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进式DSA技术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应用探析.docx
7页成靓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省410000【摘要】目的:探讨步进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技术的应用对于下 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4 月~2019 年 7 月期间于 我院接受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的 12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步 进式DSA检查)和对照组(分段DSA检查)各62例,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98.39%>75.81%,X 2=14.065)相对更高(PV0.05),误诊率(0%V9.68%,X 2=4.379)和漏诊率 (1.61%V14.52%,X2=6.961)相对更低(PV0.05)结论:在下肢顺行性静脉 造影中,应用步进式DSA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准确的检出下肢静脉疾病,便于 及时有效的进行诊疗,具有很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步进式 DSA 技术;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临床诊疗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主要应用于下肢静脉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在影像资料中, 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观察其血流状况,判断病变、损伤的发生 情况,为下肢静脉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DSA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 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可以将下肢静脉的病变情况真实、准确呈现出 来,进而对相关疾病进行确诊,便于实施针对性的治疗[1]。
相比于普通 X 线检查 DSA 检查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以及时间分辨率更高,能够清晰分辨影像中 的细微结构步进式DSA技术则是程序化的进行跟踪摄影,分段采集,获得更加 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可以多角度观察下肢静脉血管,全面掌握血管形态结构及病 变的相关信息步进式DSA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一次性取得连续的造影图像,图 像质量高,可以清晰的观察下肢静脉的形状、血流状态及病变情况等[2]本研究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124例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步进式DSA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a.b.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下肢顺行性静脉造 影的124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本研究经由医 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 标准: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表现为急性或者慢性下肢肿胀、下肢疼痛、 跛行等症状,初步诊断为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排除标准:不配合治疗,存在认 知和精神障碍,对于造影剂过敏,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合并重症心血管疾病, 有出血倾向。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24~75岁, 平均年龄(52.19±2.4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8例,年 龄范围26~73岁,平均年龄(53.05±2.71 )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a.b.仪器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GE公司生产的Innova3100,后处理工作站为 AW4.6,高压注射器为LF,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1.3方法对照组中,患者取平卧位(头位于导管床的尾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在 内踝、腹股沟横纹肌下扎止血带,在足背浅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分段DSA检查中, 连接高压注射器,并设置联动,设置参数(3~4) ml/ s,总量(12~ 20) ml/次,压力限值PSI150由下而上分段多次采集图像,观察小腿静脉、腘静脉、股静脉 及髂静脉的具体情况观察组中,实施步进式 DSA 造影,患者的下肢部位保持静止,使用约束带进 行制动选择 Blous 检查程序,设置检查起始点和终点,连接高压注射器,设置 造影剂参数为:造影剂用生理盐水稀释为50%,设置速率为lml/s,总量30~45ml, 压力限值PSI100。
按住曝光手闸的曝光按钮,导管床自动回到开始位置,并开始 采集蒙片蒙片采集结束后回到开始位置,触发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当造影 充盈到屏幕的 3/4以上范围时,按住床面移动速度控制器,追踪造影剂的流动采 集动态静脉血流图像造影结束后图像会自动传送到AW4.6工作站,并自动无缝 拼接成步进式 DSA 图像,分析图像特征,进而对疾病的发生、进展情况进行判断 评价步进式DSA技术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1. 4统计学处理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二土s)和(%)进 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中,应用步进式DSA技术,实施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检出单纯 静脉曲张19例、交通静脉反流24例、髂静脉压迫11例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7 例确诊、误诊和漏诊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8.39%(61/62)、0和1.61%(1/62) 对照组中,结合分段DSA图像进行分析,检出单纯静脉曲张14例、交通静脉反 流18例、髂静脉压迫9例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确诊、误诊和漏诊的患者 比例分别为 75.81% (47/62)、9.68% (6/62)和 14.52% (9/62)。
分段 DSA 诊 断结果和步进式DSA诊断结果分析如表1所示:表1分段DSA诊断结果和步进式DSA诊断结果分析[n (%)]组别确诊误诊漏诊观察组n=62)61(98.39)0(0)1(1.61)对照组n=62)47(75.81)6(9.68)9(14.52)X 214.0654.3796.961P值<0.05<0.05<0.053 讨论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单纯静脉曲张、交通静脉反 流、髂静脉压迫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是诱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病情的持续进 展往往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则会出现湿疹、色素沉着,形成溃疡 导致其下肢活动受限,妨碍其日常生活,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下肢静脉疾病的 发生早期并无显著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疾病的危害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应该 尽早的进行诊治在下肢静脉疾病的临床诊疗中,由于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临床 症状表现较为相似,需要利用放射影像诊断方法,通过,,在影像中清晰的呈现 小腿静脉、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等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在下肢顺行性静脉 造影的图像中,正常情况下,深静脉全程显影、通畅,可见清晰的静脉瓣膜影以 及对称突出的瓣窦(竹节状),瓣膜下宽径V1.4cm,腘静脉宽径V1.2cm。
