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户农业生产一家两制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3031060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4.34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户农业生产“一家两制”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郭亚军 姚顺波摘 要:在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状态下分析正向“一家两制”和反向“一家两制”现象出现的条件,并且对影响该条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并不必然导致农户农业生产中“一家两制”现象的出现,农产品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一家两制”现象的发生;信息对称环境下,由于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以及要素成本变化的不对称性,农户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变化不同步,从而导致“一家两制”现象出现因此,要消除农产品生产中的“一家两制”现象,首先要采用“纵向一体化”或者“品牌化”等手段尽量削弱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其次通过技术进步降低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等手段提高高质量农产品的价格;最后,要不断提高农户收入,实现农户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在高质量层次上的统一Key:农户生产行为;一家两制;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F304.3 :A :1009-9107(2019)05-0125-08引 言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农户对自用农产品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而对将要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却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的行为。

      各级管理者和有关学者对此现象关注已久[1],徐立成、倪国华等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一家两制”,即一个农户家庭采取两种生产行为他们认为这是农户在整个社会受到食品安全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但这种自我保护行为无助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2-3]因此,分析农户这种行为的产生机理,据此通过改变相关约束条件对该种行为进行控制,以改善整个社会食品生产的安全状况就显得尤为必要国内外关于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已有研究中,周立等人把这种有差别的农业生产总结为面向市场“为金钱而生产”的A模式和面向家庭“为生活而生产”的B模式[4];吴元元、张云华从信息基础和声誉机制方面分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5-6];倪国华等认为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的根本原因[3]彭军等把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扩展为“农户为市场生产低质量产品,为自己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正向“一家两制”和“农户为市场生产高质量产品,为自己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反向“一家两制”两类,并且认为农户收入差别是造成两类“一家两制”现象的主要原因[7]方平等发现以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为特征的生存理性,支配了农户为确保自家消费安全而进行的差别化生产[8]。

      上述分析对研究农户“一家两制”生产的行为机理提供了有益启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展开研究首先,产品信息不对称属于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农业而且工业生产也存在,为什么唯独农业生产会出现“一家两制”的生产行为?其次,农产品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但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现象只是这几年才被关注,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并不必然导致“一家两制”现象发生,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有可能仅仅是导致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出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下才导致“一家两制”现象的发生另外,如果能证明在信息对称条件下也存在“一家两制”的现象,就可以认为信息不对称并不是根本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两个方面对农户“一家两制”现象的发生机理展开研究一、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一家两制”现象分析(一)不同质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同是导致“一家两制”的主要原因假设农户有能力生产两种质量的农产品,一种是高质量的无公害产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劳动力要素替代现代化的化学生产要素,例如用农家肥代替化肥,人工除草而不是喷洒化学除草剂;另一种是高农药残留的以化学要素投入为主的农产品,属于资金密集型产品,用化学要素替代劳动力。

      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存在差异且均为离散分布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主要由现代化的生化要素投入构成,表现为资金成本构成比例大(单位成本为c1);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以传统有机生产要素为主,劳动力成本构成比例大(单位生产成本为c2)假设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低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即c2>c1,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消费无法分辨两种产品的质量,愿意支付的价格依据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计算,最终导致高质量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不出去,只在农户家庭内部食用,“一家两制”现象出现但如果假设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低于低质量农产品,即c2以上两种状况在我国都出现过20世纪80年代食品安全事件少有发生,也很少引起社会关注,几乎没有出现“一家两制”现象,至少没有引起社会关注[2]当时农户劳动力成本低,如1985年农业劳动力一天净收入为1.52元[9],而现代化生产要素如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成本则相对较高,1985年尿素的计划价格是520元/吨[10],农户流动性约束较强,农民劳动大约17天才可以购买1袋50千克装的尿素。

      生产主要是用低价格的劳动力替代高价格的化学要素,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低于或等于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对农产品支付统一价格,高质量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主流20世纪90年代后,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发生,“一家两制”现象开始出现萌芽,2001后,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一家两制”现象开始引起关注[2]20世纪90年代,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加之农民大多外出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削弱了劳动密集型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基础,高质量农产品成本上升;低质量农产品的现代生产要素的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赶不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加之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增加,缓解了农户的资金流动性约束(见图 1)从图 1可知,从1993到2000年,化肥价格指数增长了39.2%,农药及农药器械价格指数增长17.6%,农产品价格指数增长63.8%,劳动者工资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增长160.2%,超过化学投入价格的增长幅度,诱发了用化学投入替代劳动投入的动机到2017年,化肥价格指数相对于1993年增长151.3%,农药及农药机械的价格指数增长46.9%,劳动者工资价格指数则增长2 093.1%,农产品价格指数增长256.7%。

