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完整版.docx
26页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习作1 家乡的风俗读题审题“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了解家乡哪些民俗?试回忆一下,春节元宵,守岁、逛花市、抖空竹:清明端午,踏青扫墓、看龙舟吃粽子:中秋重阳、赏月尝月饼、登高播……今天的习作,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追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比如抖空竹,了解了解它的潮源、制作、表演、传承等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中秋祭月这个习俗大有来历……或“我来查资料得知,汤圆象征……”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比如,我们亲临民间百艺展演聚集地之一的夫子庙,这里就有抖空竹表演每到春节期间,制嗡艺人边表演空竹,一边向观者兜售,节日欢乐气氛浓厚,让秦淮灯会锦上添花这样第一手材料感触特别深刻,提笔写起习作来,就会文如泉涌。
最重要的场面和细节描写,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活动还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并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篇习作可以写成某一传统风俗的记叙文、说明文;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也可以运用这些习俗编写小故事,以童话、民间故事等形式写家乡的文化,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写心中的故乡情写好以后和同学分享,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开拓思路趣味抖空竹空竹,又名“抖空钟”“抖空筝”南京人习惯叫“嗡”,把玩时又称“抖嗡”它是由民间游戏“陀螺”演变而来,是老南京人十分喜爱的一项民俗游艺活动最近,我在小区的花园里看到一个老爷爷正在抖空竹只见他手拿竹棍,拽拉抖动,“嗡嗡嗡一”空竹如陀螺般转动轻舞,它时而轻弹而起,时而飞冲上天,时而朝前飞……我不禁心里痒痒的,心里琢磨着,也想自己做一个玩玩一百度,吓了一跳抖空竹,竟然是传承千年的南京非遗项目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原先,塑料嘴因低成本,生产方便,而大量代替了竹木嘴,而“荣记狗牌竹音堂”的第三代传人,也是抖空竹的传承人孙光辉叔叔却依然坚持着他的手工技艺一只普通的空竹,外行人看似简单,其实是个不太容易完成的东西,其中包含着声学、物理学、数学等科学原理。
孙叔叔采用传统手法一车木做嘴,前前后后要经过总计78道工序,从劈料子、锯料子、砍料子,再到车料子、刻料子、砂料子……看到这,我再也不敢奢望动手制作空竹了有一段时间,抖空竹在我们银城小学的本校区风靡一时下午一放学,一二年级的小不点就拉扯着他们的爷爷奶奶要去抖空竹,五六年级的小高手们在写完作业后也会迫不及待地去中心花园抖空竹,屏息静气,整个小区都是抖空竹时发出的嗡嗡声,这让我想起了秋日里学校门口那些被叫卖的蝈蟈,它们被关在竹编的笼子里,那“嗡嘴”的叫声和抖空竹时发出的声音很像我不由浮想联翩那发明空竹的玩家,定是在蝈蝈声中长大的,一定是受到了蟈蟈声的启发其实不然,对于空竹的起源,人们有不少争议一般学者认为,空竹源于明代的“空钟”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中就出现了它身影在第110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宋江、卢俊义并马而行,一出的城来,只见街市上有一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素,以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见了,却不识的,使军士唤那汉子问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物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宋江乃作诗首:‘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几行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早在宋代,就有抖空竹的艺人了。
