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流行性腺腮炎痄腮.ppt

61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94173546
  • 上传时间:2019-08-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0M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痄 腮 (流行性腮腺炎),教学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机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要点与合并症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原则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辩证论治,,一、概述,1.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感受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主要特征中医学称之为痄腮2.发病情况: ①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②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多见,2岁以下小儿很少罹患 ③潜伏期 12—22天④传染期本病传染性较强,易在儿童集体机构发生流行腮腺肿大前6天至肿后9天从唾液腺可分离出病毒,其传染期则约自腮腺肿大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⑤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 途径传播 ⑥免疫 感染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⑦预后: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邪陷心肝、毒窜睾腹之变证中医学称本病为“痄腮” 其病名首见于金代窦杰《疮疡经验全书·痄腮毒》:“痄腮毒受 在耳根、耳聤(ting),通过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此是风毒症不仅提出了病名,并对痄 腮的确切部位、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论述3.命名: 在历代医学文献中,根据本病的发病部位、证候特点和传染性有其不同的命名: “痄腮”—首见于《疮疡经验全书•痄腮》。

      “腮颌发”——见《证治准绳•疡医》 “虾蟆瘟”——见《医学正传•虾蟆瘟》 “鸬鹚瘟”—见《疡科心得全集•鸬鹚瘟》 “温毒”——见《温病条辨•上焦篇》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nm,包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叉反映 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和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在猴肾、人羊膜和Hela细胞中均可增殖经络循行】,《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 (1) ,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 (2) ,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胁里,出气街,绕毛际 (3) ,横入髀厌中 (4)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 (5) ,出膝外廉,下外辅骨 (6) 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 (7) ,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 (8) ,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9),病因: 感受腮腺炎时邪病毒。

      病变部位: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病机:风温邪毒蕴结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气血壅滞不散,凝滞于耳下腮部,则耳下腮部肿痛,足少阳之脉 起 于 目 外 眦 ,上 抵 头 角 ,下 耳 后 ,绕 耳 而 行,腮 腺 位 于 足 少 阳 胆 经 循 行 所 过 之 处[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痄腮的病因有“风热毒气”、“风热湿痰”、“风温”、“温毒”、“瘟毒”等之说,归纳起来,属于风温时邪,邪毒为阳邪,有传染性的,指出风温邪毒是痄腮的发病原因1.邪犯少阳 风温时邪病毒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卫阳郁遏,故初起可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等肺卫表证;邪毒入里,内犯少阳经脉,少阳经脉失和,邪毒循经上攻腮颊,与气血相搏,气血郁滞,运行不畅,凝滞于耳下腮部,则腮腺肿胀疼痛2.热毒壅盛 感邪较重,素体虚弱,正不胜邪,邪从火化 毒热炽盛,壅阻少阳经脉,循经上攻腮颊,气血 凝滞不通,则致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 咀嚼不便; 热毒炽盛,则高热不退;邪热扰心,则烦躁 不安;热毒内扰脾胃,则致纳少,呕吐;热邪伤 津,则致口渴欲饮,尿少而黄手足少阳相通,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 热毒炽盛者,邪盛正衰,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心包,可见高热、抽搐、昏迷等证。

      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蕴结,邪毒内传,引睾窜腹,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为毒窜睾腹之变证足厥阴之脉布两胁,循少腹,肝经热毒壅滞乘脾,邪毒循胸犯胁肋,邪入脘腹,结阳明者,则出现上腹疼痛剧烈、恶心呕吐等症[临床诊断],1. 诊断要点 (1)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初病时可有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疼痛感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舌下腺肿大 (3) 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临床诊断,(4)血象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继发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5)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中淀粉酶活性与腮腺肿胀平行,2周左右恢复至正常6)病原学检查: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用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法检测抗V(Virus)和抗S(soluble)两种抗体,S抗体在疾病早期的阳性率为75%,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证据,6—12个月逐渐下降消失,病后2年达最低水平并持续存在2.鉴别诊断,(1)化脓性腮腺炎:中医名发颐。

      腮腺肿大多为一侧; 局部疼痛剧烈,拒按,红肿灼热明显;成脓时局部有波动感,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 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猩红热、伤寒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之后;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艾滋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对再次发生腮腺炎的病例,应作抗体测定,如为阴性,应考虑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可依据病毒分离加以鉴别鉴别诊断,(3)急性淋巴结炎(中医称为痰毒) 耳前、颈部、颌下淋巴结炎,有时易与腮腺炎、颌下腺炎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淋巴结发炎时,局部疼痛较重,肿胀的淋巴结边缘清楚,质地较硬,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红肿灼热明显;腮腺管口无红肿;常有头面或口咽部感染灶;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痄腮发颐鉴别表,发颐,相当于化脓性腮腺炎,,痄腮与痰毒鉴别表,并发症,1.神经系统: (1)脑膜脑炎:一般腮腺肿大1周后出现 (2)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 (3)耳聋:由听神经受累所致并发症,2.生殖系统:男孩常见睾丸炎7%青春期后女孩可并发卵巢炎 3.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后3-4天至1周出现主要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呕吐等。

