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下载).doc
9页2021年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下载)(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3、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4、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 B.海市蜃楼 C.面包发霉 D.制作雪雕5、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6、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A.SO2 B.SO3 C.H2SO3 D.H2SO47、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是由海水分子构成的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构成的8、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源 C.深埋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 B.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C.氮气 二氧化碳 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12、“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13、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14、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X>Y>Z B.Y>Z>X C.Y>X>Z D.Z>Y>X1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16、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2 C.H2CO3 D.SO217、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醋D.活字印刷A.A B.B C.C D.D18、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19、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 ①量筒 ②试管 ③燃烧匙 ④集气瓶 ⑤烧杯 ⑥烧瓶A.②③ B.②③④ C.⑤⑥ D.②⑤⑥20、在化学反应3A+B=2C+D中,若3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且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 B.26 C.40 D.60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分析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从给定的选择项中把可能的原因用字母填入括号内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破裂________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_______________;(3)将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却未能看到细铁丝发生燃烧______________;(4)制氧气时加热后却发现管口没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____。
A.试管口未放棉花 B.试管外壁有水 C.装置漏气 D.氧气不纯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A~E共有_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3、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二化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_____" +4H2O,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⑵请计算9.6kg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两图是蒸馏装置和电解水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个实验从微观上有什么本质的不同______2)写出上述装置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怎样检验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1)反应产生氧气质量为_____g;(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2、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浓度。
称量50g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分析计算:(1)完全反应后,经过滤烘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2)求50g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写计算过程)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C3、A4、C5、B6、D7、B8、D9、D10、A11、B12、B13、C14、C15、C16、A17、D18、D19、A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B A D C 2、4 二 得到 BD AE C ACE 3、N2 13.8g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化合 ①③ ③④ 乙 2Mg+CO2C+2MgO 2、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生成的是氢气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4.8;(2)37.25%;(3)39%2、(1)1g(2)1.7g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