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恐龙》原文、教材及教学深思.docx
3页三年级语文《恐龙》原文、教材及教学深思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第一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是地球的主人,接着介绍了不一样类型的恐龙及其外形特征,然后又介绍了恐龙所吃的食物,再介绍恐龙的生殖特征, 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三年级语文《恐龙》原文、教材及教学深思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三年级语文《恐龙》原文 大约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那时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恐龙的类型不少,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宛若雷鸣一般梁龙的身体非常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仿佛是一架移动的吊桥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双眼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如此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鱼龙非常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探寻食物;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好似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很凶猛的肉食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恐龙是卵生的恐龙蛋的外壳十分坚硬小恐龙破壳而出将来,会得到老恐龙的细心照看,直到它们自己可以找食吃为止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部分恐龙忽然神秘地消失了人类到今天尚未解开这个谜团三年级语文《恐龙》教材 课时目的: 1、初步读课文,激起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1、自然段 4、初步掌握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1、揭题激趣 1、今天,大家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过去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了解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部分问题: (1)恐龙有什么类型?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那些为生? (3)恐龙是如何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何会灭绝了? 2、初读教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质,理解这部分词汇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教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3、理清层次 1、迅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概括: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目 (2)介绍恐龙的类型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那些 (5)介绍恐龙怎么样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 4、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依据我们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存活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如何为大家介绍的 5、教学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汇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目之多 4、教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6、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三年级语文《恐龙》教学深思 《恐龙》是一篇常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类型、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欢之情。
文章层次了解,语言浅显 在课前,我让学生充分借助课外资源,自主采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激起兴趣,积累有关的常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些种类恐龙?这部分恐龙有哪些特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接着以雷龙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雷龙特征的句子,通过讨论知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办法把雷龙身体很庞大的特征写具体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的特征读出来小结刚才学习的办法将来,让学生循着如此的思路自学其它恐龙的特征和说明办法,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能准确地概括出说明办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与学生学习技巧的教导后,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学生的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讲解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的方法,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常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是什么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很大地进步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这堂课我作了精心的筹备,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过程还不够紧凑,教学语言还应精练些 标签:小学三年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