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95871345
  • 上传时间:2022-05-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1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包晨艳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然而环境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出台了很多环境规制政策来改善生态环境基于“制约假说”与“波特假说”等理论,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根据学者的众多研究,归纳目前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Key: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制度假说;波特假说:F273.1        文献标志码:A      :1673-291X(2021)33-0010-03引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形势良好,不断向高质量迈进但是早期粗放型增长的经济模式留下了不少“后遗症”,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可见,全国53.4%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面临着空气质量超标的情况,337个城市重度污染1 666天,比2018年增加88天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然我国也采取了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很多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强调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

      2020年5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生态环境治理在我国是一直被重视的,并且被不断努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样重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双赢离不开环境规制政策我国早期主要采用法律法规、行政处罚等强制性手段来强迫企业达到一定的环境标准,接着又推出环境税等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现在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认证、信息公开等自愿形式的环境规制也逐步出现波特假说提出,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学者研究了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波特假说是否成立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当然,目前有很多研究验证了波特假说,也有不少优化甚至推翻了这一假说本文旨在理清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相关概念、两者之间的理论基础、现有文献对于环境规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出相关的研究展望一、环境规制的基本内涵环境规制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机制(杨舒婷,2018)1989年我国颁布《环境保护法》,标志着环境规制立法体系的初步形成随着环境规制相关政策的明确,关于环境规制的理论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发现,很多学者在研究环境规制政策强度时,通常将环境规制作为一个总体常见的是,采用排污费、失信惩戒、环境税收等单一指标来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环境规制也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类型加以研究,比较常见的一类是将其划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与约束型和隐性环境规制(Testa&Iraldo&Frey,2011)当然,还有很多学者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探索研究二、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企业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其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结论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认为,可以把技术创新过程理解为企业产生新质量的产品、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的过程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回顾相关文献,很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通常以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受理数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等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也在逐渐区分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两类,即产品创新和生产过程创新(Ashford&Ayers&Stone,1985)除此之外,根据企业的研发创新涉及的过程,也可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曾义、冯展斌、张茜,2012)三、理论基础(一)外部性理论外部性在经济活动中是一种溢出效应,这种效应常常会在市场运行机制以外反映出来。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希望将治理与修复环境的责任转移给他人,呈现较强的负外部性相反,环境规制呈现较强的正外部性,需要政府通过相应的环境规制进行调节,从而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庇古也提出,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通过补贴或征税个人来应对,最常见的是很多国家都推行“税制”二)波特假说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强调环境规制的成本挤压企业收益,波特假说(1991)认为有效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波特假说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实现双赢的一方面,合理的环境规制可以刺激企业改良生产技艺和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补偿效应”可以抵消环境规制的成本波特假说综合了两个理论即“创新补偿”和“先动优势”在面临环境规制政策的时候,企业为了获得或者维持自身竞争优势,会积极展开生产技术研发或者改良经营模式,这一行为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不断发展的行为会逐渐被政府认可,从而得到政策支持或者鼓励,能够产生一定的效益环境保护是人们日益重视的事情,大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友好型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能够给相应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四、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现状(一)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创新补偿说”的修正学派提出,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刺激企业的创新行为(Porter&Linde,1995)。

      在这个观点下,虽然企业的创新行为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发展能够抵消这种成本,并且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能够给企业带来进一步的优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能够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也会极大地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国内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虽然环境规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成本,但同时能够倒逼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王锋正、郭晓川(2015)通过研究发现,环境规制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型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张平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中的投资型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Feng等(2017)经过研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我国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有效的积极影响学者们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能够得出符合波特假说的相关结论二)环境规制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环境规制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因,就与上述观点相反,就是环境规制政策带来的额外成本是很大的,这些成本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支出,还会挤占企业原本的研发资金,反而抑制了技术创新,并且后期技术创新的“补偿效应”并不能“补偿”到位(Lanoie&Patry&Lajeunesse,2008)。

      通过研究美国酸雨项目的影响,Hancevic(2016)发现ARP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徐彦坤、祁毓(2017)通过DID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降低企业创新力,从而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这些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环境规制在某些境况下是不符合波特假说的,环境规制反而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三)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并非简单线性关系除了上述线性关系,学者们还有其他较为复杂的结论张成等(2011)详细分析我国中、东、西三大地区的情况,发现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是U形关系,且只在中部和东部发现蔡乌赶、周小亮(2017)在研究中将环境规制细化为三种类型,发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呈现的影响关系也存在不同,主要是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无影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呈倒U形,以及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是U形关系张娟等(2019)等从微观经济视角的环境规制博弈模型和宏观经济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U型关系还有学者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来研究,研究结论有所差异邝嫦娥等(2019)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显著的 V 形门槛特征通过这些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环境规制实施的地区、行业、类型不同,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五、文献述评与展望回顾众多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在环境规制和企业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聚焦于环境规制总体或者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总体或异质性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出了很多可靠的结论,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学者们也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开展研究,采用包括数理推演、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双重差分法、PSM-DID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研究目前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一)对于环境规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研究环境规制政策的时候,许多学者将环境规制作为一个总体或者细分为不同类型进行研究,忽略了不同环境规制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或者是相互影响,只是探寻环境规制总体或者各项政策对于技术创新的独立影响在这一点上,研究还不够细致,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二)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还不清楚虽然许多文章探讨了环境规制政策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也使用了很多不同的实证方法,但是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影响机理还并不清楚环境规制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当企业面临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政策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是管理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导致企业选择技术创新,这些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可以探索关键中间变量等。

      三)结论的适用性有其限制,需要更多更科学的探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政策,学者们得出的研究结论都是不同的,适用性也有其限制,所以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考虑清楚研究地区、政策、行业的具体情况,不能生搬硬套相关研究模式,要采取最合适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Reference:[1]  Ashford N.A.,Ayers C.,Stone R.F..Using regulation to change the market for innovation.Harvar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1985,(9):419-466.[2]  Hancevic P.I.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the case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nder the CAAA-1990.Energy Economics,2016,(60):131-143.[3]  Lanoie P.,Patry M.,Lajeunesse R.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test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8,(2):121-128.[4]  Porter M.E.Linde C.V.D.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4):97-118.[5]  Testa F.,Iraldo F.,Frey M.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Firm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The Case of the Building&Construction Sector in Some EU Region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2136-2144.[6]  蔡烏赶,周小亮.中国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效应[J].经济学家,2017,(9):27-35.[7]  李斌,彭星,欧阳铭珂.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