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隔离预防技术与职业暴露防护ppt课件.ppt

77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91854688
  • 上传时间:2024-09-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28MB
  • / 7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隔离预防技术与职业暴露的防护隔离预防技术与职业暴露的防护20152015年年3 3月月 正确使用防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护用品1 一、术语和定义•个 人 防 护 用 品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v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2 防护用品使用原则•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正确使用 3 防护用品(PPE)的种类•口罩口罩•护目镜护目镜•手套手套•隔离衣和隔离衣和防护服防护服•鞋套鞋套•防水围裙防水围裙•帽子帽子4 1 1、口罩、口罩(1)(1) •口罩的作用口罩的作用v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v减减少少病病人人的的体体液液、、血血液液等等传传染染性性物物质质溅溅入入医医护护人人员的口及鼻腔粘膜员的口及鼻腔粘膜•口罩产品要求口罩产品要求v符符合合GB GB 1908319083--20032003《《医医用用防防护护口口罩罩技技术术要要求求》》或选用符合或选用符合N95N95标准防护口罩标准防护口罩v符合符合YY/0469YY/0469—2004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v符合符合GB 19084GB 19084--2003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标准5 1 1、口罩、口罩(2)(2) •常用口罩分类常用口罩分类: :v纱布口罩纱布口罩, ,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 , 医用防医用防护口罩(护口罩(N95N95口罩)口罩)v不同类型的口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口罩有不同的特点 6 1 1、口罩、口罩(3)(3)•口罩选用原则:口罩选用原则:v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v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v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7 1 1、口罩、口罩( (4 4) )•外科口罩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的口罩•佩戴方法:•1.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将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金属鼻甲上•2.先将上方系带系于头顶中部,再将下8 1 1、口罩、口罩( (4 4) )•方系带于颈后,然后用手指按住鼻梁上的金属鼻夹上再将前面风琴式皱褶拉至下巴遮住整个下颚•3.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4.调节系带的松紧度9 1 1、口罩、口罩( (4 4) )•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10 医用防护口罩(N95)的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将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金属鼻夹向上•佩戴前先用双手将橡皮筋头带扯松•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橡皮筋头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11 医用防护口罩(N95)的佩戴方法•再将上方橡皮筋头带拉至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12 医用防护口罩(N95)的佩戴方法•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13 摘口罩方法•不要接触口罩外面,因为外面可能已污染•外科口罩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医用防护口罩先拉下下面的橡皮筋头带,再拉下上面的橡皮筋头带•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14 戴摘外科口罩常见错误:•正反面戴错•金属鼻夹朝下•未罩住鼻子•未按压鼻夹塑形或一只手捏鼻夹•用毕后挂于胸前•脱口罩时手接触污染面15 戴摘医用防护口罩(N95)常见错误•佩戴时先拉上面的橡皮筋头带•摘口罩时先拉上面的橡皮筋头带•金属鼻夹未塑形或一只手捏鼻夹•脱口罩时手接触污染面•进入工作区域前未进行密合性检查16 1 1、口罩、口罩( (5 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v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v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17 2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1)•定义定义•护护目目镜镜,,防防止止患患者者的的血血液液、、体体液液等等具具有有感感染染性性物物质质溅溅入入人人体体眼眼部部的的用用品品防防护护面面罩罩((防防护护面面屏屏)),,防防止止患患者者的的血血液液、、体体液液等等具具有有感感染染性性物物质质溅溅到到人人体体面面部部的的用品18 2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2)(2)•应用指征应用指征v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v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v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19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方法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方法•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洗手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洗手•佩戴前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佩戴前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无松懈•双手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双手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调节舒适度20 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v 不要接触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面,因可能已污染v双手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两边摘掉v用毕后丢入回收桶内;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用毕后应消毒备用v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后应洗手21 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4.常见错误•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时手接触污染面22 3 3、、手套的使用(1)(1)v定义定义v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

      可分为无菌手套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可分为无菌手套和清洁手套两类和清洁手套两类v手套的作用手套的作用v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给患者v预防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医务人员v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23 手套的使用v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v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v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4 无菌手套的佩戴方法v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v查看手套外包装上的有效期v检查外包装是否严密v佩戴无菌手套前应洗手或外科手消毒v打开手套包v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25 无菌手套的佩戴方法v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v对准五指戴上v同法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v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上v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26 脱无菌手套的方法v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v用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v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v脱无菌手套后应洗手27 手套使用常见错误v戴无菌手套时触碰手套清洁面(内面)v戴手套接听、写字、打字等v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未更换手套v脱去手套后未洗手28 4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1)v定义v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

      v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29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v选用原则: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v要求: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防护服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30 4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3)(3)穿隔离衣指征:v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v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v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1 •穿防护服指征:•1)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2 4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4)(4)•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33 穿隔离衣方法:v穿隔离衣前应洗手v左手提衣领,右手伸入袖内,左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右手v换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袖内,露出左手,勿触及面部v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扣好颈带34 穿隔离衣方法:v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v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v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v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v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35 脱隔离衣方法:v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v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v解开颈后扣子v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v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v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v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里悬挂污染区外v脱隔离衣后应洗手36 穿防护服方法v穿防护服前应洗手v穿联体式防护服时,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