静脉 逆流性疾病、静脉阻塞性疾病是常见的下肢静脉疾病类型,静脉逆流性疾病患者经过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后,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 膜功能不全者的显影中,可见静脉血流逆流(自股总静脉至大隐静脉),静脉隐 静脉迂曲扩张,深静脉与交通静脉无异常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的显影中, 可见静脉血流逆流(交通静脉至浅静脉),交通隐静脉迂曲扩张,深静脉无异常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的显影中,可见静脉血流逆流(向远端),浅静脉 和交通静脉迂曲扩张,深静脉宽径增加,进而判断病变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 参考依据[2]静脉阻塞性疾病患者经过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的显影中,提示静脉血流受阻、中断,同时存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以及浅静脉 曲张等情况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瘤等静脉瘤样变患者的显影中,表现为局限性 图块或广泛絮状(海绵状血管瘤)以及静脉局限性梭形或囊状扩张(静脉瘤) 应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方法,根据下肢静脉的显影特征,判断病变的发生和进 展情况,分析其原因,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在下肢静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方法是一种良好的 选 择,能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操作较为便捷 安全,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梗阻、狭窄等病变均可在显影中清晰的呈现,但仍然 会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的准确性, 可以将DSA技术应用其中⑶DSA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应用,能够全方位 的观察下肢静脉血管情况,准确率更高,其图像中可以反映出下肢静脉的血液动 力学特点,了解其变化情况结合DSA图像进行分析,能够明确下肢静脉病变、 损伤的发生原因在DSA检测中,将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有机结合 在注入造影剂前后,拍摄两帧 X 线图像,经过数字化处理,输入图像计算机再 经过减影、增强和再成像等处理,将影像中骨与软组织影像减除,获得纯血管影 像,令血管完全显露,能够对更加细微的结构进行清晰的观察,能够从中发现隐 匿性的病变,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问题的出现步进式DSA技术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种类型,能够实现对下肢静脉疾病 的动态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管的结构状态和病变情况在步进式DSA检查中, 固定患者的目标区域后,移动外围设备,并进行导管床的设定(床面旋转角度 0°),设定步长设置第一级后,确定各级的视域、最后级位置和顺序启动 步进DSA后,先后获取屏蔽影像、对比影像,通过对影像的动态分析,及时、准 确的捕捉病变征象,进而对疾病的发生与进展进行判断DSA技术的应用,能够 进一步提升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其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更高, 可以将瓣膜功能不全、梗阻、狭窄、闭塞等病变情况真实呈现,进而准确做出诊 断[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单纯静脉曲张、交通静脉反流、髂静脉压迫以及下肢 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步进式 DSA 技术,实施下肢顺行性静脉造 影,诊断准确率可达到 98.39%,误诊和漏诊的风险较低,显著优于分段 DSA 诊断 因此,在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诊断,步进式 DSA 技术有着很 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丁庆洁等人的临床研究中[5],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 诊疗中,应用 DSA 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图像质量优良率可达到 98.00%,图像中 可以清晰的呈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准确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进而实施球囊扩张或支架术进行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黄艳梅在临床研究中 指出[6], DSA步进技术的应用,仅需一次注射造影剂,可以获得下肢动脉全程图 像,还能够减少照射剂量,降低对比剂用量在步进式DSA图像中,可以清晰的 分辨伪影,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提升临床诊断的 效率应用步进式 DSA 技术,进行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诊断,检出下肢静脉病变 在病变发生早期,尽早的实施治疗,减轻下肢静脉及周围组织受到的损害,有效 缓解患者的病痛,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对于日常生活的困扰。
综上所述,步进式DSA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下肢静脉造影诊断的准确 性,能够真实反映出下肢静脉的病变、损伤发生情况,进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 供有价值的参考参考文献】[1] 王小平,董丽琴•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的静脉造影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 合影像学杂志,2018,16(04):438-441.[2] 周星帆,周文珍,王利伟,等.CT静脉造影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布的临 床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28 (12) :1140-1143.[3] 龚斌,陈德杰,陈志丹,等.顺行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诊疗 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 (12) :1765-1767+1770.[4] 毕国善,熊国祚,戴先鹏,等.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在诊断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及髂静脉疾病中的意义[J].吉林医学,2019, 40 (11) :2488-2490.[5] 丁庆洁,葛陈雷.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 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1):44-45.[6] 黄艳梅.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 影像研究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