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发生低压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doc
15页农村发生低压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电 “两改一同价 ”之后,我 国农村的用电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今天电力已成为农村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用 电特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屡屡发生在我 国农村,每年都有几千人触电伤亡,这些触电事故不仅给本人和亲属 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和伤害,同时也给当地的电力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 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无数的触电伤亡事故教训,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对 此的各外关注和重视1、农村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发生在农村的低压触电事故中, 70%以 上是在农村的架空线、接户线和临时用电线路上发生的在所有构成 触电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仅有一个因素引起的触电事故不足 10%,其余 90%以上的触电事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触电事故 往往发生的很突然,且常常是在刹那间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找 出触电事故的原因,恰当地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 生、安排正常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农村的触电事故来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普及不到位,缺乏用电常识使得农村居民安全用电 意识和用电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因 此,安全用电自我保护意识的严重不足,是造当前成农村触电伤亡事 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尤其是经济比较贫穷的地区,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安全用电上仍处在一种盲区,不知道那些能动,那些不能动由于缺乏应有的安全用电常识,所以随时都有 发生触电的可能因缺乏安全知识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主要表现为 以下几类形式:1.1.1 用湿手去触摸、插拔电器(如檫灯泡、开关、插座)时触 电,或在灯头上装插销不慎触电1.1.2 带电移动电气设备,因设备漏电造成触电1.1.3 用水清洗一些带电的家用电器1.1.4 看到电线断落地面,不管有没有电,就赤手拨拉断落的带 电导线1.1.5 发现有人触电时,赤手拖拉触电者1.1.6 使用不合格或报废的电器产品,电器外壳带电,人体碰到 造成的触电1.1.7 儿童触摸灯头或插座造成的触电1.1.8 儿童爬登电杆或变压器形成的触电1.1.9 非法窃电或盗窃电力设施形成的触电1.2 不按规定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 又称漏电保护器 ) 或选用 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农村低压配电网的健康水平有了 很大提高农村电网自投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之后,农村用电触电 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但是由于一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可靠动 作,致使一些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投运率较低,严 重影响了当前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其表现形式 为:1.2.1 对于采用 TT 配电系统的配电台区,农村电网低压配电系统 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没有严格执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 行规程》 (DL/T736-2000) 等标准,并实行 "分级保护 "原则的1.2.2 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而查不清动作原因,无法恢 复送电时私自退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1.2.3 不按规程要求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定期试跳测试实 验,导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正常运行使用1.2.4 选用使用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改后随着末级保 护器安装率的提高,使得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涌入农村电网,使得剩 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失去其应有的保护作用1.2.5 总保护器选择使用不当,剩余电流动作整定值过大,使得 采用多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总保护器误动作太多,且无法保护人身 安全 大风刮断导线或洪水冲倒电杆后未及时处理1.3.2 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 盖失落或破碎而未及时更换1.3.3 瓷瓶破裂后漏电接地。
1.3.4 相线与拉线相碰1.3.5 电动机绝缘或接线破损使外壳带电1.3.6 低压接户线、进户线绝缘老化或破损漏电1.3.7 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造成断线倒杆1.3.8 电器受潮、绝缘老化1.3.9 电气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1.3.10 橡胶绝缘线护套、软电缆护套和绝缘层破裂1.3.11 软电缆接头绝缘包扎物选用不当或松散脱落1.3.12 不按规程要求进行接地电阻摇测或检修巡视,接地电阻值 达不到规程要求或接地点连接处接触不良,人碰到接地线触电1.4 违章作业1.4.1 在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约时停送电,以致造成线路还未停电或工作还未结束就开始工作或送 电,致使工作人员触电1.4.2 在带电线路附近检修另外的停电线路时,误登带电线路触 电1.4.3 未切断电源,带电移动有漏电故障的电气设备造成的触 电1.4.4 在架空线下面建房或起吊器材又无安全措施造成的触电1.4.5 趁供电停电之机,擅自在停电设备上工作1.4.6 在带电线路附近新架线路时,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新架线 路导线弹跳或碰触未停电线路上,造成触电1.4.7 路防护区内违章作业,导致作业人员误触正在运行的 带电线路,造成触电。
