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册现代文复习.doc
28页第三册 第一单元:读书使生活更美好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是一篇书信 体散文,重在讲述读书的真谛和人生的 境界《获得教养的途径》是论说文,让 我们了解到爱读书能够帮助我们将自己 的人生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幼学纪事》 是一篇读书自传,文中富有生活气息的 细节描写,浸透着读书之旅的酸甜苦辣, 重在告诉我们读书可以使我们不至于 “胡乱地生长”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书信)贾平 凹【文化常识】1、书信体特点: 形式上:要符合书信体裁 内容上:无论生活事件、经历以及感情 都要表达得真实、具体、形象,不说空 话、套话、以及太过抽象笼统的话,也 就是文章要有写真实的生活经历,要表 达真实的生活感受,而且感受要敏锐细 腻2、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小说集《商州 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秦 腔》,散文集《月迹》、《心迹》 【内容概述】: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通过作 者对往昔读书生活的回味,向即将跨入成人 行列的妹妹讲述读书的真谛和做人的经验, 洋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感慨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性的全面 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在对前人的文学作 品阅读过程中,借鉴人生智慧,聆听生命感 悟是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贾平凹的这篇散 文凝聚着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思考,向读者提 供了这样可资借鉴的智慧作者告诉小妹: 在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与价值导向 中,如何升官发财、扬名天下均是次要的, 读有益的书,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对社 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显然,作者这里已经越出了一般家书的私语 层次,而上升为 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 优秀人文传统的一种捍卫与坚守 而这,亦 不仅仅是作者对小妹的教诲,也是 作者面对 世纪末精神状况持续沙化的中国社会所作的 一种价值宣言 在当今功利化的读书行为依 然强势的时代,这篇散文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掌握】捕捉和再现细节的艺术特点,先叙后 议,通过回忆,既洋溢着深厚的兄妹之 情,又表达出对人生境界和读书方法的 深刻理解如: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 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苞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 “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艺术手法】 1、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 2、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表达情感。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 ?黑塞 知识要点:节选自《黑塞说书》 赫尔曼 ?黑塞,德国作家,被称为“德国浪漫派 最后的一个骑士” 1946 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作品有《彼得 ?卡门青特》、《荒原 狼》内容概述: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 一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教养应 该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为获得教养而 学习能使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地进入新的 境界重点掌握】1、 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首先,作者从“研读”一词出发, 强调阅读世界经典著作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接着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 向为例,将不同的读书心态、不同的读 书方法与人生的境界的关系清楚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经验为例, 认为只有“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 读”才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 有所发现, 才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 特性、个性和局限性2、 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如:“我们越是精细、 深入和举一反三地 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 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总结】 黑塞的小说往往用象征手法 来表达深刻的思考,语言比较晦涩但 这篇短论从自己的读书体会出发,结构 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作者将教养定位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途 径,对于通过阅读来培养一个人的教养 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三、《幼学纪事》于是之 【文学常识】1、 于是之,话剧表演艺术家2、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字鲁直,自 号山谷道人,课内《登快阁》 ;秦观, 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 课内《踏 莎行•郴州旅舍》;晁补之,北宋时期 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 张 耒,字文潜,号柯山3、 莫里哀 ,法国喜剧作家,作品《伪 君子》《唐璜》《悭吝人》4、 雨果 ,法国,作品 《悲惨世界》《巴 黎圣母院》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语出《荀子•劝学》,蓬 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 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 跟它一起变黑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 里,得到健康成长,比喻环境对人的 影响内容】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 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 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 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 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给自己 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 之情艺术特点】文章语言幽默诙谐,细节 描写非常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的执 着苦学和对生活的热爱。
