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常熟幻灯片.ppt
39页七溪流水接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据传,古时虞山往东至太仓的大片区域都是农田,当地百姓一直以种植水稻为生有一年,在长江入海口及沿江河流里有了一种怪物(即今天的螃蟹),它们在农历八、九月间成群结队大批量地爬上岸进入农田,大肆啃咬稻杆及其它农作物当地百姓见这怪物披着盔甲,长有十只长脚,吐着泡沫挥舞着两对大钳子到处横行,不小心被它钳住了还疼的要命,不知道它是啥神物,都不敢去惹它一连几年,怪物越来越多,最终百姓颗粒无收…… 这一年,从北方新调来了一位知县,他积极了解闹灾荒的原因,并深入田间察看,又翻阅了大量医药书籍,决心要为民除害 他叫人抓了一些怪物来,并在大堂上架起一口铁锅,对大家说要试着把它煮了吃了因担心怪物有毒,同时准备了葱、姜、八角、酒、醋及一些能解毒的中草药煮了一会儿,怪物变成红色众衙役见怪物变了颜色,纷纷劝阻知县,说什么不祥之兆、不吉之物、神物显灵发怒等等但知县决心要为民除害,他亲自捞起一只,去掉壳,蘸着酒、醋慢慢试着吃了起来,越吃越香,并招呼衙役门一起吃 之后,该知县就发动全县百姓捕捉螃蟹,并让衙役到各乡各村指导督促捕蟹、吃蟹百姓们闹灾荒正好没吃的,见此就不再害怕怪物,纷纷捉来吃。
从此这里不再闹灾荒,水稻农作物年年成熟,“常熟”也就因此叫开了,而该知县也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妙趣传说,常熟为江苏省辖县级市,副地级市,由苏州市代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3′-31°50′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千米;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37千米总面积126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05.48万人(2006年底)常熟市位于江苏东南部,是江苏省辖县级城市,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 “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2007年12月5日,常熟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2010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常熟位列第二名。
常熟荣誉,历史脚步,据1988年发掘的常熟境内最早原始文化遗址钱底巷新石器遗址证实,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生息商代末期,常熟为勾吴北境秦属会稽郡吴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宋书·州郡志》)咸康七年(341年),于海虞北境南沙乡设南沙县梁大同六年(540)年,天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常熟之名始于此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海虞等6县入常熟,录属苏州唐武德七年(624年),县治由南沙城移至海虞城,隶吴郡宋代属平江府元元贞二年(1296年),升为州,隶平江路明复降为县清属苏州府辛亥革命后,常熟、昭文复合并为常熟县1983年改设常熟市翁同和(“状元宰相”、“两代帝师”晚清政治家,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 言子(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位列孔子十大弟子之第九,“南方夫子”道启东南,文开吴会”的先驱) 曾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孽海花》著者) 钱谦益(牧斋)(清初文坛领袖) 仲雍(吴文化始祖,泰伯之弟,吴国国君) 严天池(虞山琴派创始人,著作《松弦馆琴谱》被海内推为正声.其创立的虞山琴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如是(明末清初八大才女之一) 王翚(石谷)(清“四王”之一,被尊为画圣) 翟式耜(南明抗清名臣) 黄公望(“元四家”之一,被称为元代画坛魁首,名著《富春山居图》,现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明星璀璨, 巫相弃君投乌目, 夫差试剑劈龙脉; 齐女遥望归乡路, 仲雍长忆周王国。