1.4.8 带电搭接电源线或搭接熔丝时不慎触到闸盒上方带电部 位,或带电修理电器时不慎触及带电部分造成触电1.5 违章用电在农村用电中,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用电图省事,不找电工安装接 线,自己随意乱拉乱扯,违反供电部门用电先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 的规定是造成农村触电多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1.5.1 私拉乱接电力线路用破旧导线拖拉地爬线、拦腰线等1.5.2 违反规定使用一线一地制照明,拔接地线时触电1.5.3 临时用电时,直接用导线挂、钩架空线路上用电1.5.4 私设电网电鱼、电鼠的1.5.5 电源电压不符,在 380 伏的电源上使用 220 伏的串联灯照 明1.5.6 不用插头将导线直接插在电源插座上,或将插头用导线直 接接在电源线上用电1.5.7 潮湿场所用电未采用安全电压1.5.8 随意操作带电设备1.5.9 私自电器,比如用两根钢筋或铁条自制简易热水器,私接 非标准电炉取暖等1.6 设备不合格、工艺不规范1.6.1 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 要求如架空线路和临时线路未按《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 行架设,交叉和跨越距离不够,当人误触这些 "碰头线"、"拦腰线 "、 地爬线 "时造成触电。
1.6.2 低压电杆拉线固定部位不合理,工艺不良,又无隔离绝缘 子1.6.3 导线接头不合格或用废铝线、铁丝等作电线1.6.4 电杆和导线的机械强度不够,导线接头绑扎不牢,长期失 修或受外力破坏,导致倒杆断线,人误触、误踩、误拾带电导线,造 成触电广播线、有线电视线与电力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 互搭连1.6.6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1.6.7 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电器引线1.6.8 螺口灯头与灯泡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零线、相线接错,使 灯泡金属螺口带电外露1.6.9 室内线路安装不规范,电器开关未控制火线,在断开电器 开关检修时,虽然电器已停止工作,但由于开关控制的是中性线,电 器内部仍然带电,从而发生触电如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 长期带电;将三孔或四孔插头、插座的保护极误接在相线上,造成电 器设备外壳带电等1.6.10 任意将刀开关放在地上运行1.6.11 用非绝缘物包裹导线接头或破损处1.6.12 室内外布线安装不合格,导线绝缘层破损,电气设备带电 部分外漏,人误碰造成触电2、农村发生触电事故的规律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结合农村触电事故的发生频率我们 从中可找到以下规律,即一强七多:一强是指发生在农村触电事故的季节性强。
每年的二三季度事故 多,六~九月份最为集中七多是指:一是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二是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 设备触电事故多;三是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四是临时用电事故 多;五是电器误操作事故多;六是文化素质低的多、七是中青年、非 电工的事故多应当指出,在农网整改的前后,触电事故的规律可能 随之变化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其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安全 措施、搞好安全用电提供可靠的依据3.1 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强农 村电力使用者的安全用电观念,强化农村电力使用者的产权管理意 识电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商品,用电设备、电线和电线的敷设等必 须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而用电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和较强 的安全用电意识,才能确保安全用电供电部门应该加强同其他部门 的协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来加大在农村的安全用 电宣传力度一是要积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 普及教育比如和学校结合把安全用电常识带入课堂;把安全用电的 电影送到农村;利用农村的赶集日印发一些安全用电常识等资料发给 群众总之,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宣传安全用电常识,让人们 杜绝违章用电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思,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是 通过在在危险地带设立警示牌和警示标语用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比 如,在鱼塘附近有高压线,就要在鱼塘边写上 " 附近有高压电,垂钓注 意安全 "等警示牌;在变压器上应挂: "禁止攀登,高压危险 ";在配电 区域要有 "行人止步,高压危险 " ,在极易攀登的杆塔上要写 "禁止攀 爬,杆上有电 " 等标示牌三是要广泛宣传《电力法》中按产权管理 电力设施的规定,以增强电力设施产权所有者对用电设施的管理责 任一般情况下电力的使用者,就是用电设备、电线等产权的所有 者产权属于谁,谁就要对其安全性负责如果因使用、维护、管理 不当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以及设备损坏,产权人就负有责任有些农村 电力使用者认为,只要是因电引发的事故,就是供电企业的责任,孰 不知这是一种片面和错误的观点3.2 加强技术投入,加大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管理力度,确保 正确配置和选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农村安全用电最有效和最易实现的技术措 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在避免和减少农村人身触电伤亡、监 测电气设备漏电、减少电能损失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供 电企业作为 “两改 ”的具体实施部门,在安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坚 决杜绝伪劣的产品进入农村电网。
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剩余电流动作 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实行低压总保护(分支保护)、家庭保护,从技 术上提高防范能力事实已经证明: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级保 护方式是实现我国农村安全用电防护工作,减少触电事故,提高电网 供电的可靠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发展的必然趋 势根据我国低压电网的供电方式、经济条件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的生产等情况来看,在农村低压电网中采用分级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 护器方式是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大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 安装率和投运率,末级保护以防止直接接触触电为主要目标,各自保 护面小,不干扰其他用户城乡家庭进户线处和人们广泛接触使用的 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都应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 的高灵敏度、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单相用电客户要优先选用 带漏电、过压、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的保护器,这样,单相用电户的所 有异常情况都能受到保护对发生触电后会产生二次性伤害的场所, 如高空作业或河岸边使用的电气设备等,可装设漏电动作电流为 10mA 的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次是重视第二级保护,该级保护为 系统总保护或分支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