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ppt参考课件.ppt
94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与调查报告的撰写与调查报告的撰写与调查报告的撰写1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v疾控机构接到卫生应急处理指令后,要迅速组织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到位,并明确负责人及人员分工,快速做好有关物资准备,及时赶赴疫情现场2(一)甲型(一)甲型H1N1 流感病例个案的流感病例个案的现场调查现场调查v疑似和确诊甲型H1N1 流感病例除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的要求,做好病例的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外,还应开展深入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v1、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其人口学基本信息、居住环境、联系方式、既往病史等v2、发病和就诊经过发病和就诊经过:包括其发病时间、首诊时间、首诊医院、入院时间、转院和转诊情况、采样时间、确诊时间和转归时间等v3、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临床资料料3v4、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出现症状前7 天的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v⑴旅行史:赴甲型H1N1 流感确诊病例的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外出史外出史);v⑵与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 流感患者的接触史接触史;其他流感样病例的接触史;v⑶可疑动物(如猪、禽等)接触史。
v⑷医疗机构暴露史暴露史:因其他疾病或原因暴露于医疗机构的情况;v⑸实验室暴露史: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条件下,处理或检测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 流感病例的临床标本;4(二二)调查内容调查内容v1. 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详见附表“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v2.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与确定:在对病例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应确定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调查注意追踪与境外疫区归国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口岸工作人员和防护不足的接诊医护人员v3.疫点的确定:根据病人活动及污染情况划定疫点、疫区5(三)调查步骤(三)调查步骤v1、从清除疫源地的目的出发,调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v(1)核实诊断核实诊断: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传染期等,采取的预防措施也不相同,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会贻误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使疾病继续蔓延或流行因此,调查时应首先核实诊断,查阅病历,化验记录,必要时亲自问病史,体格检查,采集标本作检验,进行临床会诊,还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v(2)确定疫源地的范围确定疫源地的范围:根据发病日期可以确定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日期(传染期),查明病人在此时期内的活动范围,带病原体的排泄物污染了外界何种物品、污染范围,从而判断可能受传染的其他人和疫源地范围,登记接触者(包括其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查明接触方式及时间,以判断哪些人应该接受医学观察或留验,哪些人应该接受预防接种、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是否应该进行消毒、杀虫以及其范围,应该进行何种检验等。
v(3)查明本疫源地疫源地内促进或抑制本病传播、蔓延的条件促进或抑制本病传播、蔓延的条件,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与消灭疫源地62、从查明病例发生的原因出发,应查清的问题:、从查明病例发生的原因出发,应查清的问题:v(1)查清引起本病例的传染源传染源:首先确定本病例受感染的时间,即从该病人发病日期往前推算,在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的这一段时期然后查明病人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例如,去过什么地点?密切接触过什么人或物品(如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例或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排泄物)?以确定可能在什么地点受到感染从而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等总之,查明什么问题要根据病种及其流行特点而定当怀疑某人可能为本病例的传染源时,还可调查此人的其他接触者中有无类似病症或疾病当其他接触者中也有相同疾病时,增加了此人为传染源的证据对被怀疑为传染源的人要询问其病史、体检及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以助于追查出传染源追查传染源的目的于搜索未曾被发现的其他疫源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传染病蔓延v(2)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途径传播的,在查明传染源以后,则易于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的7(四)调查方法:(四)调查方法:v(1)询问:由于要查清许多问题,又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认真详细地询问是查明这些情况的重要的方法。
被询问的方式可以个别谈话或开调查会的方式调查时涉及面较广,所以要首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实际意义,并说明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其本人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等利害关系,取得对方的密切合作在询问调查中要极端热忱地关心病人及其周围人,对调查工作要极端地认真负责通过询问,尽量查清上述应该查明的各项内容8v((2)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既关系到查清与消)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既关系到查清与消灭本疫源地,也和改善环境卫生有关因灭本疫源地,也和改善环境卫生有关因此,应该仔细察看疫源地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和发现该疫源地的发生经过和关键问题的所在,以便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一般应根据不同病种确定不同的调查重点对呼吸道传染病则应了解居住密度居住密度、场所通通风情况风情况、病人与健康人的位置与接触方式接触方式、群众集会等情况由于疫源地的情况是不断地变化的,往往需要多次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查9v((3)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查的目的是)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可疑的传染源,确定周围环境物品被污染的情况(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昆虫媒介等),该地区人群免疫水平及易感者数量等应用这些方法有时还能查出尚未被发现的传染源和病人周围的病原携带者。
