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农村成校培训工作,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docx
9页创新农村成校培训工作,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 摘要实施农科教结合,能够有力地促进科技、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能够富有成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提高科教兴农的整体效益;能够进一步充实健全农村科技培训与推广网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随着新“三农”内涵的不断丰富,农村成人学校的培训工作在实施农科教结合的过程中,更应当顺应时代需求,衔接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的大趋势,理性反思,不断创新,努力突出农科教结合新特色,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关键词:农科教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成人学校培训创新 实践证明,实施农科教结合,能够有力地促进科技、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能够富有成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提高科教兴农的整体效益;能够进一步充实健全农村科技培训与推广网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随着新“三农”内涵的不断丰富,农村成人学校的培训工作在实施农科教结合的过程中,更应当顺应时代需求,衔接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的大趋势,理性反思,不断创新,努力突出农科教结合新特色,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近年来龙虬镇成校在实施农科教结合助推罗氏沼虾产业化进程实验项目中,创新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为该镇罗氏沼虾产业化程度的提升提优,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对如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做了有益的探索。
以下笔者就该校的实践对在农业产业化推进中如何创新农村成校的培训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为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任务 以市场化、社会化和集约化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社会机制从各方面与之相适应,同样也对作为主体的农民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可以说,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素质的高低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实状况与产业化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农民素质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障碍因素农业产业化对人才的内在需求呼唤农村成人教育积极有效的参与,农村成人教育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快改革、调整思路、培养大批懂技术、精业务、会管理、善操作、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任务 二、创新农村成校培训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XX县区龙虬镇开展了《实施农科教结合,推进罗氏沼虾产业化发展》项目实验,该镇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完善罗氏沼虾养殖教育培训体系,以普及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为基点刷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转化科技成果为目标,强化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承包体系,以示范基地和合作组织培育了农科教结合的实施载体。
创新了农科教结合机制,形成市场化、民营化和社会化的农科教结合新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由2007年的25000亩扩展到2010年的40000亩,从事罗氏沼虾产业人数由2007年的2800余人增加到2010年的4500余人,罗氏沼虾养殖合作社由1个增加到5个,亩平效益由2007年的2870元增加到2010年的近3500元,全镇农民来自虾业经济的收入由2007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亿元,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3280元增加到2010年的4970元罗氏沼虾产业已成长为该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产业,该镇也成为了全国罗氏沼虾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的核心区,罗氏沼虾之乡名扬海内外该镇的成人教育也因为在与农业、科技结合中,形成了特色培训专业近三年来单办、联办与罗氏沼虾产业相关的各种培训及讲座48期,接受培训13600多人次,借助罗氏沼虾产业化这个平台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 纵观龙虬镇实施农科教结合,推进罗氏沼虾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笔者认为: 为促使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在农科教结合中,必须加快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尤其要创新农村成校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对主体素质的要求。
(一)健全成教培训体系是保证 成校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要把参与培训的农民有序的组织起来,并扎扎实实做出成绩,显出实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单靠成校唱“独角戏”是难成气候的,必须不断增强政府、部门、学校、行政村等单位抓农民培训的凝聚力对此,该镇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建立了由镇党群副书记任组长,农业、文卫副镇长任副组长,农技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成校长为组员的镇农民培训领导小组,由成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培训工作,从而形成了由成校统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农民培训工作体系 2、建立培训联络网 