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树害虫.ppt
48页第四章 茶树害虫,主讲教师:史洪中shz666@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 概述,刺吸式害虫是指口器为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的一些害虫,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茶树的芽梢、叶片、枝干、果实或根这类害虫隶属于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和双翅目等,主要包括叶蝉类、蜡蝉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蝽类、蓟马类和瘿蚊等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一、叶蝉类 二、蚧类 三、粉虱类 四、卷叶蛾类 五、蜡蝉类 六、其他刺吸食害虫,一、叶蝉类,叶蝉是为害茶树一类重要刺吸式害虫,俗称叶跳虫、浮尘子、响虫等小绿叶蝉,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svescens fab.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1.形态特征,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体长约3.5毫米,包括翅长约3.8毫米全体黄绿色头顶中部隐约有2个暗绿色斑点,其前方还有2个绿色小圆圈前翅黄绿色半透明,腹部卑全部鲜绿色。
卵香蕉形,孵化前头端出现一对红点若虫浅黄至黄绿色,共5龄,翅随龄期增大而加长,喜在嫩梢芽叶上爬行形态特征,2.发生规律,各地年发生代数不一,湖南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成虫在茶丛下老叶或茶园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陆续产卵,4月上旬出现第1代若虫,以后虫态混杂,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全年以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10~11月出现两次发生高峰时晴时雨、雨量不大、气温适宜时最有利其发生成、若虫怕阳光直射,多栖息在嫩叶背面为害成虫产卵在嫩梢表皮组织内3.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除去大量在嫩梢内的卵粒,恶化成、若虫的食料3)药剂防治可选用40%乐果、50%马拉磷、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25%优乐得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10%天王星5000~6000倍液喷布喷药宜选择发生高峰前,即若虫数量上升时进行最好间隔7~10天,连喷2~3次该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宜采用低容量蓬面喷雾法二、蚧类,蚧类又叫蚧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是茶园中一大类重要害虫,主要隶属于蜡蚧科、盾蚧科、硕蚧科、绵蚧科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蚧类的为害明显加重。
茶长白蚧,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中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1.形态特征,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介壳下面还有一层暗褐色盾壳,生活史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未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未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分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形态特征,2.发生规律,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3.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
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喹硫磷、50%马拉硫磷、40%水胺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角蜡蚧,角蜡蚧雌虫为害症状,1.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厚,灰白色,微带紫红色,体背隆起,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个小角突起,直径5~9毫米,雄虫蜡壳较小,呈放射状雌成虫暗赤褐色至紫褐色,虫体腹端有圆锥形突起,长约4毫米,雄成虫长约1毫米,赤褐色,有半透明翅l对卵椭圆形,肉红色若虫长椭圆形,红褐色2.发生规律:,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1代,与其他茶区相同,以雌成虫或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4月中旬~5月左右产卵,平均每只雌虫可产卵89~5000余粒,具有陆续孕卵陆续产孵的习性6~8月若虫大量出现,10月雄成虫羽化3.防治方法:,参照长白蚧的防治方法茶梨蚧、茶牡蛎蚧,茶梨蚧 Pinnaspis theae (Mask.),属同翅目盾蚧科大多数产茶省有发生主要为害茶树若虫和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和叶片主脉附近,刺吸茶树汁液,引起树势衰弱。
雌成虫介壳长梨形,长约2毫米,淡褐或黄褐色,有时见有白色者2个蜕皮壳突出于介壳前端,介壳后半部扩大,上有细线纹雄介壳长条形,白色,溶蜡状.有3条纵脊,两侧边平行雌成虫体细长,淡黄色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或叶片上越冬越冬雌成虫3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较长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下旬和9月上旬雌虫绝大部分在上、中部枝叶上,少数叶片主脉两侧雄虫多在叶片上,沿叶脉寄生,朝同一方向排列整齐茶牡蛎蚧 Lepidosaphes fubulorum Eerris,又名东方蛎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国内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尤以西南茶区为害严重为害茶、油条、柿等植物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茶树枝干和中下部叶片上,刺吸茶树汁液,发生严重时引起树势衰弱、叶落枝枯,甚至全株枯死雌虫介壳长纺锤形,长3~4毫米,稍弯曲,背面隆起,上有蚌状横纹,形似牡蛎,暗褐色,壳点灰褐色,突出于顶端,并向前成叉状突出雄介壳体稍小,形状同雌介壳雌成虫长纺锤状,橙黄色,虫体头端和触角间分布有多数短刺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两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中旬若虫孵化不整齐,一般可持续一个月左右每雌产卵40~60粒,卵产在介壳下。