姜尚直钩钓君主, 化作神针定西湖; 唐寅泛舟画虞山, 七十二弃渔翁乐 大痴三年把山走, 醉罢剑门下尚湖; 王翬重走虞山路, 引来帝王邀同游 儿时爱聆老翁数, 常熟常熟常常熟; 如今家乡多变故, 和谐安康福寿多!,,《“虞山派”歌》 舜梁 虞山藏书读书乐,铁琴铜剑第一楼; 虞山画派王翬创,画祖还是黄公望; 虞山琴派严天池,古琴艺术传万世; 虞山印派林鹤田,篆刻刀法气宇轩; 虞山诗派钱牧斋,绛云书楼胸中载; 虞山书法不成派,草圣张旭醉唐代.,琴川印象,双陵怀古,仲雍墓位于虞山东麓山腰处,墓区柏松环抱,石坊林立,居高临下,气势非凡言子墓与仲雍墓相邻两墓道中有“南国友恭,”让国同心“及清康熙、乾隆御书赐额”文开吴会“、“道启东南“牌坊等胜迹辛峰楼阁,夕照 文/舜梁 辛峰夕照璧连天,山清水秀收眼帘; 极目古虞泪满面,而今齐女笑开颜在常熟虞山西部,绝壁凌云,雄奇峻险登上剑门放眼南望,尚湖如镜,河湖交叉,阡陌为虞山石景佳绝处纵横,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崖上石壁裂成两半,相传是吴王夫差试剑之处进入剑门,石壁间有一山洞,穿洞而上,可达巅,顶上有大块奇石,名“三沓石”,上部象船,中部如瓮,下部似几,半露崖外,欲坠不坠。
剑门奇石”也是“虞山十八景”之一崖上刻着清朝康熙帝写的“烟岚高旷”四字剑门附近有拂水岩、拂水双桥、明末民族英雄瞿式耜墓、藏海寺、报国院、剑阁等名胜古迹昭明太子姓萧名统,梁武帝的长子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他尤其爱好文学,主持选录了从周代到南朝700多年间,130位作者的700多篇诗文,汇编成《昭明文选》对保存、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常熟百姓为了纪念昭明太子,在虞山东麓的石梅街,建昭明太子读书台游,,藏海深深隐万松游藏海寺近代·康有为 凭揽虞山望海东,尚湖荡碧剑门雄 悬崖水拂飞来瀑,石梅盘香饼,色泽黄爽,品种繁多,有荤素之分,甜咸之别甜的有桂花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百果;咸的有葱油、椒盐等石梅盘香饼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香酥油润,色、香、味、形均有独到之处,被美食家誉为常熟食品一大特色石梅盘香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 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线状。
面阔三间,明间设门洞,底层为拱圈形,其余均为壶状、每层平座深 0.9至1.1米不等,檐口用擎柱支撑,每边设几何形栏杆三扇,曲线柔和流畅从平地到刹顶总高67.14米置木梯可登顶层极目俯瞰,一览虞山古城,美景尽收眼底曾园,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代表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刀鱼口味鲜美,惟细刺骨较多,吃时甚为不便,常熟福山港所产刀鱼多而且肥公元一九二0年间,常熟“山景园”老厨师郑小六,创制了出骨刀鱼园的方法,吃时很便利,并保持原有刀鱼的鲜味鱼园成小园球形,色泽洁白,浮在汤面,汤色澄清,鲜美清香鱼球非常细嫩,如水豆腐一般,入口即化此菜一经改制后,群众很为喜爱出骨刀鱼球,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兴福寺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南齐延兴中兴年间(494-502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使)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
