,接缝应湿治养护不得少于3d,冬季应注意防冻七、质量管理7.1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混凝土不密实,由于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2、混凝土表面标高不准,主要由于水平桩移动,或混凝土多铺过厚,少铺过薄而造成;3、轴线位移:主要因模板安装支撑不牢而造成的,另外轴线桩在支模前已遭到破坏而产生移位;4、不规则裂缝: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切缝处理,或者养护措施不到位;5、预埋管:在道路施工前进行道路下预埋管施工,预埋管施工后要求进行分层夯实处理;6、新老混凝土路面接搓施工工艺:新老混凝土路面接搓处不留尖角,可将原路面切割一矩形块,将新混凝土路面尖角部分与切割部分一起浇筑混凝土,避免了新老混凝土路面接搓处的尖角;其他部位存在接搓现象时,在新路基混凝土浇筑前应插入钢筋以加固7.2 工艺标准及验收要求1基础表面工艺质量标准(1)所有道路外形尺寸偏差满足验收规程规范的要求2)混凝土内实外光、外形方正、砼表面平整、光滑、有光泽、颜色基本一致;无明显接槎痕迹,无蜂窝麻面,无气泡;观感良好 (3)道路水平倒圆角且线条通顺4)表面拉纹工艺顺直.2质量检验验收标准按照《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
1—2005的第524条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主要检查项目如下:(1)路面宽度偏差±20 mm;路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 mm;(2)纵坡标高偏差±10 mm;横坡偏差坡长的±025%;(3)纵缝顺直度允许偏差≤10 mm;横缝顺直度允许偏差≤10 mm;(4)板边垂直度允许偏差±5 mm;(5)胀缝板边垂直度无误差;(6)相邻板高差允许偏差≤3 mm;(7)井框与路面高差允许偏差≤37.3 成品保护措施1、施工场地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