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doc资料.ppt

9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74910741
  • 上传时间:2024-08-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78KB
  • / 9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 水气病概说n含义n分类:《内经》:风水、石水、涌水本篇:四水、五脏水、黄汗;            水分、气分、血分《巢氏病源·水肿候门》:              风水、皮水、石水朱丹溪:阴水、阳水 水气病概说n含义n分类n病机:《内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前人总结:“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 水气病概说n含义n分类n病机n鉴别:水气病与痰饮病的异同 水气病一、成因(一)风气相击【条文2 】 脈浮而洪,浮則爲風,洪則爲氣,風氣相搏,風強①則爲癮疹,身軆爲癢,癢爲泄風②,久爲痂癩③;氣強④則爲水,難以俛仰風氣相撃,身軆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爲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爲黃汗 【提要】论述风水形成的机理;风水与黄汗鉴别 脉浮洪风气水气盛于外风气相搏风强气强隐疹水肿日久不愈为痂瘌身体为痒风热毒偏盛痒为泄风风邪外泄扰及营分水气盛身体洪肿难于俛仰风气相击风为水邪束缚,水因风泛溢身体洪肿风水(表实)汗出乃愈水气泛溢肌肤属阳主表风水(表虚)恶风 鉴别:风水与黄汗身体浮肿此为风水此为黄汗恶风不恶风者与风邪无关小便通利水湿初犯肌腠,未犯下焦其口多涎上焦有寒湿湿阻津凝黄汗病初起 水气病一、成因(一)风气相击(二)【条文12 】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①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脾虚不运 【提要】下利后发生水肿的机理及自愈的机转下利后形成水肿的病机:水肿自愈的机转:下利日久脾肾两虚渴饮水脾虚不能转输津液于上腹满小便不利阴肿水湿困脾肾虚气不化水水无出路,溢于前阴此法当病水水肿小便自利汗出水邪有出路自当愈 水气病一、成因(一)风气相击(二)脾虚不运(三)【条文9 】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水不沾流,走於腸間 少陰脈緊而沈,緊則爲痛,沈則爲水,小便即難 肺失通调、肾虚水泛 【提要】水气病的形成与肺肾关系密切寸口脉候肺主卫外主通调水道脉弦紧卫气不行恶寒寒邪束肺水寒伤肺治节失权水不沾流走于肠间少阴脉候肾主水主气化,司开合脉紧 主寒、主痛肾阳不足寒水内生沉主里、主水气化不行开合失司小便即难 水气病一、成因(一)风气相击 (二)脾虚不运(三)肺失通调、肾虚水泛(四)【条文20 】 問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難治;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下 血病及水,水病及血 【提要】妇人水肿,有血分、水分之异血分血分含义含义:因经水前断,经水渗出脉外而为水 。

      证候证候:先病经闭(经水前断),后病水肿(后病水)病机病机:一为血脉瘀滞,经水渗于脉外而为水,水湿外溢故肿 ;二为冲任亏损,气虚血少而致经闭,经闭血滞,渗于脉外,亦可形成水肿病势病势:血分深而难通 ,血不通则水不行,故难治 水分水分含义含义:先病水肿,水湿壅闭,经脉不畅,而后经水断绝 病机病机:水液阻滞血道证候证候:先病水肿,后病经闭 病势病势:水分病浅而易行,水去则经水自通,故易治 治则治则:行水散湿 水气病一、成因(一)风气相击(三)肺失通调、肾虚水泛(二)脾虚不运(四)血病及水、水病及血 (五)【条文30 】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爲寒,澀爲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爲氣,遲則爲寒寒氣不足①,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營衛不利;營衛不利,則腹滿脅鳴②相逐;氣轉膀胱,營衛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③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 阳气亏虚、气分病水 【提要】论述气分病的病机、证候和治疗原则气分病病机气分病病机寸口(候心肺)脉迟涩气被寒遏心血虚少趺阳(候脾胃)脉迟微脾气虚寒从内生阳气不足气血俱虚寒气乘虚迫入为患 证候分析证候分析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有寒而阳气不足,营卫运行不利。