初孵若虫性活泼,24小时左右即固定在茶树中下部枝干和叶片上,叶片正面雄虫多于雌虫防治方法,参考长白蚧三、粉虱类,粉虱类属同翅目粉虱科茶树上的粉虱主要有黑刺粉虱、柑橘粉虱等,尤以黑刺粉虱在我国局部茶区严重成灾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油茶、梨、柿、葡萄等多种植物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烟霉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树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2毫米,橙黄色,复眼红色前翅紫褐色,周缘有7个白斑后翅淡紫色,无斑纹体表薄覆白色蜡粉卵香蕉形,一端较圆钝,并有一短柄固着在叶背上,初产时乳白色,后渐转为黄褐色、紫褐色幼虫初孵时长椭圆形,淡黄色,有足,能爬行,固定后很快转黑色,背面出现2条白色蜡线呈“8”字形随着虫体增大,背面出现黑色粗刺,周围出现白色蜡圈蛹壳黑色有光泽,椭圆形,长约1毫米背面及周缘共有29—30对黑刺,背部常附有2个若虫脱皮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长江中下游茶区一年发生4代,以老龄若虫或蛹在被害叶背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羽化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是4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3月。
成虫羽化时,蛹壳背面呈“⊥”形裂孔卵多产在成叶或嫩叶背面若虫固定泌蜡后,终生在原处取食若虫老熟后在原处化蛹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促进茶园通风透光2)生物防治长角广腹纲蜂和粉虱黑蜂寄生率很高,在黑刺粉虱老龄若虫和蛹期要控制用药,以保护天敌3)药剂防治在各代成虫盛发期和若虫孵化末朗,选喷50%辛硫磷、25%优乐得、40%乐果、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1000倍液,或10%天王星5000~6000倍液四、蜡蝉类,蜡蝉是危害植物的一大类害虫全国各茶区均有分布,局部茶区危害较重多属于同翅目蛾蜡蝉科和广翅蜡蝉科的种类碧蛾蜡蝉,学名 Geisha distinctissima(Walker)同翅目,蛾蜡蝉科别名碧蛾蜡蝉、绿蛾蜡蝉、黄翅羽衣、桔白蜡虫、碧蜡蝉分布全国大部分产茶区北起吉林,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面临海,西至陕西南部、湖南、四川偏南密度较大寄主,茶树、油茶、桑、甘蔗、花生、柑桔、柿、桃、李、杏、苹果、梨、葡萄、栗、杨梅、无花果等 为寄特点 在两广主要为害茶树、柑桔,严重时枝、茎、叶上布满白色蜡质,致树势锐减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mm,翅展21mm,黄绿色。
顶短,向前略突,侧缘脊状褐色;额长大于宽,有中脊,侧缘脊带状褐色;喙粗短,伸至中足基节;唇基色略深;复眼黑褐色,单眼黄色前胸背板短,前缘中部呈弧形前突达复眼前沿,后缘弧形凹入,背板上有2条褐色纵带;中胸背板长,上有3条平行纵脊及2条淡褐色纵带腹部浅黄褐色,覆白粉前翅宽阔,外缘平直,翅脉黄色,脉纹密布似网状,红色细纹绕过顶角经外缘伸至后缘爪片末端后翅灰白色,翅脉淡黄褐色足胫、跗节色略深若虫体扁平,长形,腹末截形,绿色,被白蜡粉,腹末附白色长的绵状蜡丝生活习性,广西年生2代,以卵越冬,也有以成虫越冬的第1代成虫6-7月发生,第2代成虫l0月下旬至11月发生,一般若虫发生期为3一11月卵多产在枯枝上防治方法,(1)疏除过密的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剪去枯枝,防止成虫产卵3)树上出现白色绵状物时,用木杆或竹杆触动树枝致若虫落地捕杀4)禁用棘枣等作茶园篱笆,以减少虫源5)药剂防治 为害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五、蝽类,危害茶树的蝽类属半翅目不同的科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刺吸式口器,刺吸茶树嫩梢、芽叶,甚至茶果的汁液,造成树势衰弱、芽叶破损、变色,对茶叶产量、品质均有影响。
在我国茶园发生的主要有茶网蝽、绿盲蝽、茶角盲蝽、油茶宽盾蝽茶网蝽,茶网蝽又名茶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茶区,是西南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为害茶和油茶以成、若虫聚集在茶树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叶面呈现许多灰白色细小斑点,一片苍白,叶背有许多黑色排泄物污染,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瘦小,萌发迟缓,甚至引起落叶,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4毫米,扁阔透明多网纹,灰褐至暗褐色头小,前胸宽阔、片状半透明翅膜质,长阔而透明,连同胸背均满布褐色网纹翅面近中部前后有2条横斜的暗色斑纹卵椭圆略弯曲,乳白有光泽,产于叶背主脉两侧叶组织内若虫初孵长约0.2毫米,乳白色,半透明以后体色渐变暗绿,黑褐色翅芽显露,头部及腹侧多笋状突起形态特征,2.发生规律,西南茶区一年发生2代,以卵在茶树中下部叶背组织内越冬在四川,第1代若虫和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及中下旬盛发;第2代分别于9月中旬及下旬盛发贵州两代发生均较四川早各代成、若虫盛发朗大体间隔10天左右均以第1代发生较整齐,虫口较多,5~6月间为害较重若虫孵化后,先聚集整齐排列在中、下部叶背侧脉附近刺为害,以后则渐向中、上部扩散3.防治方法,(1)摘除虫卵叶。
冬季至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中下部叶背多黑胶的虫卵叶若虫盛发期,摘除初孵若虫聚集叶,也有一定效果2)药剂防治抓住第1代幼龄若虫盛期喷药药剂可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80%敌敌畏、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速灭杀丁4000~5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喷湿叶,特别是茶丛中下部叶背六、其他刺吸式害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