那会儿,空竹叫胡敲,它的形状和抖法和现代基本相同千年的传承!我忍不住惊叹嘴嗡噙”那边的空地上,几个小朋友也不甘落后,他们两只小手一手拿着一根鱼线来来回回地晃动着空竹,有时两个竹嗡还可以互相战斗,互相碰撞后,谁的空竹掀掉下来,谁就输了最令人着急的是,一不小心,空竹会被细细的鱼钩线缠绕住,一旦被卡住,空竹就会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只能任人宰割再看,那些“玩物丧志”的小伙子们,总偷偷摸摸地把空竹带到学校去,为了怕被老师发现,他们费尽心思做了一个迷你版的空笔,下课铃响,忙找一块空地就抖起来,然而老师总能发现些什么,座战犹酣的小空竹被没收了一旁的我,看得呆住了……评析:本文写作角度很是特别,选取“抖空竹”这一南京非遗项目,围绕着“趣味”二字展开了叙述既有老人抖空竹的精彩场面描写,又有78道工序打造一只空竹的介绍;既有空竹发明的风趣联想,又有专家学者的考证结尾处,散文的笔触叙写了孩子们偷偷摸摸抖空竹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就是这样的选材立意,使得本文与众不同!佳作欣赏逛灯会郭文裕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放烟花,逛灯会,这才是真正的过完年而“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盏灯,等于没有过好年”。
夫子庙灯会是南京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民俗,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灯会”之美誉我最喜欢在元宵节逛夫子庙赏灯了大年十五,早早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就来到了夫子庙啊,来看灯展的人可真多,整个夫子庙地区比肩接建南京周边许多城市的人也都携家带口前来助兴,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看灯的心情你瞧,大街小巷到处挂满了五光十色的灯笼,那街边树枝上的彩灯,就像满天的繁星,两边的商店中,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彩灯,每一盏灯都很漂亮那一串串、组组、排排的大红灯笼,有的挂在栏杆上,有的挂在牌坊下,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我们来到大成殿,拾头仲望,正上方挂着高大的灯笼,上面分别写着“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我们走到名为“周游列国”的灯笼前停住脚步,见两匹骏马惟妙惟肖,它们脚踏祥云,仰天长啸做奔跑之势而站立在它们前面的孔老夫子,目光坚定,举止从容淡定,真是儒家先祖之风旁边的“问礼老聃”彩灯更是生动逼真,在苍劲的古松下,老聃白发长须长眉,耳垂于肩,眼睛微闭仙风道古盘坐于琴桌旁,孔子恭身跪坐于席上,旁边众弟子目光专注,侧耳倾听,在这不凡的意境里两位智者相遇,又会产生怎样的思想碰撞,留给人们无限的退想顺着人潮的涌流一路走着,眼前的夫子庙灯市,花灯璀璨。
夫子庙的花灯品种多、颜色鲜艳各种各样的花灯让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荷花灯、蛤蟆灯、飞机灯、免子一一而猪花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最爱我看中一只“佩奇”花灯,它憨态可掬,活没可爱我不由嘴里念叨着:“买个小猪,猪年行大运,寓意红红火火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沿着秦淮河还有更多的主题灯展2019年是祖国母亲成立70周年,灯会采取了“水陆空”立体布展,十里秦淮、明城墙、白鹭洲公园等,都被这些高大的灯彩打扮得星光灿烂、仿若人间仙境看过灯展,更有有趣的猜灯迷活动,在商铺的]前会悬挂灯谜,来店里的顾客无论是否购物都可以参与我们走走停停,猜猜玩玩,尽享灯会的欢声笑语天上皓月当空,地下明灯万盏,十里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秦淮灯会点燃的是一盏心灯,但愿我们的花灯闹市年年岁岁绽放,岁岁年年不败”!真不愧为“秦淮灯彩甲天下”!评析:南京的夫子庙是一个很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写夫子庙的灯会,对表现元宵这个传统的南京风俗习惯是十分恰当的选择小作者描写了“周游列国”灯、“问礼老聃”灯、“佩奇”灯等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彩灯,以及主题灯展、猜灯谜活动等,让我们领略了夫子庙灯会的丰富多彩和热闹喜庆文中,俗语、诗句的恰当运用,更增添了灯会的传统文化气息,折射出中国民俗的丰富多彩。
