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训、家风[优质参考].doc
6页家训、家风一、什么是家训?训,即开导教诲,又可引申为法则之义,因此家训在一定程度上可释为家法,在谱中为条例性文告有的题名为“家范”,家范源自宋司马光所著一书,该书是以伦理道德、修身齐家为基础的家庭教育读本家范与家训是有一定区别的但谱中往往把家训和家范混为一体明清时期谱牒中的家训内容,大体上立足于忠、孝、仁、爱,礼、义、耕、读例某家训,第一条:“急公奉上,钱粮唯正之供,立身当务为急,有丁当差,有粮纳赋,理法应然,必须争先输纳,方为急公事上之良民把上交税费视为“效忠大义”第二条,“以孝为要”,“尊宗祀事”,“孝顺父母”第三条,“和睦宗族”,“友恭兄弟”,“勤力本业”,“尽心课子”另强调“崇尚节俭”,“不欺孤寡”,“戒众暨食”,“忠厚公道”,达到“祖宗之谱牒体例与修撰脉络贯通,家风之规永垂”家训的整体思想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反映 历代家训有一共同点,就是劝诫子孙后代当孝子,做忠臣、贤人、君子下面,就有关内容概括几条,并作阐述1.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历代家训都很强调这一点宋代大学问家、哲学家朱熹《朱子家训》开宗明义要求:“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2.谦和忍让,理义公平这是历代家训很重视的一条南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训诫要耐众,要和气,指出“和气致祥”袁采《袁氏世范》劝导“睦亲”,认为处家贵宽容,人贵能处忍,父母爱子贵均,同居贵怀公心,长幼贵和,分析财产贵公当,与人言语贵和颜,与人交游贵和易,邻里贵和同明朝吴麟征《家戒要言》要求子孙后代要“谦以下人,和以处众”清朝张履祥《训子语》告诫子孙后代要“谦以持身,恕以接物”他认为“谦则和,和则不竞;恕则平,平则寡怨”他说:“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是好人家南宋赵鼎《家训笔录》强调要“和顺”接物,认为“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明朝许相卿《许云郄贻谋》指出:“能忍事乃济,有容德乃大清康熙帝《圣祖庭训格言》写道:“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曾国藩叮嘱子女“以能耐劳忍气为要”,“恕致祥”,谆谆告诫子弟要“以谦谨二字为主”,“力去傲情”,要以“敬恕”二字作为“立德之基”3.清廉为官,安分为民北宋邵雍《戒子孙文》告诫“物非义不取”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教导子孙后代要分辨“愚贤不肖”,要知道什么行为是“贤”,什么行为是“愚”,什么行为是“不肖”的,这是“本”,而“贫富贵贱者末也”。
明朝姚舜牧《药言》训导子孙后代首先要做个“好百姓”有资质,能学问,便可做个“好秀才”又有造化,能进取,便可做个“好官”居官要做到清、慎、勤、和,“清”被摆在首要位置南宋陆游《放翁家训》把“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视为“吾家之所深耻”,告诫子孙莫为明朝高攀龙《家训》要求子孙后代要“以廉洁为先”他说:“非分得财,非得财也,得祸也宋诩《宋氏家规部》劝导子孙“正己”、“正人”,“不以利诱,不以势屈”,“知止足,远耻辱”曾国藩教导子弟“居官以不要钱为本”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4.读书学问,修身立志历代家训中对此谆谆告诫诸葛亮《家戒》中强调“修身”和“学”,他要求静以“修身”,静以“成学”,学以“广才”颜之推《颜氏家训》训劝“读书”,认为只有读书,才会有技能,“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姚舜牧《药言》说:“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读书学问犹如种树,春华秋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朱柏庐《劝言》指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科举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识“义理”、“做好人”5.勤俭诚实,行善积德勤俭持家,诚实为人,行善积德,这也是历代家训中对子孙后代的重要叮嘱。
南宋倪思《经锄堂杂志》劝导说:俭者君子之德俭而能施,仁也俭而寡求,义也俭以为家法,礼也俭以训子孙,智也 、历代家训规劝子孙后代要“诚实”,要行善积德刘备《敕后主辞》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元朝郑太和《郑氏规范》训劝道:“人家盛衰,皆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谓积善?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何谓积恶? 恃己之势以自强,克人之财以自富,凡所以欺心者皆是也清朝高拱京《高氏塾铎》训诫子孙要“恤穷困”,“行方便”每年计算收入,抽十分之一“以赈困乏”以上是中国历代家训中为人传颂的一些训导、告诫、劝诫和观念其内容远不止此,但就这些,已足够表明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是国学中的精华,很值得当代人加以传承和弘扬当然,历代家训中也有封建糟粕,如重男轻女,轻视女权,规定:“女子止主中馈女红纺织事,不得操夫之权,独秉家政,及预闻户外事”,“女子但令识字,教之孝行礼节,不必多读书”等这些需要我们加以摈弃二、什么是家戒?家戒是以非常严厉的措辞坚决禁止族人行为的文告,带有强制性虽然大多家训、家规内容大体相近,但以家戒名义刊于谱的,似乎更为严肃如有族谱家戒规定:“如有侵蚀公款,盗伐竹木,盗葬,牵骑,盗用祠器,盗拼公山,擅将公业买卖,擅加佃规,查出从严处治。
家戒以“戒”作为其中的核心,它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族中公私财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所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继承、陶冶家庭成员性情的作用从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古代家训和家风中,特别是从许许多多的革命家风中,结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美德的要求,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培养一种好的家风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1.良好家风影响几代人成长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行为,与家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什么是家风呢?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气犹如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里家风犹如肥沃的土壤,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养分;家风如同绵绵细雨,滋润在家庭的每个角落,使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这样的温润气氛中成长。
