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oc
11页第 19 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宜川中学 尚家良[教学目标] 1.知道辽、西夏、金、南宋建立,以及蒙古崛起、元朝建立的情况;知道北宋与辽、西夏战与和的过程,归纳宋与辽和西夏议和的原因和意义;掌握南宋与金交战的史实,知道绍兴和议的原因;知道“榷场”的概况及其存在的意义2.通过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和南宋、金、西夏形势图,了解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并对历史地图进行对比;初步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对澶渊之盟作出客观评价,理解长久和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通过学习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学会正确认识战争性质,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通过学习杨家将故事和岳飞抗金的内容,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历史人物的报效国家、坚持正义的精神[重点与难点]重点:澶渊之盟难点:多民族文化在碰撞中的交融说明:宋太宗两次北上攻宋都告失败以后,宋对辽只能采取守势1005 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宋和好和约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宣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使得北方经济得以发展,强调理解长久和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为本课重点通过学习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和各民族的战争,对民族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而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故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 2 -1.导入新课提问: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燕云十六州被割弃,使得中原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那么,辽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获得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被割弃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板书)(1)契丹国的建立(916 年)(板书)参考答案;916 年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见资料附录一)教师:请大家继续阅读 P10 页“知识链接”加以思考参考答案:936 年后堂节度使石敬瑭反叛自立,向契丹求救,事成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燕云十六州被割弃,使得中原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 给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问题探究一:通过了解辽政权的建立,谈谈你对辽的“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政策的理解ppt 显示“辽、北宋、西夏图 ”,教 师小结:此政策系辽统治者根据境内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而创设的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辽是一个建立时间比宋更早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加强政治 统治和协调民族关系, 辽 在其管辖的地区实行“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治国政策史称“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提问:那么,北宋与辽的关系如何?(2)澶渊之盟(1005 年)(板书)A.宋太宗北伐(板书)教师引导:宋朝初年,为了夺取燕云地区,宋太宗两次北上攻辽,都告失 败。
此后宋朝对辽只能处于守势, 辽朝一再派兵南下,多次进攻宋境, 胜多败少北宋非但没有收复前期失地,连黄河以北地区也岌岌可危提问:在宋辽战争中北宋处于劣势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由于北宋初年改革削弱的军队的战斗力;缺乏足够的骑兵见资料附录二)B.辽宋和议(1005 年)(板书)教师引导: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燕云十六州被割弃,使得中原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给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北方民族的兴起与扩张,形成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由于北宋初年改革削弱的军队的战斗力;宋太宗两次北上攻宋,都告失败以后宋对辽只能采取守势 1005 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双方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纳岁币给辽辽宋和好(见资 料附录三)3.问题探究二:你对澶渊之盟这一史实如何评介?参考答案:“澶渊之盟 ”是北宋 长期积贫积弱的典型表 现,开了以金钱换和平的先例,造成北宋人民长期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宋 辽 两个王朝地历史进程和 约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宣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使得北方经济得以发展 说明长久的和平能 对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应充分肯定3)西夏与宋辽的和战(板书)A.西夏的建立:(板书) 教师引导:(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教师提问: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如何?B.夏宋和议(板书)教师引导:宋朝听说元昊称帝的消息后,宣布削夺元昊的官爵,并出赏格,能斩元昊首级来献者,任为节 度使。
1040 年宋夏战争爆 发 3 年之内进行三次大战,宋军被打得大败然而西夏 军也没有打破一个州城,兵员伤亡不少,茶叶等日用品来源断绝,人民怨恨战争元昊没有办法,只得和宋朝议和1043 年宋与夏也- 4 -达成和议:北宋给西夏岁银 7 万多两、绢帛 15 万多匹、茶叶 3 万斤,西夏 对宋称臣C.夏辽和议(板书)教师引导:西夏在重创入侵辽军以后,迫使辽朝与西夏议和这样形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提问: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与两宋的关系如何?二、金与南宋的对峙(板书)1.金的建立(1115 年)(板书)教师引导:11 世纪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完颜部完成了部落的统一1115年阿骨打仿照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定都会宁见资料附录四)2.金灭辽(1125 年) (板书)教师引导:伴随着金的崛起,北宋君臣想借助金的力量收复燕云,1120 年双方约定南北夹攻辽朝,灭辽 后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把原来每年给辽的银、 绢转交给金国,即海上之盟金军出兵攻入长城,占领了 辽的许多军事要地,而北宋攻辽军队却连吃败仗1125 年,金 军俘虏辽朝皇帝,辽灭亡3.金灭北宋(1127 年) (板书)教师引导:在宋金联合攻辽的过程中,金的统治者看透了北宋的腐败无能。