v(4)收集其他一切对阐明这次流行有关材料v(5)做出该疫源地的结论10(五)提出预防控制(五)提出预防控制措施v初步查明上述情况后,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组织当地卫生医务人员,开展防制工作,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v对疫情发展趋势的估计:个案疫源地调查必须在病对疫情发展趋势的估计:个案疫源地调查必须在病人发病后尽快进行,以保证确定收到控制传染病蔓人发病后尽快进行,以保证确定收到控制传染病蔓延的效果延的效果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效果做出评价评价,反过来也能验证初步的调查分析是否正确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应取决于有无续发病例及新疫区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应取决于有无续发病例及新疫区的出现的出现,如果发生续发病例,说明其预防控制措施效果不佳或其落实不力,也可能是因为初步调查分析不正确这时需要拟定继续调查分析的内容和进一步预防控制的措施,以便彻底消灭疫源地,因此调查往往需多次进行11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v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流感样病例或甲型H1N1 流感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核实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尽快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确认为甲型H1N1 流感,应对暴发疫情中的每名疑似和确诊病例做好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调查是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调查是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步,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步,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与否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与否12v暴发调查是对集体单位或某个局部地区在较短时间暴发调查是对集体单位或某个局部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地发生许多同一种疾病时所进行的调查内集中地发生许多同一种疾病时所进行的调查暴发涉及人数较多,病例常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病例常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一般是由同一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或因素引起一般是由同一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或因素引起起作用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一旦被查清,针对它采取的措施,常可及时有效地控制暴发或流行所以这种调查的任务在于迅速查明暴发原因,采取紧急措施,以达到及时消灭暴发的目的因此,暴发调查暴发调查过程就是及时查明暴发的原因、确定拟采取措施的过程就是及时查明暴发的原因、确定拟采取措施的区域和对象、监测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过程区域和对象、监测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过程v暴发调查的基本步骤是:暴发调查的基本步骤是:核实诊断核实诊断→证实暴发证实暴发→提提出假设出假设→详细调查详细调查→分析资料、验证假设分析资料、验证假设→制定对制定对策策→采取措施采取措施→随访监测随访监测→评价效果评价效果→报告总结。
报告总结13/94)13确认暴发一般程序和步骤 1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边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边调查边采取措施,除按查边采取措施,除按“个案调查个案调查”要求处理外,并切实做好以下工要求处理外,并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作:v(一)初步调查 开始调查时,先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并进行初步的调查v1、核实诊断核实诊断:同一次暴发的病例,临床表现是大同小异的根据以下几方面情况,迅速做出正确诊断①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②实验室检查结果;③该病所表现出来的流行病学特征这些资料多半在开始暴发调查前已经有了既要尊重临床所做的诊断,还要亲自观察核实,重视流行病学史和流行病学特征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例如,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流感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为流感,但病例集中在一地区下田劳动的成年人中,从流行病学特点上不符合流感,而类似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确为钩端螺旋体病15v2、了解暴发的初步情况了解暴发的初步情况:本次暴发开始发生疫情日期,暴发开始与发展的情况,按日或按旬发病人数,该单位或地区人口数,有哪些部门,各部门人数及病人数,已采取了什么措施,近期内群众的生活(如食堂、水源、住宿等)、生产(劳动性质和地点)和活动(集会、旅行、交往等)情况,是否有促进本病发生的因素等,根据病种选择不同重点进行调查了解。
v3、查清暴发的病例:查清暴发的病例:要查清已发生的全部病例,特别是首批病例在查清全部病例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v(1)确定是否是该种疾病:首先应根据暴发病例的主要症状、体征或化验指标,制定一个确定病例的统一标准,既本次调查的病例定义调查所得的病例,要按此标准核对,将不符合此标准者排除v(2)确定确定被查的病例是否是本次暴发的病例暴发的病例::因为在这次暴发之前该地区或单位可能有少数该种病人存在,在本次暴发时其他地区或单位可能也存在少数这种病人,这此病人可能被误作为本次暴发的病例一般可将从发病开始异常升高算起,至恢复至原有水平止的一段时间作为暴发期间,在这期间内的病例作为本次暴发的病例同样也可划定暴发的地区范围16v1、核实疫情核实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核实报告病例的诊断,并确定暴发的存在v2、开展病例搜索和调查,确认暴发规模确认暴发规模采用流感样病例定义,在出现暴发疫情的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以及疫情可能波及的一定地域范围内,主动搜索病例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和发病7 天前的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描述、分析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点,确认暴发疫情规模。
