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典故:割须弃袍.docx
4页三国典故: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是三国演义里很闻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割须弃袍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割须弃袍典故: 东汉末年,马超率军与曹操在潼关大战,西凉兵来势猛烈,曹军将士都抵抗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立刻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惶,拿着佩刀立刻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知了马超 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马上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赶来一员战将,回头一看,正是马超曹操惊恐万状左右将校见马超追来,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 马超厉声大叫:“曹操,你跑不了!”曹操吓得马鞭都扔了看看赶上,马超从背后使枪刺去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逃远了 割须弃袍这则成语典故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兵败,马超乘胜追击,曹操于乱军中怕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落荒而逃才捡得一条性命 从今,割须弃袍于潼关’加入了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夺船避箭于渭水’的行列,成为了曹操知名的败仗,人生的污点。
然而翻阅正史记载,却找不到曹操任何有关于割须弃袍的记载,这自然又是《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一大杰作,完全是虚构出来的 历史上真实的“割须弃袍”发生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后并没有退兵北归,而是制定出了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策略 金国把主要的军事力气集中在陕西一线,打算从秦陇攻入四川,限制长江上流,然后顺江东下,形成一个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置南宋政府于死地 兵来将挡,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南宋于公元1129年授命名将张浚担当川陕宣抚处置使,以抵挡金军在川陕的战略进攻 公元1131年,金兵大举进攻川陕的首要门户和尚原,和尚原是通往四川的第一道关隘,势必固守南宋大将吴玠、吴璘兄弟奉张浚之命,担当了保卫和尚原的任务 首战和尚原,吴玠拒险而守,凭以逸待劳之策战胜了几倍兵力于己的金军 金军统帅金兀术听闻前线吃了败仗,非常震怒,当年十月,他亲率金兵10万而来,大张旗鼓,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相拒 面对金兵的强大攻势,吴玠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作战安排,三计连出 第一计是抛砖引玉,为了引诱金兀术到和尚原这个易守难攻之地与宋军决战,宋军主动放弃了神岔关。
随后金兀术果真上钩,跟随来到和尚原 其次计是以逸待劳,金军奔袭到此后,宋军早就做足了打算,他们依托有利地形予以阻击,运用床子弩轮番射杀,忽然箭射如雨金军的两次冲锋都被打退 第三计是无中生有,虚虚实实,黄昏时分,金兵起先撤退,吴玠又趁他们慌乱的时候派兵绕到后面进行掩杀 晚上,吴玠又吩咐射手拿着强弓,看到金营哪里有火光就射向哪里,吓得金兵不敢点火,饭都吃不成二更时分,吴玠干脆攻击金兵大营,又累又饿的金兵被杀得鬼哭狼嚎 四更时分,劫寨获胜归来的宋军意犹未尽,杀气正旺,在与来接应他们的宋军会合后又向大散关的金兵发动进攻,金军又被杀得大败此时的金兀术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而金兵早已人疲马乏 次日凌晨,金兵后撤吴玠早已做了打算,听到金兵后撤的消息,立刻下令全线反攻从和尚原到神岔关,金兵死伤累累,尸横遍地 连金兀术也身中两箭,为了逃命,他竟然剃掉胡须换了衣服才逃走,为的是防止被宋军认出至此,和尚原大战以金兵的惨败告终 割须弃袍原文: 操进兵直叩潼关曹仁曰:“可先下定寨栅,然后打关未迟操令砍伐树木,起立排栅,分作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操自居中寨。
次日,操引三寨大小将校,杀奔关隘前去,正遇西凉军马两边各布阵势操出马于门旗下,看西凉之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又见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上首庞德,下首马岱操暗暗称奇,自纵马谓超曰:“汝乃汉朝名将子孙,何故背反耶?”超咬牙切齿,大骂:“操贼!歉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势不两立之仇!吾当活捉生啖汝肉!”说罢,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李通出迎,超奋威交战,数合之中,一枪刺李通于马下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操兵大败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立刻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惶,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后人有诗曰:“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