      由于劳动者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化肥以及农药等化学投入要素的价格增长幅度,农业生产中用化学投入替代劳动投入的现象加剧,加之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高于化肥和农药的价格增长幅度却远远低于劳动者工资价格指数,劳动力成为非常昂贵的投入要素,化学要素代替劳动投入的趋势进一步加大以上几种趋势相结合导致应用化学投入的低质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应用劳动投入的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最终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超过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高质量农产品被低质量农产品挤出市场,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现象出现综上所述,可得如下两个命题:(1)信息不对称只是农户生产“一家两制”现象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一家两制”现象的出现;(2)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低于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综合作用导致“一家两制”现象发生根据这两个命题可以做出合理推断: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资金成本下降,“一家两制”现象将会逐步加剧二)技术进步倾向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影响根据微观经济理论,要素禀赋价格的变化是引致技术进步倾向的重要因子,而技术进步倾向也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生影响,最终影响不同生产方式的成本,因而技术进步倾向也是影响农户“一家两制”现象的原因。

      1.偏向生化要素的技术进步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对农户正向“一家两制”现象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技术进步倾向于提高化学要素投入以及降低化学要素例如农药、化肥的成本,使得以化学要素为主的低质量农产品的成本迅速下降,最终导致高质量农产品退出市场但是农户本身对高质量农产品又有需求,因而会生产少量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限度是消费高质量农产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边际成本2.技术进步的高质量农产品偏向将会减弱正向的“一家两制”现象现代农业生产的矛盾是:一方面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日趋提高,高质量农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既不符合经济上降低成本的要求也不能高效率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求因此,对于新型的技术进步倾向提出了要求,也为此种倾向提供了需求上的诱因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人们消费偏好向高质量农产品的转化,未来技术进步倾向必然会向提高劳动力效率,降低劳动力投入和降低高质量农产品投入的方向转化,从而降低高质量产品的成本,使得农户供应市场和自己消费产品的质量逐渐趋同三)农户劳动力成本提高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收入效应影响前文分析农户劳动力价格提高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影响主要是从导致高质量农产品成本上升的角度展开分析,属于替代效应分析。

      农户劳动力价格上升使农户收入提高,必然对农户的农产品消费偏好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假设低质量农产品属于低档产品,初期其消費会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其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当收入增加到一定门槛后,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高质量农产品属于正常商品,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其消费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当劳动力成本较低时,农户的收入水平也较低,农业生产以传统农家肥料模式为主,消费也属于低价格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一致,不存在“一家两制”现象,属于高质量的收敛;当劳动力成本升高,但农户的收入水平还较低时,此时农户生产模式已经变为以生化要素为主的低价格的低质量农产品,消费上却只能倾向于低价格和低质量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一致,同样不存在“一家两制”现象,即使偶尔出现也只是属于对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充分利用而不是有计划地这样做,此时属于低质量的收敛;当劳动力成本较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也较高时,农户的生产模式仍然是以化学要素为主的低质量农产品,但消费开始倾向于高质量农产品,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户自身也无法在市场上购买到高质量农产品,农户开始利用自身耕地资源为自己生产高质量农产品,“一家两制”现象出现,属于典型的食品安全环境不利情况下的“个体自保”。

      四)农产品价格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模式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提高必然对农产品供给产生影响,无论是低质量的农产品还是高质量的农产品按照Akerlof的分析,当“柠檬市场”的质量分布为离散时,产品质量信息在出售者与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柠檬市场”完全消失[11]因此,当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呈现离散分布时,高质量农产品从市场上完全消失,价格变化不会对高质量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产生影响但是当农产品质量分布呈现连续分布时,面对市场上的单一价格,农户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原则进行决策,既生产低质量农产品,也生产适量的高质量农产品当生产的高质量农产品等于农户自身需求量时,农户消费所有的高质量农产品,并不向市场提供,属于完全的“一家两制”当农户生产的高质量农产品超出自身需要时,农户向市场供应少量的高质量农产品,属于不完全的“一家两制”由于农户高质量农产品的供给随着市场价格的提升而提升,因而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农产品价格提升虽然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弱“一家两制”生产现象的强度二、信息对称视角下的“一家两制”现象分析根据传统分析,在买卖双方信息对称条件下,消费者可以准确区分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并给出相应价格,因而不存在农户为市场生产一种产品而自己消费另一种产品的“一家两制”现象。

      如果市场可以准确区分农产品质量,低收入农户无法采取投机性的策略获利,此时往往为市场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而自己消费低质量的农产品,也会导致反向的“一家两制”现象出现因此,传统分析认为在信息对称环境下不存在农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