17v3、调查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调查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首发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且最早发病的病例指示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指示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且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例定义且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确定暴发疫情中的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并对其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分析首发病例、指示病例与续发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v4、调查重点病例、调查重点病例重点病例指暴发疫情中的重点病例指暴发疫情中的住院病例、重症或死亡病例住院病例、重症或死亡病例详细收集重点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重症临床表现或死亡的原因18v5、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出现暴发疫情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气象资料、地理、空间分布、人口分布、教学/生产活动、疫情发生前后的人群聚集、人群流动等信息v6、分析暴发原因重点对病例间的接触方式、频度和相互暴露、发病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建立暴发疫情的原因假设,设计病例对照或历史队列研究验证假设v7、分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动态分析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三间分布三间分布特点,以及病例(尤其是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发病、就诊、病情进展病情进展和转归等,结合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综合评估暴发疫情的影响,评价处理措施的效果效果,分析疫情发展趋势疫情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查策略和控制措施。
最后形成总结19资料整理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百分比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百分比流行特征:流行特征:三间分布的统计和描述三间分布的统计和描述§时时间间分分布布::绘绘制制疾疾病病暴暴发发的的时时间间分分布布图图((线线图图或或直直方方图图)),,表表示示暴暴发发的的开开始始、、高高峰峰、、终终止止的的整整个个时间动态过程时间动态过程§单单位位分分布布::按按病病例例的的不不同同单单位位进进行行统统计计,,计计算算罹罹患率也可绘制标点地图也可绘制标点地图§人人群群分分布布::病病例例按按年年龄龄、、性性别别、、职职业业等等分分组组,,计计算罹患率算罹患率20共同传播媒介一次暴露的特点Ö时时间间分分布布::流流行行曲曲线线突突起起突突落落,,呈呈单单峰峰型型,,发发病病高高峰峰与与该该病病常常见见潜潜伏伏期期一一致,全部病例均发生在一个潜伏期全距内致,全部病例均发生在一个潜伏期全距内Ö单位分布:单位分布:病例集中发生在与共同传播因素有关的单位内病例集中发生在与共同传播因素有关的单位内Ö人群分布:人群分布:基本无差异,发病人群均有共同暴露于某因素的历史基本无差异,发病人群均有共同暴露于某因素的历史。
21*二次暴露特点:有两个发病高峰,时间与二次暴露时间一致发病超过一个潜伏期全距 多次暴露特点:高峰宽,可有多个高峰连续暴露特点:流行曲线在高水平22拖 尾 现 象(1))原原因因::病病例例本本身身有有传传染染性性,,除除共共同同媒媒介介传传播播外外,,还有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等途径还有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等途径2))条条件件:: 卫卫生生条条件件差差、、个个人人卫卫生生习习惯惯不不良良或或消消毒毒、、隔离等预防措施不当隔离等预防措施不当3)判断:病例发生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判断:病例发生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23总结提纲可概括为下列内容:总结提纲可概括为下列内容:v1、前言:简要介绍整个经过与工作情况v2、描述:对暴发地区的卫生状况及与暴发发生、发展有关的社会自然条件,包括人群感染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及感染后可能接触到的环境条件v3、暴发过程的特点:诊断和暴发的根据,暴发的整个时间经过,以及暴发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点v4、暴发原因和条件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因此对资料的可靠性应充分核实,切忌牵强附会分析内容包括:感染时间、感染地点、引起暴发和促进发展的可能传染源、传播因子、传播途径,影响暴发经过的社会自然因素。
v5、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及措施的效果评价v6、经验教训及建议:从暴发到扑灭暴发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止今后发生类似暴发,向有关单位建议今后工作改进的内容v7、结束语:内容重点是暴发特点、暴发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24 二、调查报告的撰写二、调查报告的撰写(25/94)25v目的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261.1 按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分按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分v根据所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调查报告的撰写时间,调查报告可分为§发生报告(初步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阶段报告思路思路思路思路::::• •报告、报告、再报告报告、报告、再报告报告、报告、再报告报告、报告、再报告• •调查调查调查调查( (分析分析分析分析) )、调查、再调查、调查、再调查、调查、再调查、调查、再调查• •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评价评价评价评价) )、控制、再控制、控制、再控制、控制、再控制、控制、再控制27爆发疫情应急处理示意图爆发疫情应急处理示意图28v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登记表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登记表v1、、事件类别:①食物中毒、②传染病:病名 、③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④不明原因死亡病例、⑤职业危害、⑥环境污染、⑦饮用水污染、⑧重大动物疫情、⑨其他: v2、事件发生地: 县、区 乡、镇 村 组 v3、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v4、性质 暴露人数 健康危害人数 发病人v数 死亡人数 病原携带者 人v5、主要症状(现象): v6、已采取的措施:v①采样、检验情况 v②控制措施 v③救治情况及其他 v7、主管领导和上级领导批示情况: v8、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疑难问题: 9、报告方式:①②③网络④上门⑤其他 v10、上报单位: v接报人姓名: v11、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v12、报告单位: 县、区 报告责任人签名: v13、联系: 号码: 29报告原则(30/94)“快、新、全快、新、全”:初次报告要快:6小时内完成阶段报告要新: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总结报告要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301.1.1 发生(初次)报告发生(初次)报告v是指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后,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及事件的诊断或特征进行扼要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等的判断;§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如疫情可能的走向;§初步分析事件的原因(可疑因素);§简要介绍已经采取的措施或开展的工作等 31初次报告v报报告告内内容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v报告要求报告要求:•体现快速•项目简单•描述事件概况•附件可以没有要求:要求:要求:要求:快和简要!快和简要!快和简要!快和简要!321.1.2 进程报告进程报告v主要用于动态反映某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进展、预防控制效果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前期工作的评价和对后期工作的安排或建议§发生报告、进程报告均应特别强调时效性强调时效性,进程报告更强调持续性,应在获取信息后最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就失去了该类报告撰写的意义。