      4.其他:还可有心肌炎、肾炎、乳腺炎、关节炎、肝炎等[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经络辨证为主,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以区别常证、变证 常证 以少阳经脉病变为主,有轻、重之别 轻证 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咽痛、腮部肿胀略痛、触之不硬为特点;,重证 热毒炽盛,蕴结于内,故初起即见高热烦躁、头痛呕吐、口渴引饮、腮部肿痛剧烈、触之坚硬、张口困难等 变证 病在少阳、厥阴两经,除腮部肿痛外,属邪陷心肝者,伴见高热、神昏、项强、抽搐等;属邪毒内窜睾腹者,则见睾丸肿痛,或脘腹、少腹疼痛等2.论治方法 治疗总则:以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 轻证 疏风清热为主, 重证 清热解毒为先 变证者,又当施以开窍熄风、清肝泻火、活血通络等法无论轻证、重证,都应佐以软坚散结品,以期邪散毒解,壅滞疏通,肿消痛止 本病治疗在内服药物的同时,配合外治疗法有助于腮部肿胀的消退证治分类,(1)常证 ①邪犯少阳 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辨证: 发热恶寒,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温毒之邪郁于肌表,表里失和,开合失司。

      温毒为阳邪,故舌质红,脉浮数 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温毒壅滞少阳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腮部是少阳经脉所循之处,故有腮肿疼痛等症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此症风温在表,邪毒较轻,故治以辛凉平剂,以疏风清热为主,散结消肿为辅 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常用柴胡、黄芩清利少阳;牛蒡子、葛根、桔梗疏风利咽;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板蓝根专解瘟毒;夏枯草、赤芍疏肝解郁;僵蚕祛风通络消肿加减: 热甚加石膏清热; 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甘草清热利咽; 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胃 发热恶寒加白芷、苏叶疏风解表; 咳嗽加前胡、浙贝母宣肺化痰止咳②热毒壅盛 证候: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范围大,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辨证: 高热、烦躁不安、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邪热入里,热毒较甚 口渴欲饮——邪热伤津耗液 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咽红肿痛——热毒结聚少阳之络,阳明之经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此证是温毒壅逆,里热较甚,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软坚散结为辅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常用柴胡、黄芩清利少阳;黄连,连翘,板蓝根、升麻清热解毒;牛蒡子、马勃、桔梗、玄参、薄荷清热利咽,消肿散结;夏枯草清热散结消肿;陈皮理气,疏通壅滞;僵蚕解毒通络加减: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腮部肿胀甚,坚硬拒按者加海藻、昆布、牡蛎软坚散结,赤芍、丹皮凉血解毒,活血消肿;呕吐加竹茹清热和胃止呕;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口渴唇燥伤阴者,重用玄参加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2)变证 ①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神昏嗜睡,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 高热、嗜睡、神昏、抽搐——热毒炽盛,内陷心肝,扰乱心神,引动肝风 头痛、项强、反复抽搐——热郁经络,筋脉拘急 舌红、脉弦数——热毒炽盛,邪入营分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此症因邪毒炽盛而内陷心肝,故清热解毒与平肝熄风,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栀子、黄连、连翘、板兰根、生甘草清热解毒;水牛角、生地、生石膏、丹皮、赤芍清热凉营;竹叶、玄参、芦根清热生津;钩藤、全蝎、僵蚕平肝熄风加减: 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甚者加竹茹、代赭石清热降逆止呕;神志昏迷者加服至宝丹清热镇惊开窍;抽搐频作者加服紫雪丹解毒平肝熄风。

      ②毒窜睾腹 证候 腮部肿胀同时或腮肿渐消时,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脘腹疼痛,少腹疼痛,痛时拒按,或伴发热、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辨证: 睾丸肿胀疼痛,连及脘腹、少腹疼痛——热毒循经下行,郁滞肝胆之经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此证因肝胆实火,气滞血瘀,故治以泻肝胆实火,理气活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龙胆草、栀子清泻肝胆实火; 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柴胡、川楝子疏肝利胆; 荔枝核、延胡索理气散结止痛; 桃仁、赤芍活血消肿加减: 睾丸肿大明显者加青皮、莪术、皂刺理气消肿;脘腹痛甚伴呕吐者去荔枝核,加郁金、竹茹、半夏清肝止呕;少腹痛甚加香附、木香、红花行气活血止痛;伴腹胀便秘者加大黄、枳壳、木香理气通腑 若邪入胁肋脘腹,少阳、阳明同病,脘腹痛甚,胀满拒按,呕吐频繁,大便秘结者,选用大柴胡汤加减,外解少阳之热,内泻阳明热结其他疗法,1.中药成药 (1)腮腺炎片:用于邪犯少阳证 (2)五福化毒丹:用于热毒壅盛证 (3)赛金化毒散:用于热毒壅盛证 (4)安宫牛黄丸:用于邪陷心肝变证 (5)龙胆泻肝丸:用于毒窜睾腹变证 (6)醒脑静:每次2-4ml/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1日2次。

      用于邪陷心肝变,2. 中草药: 柴胡10g 金银花40g 连翘10g 花粉6 g 当归15g 乳香6g 没药6g 陈皮10g 甘草6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蚤休5g 3.药物外治 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用于腮部肿痛已破溃者禁止外用 4.针灸疗法:用与腮部肿痛及毒窜睾腹之变证 5.激光疗法 用于腮部肿痛 6.灯火燋法 用于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