为确保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该镇成立了农民培训联络员队伍,聘请了各行政村村主任作为村级联络员,把农民素质培训的网络延伸到各行政村联络员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情况、提供信息、组织学员、收集资料(如培训学员的照片、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等)、宣传政策;为提高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成校也组织联络员们开展业务培训、座谈交流、参观考察等活动,通过活动交流工作经验,调动她们参与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3、创新成校培训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培训质量,该镇成校构建了五项机制加强成人教育培训:一是构建分层教育机制镇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村成人学校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和目标,各自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二是构建资源整合机制整合农技中心和成人学校的远程开放教育、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优势资源,分别开展各项培训活动三是构建多方联合机制与镇农技、科协、劳动和用工企业等单位签订协议,联合开展种养业技术培训等项目培训四是构建免费培训机制对农民实行学费、书费“双免”政策,提高农民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构建按需培训机制通过入户调研、下发问卷等形式了解农民培训需求,根据农民所需设立相关培训项目 (二)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应是数量适中,精干高效,专业性强成人教育教师的劳动成果直接体现为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成人教育事业,教师专业对口是关键该校4名专职教师,其中3人来自中学、1人来自小学,2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1人大专在读,虽然都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但缺乏成人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为适应新形势对农村成教工作的要求,满足广大农民的发展需求该校除明确要求教师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管理外,还要求教师学科技、学成教理论和业务知识,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点牢固,工作作风踏实,精神状态良好的农村成教教师队伍此外还聘请市水产局、市职教中心、镇农技中心等单位35名同志做该校的兼职教师,以满足该镇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为本镇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 (三)创新培训是关键 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范围广、人员多,加上他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强弱不一,因此,培训任务重,难度大,再加上农村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制约,既不可能把他们同时组织起来学习,也不可能按照统一模式进行教学,所以,改革培训方式和方法,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农村成教深入发展的正确选择根据该镇的培训教学实践,该校探索出“单培与联培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和四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教学方法,做法具体如下: 1、创新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由单培向单培与联培相结合转变联培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与部门联合 对于专业性强,部门特点鲜明,部门培训力量相对不足的培训项目,采取与部门联合办学,帮助他们确定培训内容、编写培训讲稿、编订教学计划,配合部门开展培训。
三年来,该校先后与农技中心、水产站等部门联合培训12期 (2)与农业企业联合 为了适应农业企业的生产需要,实行无缝对接,同时节省学校有限的培训资金,该校通过和罗氏沼虾合作社协调,实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培训:校企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培训教材,校企共同招收学员,成校负责学员的管理和理论课的教学,企业负责实践课的教学三年来,该校与罗氏沼虾协会、罗氏沼虾合作社合作办班24期 (3)与兄弟学校联合 在培训工作中,该校十分注重与外乡镇兄弟学校的联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近年来,该校受多个成校的邀请,走出去联合举办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培训班8期 2、创新培训方法 在培训教学中该校主要实行了以下六种培训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 这种教学是在现场中进行,农民在现场中验证、认识自己所学的知识,易懂、易记效果较好如:该校把罗氏沼虾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培训班放在省科技示范户吴长春的养殖池塘举行,成教教师上好罗氏沼虾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课后,由吴长春现场操作,边讲边做示范,还不断回答学员的提问,在整个示范的过程中,既能对学员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增强学员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专题讲座 这是一种针对性很强,效果很好的教学方式罗氏沼虾养殖新技术和水产病害防治培训课,我们请XX县区农林局水产站高级工程师徐庆登、孙桂尧等专家来做专题讲座,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近三年来,共举行罗氏沼虾专题讲座6次,有力地促进了该镇虾农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3)广播电视教学 利用镇广电站自办节目,邀请有关农技人员,根据农事适时为农民上课,每年讲课5-6次,同时播放实用技术培训录像,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教育 (4)“示范户辐射型”培训模式 该校采取“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带全镇”的培训模式经多年的教育与培训,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多了,罗氏沼虾产业的示范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就有160人,有452人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 (5)“示范基地辐射型”培训模式 该校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技术培训、生产示范、试验推广和科技辐射功能,坚持培训促提高,基地作示范,示范求带动,该镇罗氏沼虾养殖户不断增加,养殖亩产量不断提高,养殖水平越来越高,毫不夸张地说龙虬罗氏沼虾养殖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这主要靠的就是养殖技术的提高。
(6)印发科技资料 为使农业科技知识及时普及推广,该校把印发科技资料作为向农民进行教学的又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自编小报《龙虬科普》向广大农民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宣传新风尚每年刊出达10期,每期印发900份,全年共印发近万份,把新技术、新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第9页 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