•如发生报告一般应在开展初步调查后的当天完成,进程报告应在开始调查后每隔开始调查后每隔1 1~~2 2天完成一份天完成一份,当然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进程报告可多次可多次 v③进程报告要有连续性,可有多次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新和简要!新和简要!新和简要!新和简要!33进程报告v报告内容报告内容: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行补充和修正v报告要求报告要求:•报告次数不限报告次数不限•附件信息必不可少附件信息必不可少•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应疫情的动态(新)反应疫情的动态(新)•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按日进行进行进程报告进程报告 341.1.3 结案报告结案报告v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v包括事件的发现、病人的救治、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其结果、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事件发生及调查处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做好类似工作或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等。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全面、完整!全面、完整!全面、完整!全面、完整!35结案报告v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达到到《《国国家家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应应急急预预案案》》分分级级标标准准的的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结结束束后后,,由由相相应应级级别别卫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门组组织织评评估估,,在在确确认认事事件件终终止止后后2 2周周内内,,对对事事件件的的发发生生和和处处理理情情况况进进行行总总结结,,分分析析其其原原因因和和影影响响因因素素,,并并提提出出今今后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361.1.4 阶段报告阶段报告v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主要用以对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对事件发展趋势及后期工作进行展望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全、快!全、快!全、快!全、快!37阶段报告阶段报告v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主要用以对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对事件发展趋势及后期工作进行展望381.2 按应用目的分类按应用目的分类 v根据调查报告使用对象和撰写目的的不同,调查报告可以分为§行政报告或呈阅件§业务总结§医学论文§新闻通稿§简报(通报)等。
391.2.1 行政报告行政报告v主要是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报告v报告应简明,速度要快v主要介绍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已经开展的工作和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需要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等 401.2.2 业务总结业务总结v与一般结案报告类似,多为一起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所撰写的全面报告,较之论文该报告相对自由,不受论文格式和篇幅的制约,可根据内容需要对各部分进行较为灵活的安排v要简单介绍工作经过 411.3 按报告涉及的内容分按报告涉及的内容分v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侧重对疾病发生的三个环节及影响因素三个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说明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 v不明原因疾病调查报告§在全面描述的基础上,侧重分析事件发生可能原因的假设假设,开展的病因探索或验证病因探索或验证工作,可能开展的预防控制措施等 v中毒事件报告§侧重说明中毒发生的经过、影响范围、发生原因、经过、影响范围、发生原因、采取的措施采取的措施及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等 421.3 按报告涉及的内容分(续)按报告涉及的内容分(续)v疾病监测评价报告§侧重对疾病监测系统的现状、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等进行阐述。
v卫生需求调查报告§主要应反映卫生需求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卫生服务的建议 v疾病负担评价报告§主要用于对疾病的重要性及危害做出评价,为政府确定疾病控制优先度,改进疾病预防控制现状提供依据 432 撰写的基本要求撰写的基本要求(44/94)§ 时效性§ 针对性 § 真实性§ 科学性§ 创造性442.1 时效性时效性v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所要反映的内容,多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及时开展深入调查和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调查报告特别是发生报告、进程报告、阶段报告、简报等必须在调查后迅速完成,否则时过境迁,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452.2 真实性真实性v客观真实是调查报告的基础,真实性是调查报告的生命v调查报告的全部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客观事实去认识和说明调查事件的过程v调查报告必须以调查所得到的客观资料为依据,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462.3 科学性科学性v所谓科学性是调查报告在方法论上的特点,论述的内容要具有科学可信性,即写作中一切要遵循科学原理,符合客观实际,一切要讲究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所用的调查方法必须符合科学要求,不能凭主观臆断或个人好恶随意地取舍素材或得出结论,必须根据足够的和可靠的实验数据或现象观察作为立论基础。
