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鹿集团案例分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洪易
  • 文档编号:32683416
  • 上传时间:2018-0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案例介绍●2008 年 6 月 28 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 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 14 名●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 9 月10 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9 月 11 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9 月 11 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9 月 11 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 2008 年 8 月 6 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 700 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9 月 12 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9 月 13 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I 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9 月 13 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9 月 14 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飞抵兰州,针对我省有关三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展开专题调研●9 月 15 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10 月 27 日,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 ●10 月 31 日,经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 15.61 亿元,总负债 17.62 亿元,净资产-2.01 亿元,已资不抵债●12 月 2 日,曾是三鹿集团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的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贝兰德乳业有限公司。

      ●12 月 19 日,三鹿集团又借款 9.02 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12 月下旬,债权人石家庄商业银行和平西路支行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对债务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12 月 23 日,石家庄●12 月 8 日,三元股份公告称,其董事会已经批准了《关于在河北石家庄成立子公司的议案》三元股份以现金出资人民币500 万元,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12 月 13 日前后,三鹿二厂开工复产,这是三元在“托管”模式下,启动生产的首个厂区此后传出消息,三鹿集团的七家非核心企业已陆续开工生产,但全部更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12 月 24 日,三鹿集团收到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民事裁定书,一切工作正在按法律程序进行三鹿将由法院指定的管理人(三鹿商贸公司)来管理,管理人将对三鹿资产进行拍卖,然后偿还给债权人这一过程将在六个月内完成●12 月 24 日,河北石家庄市政府、三鹿集团选取 20 多个代理商代表,到三鹿集团商谈,最终三鹿与代理商达成还款意向●12 月 25 日,三元回应三鹿破产:重组方案调整须董事会决定。

      ●12 月 26 日—31 日,法院将审查债权人申请●12 月 26 日,清算工作组已进驻三鹿随着清算工作组进驻标志着三鹿破产,使曾经的中国民族企业的乳品巨头“三鹿集团”在短暂的几个月之内就陷入困境, 其困境原因并非单一, 本文就其成本控制缺失这一因素,加以分析三鹿的破产问题市场经济初期,劳动密集型企业常常会采用恶性竞争的手段挤垮竞争对手,以达到垄断市场并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但由于在竞争中把产品价格定得很低,甚至低于边际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的利润所剩无几,便会产生以次充好等危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从近年来我国奶制品行业的发展状况看, 1998年到2007年10年间,奶制品产量从60万吨增加到1 700万吨,增长近28 倍,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发展据统计,2001年到2004年,蒙牛年均增长率为117% ,伊利年均增长率也达到49% ,而此期间三鹿的年增长率在20% ~30%之间徘徊为此,三鹿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确保配方奶粉、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乳饮料保持前三位的发展目标显然,这个规划把“速度”放在了企业发展的第一位三鹿集团地处河北省会石家庄,环绕京津两大消费市场,奶牛数量仅次于内蒙古,位居全国第二,这些都为三鹿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环境。

      然而,市场是开放的,许多企业早已窥视到这一优势2007年,蒙牛、伊利和光明等10余家乳品企业抢摊河北,投巨资建设奶制品加工企业以唐山为例,日处理鲜奶能力迅速增长到5 340吨,而鲜奶日产量仅为3 700多吨,供需严重失衡面对挑战,为了保住和扩充市场,三鹿集团一方面抬高奶源收购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压低产品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来进行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三鹿集团为占领农村市场,推出20元一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的辅料比例高达40%以上如按国家质量标准生产,企业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将严重亏损恶性竞争导致的成本高于售价,出现价值与价格倒挂现象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之一一、奶制品加工企业的成本与利润问题近些年,由于奶制品加工企业的重复建设和产品的高度同质化,我国奶制品企业上演了一场血淋淋的价格战这场价格战的结果导致牛奶行业利润非常薄,而恶性的竞争造成行业利润出现整体性下滑, 2006年,我国乳品行业毛利率为22.97% ,比2002 年减少了7个百分点据媒体报道, 2006年,我国奶业市场的全部利润为55亿元人民币,因促销和捆绑销售造成的奶业损失高达50亿人民币,销售收入前10位的国内乳品企业利润率平均仅为419% ,利润却明显减少,与产品的大幅增加形成鲜明的“倒挂”状态。

