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春日阅读答案.doc
4页西湖春日阅读答案 导语:作者王安国很喜爱杭州风光,曾有“游览须知此地佳”(《杭州呈胜之》)之句《西湖春日》是他在杭州游览西湖春景所作此诗曾误入《林逋集》,《宋诗纪事》已改署王安国以下是西湖春日的资料,欢送阅读参考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释】①争得:怎得;②巇崿(xīè):指山峦 1.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6分) 2.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CE A.首联的意思是:怎能得有杜牧那样的才华横溢之士来西湖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呢? B.中间四句转入对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写,这是十分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 C.颈联写湖光,借画舫点缀,“破涟漪”一语,写出游船的幽闲和湖水的不平静 D.诗中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不仅描摹出作用于视觉的生动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和欣欣向荣 E.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其中的“且”字,有“苟且”之意,说明诗人才情不及杜牧,心存惭愧。
1.(6分)额联颈联四句,一句一景描写寺院香火之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1分);楼台于夕阳斜照中酒旗招展((1分);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1分);西湖之上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1分)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照应,措辞上也同开端吻合(1分)诗人说,人生难有杜牧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2分)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构造紧严,浑然一体(2分)意思对即可) 3、CE(C项,“湖水的不平静”错误,湖水应该是平静的;E项,“其中的‘且’字,有‘苟且’之意,说明诗人才情不及杜牧,心存惭愧”错误,“且”应该是“姑且”的意思,尾联的意思是“人生难有杜收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 《西湖春日》是他在杭州游览西湖春景所作 只有超群的才华,方能摹写非凡的胜景。
诗篇一开端,就用感喟企望的语气,披露了诗人对西湖的赞赏之情杜牧因写过许多描摹湖山的名作,而深受人们推崇,故有“刻意伤春复伤到,人间惟有杜司勋”(《杜司勋》)之句这里借企慕杜牧来赞美西湖,意思是,怎能得有杜牧那样的才华横溢之士来西湖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呢?写法上是借客尊主,从侧面入题,振起全篇 人间虽难得有杜牧的才华,但诗人来到湖上,山光水色,赏心悦目,雅兴遄飞,于是忍不住吟起诗来以此,中间四句转入对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写:西湖边处处寺院,缭绕着袅袅飘动的春烟,时而传出一阵集合僧人饮茶的鼓声;孤山下楼台亭榭,披上了夕阳的霞光异彩,屋角间高插着招徕顾客的酒旗;起伏的山岩中,盛开着万紫千红的春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湖面游客的画船,冲破荡漾的波光摇曳前进,水花溅湿了刻画在船头上的双双翠鸟这是十分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 中间四句,一句一景写寺院,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足见其中香火之盛、僧徒之多;写楼台,于夕阳斜照中招展酒旗,暗示早晚游客不断,店铺繁忙写山色,以“杂芳”烘染,“熏巘崿”三字,给人以浓香扑面之感(“巘崿”指山巘是小山,见《·大雅·公刘》;崿是山崖,见《文选》中张衡《西京赋》李善注解)。
写湖光,借画舫点缀,“破涟漪”一语,写出游船的幽闲和湖水的平静无论游山泛湖,还是寻访寺院,登临楼台,人们所领略的无不是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这里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工笔刻画,不仅描摹出作用于视觉的生动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欣欣向荣 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照应,措辞上也同开端绾合诗人说,人生难有杜收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构造紧严,浑然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