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苏教版.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75389971
  • 上传时间:2022-04-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过程:一、回忆铺垫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例题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内容: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的用户多?2003呢?(2)哪种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四、全课总结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第三课时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第72—7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准备: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球,有兴趣吗?二、引导探究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板书:反弹高度 下落高度)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预设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计算并小组讨论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3.实验操作4.计算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2.计算结果3.讨论4.集体讨论后小结: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五、你知道吗?1.自主阅读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六、总结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青岛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教材简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大家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体会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教学重点是引导大家学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大家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1.独立思考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大家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进行比较)要比较就需要调查大量的数据,为了记录数据我们就要制作调查表,想一 想,怎样设计调查表?2.班内交流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大家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 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引导大家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较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

      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大家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调查表中饿数据太乱,不便于直接比较,从而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2.独立思考,探索方法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谈话: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大家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大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谈话:刚才大家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更便于比较?为什么?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大家制图的情况,补充完整,完善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大家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比较评价,优化方法有利于大家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自主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三、自主练习 ,应用拓展1、 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看图的方法,提高大家分析数据的能力谈话:大家喜欢运动会吗?知道小学生运动会有哪些项目吗?(引导大家了解小学生运动会一般有:短跑、跳高、跳远、铅球和中长跑等项目)如果老师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赛中哪些项目占优势,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大家独立解答)(2)班内交流2、 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目的是让大家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巩固调查表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