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电大自考《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答案.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4050934
  • 上传时间:2018-02-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1、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是商品价值形成发展的必然结果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3、一般等价物有三个特殊的经济属性:能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能与其他商品直接进行交换,具有排他性4、货币的定义: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货币的功能看,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5、货币的三个层次: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形式6、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的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来实现 (3)特点: ①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但必须有十足的价值②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2.流通手段:(1)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其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2)特点 : ①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②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 (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3.贮藏手段:(1)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2)特点:①必须既是现实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黄金、白银)②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3)①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称为货币贮藏“蓄水池”作用 (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提条件:一是金属货币流通;二是有足够多的货币来被贮藏 (金属货币购买通货膨胀现象) ②货币贮藏职能“蓄水池”作用的发挥有两个前到的价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关系)4.支付手段:(1)当货币是是用作交换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5.世界货币:(1)当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2)具体表现:①作为一般的国际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②作为一般的国际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③作为国际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如支付战争赔款、对外援助7、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的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收到损失说明流动性强,第一层:M1=C+D(现金+ 活期存款)第二层M2=M1+DS+DT(…+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8、我国当前货币层次的划分:第一层M0=现金流通量,第二层 M1=M0+商业银行支票体系的存款,第三层M2=M1+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第四层 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9、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①规定货币币材;②确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本位币(足值,有无限法偿性,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④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和流通;建立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保证流通的稳定性(作用: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

      10、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取决于金属市场上金块和银块的比价双本位制, 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其兑换比率由国家法律强制固定先来,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劣币驱逐良币: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是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实际价值高的通货为良币,必然会被融化收藏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的通货为劣币,反而会停滞在流通领域充斥市场,这样的现象必然会造成流通部稳定)跛行本位制, 保持固定比价,但政府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优点:币材充足,并可分别用于大宗和小额交易,便于商品的流通,但是由于金和银本身实际价值的变化,经常会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不断波动,从而造成物价波动11、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总本位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对内,物价稳定,对外,平衡国际收支,条件比率12、人民币的发行原则: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我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是唯一合法的通货,是我国的法定货币13、我国汇率的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把与本国经济体系相同的几种货币组成一篮)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4、本位币自由铸造的经济意义: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所谓基本通货,是指一个国家的计价标准单位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意义是,保证了流通中的本位币都是足值,保证了本位币的蓄水池功能,进而自发调节物价二、1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质是债权债务的关系基本特征:(1)信用一互相信任为基础(2)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标的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 (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信用关系赖以存在的借贷行为是借贷双方追求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时间间隔,载体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商品货币经济,原因,产品或货币在时间上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15、借贷资本的特殊:是一种商品资本,利息是这种商品的价格;是一种所以权资本,贷者贷出的是资本使用权,而保留所有权,职能资本家到期还本付息;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16、商业信用的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②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 ③范围有限,是短期的特点: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供求与经济景气循环相一致。

      1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特点:产业资本游离;出来的一部分资金;间接信用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与产业资本的运动不一致;扩大了信用的界限18、国家信用:国家或政府机构以债务人的方式发生的借贷,作用:调节财政收支暂时的持衡,弥补财政赤字19、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关系:资金来源一样(社会闲置) ;在量上此多比少,规模经济一样;国家信用可以动用银行信用动不了的资金20、消费信用:特点:非生产性,总体上说期限长,风险大作用:他的发展扩大了需求,刺激了经济发展;为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21、按信用主体联系方式不同非为,直接信用指不经中介机构做媒介而由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双方直接协商所进行的资金融资间接信用,指由金融机构先进行筹资,再将资金加以运用22、信用工具的特征: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特别是有价证券)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者带来收益①名义收益率:即规定的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票面利率)②即其收益率:即规定的利息与信用工具市场价格的比率③实际收益率:即实际收益与市场价格的比率23、股票与债券区别:性质不同(所有权凭证、债券凭证) ,权利不同(参与管理、利息) ,收入分配形式, (股息红利、利息) ,期限不同(无期限、有偿还期)三、1、利率水平的决定理论:(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研究起点,建立在剩余价值基本理论上,利息率特点:平均利息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决定具有偶然性。

      (2)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古典—储蓄投资理论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2、利率的影响因素:平均利润率,经济运行周期,资金的供求状况,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银行经营成本和贷款对象,国际利率3、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稳定的货币环境,银行企业化,企业也必须是真正的企业,合理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完善的金融市场,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4、利率如何发挥作用:利率体系包括央行利率、商行利率、市场利率,三者是通过传导机制联系央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的,央行调整再贴现率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商行的存贷利率会收到影响,那么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变,市场利率改变;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引起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改变,调节市场资金,利率变化,商行的利率变化5、利率对微观经济的调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度;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6、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1)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调高银行存款利率能增加存款者利益,从而将各种闲置资金收集起来,转为借贷资本,形成社会资金,满足发展需求2)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贷款利率的高低与企业收益率成反比,提高贷款利率是企业对投资的兴趣减少,贷款数量和规模收缩 (3)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运用利率杠杆调节信贷资金结构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 (4)对稳定物价的作用,调节货币供应量,需求总量和结构,增加有效供给5)对货币流通的调节(6)平衡国际收支改变资金流向7、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金融资产的交易利率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形成多样化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竞争利率机制 (1)基本思路,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2)客观必要性,促进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条件;推进资金商品化和融资市场化;是金融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推进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8、利率的风险结构:违约风险,流动性的影响;税收的影响;利率的期限结构。

      9、利率的种类:①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③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④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⑤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⑥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四、1、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吸收活期存款、经营短期工商业贷款为主的,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性质: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可提供全面、广泛的金融服务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2、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2、按风险分将商业银行分为五类: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损失贷款3、现代商业银行特征:利息水平适当;信用功能扩大;具有信用创造功能(最本质的特征)4、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最基本的职能)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调节经济 5.金融服务5、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1)负债业务,,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

      包括两部分:1.自有资金即资本金是银行成立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存款业务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活期、定期、储蓄存款3.借款业务(1)向央行借款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再贷款和信用放款(2)银行同业借款,同业拆借,转贴现和转抵押(3)回购协议(4)从金融市场借款发行金融债券 从欧洲货币市场借款4.占用资金,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及同业往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他人资金6、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业务特点:商业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服务方式灵活;业务范围日益扩大表外业务广义:既包括传统的中介业务(无风险业务) ,也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狭义:仅指后者,是通常使用的概念,也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会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包括 1、中间业务(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