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模式探讨.docx
5页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从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出发,将整个钳工实习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并分别提出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掌握钳工技能的可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钳工实习 分段教学 教学方法 钳工的各项技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掌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根据学生钳工实习的总体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钳工实习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 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讲解钳工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与操作,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为重点采用课题讲解、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每个课题训练前,要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与本课题相关的工艺知识、动作要领和操作姿势;再用规范而准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示范操作的每个细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去模仿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加强指导,使学生始终以规范、准确的姿势、动作去进行训练。
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坚持手把手地指导发现个别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进行集中示范指导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姿势和动作的原因例如,在锯削训练中,经常发现学生站立位置不对、锯削速度过快、工件装夹位置不正确等现象,这时,可以给学生这样分析:两脚间距太小,不利于锯削推力控制,两脚间距太大,重心过低,不利于锯削压力控制锯削速度过快,不但会产生过大的切削热,使锯条磨损加剧,而且会使锯弓控制困难,锯缝容易歪斜工件装夹在右边会使左手碰到台虎钳,造成操作不方便工件装夹时,一定要让锯削线与钳口侧面保持平行,如果锯削线未能与铅垂线方向一致,会使锯缝产生歪斜,不管什么形状的材料,最后加工的平面如何变化,当前锯削线总是垂直向下的讲清了道理,讲透了理论依据,学生就能避免在锯削斜面时弄错方向,当遇到深缝锯削时,学生就能想到可以将锯弓侧转90或反转180继续锯削了通过分析,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姿势和动作的产生 在讲授新课题时,教师要讲清每个课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讲解锉削时,应指出锉削与锯削的站立位置、身体摆动姿势、往复行程、速度等共同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技能的迁移,以促进对新技能更快的掌握。
同时,还应指出锉削与锯削在两手用力、左右手的摆动等不同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操作时注意防止干扰新技能的形成此外,对有代表性的单项课题,如圆弧面锉削、角度锉削、孔位的精确控制等要反复进行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好基本功,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工件操作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和尺寸精度控制以及解尺寸链的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有效地融合各单项基本操作为重点采用在训练中讨论解疑,在讨论解疑中训练的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少枯燥冗长的讲解,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和训练的机会,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在训练中提升技能 三、装配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编制装配工艺规程和解装配尺寸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及部件装配和调整的能力,培养学生故障原因分析和检验的能力为重点采用教师列表归纳讲解,学生探究式训练,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 在工艺知识讲解中,可采用列表归纳法。
例如,把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及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这三种部件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装配要点、装配方法、装配注意事项、检验及修复等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合理归纳,制成表格,以凸显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直观性 在训练过程中,可采取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装配理论知识指导装配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齿轮传动机构训练时,教师先讲解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装配要点、检验方法等内容;再按步骤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齿轮与轴的装配、齿轮轴组在箱体中的装配、箱体尺寸和形位精度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的检验与调整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装配、调整、检验等项目的操作中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训练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探究和总结,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如装配顺序、检验和调整方法、解装配尺寸链、故障原因分析等,都有一些规律可循,都可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使学生能灵活有效地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总结、归纳,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四、等级考核强化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等复杂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精度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测量技术,具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为重点课题的选用原则上不超出等级考核大纲的范围及内容要求,强调对典型考工件的反复训练,全面提高操作技术要求,为等级工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针对钳工等级工考试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类题型进行典型考工件的强化训练,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典型考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的编制例如:通常的考工件是角度锉配还是圆弧锉配,是单件还是相配件,是两件配还是多件配,是对配还是盲配,是嵌配还是镶配等每种形式和类型都有一些典型工件,对这些典型工件的加工工艺应一个个进行详细分析,精心编制,再进行归类,使学生在考工时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总之,分段教学要围绕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增明.钳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贾华川.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6,(5):154-155.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