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微生物总结全.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32598498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6.04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微生物学总结(1)第一章:概论1. 柯赫法则:(1)病原菌是在患传染病的个体中存在,在健康者则不存在2)病原菌能被分离而得纯培养.(3)纯培养接种易感染动物,应引发相同疾病4)该病原菌可从患病实验动物中从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再次培养并于原始病原菌相同2. (1)特殊疾病同一病原体(2)分离出纯培养(3)接种易感动物引起相同疾病(4)从易感动物再分离出原病原体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按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1.球形细菌 2.杆状细菌 3.弯曲形细菌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分类基本结构特殊结构表层结构细胞壁,细胞膜夹膜内部结构细胞质,核糖体,核质芽胞外部结构--菌毛,鞭毛3.革兰染色:呈紫色为阳性菌,红色为阴性菌 方法:涂片→结晶紫染色→碘液脱色→酒精脱色→复红复染4.(1).革兰阳性菌的胞壁: 肽聚糖(peptidoglycan): 层数多,含量高,占细胞壁干重的 50-80% 且质地致密 磷壁酸(teichoic acid)(2). 革兰阴性菌胞壁: 肽聚糖:含量只1-3层,占胞壁干重的10-20%左右,侧链之间以肽键直接交联, 形成较疏松的结构* 肽聚糖的结构请结合书本插图认真掌握。

      脂蛋白外膜 :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 内毒素、热原 O—多糖侧链、核心寡聚糖、 脂质A(lipid A) 外膜蛋白: 孔蛋白(Porins)、 外膜A蛋白(Omp A) 周浆间隙(periplasmic space)5.细菌L型:是指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原生质体(proplast): 革兰阳性菌胞壁缺失原生质球(spheroplast):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缺失6.细 菌 胞 壁 结 构 比 较─────────────────────────────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组成 肽聚糖、磷壁酸 肽聚糖、外膜、脂蛋白 肽聚糖结构 肽聚糖,侧链,交联桥 肽聚糖, 侧链 四肽侧链 L-赖氨酸 二氨基庚二酸(DPA) 交联方式 侧链间以肽桥交联 侧链间以肽键交联 厚度 20—80nm 10-15nm 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占胞壁干重5-20% 机械强度 高 差糖类含量 约45% 约15% 脂类含量 约2% 约20% 磷壁酸 + — 外膜 脂蛋白 - + 脂多糖 间周隙 溶菌酶作用 + - 青霉素作用 + -─────────────────────────────7.细胞膜不含胆固醇是与真核细胞膜的重要差别。

      8.中介体:用电镜观察,可看见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折叠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9.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10.(一)荚膜:与细胞的独立有关、滁留水分 (二)鞭毛: 是胞浆内的长出的细长的丝状物 1.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chemotaxis) 2 鞭毛的数目: 单毛菌、丛毛菌及周毛菌 3 化学成分: 鞭毛蛋白素(flagellin)组成,有抗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细菌的型别鉴定 (三)菌毛:1.与致病性有关: 2性菌毛与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有关:(四)细菌的芽胞1结构(从内到外)::芽胞原生质、内膜、芽胞壁、皮质、外壳、外壁2.芽胞抵抗力强大 (1) 多层结构, 外壳的通透性低, 化学药品不易进入; (2)核心和皮质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钙(dipicolinic acid,DPA)(占芽胞干重5—15%),与稳定芽胞的酶系有关; (3)芽胞中脂类含量较高, 亲水性较低; (4)芽胞浆呈脱水状态,蛋白质和酶类遇热不易被破坏.第三章:细菌的生理1.细菌体内的特殊化学物质: DAP (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阴性菌的交连桥中的特殊成分) DPA (吡啶二羧酸,芽胞的特殊成分)2.细菌的生长曲线: 迟缓期、 对数期或叫指数期、 稳定期、 衰退期3.根据细菌生长对氧的需求程度可将细菌分为:专性需氧菌: 如结核、霍乱等.专性厌氧菌: 如破伤风、肉毒杆菌等。

      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类微需氧菌四类4.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检测方法1,糖发酵试验: 肠道致病菌鉴定2,V—P试验: 区分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3,枸橼酸钠利用试验:鉴别产气杆菌4,吲哚试验:鉴别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5,尿素酶试验:鉴别变形杆菌6,硫化氢试验:鉴别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乙型付伤寒杆菌5.热原质:也称致热原,它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葛兰阴性菌,他的本质是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6.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是低分子量、非蛋白分子,主要由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合成,为次级代谢产物7.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养培养基8.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到一点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看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9.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第四章:消毒与灭菌1.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灭菌(sterilization)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病源与非病原的微生物及芽胞.灭菌后的物品为无菌(asepsis)状态.抑菌(bacteriostasis)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体内外细菌生长繁殖。

      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称为防腐或抑菌无菌(asepsis) ──不存在活菌的意思2.消毒剂与防腐剂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安全地应用于黏膜组织3.热力灭菌:高压蒸气灭菌法(autoclave) :1215度15—20分钟4.化学疗剂:由化学合成的用于治疗细菌及病毒性疾病的抗微生物制剂5. 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ucidal concentration,MBC)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 质粒 plasmid:是指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1、质粒的共同特性: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决定生物学效应,转移特性.2、细菌接合型、非接合型质粒的区别3、质粒的生物学功能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 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Col质粒 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 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隐蔽质粒4二、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1、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溶菌反应 2、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temperate phage,lysogenic phage) 前噬菌体 (prophage)—-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前噬菌体改变了细菌的性状. 溶原性细菌 (lysogenic bacteri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三、基因的重组与转移1、转化(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摄取外源DNA,实现基因转移.(1)、感受态细胞的获取:CaCl2或MgSO4处理、电穿孔2)、两个步骤:摄取外源DNA,整合入受体DNA2、转导(transduction) 通过温和噬菌体实现基因转移普遍性转导(包括完全转导和流传转导)、局限性转导3、溶源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溶原性噬菌体基因组转移给受体菌染色体.4、接合(conjugation) 通过细菌间桥(性菌毛)实现基因转移. Hfr 高频重组株 F’因子——性导5、基因转座(1)、分为两种类型:保守型、复制型.(2)、插入序列=反向重复序列+转座酶基因; 转座子=反向重复序列+转座酶基因+其他特殊基因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 人体的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of the human body)1、包括:(1)、常居菌群(2)、过路菌群:亦可定植Colonization2、生理意义:1. 生物拮抗作用,如产生细菌素2. 营养作用3. 诱发对具有交叉抗原的病原体的免疫4、 排毒作用二、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正常菌群转换成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有:(1)、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导致“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严重时导致二重感染。

      2)、定位转移(translocation)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原理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引起宿主疾病的能力病原菌(pathogen)——指能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非致病菌——不能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毒力(virulence)——由产毒素性及侵袭性构成1、侵袭性(invasiveness):指细菌侵范组织的能力 ① 黏附:粘附素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细菌感染的组织特异性② 侵袭③ 逃避和克服宿主防御机制的能力:抗吞噬和消化能力;产生IgA蛋白酶;抗原变异,逃匿免疫2、产毒性 (Toxigenesis) ① 内毒素LPS的生物活性作用1,发热反应2,白细胞反应:中性粒细胞先粘附在血管壁(减少),后在LPS作用下大量增殖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4,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② 外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外毒素产生菌大部分是革兰阳性菌,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外毒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除外另外,破伤风痉挛毒素和肉毒毒素的致死量都是极微的.[Review of Microbiology(2)]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一、人工主动免疫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2、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