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太原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docx

4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99315743
  • 上传时间:2022-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27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太原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根 据《山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和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总结(一)艺术创作演出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组织创作了晋剧《于成龙》《起 凤街》《迎新街》《关公》《高君宇与石评梅》《唐宗归晋》 《守护夕阳》,晋剧电影《于成龙》,35集太原历史文化系 列动画片《名城太原》,话剧《北魏风阚》《晋文公》《我 们城里的年轻人》,儿童剧《疯狂的布鲁斯》,歌舞杂技剧 《换了人间》等作品76部移植、改编、恢复作品33部, 新创、改编歌舞、杂技、曲艺、小戏小品H0部,新创舞台 剧、影视剧等各类剧本37部获国家级奖48项,省级奖108 项,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11项艺术研究创作成果突出《晋剧传统手抄剧本数字化保 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 戏曲专项扶持项目,《晋剧传统剧本集粹》入选山西省重点 文艺作品扶持奖励项目,新编现代戏《黄水谣》入选山西省 新创戏剧文学剧本征选扶持项目撰写文艺理论和评论文章 国美丽城市” “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新文化旅游传 播城市”等荣誉称号。

      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建成山西青铜博 物馆、狄仁杰文化公园、太原植物园、晋商博物院等场馆, 完成和平公园等30多个城市公园的改建工作全市现有国 家A级旅游景区30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各类博物馆37处,国家及省、市 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0个,红色旅游点26个,国家地质公 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自 然保护区4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游旅游交通更加便利全市形成了外联高速环、内有快速 路的“十纵十横两环“棋盘式道路网络布局,轨道交通2号 线正式运营,各县(市、区)间基本形成交通“半小时通达 圈”东西山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多条旅游公交专线通车运 行太原二环高速建设推进城市框架向外扩展,周边交通环 境进一步优化大西高铁、太焦高铁建成通车,尧城通用航 空基地投入使用,黄河长城太行通用低空旅游项目推向市场 开通泰国、韩国、俄罗斯、比利时等国际直飞航班,进一步 增强了太原同世界各地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第十二次党 代会精神,聚焦“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抓 住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区、太原晋中一体化重大机遇, 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 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 发展为方向,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路径,以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 能,旅游为民、旅游带动,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文 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强做大生态旅游休闲产业集群,持续 提升太原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 目的地,谱写“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文旅新篇章。

      二)发展目标1 .“十四五”主要目标文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持续提高,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 人心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 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 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 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文化旅游发展新格 局初步形成,在全省的首位度不断提高文化铸魂、文化赋 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艺创作活力显著增强大力推进文艺创作、传播,努 力铸就太原文艺高峰,涌现一批文艺创作人才,推出一批反 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高质量文艺精品,人民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明显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推进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系统 性保护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取得更大进步,形成一批文物 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统手工艺传承新 成果,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市、县、乡、村四级公 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全市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和旅游业态形成 “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龙头文化科技企业培育取得新成 果,文旅融合程度显著加深,升级、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 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

