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pdf
7页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 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 与六段话中相对应: 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 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 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 学会本课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能认真观察图画, 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二、说学生: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三、说设计:(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 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 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
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3同桌互读,正音4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三)自主识字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3用生字说词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图片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 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 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 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五)指导写字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采用了诗歌、 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 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小蝌蚪找妈妈 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 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 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 与积极思考、 努力发现结合起来 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 15 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 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15 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 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一)识字写字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 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 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 “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二)朗读感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 追问乌龟的段落时, 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 “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读到课文最后时, 老师可巧设悬念: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 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 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 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 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 5 万只左右; 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 多只,年消灭害虫 4 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 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 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三)巩固训练习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 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 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 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 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小蝌蚪找妈妈片段赏析“小蝌蚪傻吗?” 问题一提出, 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这种时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于是,笔者因势利导,把学生分成了两组,组织了一场辩论生:小蝌蚪真傻,他看见乌龟四条腿,就把他当作了妈妈生:我也认为小蝌蚪傻,因为乌龟虽然有四条腿,但它的嘴巴又不宽生:我也觉得小蝌蚪很傻,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就乱叫妈妈接着发言的是认为小蝌蚪不傻的小朋友)生:我觉得小蝌蚪一点也不傻 他能按照鲤鱼妈妈的话去找,乌龟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吗?生:我觉得小蝌蚪不傻,因为小蝌蚪和他们的妈妈长得太不像了生:我也认为小蝌蚪不傻,小蝌蚪生下来后,他妈妈就离开了他,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什么模样生: 是呀, 我觉得小蝌蚪找错妈妈不是他的错, 而是鲤鱼妈妈说的不够详细,没有把青蛙的样子说完整师:你说的有道理,鲤鱼妈妈介绍得不完整,才使小蝌蚪找错了妈妈那是谁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呢?生:是乌龟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师:乌龟怎么说的?你能读一读吗?(生读)师:大家认为乌龟说得对吗?生:我觉得不对,乌龟还是没有介绍完整他还应该加上“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是在鲤鱼妈妈和乌龟他们的帮助下才找到妈妈的生:我觉得小蝌蚪不但不傻, 还很聪明 他能把鲤鱼妈妈说的和乌龟说的特点合起来去分析师:如果老师现再重新问你们小蝌蚪傻不傻,你们会怎么回答?生: (响亮而又齐声地回答)不傻。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 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并不傻 他找错妈妈的原因是鲤鱼和乌龟没有完整地介绍他妈妈的样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们也不应该单方面去分析一样事物,而应该综合地分析才不至于出差错青蛙简介青蛙的形态适应于水陆两栖的生活方式,常栖息于池塘、小河、水田里蛙体由头、躯干和四肢组成头部略呈三角形,前端较尖,游泳的时候可以减少阻力,破水前进蛙眼有上、下眼睑及瞬膜,能开能闭,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以适应陆地的环境眼的前方有一对外鼻孔, 与口腔相通,鼻孔上有活瓣,能不断地开、闭,以帮助呼吸眼的后方有一对鼓膜,能够传导声波,使蛙产生听觉蛙的听觉比鱼发达,这也是适应陆地上复杂生活环境的结果青蛙没有颈,头部紧紧地连着躯干,不能转动,这对于青蛙的游泳是有利的青蛙的躯干部短而宽, 背腹扁平,适于游泳它的四肢发达,有利于在陆地生活前肢短小,指间无蹼后肢长,粗壮有力,适于在陆地上跳跃,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青蛙全身没有鳞片和羽毛覆盖,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经常保持湿润,有帮助呼吸,交换气体的作用 蛙肺的结构简单, 呼吸时由于肺吸取的氧气不能满足蛙体的生活需要,蛙通过皮肤吸进的氧气可占整体吸氧量的40左右青蛙又叫黑斑蛙, 俗称“田鸡” 。
体长约 8 厘米,背面为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有黑斑;腹面为乳白色,或稍呈微红色头宽扁,有点呈三角形,头顶两侧有一对圆而突出的大眼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雌蛙个儿大,行动慢,没有声囊;雄蛙个儿小,口角旁边有一对外声囊,鸣叫时,发出响亮的“咯、咯、咯”声青蛙是消灭害虫的能手, 一只青蛙一天大约要吃70只虫子, 一年要吃 1550多只它常常蹲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禾苗间,鼓起一对大眼睛,凝视着远方,一动也不动,严密监视着周围的动静如果有飞虫经过,它会马上跃起,伸出舌头,把昆虫卷进嘴去青蛙有一张宽阔的大嘴巴,还有长而分叉的舌头它的舌头与众不同:不是长在口腔的后部,而是长在下颌的前面,舌头翻向咽喉捕捉飞虫的时候,它突然把舌头翻出口外,飞虫一碰到上面的粘液,就被粘住了青蛙将舌头快速翻转,飞虫也就进肚子里了青蛙的眼睛十分奇特,对运动的昆虫几乎能“明察秋毫” ,对静止的山、树、房子却“视而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