如: 有一次, 一位眼睛近视得很厉害而又不戴眼镜的 老师,……他屋里哪儿都是书,光线显 得很暗,所以他需要把诗集贴近鼻尖才 能读得出他的声音不洪亮,也无手势, 读得很慢,却很动人到了冬天,暖气烤不了窝头,冷餐 总不舒服幸好, “殿堂”之外的院子里有 一间小厕所为了使上下水道不至于受 冻,那里面安着一个火炉于是这厕所 便成了我的餐厅他们的读书方法:华罗庚的 “厚薄”法:读书的第一步是 “由薄到 厚”第二步是 “由厚到薄 ”毛泽东 “不动笔墨不看书 ”读书法:毛主席每 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 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 地方写上许多批语和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 会苏轼 “三抄读书法 ”:不断增加记忆的内容, 每抄一遍,便减少抄的字数陈善 “出入读书法 ”:进入书中,了解古人用 心之处,又能从书中出来,不死在言下 歌德两个眼睛读书法:一个眼睛看书面上的 意思,一个眼睛看书后的意思 秦牧鲸吞牛嚼读书法:白天像鲸鱼大口吸进 知识,晚上像牛一样嘴嚼反刍消化知识 培根蚂蚁、蜘蛛、蜜蜂读书法:像蚂蚁一样 收集知识,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像蜘 蛛一样在自己肚子里抽丝 第二单元:书评 本单元的三篇作品,评论的对象既 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作品;既有古代 作品,也有现代作品;既有诗歌,也有 日记和传记。
《白莽作V孩儿塔>序》是 一篇书序,不仅高度评价了白莽的诗歌, 而且表达了对青年亡友的怀念 《无韵之 离骚》是对《史记》一些内容的评述, 作者在阅读《李将军列传》和《孝武本 纪》后感受到司马迁压在字里行间的满 腔悲愤之情和太史公文章的“奇气”所 在,意蕴深长 《密室的生活》是对安 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的评论, 深邃开阔,中肯独到,理性的分析中包 含着强烈的感情四、《白莽作V孩儿塔〉序》 鲁迅 【文学常识】1、 白莽,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殷 夫、徐白,共产党人, 1931 年 2 月 7 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 《孩儿塔》是他的诗集2、 关于序序:指序文 ,又名“序言”“前言” “引言”,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 主要 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自序:作者自己写的, 多说明写书 的宗旨和经过他序:别人写的, 多介绍或评论本 书的内容与“序”相对写在著作最后的称“ 跋” “序”在中国文学史上, 除了这类“书 序”,还有“ 赠序 ”3、鲁迅作品回顾: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 心集》、《南腔北调集》等散文诗集:《野草》【内容概述】 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 客观而热情 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 《孩儿塔》的价值,表现了鲁迅先生 对青年人炽热、深沉的情感。
重点把握】1、 语言表述特点: 整散结合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 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 明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 整句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 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自由活泼,富于 变化整散交错的语言表现形式,有利于充 分抒发情感,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 美如:第四段中“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 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 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 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属于整句形 式,而结尾又回到散句表达, 整散结合, 不仅充分抒发了作者情感,而且读来别 有韵味2、 理解关键句,在比喻和对比中把握 作者隐晦的思想感情:如: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进军 的第一步 白莽的战斗诗篇是向千百万民众发出的向反动派进军的动员,预 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冬末的萌芽————当时白色恐 怖严重,如同严冬一样,白莽的诗歌向 人们报道了春的消息, 蕴涵着勃勃生机爱的大纛————白莽的诗倾吐 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团结 奋斗憎的丰碑——白莽的诗记录了敌 人的罪恶,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 好象铭刻的碑文写作特点】1、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2、白描、肖像、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 白莽坚定的革命精神。
3、排比和比喻形象地写出《孩儿塔》的 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五、《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资中筠【文学常识】1、《史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 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 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 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 (公 元前 122 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作 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 成为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 十二本纪、三十 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 三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 “太史公书 ”,或称“太史公记” ,也省 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 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 “史记”由史 书的通称逐渐成为 “太史公书” 的专称《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 位,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2、司马迁,西汉 史学家、思想家、文学 家,字子长在二十岁时漫游全国,这 段为期两年的全国漫游,为后来的《史 记》做了实地考察;李陵之祸是他人生 中的最大转折;饱受人生屈辱的司马迁 痛下蚕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
3、李广,西汉名将,人称“飞将军” ; 李陵,李广孙,子少卿; 班彪,东汉史学家,字叔皮,其子班 固修成《汉书》4、名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现多指 为人真诚,自然能感动他人蹊,小路5、成语“ 望其项背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 上6、书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和手法, 对作家的创作进行全面分析【内容概述】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章,一篇优秀的 文学评论应该不仅体现评论者对评论对象的 准确把握;还要能体现评论者独到的视角和 真知灼见 本文以“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 ” 为视角,以《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项 羽本纪》和《孝武本纪》为例,结合自身经 历和司马迁的人生体验, 表明司马迁以克制、 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爱 憎也进一步论述了 太史公笔法的“实录精 神与批判意识辩证统一” 的精义 【写作特点】 1、运用“叙”、“引”交互,“感”、“议”结 合的评论手法,集中进行论证 2、从小处着眼进行评论太史公笔法:1 纵横千里,上下千年2 各类人物,栩栩如生3 表达含蓄,蕴藏爱憎4 独特省略,传达思想5 败将项羽,悲剧英雄六、《密室。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