      文化旅游企业更加融通互 补、集群化发展,产业数字化建设持续深化,旅游产品体系 更加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更趋完备,城乡协同、共建共享、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旅居环境基本形成现代文化旅游市场更加完善新兴文化业态、文化消费 模式基本成型,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加强,线上旅 游、网络消费、体验式文化消费得到积极响应和满足,形成 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城市综合体等消费集聚区文化和旅游 监管服务平台更加健全,综合执法得到显著加强,企业创新 诚信经营,游客理性文明消费,市场环境持续改善,旅游体 验更加美好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彰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 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 场,国内外游客进一步了解太原、体验太原、亲近太原,文 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以讲好“太原故事” 为着力点,全方位推进文明交流、文化传播加强区域合作、 整合营销,提升太原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2 . 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 15年的努力,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充分满 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旅游需要,再展太原雄风,再 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 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昌盛,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达 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锦绣太原城”全方位呈 现“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人民富足、 社会祥和”的风采,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资源 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太原方案三、“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一)建设新时代文化艺术创作体系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主动权,把好文艺创作导向关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文艺创新,营造良好创作生态成立精品创作领导 小组,科学编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 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 度加强内容创作生产规划,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 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紧紧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科学规划选题, 着重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重大主题,做好 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动态管理和优质项目全流程孵化 聚焦太原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推出晋剧《迎新街》《庄周》、 舞剧《家书•初心》等作品;排演晋剧《坛梁梁上》、青春 版晋剧《续范亭》《高君宇与石评梅》《关公》;移植、改 编传统剧目《卧虎令》《齐王拉马》《凤仪亭》《野猪林》; 修改舞台剧剧本《豫让》《细柳》《梦兮青龙》,提升晋剧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支持成立文艺精品题材规划专家团队和 促进委员会充分利用太原市艺术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 艺术创作生产引导文艺创作与时代发展、新时代文化服务 要求相结合丰富文艺作品创作形式全面推进文学、戏剧、影视、 音乐各文艺门类繁荣发展,推动太原文艺创作出精品、攀高 峰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 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 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专题片、动 画片以及出版物的扶持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 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 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影视节目突出文艺作品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现实需 要,推出一批富有正能量、极具感染力,能够启迪心智、温 润心灵,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富有地方特 色的文艺精品深入挖掘太原优秀文化,创作主题鲜明的本 士题材文艺作品,传播品牌价值引导文艺工作者在新形势 下多出精品,展现新时代并州儿女的昂扬风貌支持太原市 文化艺术学校加快艺术创作与传承,推出一批高质量的音乐 歌舞剧、晋剧和晋剧小折子戏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引导文 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创作观,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发挥老艺术家传帮带作用,加大本土艺术人才培养力度推 进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新校区建设,推动成立太原市艺术职 业学院支持太原市晋剧院与吕梁市艺术学校达成人才输送 培养计划积极做好“谢涛晋剧名家工作室”资料留存、传 艺授课、音乐声腔研究、表演艺术传承工作,形成人才梯队 深入挖掘和培养乡村能人艺人营造文艺创作良好氛围调动文艺工作者创作积极性, 激发创作能量和创新活力搭建线上线下交流空间,组建高 水平文艺评论队伍,拓展文艺评论阵地深入开展“戏曲进 校园”“戏曲进基层”活动依托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 举办国学大讲堂、经典诵读、公益讲座等文化活动,传承弘 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动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 转化专栏1文化精品创作生产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 题创作晋剧《迎新街》《庄周》,舞剧《家书•初心》等作 口 叩;2 .组织排演晋剧《坛梁梁上》,青春版晋剧《续范亭》 《高君宇与石评梅》《关公》;3 .移植、改编传统剧目《卧虎令》《齐王拉马》《凤仪 亭》《野猪林》等;4 .修改舞台剧剧本《豫让》《细柳》《梦兮青龙》;5 .完成晋剧《烂柯山下》《范进中举》《打金枝》《空 城计》《古城会》等音像录制工程;6 .创作歌曲、小戏小品、美术、摄影等作品60部;7 .创作4-5部剧本;8 .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研究课题3-5项;9 .撰写文艺理论和评论文章20-40篇;10 .编撰《晋剧传统剧本集萃》(11T2册);11 .出版《太原民间故事:旅游景区系列专辑》;12 .出版《中国戏曲剧种全集》之《太原秧歌》分册;13 .推出1台高质量的音乐歌舞剧、1台大型晋剧,传承 20个晋剧小折子戏。

      二)完善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开展文化资源普查研究确定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框架, 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对太原市历史文化脉络进行梳理,总结 分析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建立区域文化遗产数据库高 质量推进文化和旅游类地方志书籍和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加 强研究阐释太原丰富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 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持续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 “太原方言采集保护工程” o持续开展对太原历史文化、生 态文化的系统性研究,加强对晋阳文化、汾河文化、红色文 化、民族交融以及唐文化、狄仁杰文化、傅山文化等的专题 研究推进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以迎泽区、晋源区文物保护 利用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积极稳妥推进文物开发利用,探索 融合发展模式,让传世国宝彰显旅游价值,让遗产更加生动, 让景区更具体验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讲好中国共 产党的先进故事,不断引深对“时代新人”的培养和宣传 加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发展工业旅游建设文物活态 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开展文物精品展,将分 散在城市社区的文物资源点打造成游客身边的博物馆和文 化会客厅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开设“第二课堂”、 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创新举办各类文化主题活动。

      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保护制度,健全名录体系持续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 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运用文字、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