472.4 实用性实用性v实用性,是指所写的调查报告或论文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社会、对学科有存在价值和推进的动力具体地说调查报告应对当前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对面上或全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482.5 创造性创造性v创造性被认为是论文的生命、灵魂,也是水平的标志它要求文章所提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有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简单地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492.6 基本要求侧重点基本要求侧重点v现场调查报告对时效性、实用性的要求较高,特别对于发生报告和进程报告的撰写,必须做到迅速、及时,并有较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有关当局和领导做出正确决策,为该起事件的深入研究和及时、有效的反应提供重要依据v真实性、科学性是各类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一般调查报告对创新性往往要求相对较低503 3 撰写的格式及要求撰写的格式及要求撰写的格式及要求撰写的格式及要求 v行政报告v业务报告v医学论文(51/94)513.1 行政报告行政报告v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后,应迅速撰写行政调查报告及时上报有关政府、行政部门。
52行政报告提纲行政报告提纲v标题 v前言(事件发生的简单经过)v事件概况v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v调查结论与趋势分析v下一步建议 v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 533.1.1 标题标题v标题是报告的高度概括v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有时时间、地点也可省略题目应简练、准确、简练、准确、醒目醒目v其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评价报告§××××调查”等v一般用“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表示543.1.2 前言前言v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简单经过§该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接报与上报情况§本级负责该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组成§并说明这是一项什么样的调查工作 553.1.3 事件概况事件概况v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v调查处理的经过§主要做了哪些事§工作进行的地点和日期等v工作的主要结果(少数主要的)、总体评价;v调查、采样与检测中获得的各项信息 563.1.4 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v说明针对该起事件目前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并评价这些措施对控制事件发展的效果 573.1.5 调查结论与趋势分析调查结论与趋势分析v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评价后得出的结论,分析预测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
583.1.6 下一步建议下一步建议v根据调查结论及措施评价,对已采取的措施进行进一步修正或补充,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建议和尚需解决的问题的对策与方法,特别要提出需要政府部门解决的 593.1.7 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v在整个报告的结尾,应写明报告单位的全称,加盖公章,并用汉字写上报告发文的具体时间 603.2 业务报告业务报告 v要求:§在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应迅速撰写全面的业务调查总结报告61业务报告提纲业务报告提纲v标题 v前言 v基本情况 v核实诊断 临床特点、临床辅助检查信息v流行特点:流行强度,三间分布,相关图表v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测、验证(包括分析流行病学的应用、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v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v建议 v小结v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623.2.1 前前 言言 (63/94)v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与上报情况),v事件发生的经过,开展本次调查的性质§受基层邀请、领导委托、或事件本身需要v简单描述现场工作的经过§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听取基层汇报;核实诊断,现场调查内容等)§地点和日期v一般在200字左右。
633.2.2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v简述事发地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构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机构、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该地区有关的预防接种情况等v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各种本底情况如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虫种的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v与事件有关联的基本信息要写到642.2.3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v临床表现§描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的分型及其特点v辅助检查§各种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v主要诊断依据;§如果疾病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如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列出病例定义和分级定义653.2.4 流行特点描述流行特点描述v流行强度§事件的波及范围;§描述事件的总发病数、罹患率、死亡数和死亡率、病死率等v描述三间分布§发病的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 §地点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 §人群分布: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性别性别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职业职业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尤其要用相对数来进行描述,v尽可能用图表来表示,以求简单明了. 663.2.5 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测与验证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测与验证v综合临床信息、流行特点,提出病因或流行因素假设v验证假设§描述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调查结果,以及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标;§传染来源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的分析 §描述标本的采集和检测结果;v综合干预效应等进行病因分析和推断以确定病因v对该事件作出可能的结论判断,及排除其它的理由 673.2.6 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v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过程情况,采取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v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疫苗接种率、传染源的隔离率等v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是验证调查分析是否正确v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需要修正的控制措施v要分开描述已采取的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的防制措施683.2.7 