家风包括的因素是非常广的,在社会学中,家风被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叫“心理气氛”或“精神风貌”,是指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共同具有的相似的生活习惯、思想方法、道德准则、行为表现等的总称,是家庭成员文化修养、人格品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家庭成员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都是构成家风的因素,它形成家庭的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可见,对于一个家庭及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又是无处不在的在不同的家风中长大,会形成不同的习惯,造就不同的性格在良好的家风中熏陶,养成好习惯,这是家庭在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家风的巨大影响所及绝不止一代美国学者曾经对一个叫爱德华的家族进行过8代跟踪研究老爱德华是美国的哲学家,他博学多才,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几乎每一个人都很杰出同时,他们还跟踪研究了珠克家族珠克也是一位美国人,但却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天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
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由此可见家风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影响有多大!一位经商多年的广东商人对子女的孝心教育也特别重视,他介绍经验说:我们家在附近一带算是比较富裕的了,自己开了三个茶城,两个足疗店我们夫妻二人都很忙,没太多时间照料孩子这时我们特别注意家庭文化的建设,希望能给孩子营造一种好的家风首先,家庭摆设不能过于豪华,要朴素高雅家里请了一个50多岁的保姆,对保姆的选择我们特别在意,一定要说话温和做事细心的孩子写完功课,我常让保姆带他们去看演出,有时间我们夫妻二人也尽可能去看,想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不会太坏有一次,孩子要跟我们去足疗店,我没让他去我从不让他去足疗店,是因为去那里的人太复杂但我允许他去茶城,在那里他可以看到茶道,可以接触中国的茶文化,这些都是家风的一部分虽然家里有保姆,孩子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我在家里时也特别尊重保姆,把保姆当我母亲一样照顾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他不会在家里飞扬跋扈老师也反映他在学校里听话懂礼貌,会照顾同学,不像有钱人家出来的孩子2.家风无处不在优良的家风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家庭成员之间可以有不同的爱好和理想,但他们在生活态度上都应该积极向上,有理想,爱奋斗,勤奋顽强,乐观好客,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爱护幼小在这种生活态度的支持下,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一定是积极的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关心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心情愉快,相互促进,这样的家庭才是充满活力的,也更能促进每位家庭成员的发展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还包括父母对子女的准确定位,对如何教育孩子的科学理解赏心悦目的家庭环境这里的家庭环境准确地说是指家庭实物环境,如家庭中实物的摆设等家庭环境整洁有条理,充满生机,朴素而具有知识韵味,都能给孩子很好的影响有的家庭充满了绿色,有的家庭为孩子设计了温馨雅致的儿童房,这些既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也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珍惜美的环境,做事井井有条同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家庭成员的榜样行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已不必再赘述,父母的行为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为不能仅仅是专门做给孩子看的,而是要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家风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在无形中影响子女例如,成年人对老人的孝敬,不能仅体现在语言上、行为上,还要体现在眼神上等。
如果仅仅给老人钱,帮老人干点儿活,但却牢骚满腹,或者虽然嘴上不说,眼睛里流露出厌烦无奈的眼神,对孩子都是一种影响3.在孩子身边形成好的氛围一位父亲每到发工资的日子,就带着儿子去给农村的爷爷奶奶寄钱,他让儿子帮助他填写汇款单,还让儿子在留言处给爷爷奶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春节时单位里发了过年物品,总是要带着孩子一起把物品先送到爷爷奶奶家一位母亲每个周末回婆婆家,都会给婆婆端一盆热水,让辛苦一天的婆婆烫烫脚每逢父母生日,她也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作礼物,而且无论多忙都要全家一起为老人庆祝生日一位父亲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总会主动让座,还会让孩子起来让座路上遇到过马路的老大爷,也会主动搀扶一位母亲见了小区里的大婶大娘,总是主动打招呼在上下电梯时也总是前后招呼着,让老年人先上先下这些,都是父母给孩子树立的榜样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他自然会成为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因为在他的生活里,随处可见孝敬长辈的榜样一位母亲对此深有体会这位母亲有个12岁的男孩,她说:“孩子的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对母亲非常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尊重母亲的意见,有好吃的东西也先给老人吃我们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学会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抢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