家乡的民俗说到家乡民俗,我最先想起的总是我的家乡一靖江的孤山庙会从小就听说“三月三上孤山”,讲的就是农历三月初三,靖江人都会去孤山赶庙会孤山坐落在靖江城北,虽然海拔只有56.6米,但它是靖江唯的一座山,山顶的孤山寺比靖江建县还要早,也是靖江规模最大的寺庙,每年来此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听谷爷说,赶庙会是个俗,那天十里八乡烧香析福的人都赶来,既要绕尧香拜佛,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还可以越着那天赶集市,购买农具,种子.牲畜和生活日用品那是年里人最多,也是卖货郎最集中的天离靖江庙会还有段时间,就有人在“微靖江"APP上讨论开了,那是一年里靖江最热闹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庙会这一天,我和爷爷赶了个早天还未亮,这里竟已成了人的海洋,山上山下人流如潮很多人买了香烛上山烧香祈福,大家都恭恭敬敬地来到寺庙,远远地就能听到寺庙里敲起的洪亮的钟声,这一天还有很多附近寺庙的和尚也来念经念佛烧完香,我们一路跑下山去赶集这里真热闹,各种没见过的叫不出名的农具,令人眼花缭乱的杂货铺,还有卖各种小动物的摊铺子走着走着,我被一阵阵清脆的声音吸引住,原来是一群小朋友在吹小泥狗这种小泥狗是陶器的一种,用孤山南坡的观音粉捏成的,它们可是祖传下来的老手艺。
我也迫不及待地买了一个,加人到吹小泥狗的队伍里很快,我们又被套圈给吸引住了套的种类有好多,有套毛绒玩具的,有套石膏做的动物,甚至还有活的小动物呢!最好玩的就是套活的鸭鹅了它们似乎被训练过一样,总在圈圈快套到他们的时候,脖子一缩,轻而易举地避开了套圈它们“嘎嘎”地欢叫着,仿佛在向人们炫耀着自己多厉害不知不觉,我们已逛了很久,稍稍有了点累于是,我们开始享受各种美食瞧,香甜的季市脆饼、喷香的马桥馄饨、富有嚼劲的靖肉脯、鲜嫩无比的蟹黄汤……真是应有尽有啊!热闹的庙会将十里八乡的人聚到了一起,烧香祈福,逛街赶集,一片祥和欢快的场景,既保持了良好的传统习俗,也拉近了大家的距离,留给了我满满的童年回忆在靖江,有一种怀念叫庙会,有一种庙会叫情怀评析:本文围绕小作者家乡靖江的风俗庙会,展开了具体的介绍文章对庙会的来历、特点,以及自己亲身参加庙会的经历都做了详略有序的阐述其中,重点描写了庙会的热闹,与自己逛庙会的感受,生动细腻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令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文尾虽简洁,却道出了庙会的意义所在,令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习作2 写作品梗概读题审题一年一度的“悦读节”要到了,学校希望大家为高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批好书。
你最想推荐哪一本书呢?又该怎样把自已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给高年级的同学呢?遇到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育介绍这本书一般来说,可以这样来写的梗概:读懂内容,把握脉络一本书,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哪些地方最有趣、最精彩最有吸引力?你要知道,吸引你的地方,肯定也能吸引别人熟读原著,理清书中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抓住了这一点,习作基本上成功了一半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简述书的内容,是写这类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本书的故事情节那么多,内容那么丰富,你不可能把全部内容都介绍到的需要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突出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例要突出比如《惠安馆》是《城南旧事》一书中情节最为曲折离奇的,讲的是在惠安馆里,小英子认识了在别人眼里是疯子的秀贞,但英子却觉得秀贞是爱笑、亲切的,她们一起做了好多有趣的事小英子还认识了经常被父母毒打的妞儿在与她们的相处中,英子从妞儿身上的胎记,怀疑她们是失散多年的母女俩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而那些不太精彩的地方一句话带过就行,或甚至不提,做到详略得当。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在具体的习作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连接每部分的主要意思,使语意清楚连贯那些最有趣、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需要详细一点,这样才能打动读者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