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地理学科质检命题说明 课件人教版.ppt
25页福建省地理学科质检命题说明与质量分析,福建省教研室 叶回玉,一、命题的指导思想,遵照考试大纲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所学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考试的内容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 试卷体现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二、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特点,1从试题题型的构成来看与高考相符 2从试题的难度来看 (1)难度结构的比例(容易:中等难度:难)为:3:5:2 (2)各层次难度的分值情况:0.7以下的约为30分、 0.5以下约为20分 、0.50.7约为50分 以中等难度为主 (2)抽样调查显示本试卷的难度约0.58,估计难度值还会有偏差(约0.550.59)(06年高考为0.52),与高考相似,符合高考要求,能体现较好的选拔功能3平均分和区分度 平均分:抽样调查显示本试卷的平均分约为5813; 有良好的区分度: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得的成绩差异大,表现为:省级名校平均分约79分,而其它一级达标平均分约60分,二、三级达标校的平均分约50分,未达标校的平均分约40多分 说明该试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4内容比例 高中地理内容占68分,初中地理内容约32分 自然地理比重约为58分,人文地理比重约为42分 初高中地理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比例均与高考基本相吻合。
5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图文有机结合 6从能力考查目标的构成来看,基本按照考纲的四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测试 (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7答案与评分参考 参考答案的学科逻辑性和科学性较强,评分参考的赋分较科学合理 有利于引导学生如何答题、审题及如何使论证问题等; 有利于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三、试题特点,1立足基础,侧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如某区域太阳辐射能的分布规律、比利时、莱茵河” 等空间概念的考查 2突出重点、考主干本试卷涉及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较多主要有: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判读、工业、农业、自然带、水资源、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植被带、正午太阳高度角、旅游等知识的考查3注重地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考核 试题通过设置的文图情境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地理学思维方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知识;描述和解释事物;论证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本卷的11题选择题及非选择题36题及39题基本体现这一考核目标4特别注重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1)考查地理图表空间想象能力,突显地理学科特色 今年的文综质检地理试题每一题组都有一幅图表,试卷共有8幅地理图表,而解答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调用所学地理知识测试考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这些试题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2)注重考查地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凸现地理课程的显著特点 本次试卷以分析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欧洲等地的区域性地理现象与特征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及学生综合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5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命题取材:现实生活(节水、英国人口增长、中学生测量当地经纬度的研究活动等);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自然现象及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为切入点 部分试题的设问具有探究性,如选择题9、10、11题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太阳高度角的观察,计算地理位置等6结合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本试卷注意将环渤海经济带、欧盟开放政策及其对英国人口增长的影响、风暴潮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与能力,而不是考查热点、焦点问题本身 目的:落实“学以致用”、重视对问题的探究等新课程理念四、学生答题分析,1选择题分析 得分率最低的是11题,难度值为0.37,其次是第5题, 难度值为0.44 第11题学生错选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时间判断错,二是对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季节、坦桑尼亚的热带草原草木旺盛的季节判断失误或知识缺漏而导致失分。
三、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从题目给的已知条件中得出正确的判断;有些知识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学习目标;) 选择题第5题得分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2非选择题分析,36题(3)(4)、39题(3)为第二卷学生失分最多的题 学生典型错误及主要原因有: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地理空间概念较差,如将“黄土高原”写成“华北平原”,“青藏高原”写成“云贵高原” “风力沉积”答“风力作用”等概念混淆,题目要求答“自然灾害”答成“环境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一些地方分属大洲的名称;比利时空间位置不是很清楚2)错别字多,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如莱茵河的“茵”字写成菌、因等 (3)审题方面存在问题 36(5)在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城市的优势产业和理由没有分开,将两个城市的答案混在一起 (4)综合分析能力较差考虑问题不全面或知识有缺漏) 如36题(3)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30%的学生漏答天文大潮或地势低平5)论证问题的能力较差:解答问题时观点不够明确,表达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谨 如39题(3)有些考生不能抓住题目的关键词“两次”,而是把英国两次人口迅速增长的不同原因混在一起作答,反映考生思维比较混乱,条理不清。
6)读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 许多学生在解答36题第(4)时,不能从读年日照百分率图中得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五、对教学的启示,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将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落到实处,理解毎个知识点,逐一排查并弄清易错易混点; 对于地理概念、地理规律,要理解透彻,抓本质; 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构建有利于解题的知识体系;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数理计算等基本技能加强训练,以减少基础不扎实而带来的失误2以重点、主干知识为载体、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重点、主干的知识要进行“细化”,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 要梳理知识点,找出重要的考点,并且以这些知识点为载体,设置探究问题的情境,注重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在强化理性思维训练中,改善地理思维品质3、加强对地理图表的训练,培养地理基本思维方法 (1)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建立牢固的地理空间概念 (2)学会运用地图语言来解答地理现象或问题掌握绘制地图、图表的一般方法 (3)掌握分析地理图表的技巧、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有机结合 教与学应以区域为中心,通过点、面、线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整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将热点、焦点问题与课本有机结合,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7强化学生的素质训练,提高其地理素养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 应重视答题规范性训练,提高答题有效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地理问题的能力; 强化答题思路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 注意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提高其文学素养; 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以良好的心态投入高考复习与考试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