建议建议v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落实情况,事件的复杂程度,分析预测该事件的可能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建议和尚需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v根据该起突发事件的病因调查和控制实践经验,提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 693.2.8 小结小结v如果整个调查控制比较复杂,可将主要情况进行摘要小结704 撰写的注意事项撰写的注意事项v题目与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相一致,防止题目大、内容少或文不对题v要注意相关背景部分的描述,避免重点背景交待不清或无关的背景夹杂其中v资料的分析与结果表述要与设计一致v要注意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的介绍,如病例定义、调查对象的抽取方法、试验所用试剂等714 撰写的注意事项(续)撰写的注意事项(续)v列举材料要充分,要全面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不要仅列举对结论有利的材料也不要滥用统计方法和图表v讨论必须与调查结果紧密结合v建议要具体,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72三、案例三、案例(73/94)(73/94)关于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调查情况报告v 市卫生局:v2009年6月××日11时58分,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送检的一例发热病例样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v一、患者基本情况一、患者基本情况v患者A,男性,中国籍,19××年10月24日出生,身份证号码为××××,护照号为G1×××094。
现就读于美国旧金山××alle学校高中××年级,在美住址为Preakn××Creek, CA在华父母住址为××市××区××街道33号301室,联系为139××31773二、发病、就诊和报告情况v患者6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出现流涕、鼻塞症状,未量体温,未服用任何药物6月9日中午由其生母开私家车至××医院就诊,X摄片示:支气管炎待排(X片号为X15210)由于患者提及有近期美国归国史,××医院普通门诊遂要求其转至××医院××分院发热门诊就诊,由于患者未满14周岁,××医院××分院发热门诊又要求其转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18时40分,发热门诊测患者体温为37.5℃(口温),查体:神清,咽部略红,有流涕、鼻塞,无咳嗽,无头痛,无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血常规:白细胞 12.9×109/L,中性粒细胞84.1%,淋巴细胞13.1%,C反应蛋白9mg/L;X摄片见两肺纹理增粗6月10日8时30分左右,患者被120救护车接送去××区××医院发热门诊v6月10日上午10时50分××区××医院对该病例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网络直报6月10日11时,患者被120负压救护车转送儿科医院进行诊治患者被转送前一直被隔离在××区××医院发热门诊。
6月10日13时46分,儿科医院网络报告为“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诊断病例”74三、流行病学调查情况v(一)患者在国外生活情况及相关流行病学接触史v患者××年×月去美国旧金山读书,与其生母、妹妹B及生母的保姆一起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寓所患者自述发病前一周内(6月1日~6月7日),在美国读书和生活期间以及在回国航班上,未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也无类流感病人的接触史v6月7日,患者与生母分别乘坐不同的航班从美国旧金山飞中国××市,患者乘坐的为UA8×7航班,患者生母乘坐的为CA9×6航班患者于当日的17时30分(北京时间)到达××机场,患者生母于当日的22时50分(北京时间)到达上海××国际机场患者妹妹B和患者生母的保姆于6月7日前先期抵达×× 市75(二)患者回国行程及相关活动情况(二)患者回国行程及相关活动情况v患者于6月7日4时(北京时间)独自乘坐美国旧金山UA857航班飞中国×× 市,其航班上的座位号××,于6月7日17时30左(北京时间)右到达××机场飞行途中患者活动范围较小,相对固定,仅去机舱后部的卫生间2次飞行途中患者未采取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未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异常情况,当日机场边检测体温亦正常。
v(三)患者在沪活动情况v6月7日17时30分左右患者抵××市后,由其父亲、外婆、舅舅3人开私家车接机,19时45分至××大酒店包间用餐,地址为××区××路98号用餐人员除上述3人外,还包括患者的继母、妹妹C、妹妹B、父亲的保姆及生母的保姆用餐中途,患者的外婆、舅舅、妹妹(B)及生母的保姆离开,与患者脱离接触6月7日21时30分左右用餐结束,患者随其父亲、继母、妹妹C及父亲的保姆4人一起回其父亲在××区××路居所居住v6月8日全天及6月9日上午,患者在患者父亲的居所倒时差,未外出活动,也无其他外来人员探望v6月9日中午,患者生母开车送患者至××医院就诊在YY医院××分院和儿童医学中心就诊期间,其父亲及父亲的刘姓朋友也前去一起陪护76v(四)疫苗接种等其他情况v患者自诉为过敏体质,有哮喘史,未患过其他慢性疾病否认发病前2周服用过抗病毒或抗生素类药物据患者母亲回忆,患者于2008年12月接种过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史不详v(五)密切接触者调查和确认v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中“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的判定标准,患者传染期应自6月8日10时算起,现确认该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12人,患者亲戚朋友6人,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医务人员6人。
v(1)患者的父母及父亲的朋友v6月9日中午患者由其生母开私家车送其至××医院、××医院××分院和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就诊在××医院××分院和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就诊期间,其父亲及父亲的刘姓朋友也一起前去陪护患者父母及父亲的朋友在陪护患者就诊期间,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v(2)患者继母、妹妹C及父亲的保姆v6月8日全天及6月9日上午,患者在父亲的居所倒时差,未外出活动,也无其他外来人员探望倒时差期间,接触患者的人员有其父亲、继母、妹妹C及父亲的保姆,保姆为居家保姆,接触人员均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v(3)医护人员v××医院为一民营医院,无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期间,6名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均未采取有效防护,其中1人未戴口罩,另外5人虽然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未捏紧口罩上部鼻夹,6人均未穿戴手套患者就诊期间,××医院××分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所和××区传染病医院所有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均采取有效防护,故判定此三所医院无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77四、专家会诊意见v(一)××儿童医学中心院内专家意见v6月9日18时40分,儿童医学中心院内专家××意见:目前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甲型H1N1流感不能排除。
