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处理方法浅探毕业论文.doc
11页目录一、论文提纲 2二、内容摘要,关键字 3三、正文 4-10四、参考文献 11 论文提纲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处理方法浅探 4二、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4(一)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机理 4(二)温度应力的分析 5三、裂缝控制的基本原理及预防措施 6(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 6(二)控制混凝土裂缝 6(三)合理的设计施工配合比 7(四)混凝土结构原料的控制 7(五)浇筑时的控制措施 8四、结论 10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处理方法浅探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体量不断增大,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脆性大、容易开裂然而,混凝土裂缝在建筑工程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后,其性能与原状混凝土性能相差很大,则严重影响结构的长期安全和耐久运行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是这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从各个环节提出了预防裂缝的综合措施,用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减少裂缝的发生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水泥水化热; 温度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处理方法浅探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我们施工过程中都要产生,为了避免砼有害裂缝的出现,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施工措施来控制裂缝的出现,使我们所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尽量减少到国家规范要求以内混凝土裂缝也是社会各界可以接受的一种现象,只是我们如何将有害程度控制在规范要求以内正因为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它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它在受到不同压力、温度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可能出现裂缝混凝土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和发展往往会使其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降低,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很多工程结构的失事都是由于混凝土裂缝造成的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结构构件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是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其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本文结合的现场施工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控制措施二、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三个:(1)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设计模型的差异而产生的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2)由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缝隙,按常规计算的各种荷载而引起的;(3)由温度差、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产生的变形应力而引起的裂缝,施工中可以采取措施避免4)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能产生很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机理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由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水化热量,由于混凝土体积大,热量散发不易,造成温升较大,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增大当这种变形不受约束时,混凝土结构内部不会产生应力但实际上这种变形肯定会受到约束,约束有两种一是混凝土与外部环境温度差异引起的约束;另一种是由于内部的条件而不同产生的约束,以上两种约束产生的应力为温度应力2.湿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各单元体之间相互约束,产生的应力为干缩应力因为湿度传导率远小于热度传导率(约为1/1600),所以,它主要产生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另外,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不能自由伸缩所产生的应力,称为自身体积变形应力;还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模板走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形应力。
在以上非结构荷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中,主要是温度应力和变形应力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当混凝土浇筑体的边界无约束时(如底、顶板顶面),在早期水化热的温度迅速升高阶段,由于混凝土内、外散热条件不同,形成温度梯度,表面受拉,内部受压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的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在浇筑体的中央断面产生了内部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产生了贯穿裂缝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产生裂缝的原因,综合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设计失误、实际施工不当等原因导致的结构性裂缝;二是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和温差作用所产生的非结构性裂缝有关资料统计及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一般工程中结构性裂缝约占20%,大部分为收缩和温差裂缝约占80%,这些非结构性裂缝可以通过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将其控制在现行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从大量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差裂缝所出现的位置与构件部位和形状关系的规律基本相同或类似二)温度应力的分析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将其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初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需30天。
这个阶段有两个特征,一是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二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了残余应力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过程时间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和外界气温的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这个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3.后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由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的,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叠加4.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的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结构表面出现拉应力,在结构中间出现压应力二是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与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相互共同作用要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结构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弛,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产生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三、裂缝控制的基本原理及预防措施(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是指杜绝有害裂缝,同时减少或避免不影响使用的混凝土表面裂缝裂缝控制原理是:降低混凝土外部约束与非线性降温和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以确保混凝土抗裂的安全度要求裂缝控制方法采取温差与温度应力双控制方法,避免结构物出现温度裂缝,同时调整混凝土表面湿度以防止表面干缩裂缝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温差,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钟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钟降温差,才能减少和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二)控制混凝土裂缝必须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个主要原因着手,才能有效地将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一般可分为两个控制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阶段由设计人员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品种、规格、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等统筹设计,有效的进行裂缝的控制施工阶段则采取加入外加剂的方式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结构中设置施工缝或变形缝、加强混凝土中的配筋率等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防止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
三)合理的设计施工配合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各项指标均要求较高,并且普遍都采用泵送混凝土,因此合理设计配合比是有效控制和预防混凝土裂缝发生的基础应该根据工程所处条件,对水灰比、砂石率、水泥用量及掺合料的用量等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优最合理的方案1.砂石率的选择适当砂石率的选择对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积极作用,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石率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砂石率减小使粗骨料含量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高,收缩量较小,而且由于粗骨料对收缩的约束作用,可减少开裂的可能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在厚大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2.选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可使水泥在拌和过程中水化热释放较小,用以减少混凝土升温,如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普硅非早强型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3.采用混凝土双掺技术,即在混凝土中加入优质粉煤灰,掺入的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0%左右,掺入缓凝型减水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 1.0%左右通过采用双掺技术,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并使混凝土在常温下延长初凝时间。
4.加入UEA或AEA膨胀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14%左右,使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不产生收缩,还可以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防水能力屋面板是收缩及温差变形裂缝产生较多的地方,因此所有板的负弯矩筋不应切断四)混凝土结构原料的控制1.材料的选择,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施工中避免使用含泥量高的集料,因使用含泥量高的集料会导致集料表面与水泥石的机械粘结力降低,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收缩裂缝发生2.采用降低水泥用量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绝对温升值,可以使混凝土浇筑后的内外差和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降低3.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控制1)掺合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裂缝有显著的影响,当前用的掺合料主要是粉煤灰或矿粉,它们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影响很大,使用细度较粗或含碳量高的粉煤灰会大幅度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开裂2)外加剂主要指减水剂、缓凝剂和膨胀剂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拌和用水,节约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
若是泵送混凝土,同时在炎热的夏天,为了延缓凝结时间,要加缓凝剂,反之凝结时间过早,将影响混凝土的输送和浇筑面的粘结,易出现层间缝隙,使混凝土防水、抗裂和整体强度下降为了防止混凝土的初始裂缝,可掺加膨胀剂,如UEA膨胀剂等五)浇筑时的控制措施1.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2.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3.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的抗裂能力,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