      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一季度生产运行分析显示,由于恶性争抢奶源,奶价“高烧”导致当年一季度河北省液体乳及乳制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8.90%和49.02% ,有1 /3的企业亏损1987年,三鹿集团提出了“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经营模式,企业不需支付奶牛养殖和牧场扩大的征地成本,即可依靠“人民战争”迅速放奶源产量,从而实现低成本扩张而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均是靠自有牧场提供奶源,其中三元自有奶源达60%以上,但这些企业发展比较缓慢据有关报道, 2000年至2007年,某乳品企业销售额增长了85倍,该企业2004年销售支出为10139亿元人民币,用于奶源建设的生产基地支出却只有4 000 万元人民币,奶源自给率只有10%还有的乳品企业在上市之初,便将奶牛资产作为“非优质资产”从上市公司剥离2000年后,全国乳业加工能力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奶源的增长速度最多也不超过15% 奶源基础建设不够,发展滞后,原奶收购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导致原奶收购价格忽高忽低,原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综上所述,奶制品行业利润低迷,许多企业利润所剩无几甚至亏损但由于我国奶制品行业退出机制不健全,企业转产或退出需支付高昂的“转移成本” 。

      为了维持经营或生产,企业就甩掉部分成本(奶源)或干脆造假上述种种原因,都是导致奶制品加工企业造假贩假的主要原因二、奶站的成本与利润问题“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一份发表于中国奶协官方网站上的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奶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自建的规模化奶牛场,没有中间流通环节,质量管理良好,但只占总奶源的10% ~15%; 二是奶牛养殖小区和奶站,奶源质量受到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占25%左右;三是散养的农户, 质量和卫生条件无法保障,占到了6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奶站分布结构很不合理, 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恶性竞争催生了不合格奶站的出现奶站多为私人经营,固定收入主要是企业支付管理费以某乳品企业为例,奶站送来的源奶分合格、不合格两类,不合格产品按质量等级分为五等,管理费在120元/公斤上下浮动,按一个奶站每天6 000公斤的收奶量计算,每月固定管理费收入大约在514万元左右,如果原奶被企业检测不合格而拒收,全部损失由奶站承担每月只要一次检测不合格,当月管理费就等于零,奶站不景气的时候,不掺假造假的奶站几乎没有利润随着终端市场竞争加剧,各乳品企业纷纷放弃了对奶站的控制早期曾自己投资兴建奶站的部分企业,在这种无序状态的示范效应和压力下,将原有的奶站承包给私人经营。

      奶源成为紧缺资源之后,原有标准都束之高阁,奶站陷入失控状态,牛奶质量被抛之脑后由于急需奶源,三鹿集团等企业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严格监管奶站,奶站逐步在奶农和企业的三角利益链中占据主动,并成为游离于食品安全监管之外的灰色地带2)企业对奶站送来的源奶敷衍了事,奶站对奶农送来的原奶更是来者不拒按照奶站建设要求,每个奶站都应配备检测残留抗生素的仪器,价值两三万元人民币但很多奶站为了节约成本,常常只是买一台假仪器作为摆设当地奶农都管这些检测仪叫“吓唬器” 近几年来,送到企业的源奶几乎没有被拒收过换言之,奶农生产的源奶“全部合格” 一位长期给某企业送奶的师傅透露,过去几年,自己送给企业的源奶很少被拒收,但自“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不是检出微生物超标,就是检出含抗生素原来即使源奶被检出抗生素超标,企业也不会拒收2007年,某电视台就曾对某地的一些奶站在收购生鲜牛乳时掺假做过报道这些奶站,通过往鲜奶里兑水,然后掺加脂肪奶的各项指标,掺假所获得的利润十分惊人综上所述,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某些奶站为了追求高利润回报,不择手段地采用了掺假造假行为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四、奶农的成本和利润问题乳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需要将价格拼杀的损失转嫁到奶农身上,牺牲奶农的利润。

      有关数据显示,在整个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分别为7.5 ∶1.5 ∶1,而利润比分别为1∶3.5∶5.5由此可见,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最大在牛奶的生产和流通成本中,源奶占总成本的70%左右某县奶牛协会会长算过一笔账,以2007 年末计算,一头牛每天要吃10公斤精料、30公斤粗料精料50%是玉米,价格从年初每吨1 400元涨到1 750元人民币; 10%是豆粕,价格从每吨2 200元涨到3 300元人民币;全价料价格从每吨1 500元涨到1 800元人民币粗料整体价格从每吨1 300元涨到1 750元人民币给牛输一次液,从40元涨到60元甚至70元人民币,移胃手术费从300元涨到500元人民币饲料、医疗费涨价幅度大,再加上雇佣工人的工钱,源奶收购价格却维持不变,养殖户几乎没有利润某省农业厅的一位领导指出, 2007年上半年,奶牛养殖户30%亏损, 30%平本, 40%盈利由于玉米、豆饼等饲料价格暴涨,与2006年相比,豆饼涨了0.5元人民币/公斤,玉米涨了0.4元人民币/公斤而源奶收购价却维持去年水平,二级奶1.5 元人民币/公斤,一年下来差不多白干 。

      据某县畜牧局一则资料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某县奶农的奶牛养殖成本至少增加了20%据某省商务厅监测, 2007 年1 月至4月,喂养奶牛的主要饲料玉米身价一直暴涨,全省平均价格达到1152 元人民币/公斤,同比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