v(二)××区区级专家意见v6月9日约20时30分,××区区级专家××认为: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目前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需进一步做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如为阴性则可排除甲型H1N1流感78五、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v(一)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检测结果v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对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甲、乙型流感金标快速检测,结果甲型流感呈阳性v(二)××区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v6月10日5时,××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通用引物(+);甲型猪流感病毒通用引物(+);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季节性流感病毒H1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H3亚型(-)v(三)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v6月10日11时58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对送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通用引物(+);甲型猪流感病毒通用引物(+);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季节性流感病毒H1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H3亚型(-)79六、处置措施v(一)将患者用120负压救护车从××区传染病医院送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诊治v(二)对患者在沪期间的12名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医学观察。
v(三)对患者在沪期间的居住地、活动场所和就诊医院进行终末消毒v(四)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v特此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日80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81/94)v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格式分为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格式分为首部首部—正文正文—结尾结尾—落款落款四个组成部分,基本要素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基本要素包括中毒经过中毒经过—流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学调查—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调查结论调查结论—处理处理结果结果v首部是调查报告的起始部分,具有确定主旨、明确首部是调查报告的起始部分,具有确定主旨、明确性质和内容、说明有关情况等作用通常有下列要性质和内容、说明有关情况等作用通常有下列要素构成:素构成:v1、标、标 题题 标题要概括地表达报告的性质和内容,简标题要概括地表达报告的性质和内容,简短鲜明,一目了然可采用单行式标题,由短鲜明,一目了然可采用单行式标题,由“调查调查单位名称+事由+文种,如单位名称+事由+文种,如“关于***饭店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81v2、前言、前言 是概括全文内容,简明扼要地表明全文主是概括全文内容,简明扼要地表明全文主旨一般用来介绍肇事的单位、中毒时间、原因食旨一般用来介绍肇事的单位、中毒时间、原因食物、中毒原因、致病物质及中毒人数等物、中毒原因、致病物质及中毒人数等v 如如“***饭店于***饭店于2003年年10月月1日晚餐供应被日晚餐供应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菜肴,造成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菜肴,造成28人食物中毒人食物中毒v二、正文二、正文v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干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要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干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要求层次清楚,内容真实,反映全貌,突出中心,阐求层次清楚,内容真实,反映全貌,突出中心,阐明食物与中毒之间的因果关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明食物与中毒之间的因果关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要素:821、中毒经过v2003年年10月月2日,日,***疾控中心接到疾控中心接到***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关于关于***饭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饭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的报告,***卫生监督所立即组织食物中毒调查小组赶赴卫生监督所立即组织食物中毒调查小组赶赴***人民医院、人民医院、**饭店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样品及流行饭店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样品及流行病学调查和食品卫生学调查。
病学调查和食品卫生学调查v经调查,经调查,2003年年10月月1日,倪某在日,倪某在***饭店晚餐摆生饭店晚餐摆生日宴日宴10桌,就餐人数约桌,就餐人数约100人人, 发病发病28人,发病率人,发病率28%,就餐时间,就餐时间17::00h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出现腹泻,部分病人大便呈血水阵发性绞痛、继而出现腹泻,部分病人大便呈血水样便,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中毒者经医院样便,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中毒者经医院及时治疗已痊愈,未发生死亡病例及时治疗已痊愈,未发生死亡病例832、流行病学调查v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调查,病人与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调查,病人与非病人配对比例为非病人配对比例为1::1(一个病人配对一个同共就(一个病人配对一个同共就餐的非病人作对照)餐的非病人作对照)v2.1 中毒特点中毒特点 :本次食物中毒特点是中毒者均有在本次食物中毒特点是中毒者均有在***饭店共同就餐史,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从发饭店共同就餐史,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从发病曲线图看病曲线图看,1日1日23:00时出现首发病例时出现首发病例,2日日5:00时时出现发病高峰出现发病高峰,2日日11:00时病人急骤下降,没有出现时病人急骤下降,没有出现二代病人,发病曲线呈单峰型分布,符合暴发性食二代病人,发病曲线呈单峰型分布,符合暴发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见图物中毒的特点见图18428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病曲线图 85v2.2中毒餐次与原因食物中毒餐次与原因食物v 2.2.1 中毒餐次:中毒餐次:v 本次食物中毒发病高峰本次食物中毒发病高峰2日日5:00时向前推算一个平均潜伏期时向前推算一个平均潜伏期12h和首发病例和首发病例 