      37 脱防护服方法v脱连体式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v脱手套,手消毒v再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脱袖子v由上向下边脱边卷v污染面向里直至全部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v脱防护服后应洗手38 穿脱隔离衣常见错误:v手触碰衣领以外的地方v隔离衣污染面触碰工作服v面部触碰到隔离衣污染面v衣领触碰到隔离衣污染面v对齐衣边时手触碰到隔离衣清洁面v脱隔离衣时手触碰到污染面39 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注意事项v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v穿前应检查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v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40 5、鞋套的使用v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v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v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41 6、防水围裙的使用v分类:复用围裙,一次性使用围裙v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v一次性使用围裙不得复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v复用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2 7、帽子的使用(1)(1)•作用作用 v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v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分类分类 v一次性帽子v布类帽子 43 7、帽子的使用•应应用用指指征征::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v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v一次性帽子不得复用44 五、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预防 •隔离原则隔离原则v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v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45 五、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预防•隔离原则隔离原则v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v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v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v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46 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措施47 2024/9/18标准预防的特点•既要防止既要防止血源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非血源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疾病的传播•强调强调双向防护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48 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洗手及手消毒•戴手套•穿防护服、戴眼罩、戴口罩•遵守操作规程•正确处理污物及被污染的医疗用物•预防锐器伤•正确处置医疗废物49 标标准准预预防防措措施施50 加强手卫生51 手卫生手卫生( (hand hygiene): 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一位护士的手在一位护士的手在经过经过2424小时培养小时培养 后的结果后的结果n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n培养皿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52 手卫生—国际关注的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最简单最简单• 最有效最有效• 最方便最方便• 最经济最经济• 的方法的方法53 洗手方洗手方法法•湿手•取清洁剂•揉搓及其方法:•冲洗•干燥•护肤54 洗手方法洗手方法55 为什么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8 8小时小时/ /班班/ /护士)护士)洗手方洗手方式式洗手次洗手次数数洗手耗用洗手耗用时间时间/次次洗手耗洗手耗用时间用时间/天天结果结果肥皂+水7次/小时=56/8H60 秒/次56分钟分钟无水洗手液7次/小时=56/8H20秒/次18 分分钟钟56 快 速手消毒剂的优点•1.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2.比普通洗手更有效•3.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小•4.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5.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用水和毛巾57 正确干燥双手正确干燥双手××××√58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59 Ø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Ø手部没有肉圆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60 医务人员洗手指征61 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Ø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应先洗手再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应先洗手再卫生手消毒62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63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v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v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v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v接触隔离标记(蓝色):64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脱下的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65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传播距离较远•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 结核、麻疹、肺鼠疫、 肺出血热等•空气隔离标记(黄色):66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原原则则::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患者的隔离:v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v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v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v应严格空气消毒67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的防护: v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v进入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v正确使用防护用品68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69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v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v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v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v患者病情容许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v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v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飞沫隔离标记(粉色):70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v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v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71 v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v 步骤2:报告与记录v 步骤3:暴露的评估v 步骤4:暴露后预防v 步骤5:暴露后随访职 业 暴 露 后 的 处 理 步 骤72 局部紧急处理:v 皮肤:一挤、二冲、三消毒v粘膜: 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处处理理步步骤骤173 报告与记录: v 及时报告:当事人→科室负责人→主管部门 v填写针刺伤报告表报告内容:v 时间+地点+经过;v 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损伤程度;v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v 处理方法+处理经过处处理理步步骤骤2 74 暴露者的易感性暴露者的易感性暴露类型暴露类型 暴露源情况暴露源情况 疫苗接种及反应疫苗接种及反应 查查HBsAbHBsAb,抗,抗HCVHCV,, 抗抗HIVHIV(在(在7272小时内)小时内) TPHA TPHA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丙肝丙肝丙肝丙肝梅毒梅毒梅毒梅毒HIVHIVHIVHIV暴露后危险程度评估暴露后危险程度评估皮肤损伤皮肤损伤粘膜暴露粘膜暴露皮肤连续性破坏皮肤连续性破坏咬伤致血液暴露咬伤致血液暴露处处理理步步骤骤375 76 7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