在灭辽以后,金军大举南下,1126 年金军进入开封1127 年攻入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问题探究三:北宋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宋初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宋朝缺乏大量骑兵;宋朝错误与金签订海上之盟,最后消除自己北方的屏障,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比辽更强大金面前1.南宋的建立(1127 年)(板书)教师引导:1127 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即宋高宗,后定都临安,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2.宋金“绍兴和议”(板书)教师引导:南宋初年,南下的金军遭到各地宋军的抵抗,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败金军无奈宋高宗执意求和,将岳飞等人诏回朝廷1141 年南宋与金议和:宋高宗向金称臣;宋金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因宋高宗年号 绍兴 ,史称 绍兴和议插图《绍兴和议》此后宋金对峙局面基本形成3.“榷场”的设置(板书)教师引导:宋、辽、西夏、金并立 对峙时期,各政权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榷场由政府管理, 贸易方式和交易的 类型全由政府控制宋朝主要输出茶叶、瓷器、 丝织品等,从辽、西夏和金输入的主要有马、皮革、药材和盐等。
榷场的设置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互市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为 北方地区,以至全国的 经济 文化发展其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问: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与南宋关系如何?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板书)1.大蒙古国的建立(1206 年)(板书)教师引导:1206 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2.蒙古西征 (板书)教师引导:蒙古建国以后,成吉思汗及其他的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西征,灭掉西夏、金,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汗国提问:蒙古西征产生了什么影响?- 6 -参考答案:客观上开辟了中西交通、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但蒙古军队所到之处焚毁城镇,屠 杀百姓,使当地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3.元朝的建立(1271 年)(板书)教师引导: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采纳汉人建议,依据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年号,1271 年取《易经》中的 “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 大元” 次年定都大都问题探究四:辽在其管辖的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政策; 阿骨打仿照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忽必烈采纳汉人建议,依据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年号少数民族采取汉制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先进,学习汉制,加强民族间的互相往来,可以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从而巩固统治。
1.元灭南宋(1279 年)(板书)教师引导:元朝建立以后,继续南下进攻南宋 1276 年元军占领临安 1279年元军在崖山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元朝 统 一全国A.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有那些新特点?参考答案:观察宋初疆域图,可见辽、西夏所控制的范围极大,他 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政权B.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有那些表现形式?参考答案:和平:宋辽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西夏与 辽议和、宋金绍兴和议、榷场战争:北宋与辽的战争、金与辽的战争、金与北宋的战争:靖康之变、金与南宋的战争:郾城会战和二次北伐、蒙古与西夏金的战争、蒙古与南宋的战争 这是文明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C.宋元时期 民族关系的新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北宋逐步走向衰落燕云十六州被割弃,使得中原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北宋在军事上处于劣势, 给 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北方民族的兴起与扩张,形成了多个政 权并存的局面在军事上处于劣势的北宋,不得不采取议和的方式以求结束战争状态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先 进,学习汉制,加 强民族间的互相往来,可以促进民族融合,推 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巩固统治。
D.宋元时期 民族关系的新变化有什么影响?(教师小结)参考答案:宋时期我国总体格局是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在时战时和中碰撞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因 议和而 换取的相对和平时期, 对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有利于民族融合通过学习辽、西夏、金并立的 历史, 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通 过学习民族战争, 感受 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历史人物的 报效国家、 坚持正义的精神[资料附录]材料一: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8 -——《辽史·地理志》材料二:“将与宋 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 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辽 史 》材料三: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 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 务协同,庶存悠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四,景德元年十二月辛丑条注文材料四:(金太祖说):“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 宾铁虽坚 ,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百,完颜部色尚白 ”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金史》[板书设计]契丹国的建立澶渊之盟 西夏的建立西夏与宋辽的和战 夏宋和议夏辽和议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