23:00时向前推算一个最短潜伏期时向前推算一个最短潜伏期6h,经推,经推算就餐时间均为算就餐时间均为10月月1日日17:00时左右,因此确定时左右,因此确定10月月1日晚日晚餐为中毒餐次餐为中毒餐次v2.2.2 原因食物:原因食物:v 调查数据采用调查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处理,根据进食不同食物罹患统计处理,根据进食不同食物罹患率分析,进食白宰鸡、海蛰头者的罹患率分别为率分析,进食白宰鸡、海蛰头者的罹患率分别为57%、、61%经经X2检验进食与未进食白宰鸡和海蛰头的罹患率之间有显著检验进食与未进食白宰鸡和海蛰头的罹患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性差异(P值值<0.05),表明白宰鸡和海蛰头是引起本次食物),表明白宰鸡和海蛰头是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见表中毒的原因食物见表286表表2 进食不同食物的罹患率比较进食不同食物的罹患率比较 v食物食物 进食进食 未进食未进食 差差 P 判定判定 总人总人 发病发病 罹患罹患 总人总人 发病发病 罹患罹患 异异 名称名称 数数 数数 率(率(%)) 数数 数数 率(率(%)) 值值 值值 结果结果基围虾基围虾 51 25 49 6 3 50 -1 > 0.05 无意义无意义烤烤 鸭鸭 41 23 58 16 5 31 27 > 0.05 无意义无意义段段 鳝鳝 34 14 41 23 14 61 -20 > 0.05 无意义无意义虾虾 仁仁 42 18 43 15 10 67 -24 > 0.05 无意义无意义白宰鸡白宰鸡 35 20 57 22 6 27 30 < 0.05 有意义有意义海蛰头海蛰头 36 22 61 21 6 29 32 < 0.05 有意义有意义872.3中毒原因v经调查,冷菜师傅陈某腹泻三天带菌上岗,肛拭中经调查,冷菜师傅陈某腹泻三天带菌上岗,肛拭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而且便后不洗手裸手制作冷菜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而且便后不洗手裸手制作冷菜(白宰鸡和海蛰头),致使白宰鸡和海蛰头被副溶(白宰鸡和海蛰头),致使白宰鸡和海蛰头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可能是造成本次食物中毒主要原因。
血性弧菌污染,可能是造成本次食物中毒主要原因造成本次食物中毒危害因素分析:造成本次食物中毒危害因素分析:带菌者带菌操作污染冷菜食用中毒88v3、临床表现3、临床表现v 3.1病人诊断标准:病人诊断标准:(1)、共同就餐史;、共同就餐史; (2)、症状与、症状与体症体症(发热发热37.5℃℃以上;腹泻以上;腹泻2次或呕吐次或呕吐1次以上/次以上/24h);;(3)、实验室检验(排泄物检副溶血性弧菌)实验室检验(排泄物检副溶血性弧菌)符合上述符合上述(1)++(2)条或条或(1)++(2)++(3)条为中毒病人条为中毒病人v 3.2潜伏期:本次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为潜伏期:本次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为6小时,最小时,最长为长为18小时,平均中位数潜伏期为小时,平均中位数潜伏期为12小时 v3.3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v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出现腹泻,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出现腹泻,部分病人大便呈血水样便,伴发热、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大便呈血水样便,伴发热、恶心、呕吐、发热体温最高发热体温最高38℃℃见表389表3 中毒病人主要临床表现频率分布症状症状发病数发病数%恶心1968呕吐1657腹痛2693腹泻28100发热82890 本本次次食食物物中中毒毒调调查查共共采采集集到到样样品品8份份,,其其中中病病人人肛肛拭拭2份份,,冷冷菜菜师师傅傅大大便便1份份,,酒酒宴宴剩剩菜菜((冷冷菜菜))2份份,,砧砧板板、、菜菜刀刀、、抹抹布布各各1份份。
其其中中冷冷菜菜师师傅傅大大便便1份份,,病病人人大大便便2份份,,冷冷菜菜2份份检检出出副副溶溶血血性性弧弧菌菌而而且且带带菌菌者者、、冷冷菜菜和和病病人人三三者者检检出出血血清清型型别别相相同同的的副副溶溶血血性性弧弧菌菌实实验验证证明明引引起起本本次次食食物物中中毒毒的的病病原原体体是是副副溶溶血血性性弧弧菌菌检验结果见表检验结果见表4 4、检验结果4、检验结果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 样品名称 检 验 结 果 号 菌落总数(个/ cm2) 大肠菌群 (个/100cm2) 致病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抹布 13000 ≥24000 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 砧板(卤味) 100 〈30 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 刀(卤味) 100 〈30 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4 海蛰头 11000(个/g) 930(NPN/100g)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 白宰鸡 1.9χ107 (个/g) ≥24000(NPN/100g)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 冷菜师傅肛拭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7 病人肛拭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 病人肛拭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表表4 样样 品品 检检 验验 结结 果果 92 三、结尾三、结尾结尾重点叙述调查结论,处理结果等内容,归纳总结全文。
结尾重点叙述调查结论,处理结果等内容,归纳总结全文根据根据GB14938--941、调查结论1、调查结论《《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规定,经流行规定,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中毒者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等综合分析,病学调查和中毒者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等综合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由确认这是一起由**饭店供应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菜肴所致的食物中饭店供应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菜肴所致的食物中毒,诊断符合毒,诊断符合WS/T81--1996《《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2、处理结果、处理结果**饭店供应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菜肴造成饭店供应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菜肴造成28人食物人食物中毒,这一事实已违反了中毒,这一事实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第九条第(三)项规定,依据(三)项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第九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予以下行第九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予以下行政处罚:政处罚:2.1 吊销卫生许可证(中式餐供应);吊销卫生许可证(中式餐供应);2.2 没收违法所得一万九千六百元,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一万九千六百元,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的罚款,计九万八千元,二项合计十一万七千六百元。
计九万八千元,二项合计十一万七千六百元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