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行动方案.docx
10页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行动方案一、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建立健全县级能筛查、市州能诊断、省级能指导、区域能辐射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加强省级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省级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诊断中心、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断中心能力建设市州原则上至少有1个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1个产前诊断机构、1个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和听力障碍筛查中心,县市区至少有1个独立开展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产前筛查机构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信息平台,聚焦出生缺陷重点疾病,探索一体化防控模式实施好湖南省出生缺陷协同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深化出生缺陷防治科学研究全面落实三级预防措施,持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二、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资源宏观调控和优化布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圆满完成健康扶贫任务、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及人员数分别达535个、48911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位居全国前列、中部领先医疗服务资源大幅增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7.8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8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57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95名。
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入院人数分别增长4.1%和14%,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分别下降0.60人次和0.27床日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跨越发展,各市州均建有达到三级甲等标准的中医医院,84个县市建有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不低于1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3.03‰、5.07‰、9.49/10万,均创历史新低与此同时,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明显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设备缺乏,医防融合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重大疫情救治设施以及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平急转换不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失衡,优质资源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部分县办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相对落后,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以及康复护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卫生健康人才短缺现象依然突出,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不足,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者的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改观不大整体服务效率仍需提高,医院病床使用率、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数据有所滑坡,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未能有效落实,患者向城市和大医院集中的现象尚未得到扭转。
三、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体制问题当前,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从体制机制上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配置不尽合理我国的人口占全世界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不足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形,优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而目前的状况正相反,整个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形,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难免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二)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群众医疗负担沉重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太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未覆盖全体农村人口;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医保;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也没有医疗保障此外,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如何保障老龄人口的医疗护理已经成为迫切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公益性质淡化举办医疗机构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收费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较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四)卫生部门监管不力长期以来,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对全行业的监管不够,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收费标准以及医疗广告等方面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都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由于监管力量薄弱,往往导致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五)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也不可能把群众的医疗需求全部包下来,必须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目前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仍然比较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其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严格,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两者难以开展公平竞争;二是卫生部门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存在困难;三是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收费过高,不符合群众要求。
四、 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增加,医疗废物产量也持续增加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84.3万吨,产生的医疗废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2020年全国医疗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城市是上海市,产生量为55713.0吨,其次是北京、广州、杭州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42800.0吨、27300.0吨、27000.0吨和25265.8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为27.7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32.9%最近几年医疗垃圾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也是当前面的难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垃圾处理率依旧偏低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据估测,此次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全国新增口罩垃圾产量约16.2万吨,若叠加其它类型新增医疗废物,预计2020年全国医疗废物产量增幅或将超过25%可以看到,目前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运行压力明显数据统计,其中76个城市负荷率已经超过100%,近五分之二的城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负荷率在90%以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基本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
全国还有四分之一以上地级市尚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而部分农村和边远的山区医疗废物仍没有纳入收集处置等范围医疗废物危害性严重,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高污染性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短板,对此,局会议提出,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国家对医废处理重视程度升级,中国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提出,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大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也提及医废处理目前,我国对医疗废弃物的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尤其是近些年,虽然我国医疗废物持证单位实际处置量不断上升,但是医疗废物处置量在实际危险废物和利用处置量中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6年医疗废物处置量在实际危险废物和利用处置量中的比例为5.17%,这一数字到2018年下降为3.71%这说明我国医废处置程度仍有提高空间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属性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4类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胶片及废相纸等易腐垃圾主要包括食堂、办公楼等区域产生的餐厨垃圾、瓜果垃圾、花卉垃圾等可回收物主要包括未经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袋),塑料类包装袋、包装盒,纸张,纸质外包装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经过擦拭或熏蒸方式消毒处理后废弃的病床、轮椅、输液架等。
五、 医疗服务供给分析我国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医院(分为一二三级)医院按所有权性质不同可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可进一步分为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中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一般为公司制医院2020年,民营医院占我国医院总数的66.5%,但在结构上呈现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专科医院多,综合性医院少;二是一二三级医院中,等级越高的医院中民营医院占比越少2019年,三级医院中民营医院占比只有12.6%在收入方面,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医疗服务市场总体规模达4.6万亿,其中非公立卫生机构的占比为13%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中,医院占了很大的比重且都是民营医院,主要集中在眼科、口腔、辅助生殖、医疗美容等领域上述领域可从专业化程度、规模化优势两个方面分析专业化程度可从人、设备两个角度去比较;规模化优势主要从医疗服务的可标准化程度及医院选址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可标准化程度越高,则这类企业的规模化潜力越大;医院选址则是考虑医院所在地对有相关医疗服务支付能力的需求人群的覆盖半径六、 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增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协调发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加快形成,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七、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健康湖南建设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给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补短板、调结构、促均衡、增质效,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服务体系从规模数量增长型转变为质量效益提升型、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防线八、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首先来看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最近10年来,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比均快速上升,这一趋势在未来将会加剧,导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其次来看医保的收支情况目前,据统计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包括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次均住院费用医保支付率已在60%以上,因此医保的收支情况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影响巨大2020年参加全国基本医保人数为13613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7%,占GDP比重约为2.4%。
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为2.1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为0.9%,占GDP比重约为2.1%拉长时间看,不考虑疫情影响,医保支出(增速稳定在10%以上)、医疗费用和医疗机构收入(增速稳定在10%以上)均呈现增长趋势最后,部分医疗服务行业,例如口腔、辅助生殖、医疗美容等行业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居民收入增速,尤其是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密切相关剔除疫情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接近6%,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综合以上分析,从中长期来看,医疗服务在未来仍有较为旺盛的需求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