梁木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润旁,故又称“破山寺”唐咸通九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兴福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勒石,立碑在兴福寺内,至今仍完整无损另在日本有同名兴福寺王四桂花酒为常熟特产,源自常熟虞山脚下百年老店王四酒家,是取上等糯米,集秋后之丹桂精心酿制而成该酒家经过多年酿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前店后坊独特的酿造工艺据说用齐梁古刹兴福寺“空心潭”泉水酿成,又以寺内那颗千年“唐桂”入酒,酿成的桂花酒,色呈琥珀,酒质香醇、浓厚,上口带桂花香,微甜,颇有特色留下了翁同 的“带径锄绿野,留露酿黄花”的佳句叫花鸡起源于常熟,而且是一家叫“王四酒家”的百年老店的看家菜王四酒家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间(1887年),距今已有123年历史, ,王四叫花鸡用的是常熟当地特产—虞山鸡为原料,此鸡黄嘴、黄脚、黄毛,头小体大、肥壮细嫩;活鸡宰杀后,再用各种调料腌渍后,填入鸡肫、鲜肉、火腿、香菇等吊鲜食材;最后用荷叶包扎,揉粘上黄泥,放置火中烘烤四至六个小时即成上桌前掰开外层的泥土,销魂香味立刻一涌而出,去除泥土,展开荷叶,筷子只一轻挑,整只鸡则立刻骨离肉散,酥嫩的鸡肉入口有微微的荷叶沁香,嚼在嘴里汁水四溢,鲜嫩却不腻口,常熟特产水稻品种,亦名红莲糯。
为清康熙间栽培稻种变异而来,因其色红如血,故名历史上曾被列为贡米1949年后,经常熟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改良,1983年正式定型,取名矮杆鸭血糯此米蛋白质含量高,有强身补血之功效,民间视为营养和滋补食品,名菜馆则专用以制作常熟传统名点“血糯八宝饭“及“炒血糯“,在江南一带享有盛誉,被列入《国际菜谱》秦始皇鞭出秦坡涧,秦始皇晚年来常熟巡游,欲上虞山以观东洋大海爬至半山,秦始皇己气喘不止,汗流浃背,乃席地而坐休息一心腹大臣见状,知其已无力再上高峰,乃献计:“皇上何不用赶山鞭将此山赶至东洋,坐观大海秦始皇忙取出赶山鞭,猛挥虞山,暗忖:此鞭系仙人所赠,曾将泰山赶至黄海之滨,区区虞山何足道哉讵料任凭秦始皇挥鞭,虞山依然屹立不动原来虞山又名卧牛山,乃神牛下凡所变,四足深埋地心,外力休想松动秦始皇见已在半山鞭出一道深沟,虞山仍在原地,无可奈何只得下山在常熟市风景秀丽的虞山脚下,盛产珍品虞山桂花栗子常熟素有栽种桂花树的习惯,每到中秋时节,桂花盛开,浓香扑鼻,这时栗子也渐渐成熟据1918年出版的《常熟指南》记载:“顶山之栗,质而香囊,自古著名,其嫩时剥而食之,犹带有桂花香也”所以,虞山桂花栗子早就闻名遐迩。
虞山桂花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糖分,营养价值很高既能生吃,也可熟吃,生食香甜脆嫩,熟食则甜糯细腻,满口桂香若把它做成桂花栗子羹,便是一道香甜爽口的佳肴;若用它烧鸡,则鸡烂栗酥, 味道入骨,是老少皆宜的名菜(虞山桂花栗子鸡)螺为介属生物,可以佐餐天下所有的螺都有尻,而唯有常熟兴福寺前潭中之螺,却是天然无尻,这是一件奇事明龚立本《松窗快笔》云:“破山一禅师出外归见诸徒煮螺,尽捣去,禅师捧螺持咒置涧中,螺俱复生,至今涧中有无尻螺焉由此可见,数百年前便有此螺,并形成了美妙的传说流传于民间,而为什么唯有此潭会生存这种无尻之螺,它的谜,有待于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探讨无尻(kao)螺,红豆山庄位于常熟市古里镇芙蓉村,是一处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遗迹红豆山庄原名碧梧山庄,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多年明代山东副使顾玉柱的次子顾耿光从海南移来红豆树,改名红豆山庄庄园后归顾玉柱外孙明末著名文学家钱谦益居住因钱谦益和江南名媛柳如是的诗文,以及两人白发红颜的一段姻缘轰动一时而闻名当时,因柳氏不耐城市尘嚣,故移居芙蓉村钱姓舅父家庄中有一棵植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红豆树,树高12米,干径0.73米当年每逢红豆树开出“色白如珠,微香浓郁”的花朵,钱、柳总要邀请诗坛名流前来观赏,一时文采风流,盛况空前,“红豆山庄”由此闻名遐迩。
红豆树原产于岭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历来成为诗人笔下爱情与友谊的象征,“红豆山庄”之命名,即含钱、柳两人姻缘美好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