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docx
8页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一、和声分析的次序(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一)和声终止式1.半终止2.完全终止(二)关注和声低音和声的原位与转位1. 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原则一:原则二:(1)并列原则(1)呼应原则(2)再现原则(2)三部性(3)变奏原则原则(4)回旋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5)奏鸣原则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一部曲式定义*-乐段分类(乐段内部结构)、(一)单乐段一句类乐段1. 二句类乐段三句类乐段2. 四句类乐段5.五句类乐段(二)展开型乐段(三)平行复乐段三、一部曲式的和声(一)和声结构的开放性(二)和声结构的收拢性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五、一部曲式的应用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并乐现型二并乐现型二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运用呼应原则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二、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的特点,即运用稳定的音陈述方式构成三、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根据第二段第二句的写法如果第二句再第一段的某一句就是再现性二段式,如果没有再现则是并置段式一)并置型:两段的材料具有对比性,如:《苏尔维格之歌》,第一段为四拍子,a小调;第二段三拍子,大调二)再现性:两段的材料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即,第二段的后句必须再现第一段的某一句如:舒曼《第一次丧失》四、分析举例《祖国,慈祥的母亲》分析写作这是一首并置型一段式结构(单一部)的歌曲结构图示如下:结构:引子AB尾声乐句:(a+al)b小节:8(9+8)1120调式调性:e小调一、说明(一)本体解读该曲是带引子、尾声的并置型二段式结构1. 引子由第二段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气势宏大,感情真挚第一段由平行结构的两句组成,上句9小节,下句8小节最后一小节的链接是反向半音阶进行进入第二段;2. 第二段只有一个12小节的大乐句构成,直接进入全曲的高潮,突出了“亲爱的祖国”的热情洋溢的情怀表达;全曲反复一次,补充句10小节,运用“啦啦”的衬词进一步表现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二)相关问题陈述平衡问题:第一段两句,第二段一句;在表面来看已经失去平衡,但,补充句起到关键的作用,使之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对比问题: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没有对比就没有美感,这种对比是建立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之间的,音乐作品也是一样,通过对比达到审美得目的,通过对比达到表现美得目的。
这首歌曲的两段之间形成的对比因素主要体现在:音区的对比,旋律形态的对比两个重要的因素;统一的问题:同理只有对比,没有统一是不能达到人的基本的审美追统一的因求的,仓U作作品也不可能有审美的基础;因此,这首作品的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体现在:全曲织体的统一,调式调性统一;有了这两个基本的因素,使人感受到它的完整性4?此外,从引子与第二段的音乐主题来看也形成了均等的二分性分析2《故乡》歌曲结构结构:引子AB句子:a+b+bHbHbH^F间c+ab尾声小节:44+3+3+3+4+539+105调:D宫B羽说明:1. 歌曲《故乡》为再现式二段体结构,引子为4小节,第一段由5句组成,外加一句补充第二段为两个长的句子构成2. 歌词结构特点:自由诗体结构3. 引子与第一段为D宫调式,第二段为B羽调式两段之间形成织体对比、音乐情绪对比,通过间奏与尾声的材料构成全曲的统从属部分:引子的材料来自第一段第一句,间奏是具有坚强意志的音乐特性第三节单三部曲式一、定义:具有呈示、展开(对比)、再现功能,每个部分具有段落结构的音乐形式就是单三部曲式类型:以中段的写法为依据一)引申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二)并置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三)综合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三种类型结构分析一)引申型中段材料来自第一段,是呈示段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其发展手法有:变奏、改变调式调性、改变速度、改变拍子、改变织体……等。
1. 中段一般结束在主调的属和弦,称为"属准备"之后接再现部分2. 特点:具有展开性,和声较复杂,旋律片段化、零碎化调式调性不稳定谱例:舒曼《梦幻曲》(二)并置型中段使用新材料,与首尾两段形成对比1. 中段结束为开放性,即:有主调“属准备”2. 特点:结构较规整,和声较简洁谱例:桑桐《内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三)综合性中段材料来源有二:一是来自呈示段,二是使用新材料,由综合的材料构成中段,这种情况经常可以分为上下片1. 中段的结束同样以开放性为主,属准备就是标志2. 特点:展开性与呈示性相结合四)再现段1.完全再现2.变化再现(五)重属部分引子、间奏、尾声1?引子有导入功能,一般为开放结构;2.间奏为连接、转调作用;3?尾声为总结、归纳与统一的作用分析例3《黄水谣》歌曲结构分析结构:引子ABA尾声句子:(a+b+间+c+d)间e+d间aA+a?小节:5(7+8+2+8+9)4(3+3)+(3+3)48+65调:E大说明:1. 该曲再现三段式结构,E大调,第一段为四句,中间有一句间奏;第二段为四四拍子,共两大句,它可以分为两小句;第三段为紧缩再现,共两句2. 首尾两段式再现对应关系,中段在拍子、织体、情绪、内容形成了对比。
3. 从属部分:弓I子与尾声材料相同,具有呼应的作用间奏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分析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二首第三乐章第一部分该作品为单三部曲式结构,结构图示如下:(一)结构图示基本结构:乐句小节数基本结构:乐句小节数(a(4+a1)+4)(a2+b)(11+14)调式调性AA1(a+a3)补充(4+4)4A(二)说明1?该曲为综合中段写法的单三部曲式结构2?第一段由一个主和弦分解构成的主题动机材料发展而成上句的和声由主和弦一一重属和弦一一属和弦,幵放型结构下句属和弦幵始一一主和弦,收拢型结构反复一次2?第二段,由两个大句构成,上句是第一段的材料,发展手法是转调即:A——#f——#g;下句为新材料旋律优美,具有歌唱性,前半句织体优雅,后半句具有转调的功能,织体也发生了变化,并做好属准备3?第三段与第一段基本相同,最后有四小节的补充终止材料是主导动机调性统一在主调上4?中段在结构中显得特别长,每一句都有10多小节,但第一段反复了一次,显得均衡5?对比的材料由新材料与新的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