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分析.pdf
7页1 / 7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由四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 、 《第一朵杏花》 、 《燕子》 、 《古诗两首》 《习作 1》 、练习 1 组成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号召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第一朵杏花》教育孩子们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养成事事求真求精的精神 《燕子》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 《古诗两首》选录了《江南春》 《春日偶成》两首赞颂描写春天的古诗加上建议春游的作文,整个单元洋溢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教学本单元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要依托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 5 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 22 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的课文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知道课文大意,读写一体,结合课后练习和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小练笔 5、能够读懂习作要求,感知建议的内容和基本特点,选择其中的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6、学会推荐或自我推荐,选举新班委,教会学生在表达时注意有礼会倾听,推荐要有根据、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习惯 2 / 7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发现、创造”篇共有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 《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 》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人为知的“秘密” :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发——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课文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主要讲了 “我”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文章叙议结合, 言近旨远,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最佳路径》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 着重记叙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过程故事给人以启示: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课文用平白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含义深刻,令人回味的故事。
课文二、三段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路径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 《人类的“老师” 》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3 / 7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一个习作,一个练习本单元主题就是围绕历史名人故事,让学生认识记叙文这与经典诵读读本第四单元“往事依依”相呼应我们可以在讲授课本时,与经典读本相结合 《三顾茅庐》 在讲授课文时,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它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并简单介绍这本书在讲授课文时,要重点抓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来体现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对人才的尊重、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并在过程中指导学生背诵这一部分在讲课中,可联系课后第 4、5 题让学生了解比喻本体、喻体之间简单的关系,学会用 “来到、 、 、 、 、 、 ,只见、 、 、 、 、 、”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对于课后第 3 题词语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加以体会 《祁黄羊》 在讲授时,要重点抓住第二部分,悼公与祁黄羊的对话,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会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心为国,做事出于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高尚精神境界在讲授时可联系课后第 4 题 《公仪休拒收礼物》 在讲授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本文属于独幕剧,了解剧本的有关知识,学会如何阅读剧本从人物台词及舞台说明中来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品格,在讲授时可联系课后第 4、5 题 《习作三》 是让学生学写生活中的新发现,要读懂例文,了解记叙文文章的主要内容,事情的前因后果,基本要素,让学生学会写记叙文记叙时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练习三 通过处处留心与读读背背八个词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读三国,讲三国故事;口语交际是让学生学会安慰别人,懂得关爱他人是种美德,并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 / 7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主要由 4 篇讲读课文( 《永远的白衣战士》 《“番茄太阳”》 《第一次抱母亲》 《我不是最弱小的》 )和习作 4、练习 4 组成这一组课文都是侧重于写人的文章,通过典型感人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体现出可贵的人间真情。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爱的交响乐 父母之爱、 同胞之爱……爱超越了生死,爱超越了种族,爱是温暖的阳光、爱是永恒的微笑本单元每一篇文章都写得真挚感人,学生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一定会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共鸣 单元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 学会本单元 29 个生字 认读 17 个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 能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 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5、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6、通过朗读体会、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7、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8、理解课文内容,有不甘为弱者和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9、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5 / 7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是由《鸟语》 、 《天鹅的故事》 、 《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 、 《练习五》组成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
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练习五》 ,安排了 5 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 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 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 团结拼搏的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的感情 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6 / 7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两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 ,两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还有《古诗两首》 : 《池上》《小儿垂钓》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和保护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 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 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配有插图, 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 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以童话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灵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 “森林水库”的重要,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两首诗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习作 6 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也可以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练习六中“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口语交际“学会鼓励”强调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的交往能力,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情趣 7 / 7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 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 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
如第 22 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到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 《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