      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阴寒独盛,寒从中生气转膀胱,营卫俱劳气转膀胱,营卫俱劳——寒气下转膀胱,太阳失其化气卫外之权阳前通则恶寒阳前通则恶寒——阳气断绝流通,肌体失于温煦阴前通则痹不仁阴前通则痹不仁——阴气断绝流通,肌肤失于濡养 气分病治则气分病治则调和阴阳温运阳气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阴平阳秘气血畅通营卫和谐膻中宗气振奋转榆离照当空阴霾乃散精神乃治气分病虚实之别:气分病虚实之别:气实气虚实则失气——阳气衰微,大气不转,泄于前阴 虚则遗溺——寒气郁结,泄于后阴 气分病气分病含义含义: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行,停水外溢所致的水气病 病机病机:水寒之气乘阳气之虚而病在气分 ,阴阳失调 病位病位:病变以肺、脾、肾为中心,亦与三焦、膀胱有关 证候证候:手足逆冷、腹满、肠鸣、身冷、骨痛、肌肤不仁 等治则治则:调其阴阳,温运阳气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水气病一、成因 二、(一)四水与黄汗【条文1】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①,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

      正水其脈沈遟,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沈,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沈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分类与辨证 风水n病位——其病在表n病因——风客肌表n病机——风邪袭表,肺失宣降n证候——脉浮恶风(风邪在表),外证骨节疼痛(风湿留滞关节)提要】四水、黄汗的脉证;风水皮水的治法 皮水n病位——其病在肌肤n病因——水溢于表 n病机——脾虚湿盛,水泛体表n证候——其脉亦浮(水湿阻滞,肿在肌表),外证浮肿、按之没指(水湿潴留皮中),不恶风(非外感侵袭),其腹如鼓(里水不多),不渴(水停皮中) 风水与皮水比较类别 相同点不同点风水病位在表,身肿为主证,均可发汗 起病急,有表证,从头面肿起,与肺有关 皮水无表证,从下肢肿起,与脾有关 正水n病位——病在里n病因——里阳不足,寒水所胜n病机——脾肾阳虚,肺失肃降n证候——脉沉迟(里阳不足,寒水所胜),外证自喘(水停于里,气逆于上) 石水n病位——病位在里n病因——水湿内停,阳气不行n病机——肾脾阳虚,寒水内盛n证候——脉自沉(肾阳不足,寒水聚结下焦),外证腹满、不喘(水气结于少腹,未波及于上) 正水与石水比较 类别相同点不同点正水病位在里,与肾有关,皆有腹满,均可用温阳利水药。

      每兼身肿,上逆而喘,与肺肾有关 石水不喘,延久可四肢浮肿,与肝脾肾有关 黄汗n含义——汗出染衣色黄n病因——脾虚,汗出入水中浴n病机——脾虚失运,水湿外淫;卫郁营热,湿热交蒸n证候——脉沉迟(水湿内郁,营气被阻),汗出色黄(卫营郁热,湿热交蒸肌腠),身发热(郁遏卫气,营郁化热),胸满(胸阳不布,肺气不畅),四肢头面肿(水湿泛溢肌腠)n转归——久不愈,必致痈脓(营卫不通,郁热更盛,气血腐败) 水气病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一)四水与黄汗【条文3】 寸口脈沈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窠②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③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提要】论述风水而水气偏盛的脉症 比较风水脉象: 条文(1)风水初起,表证甚——脉浮 (2)风水同盛——脉浮洪 (3)水气较甚——脉沉滑寸口脉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滑—主水“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者,名风水”—《内经》:面肿曰风 病机—风水郁遏卫气化热 风水,水气泛滥,影响到肺、脾二脏:“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

      水气病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一)四水与黄汗【条文4】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痛,身軆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爲風水惡寒者,此爲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爲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痹④,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爲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爲脾脹⑤,其狀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 【提要】再论水气病的辨证、治则,并概括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的鉴别 1、风水与太阳病的鉴别 太阳病脉浮紧(风邪在表,营卫不和)法当骨节疼痛(应有恶寒发热) 风水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水湿浸淫肌腠)、其人不渴(邪尚在表,里无邪热)若风水表实证-汗出即愈;恶寒者,此为极虚(即风水表虚证)发汗得之(发汗太过) 2、风水与皮水的鉴别: 皮水病机:脾虚湿盛,水泛体表 证候:渴(脾失转输津液)而不恶寒(无外邪)者,此为皮水 3、黄汗: 病机:水湿在表,湿郁伤脾,久郁为黄汗 证候:身肿而冷——水湿阻遏阳气 状如周痹——营卫痹阻不和 胸中窒,反聚痛——水湿内阻,气机不利 不能食——胃阳不振,不能消谷。

      暮躁不得眠——寒甚于暮,阳气难于舒展 痛在骨节——寒湿外淫,流注关节     证候:咳而喘——寒饮犯肺,肺气上逆         不渴——里无热邪,津液未伤         其状如肿——肺气不宣,水气通调失利病机:外寒内饮,闭阻肺气4、肺胀: 见“口渴、下利、小便数”而肿不退者——为阴津下脱,故不可发汗以免更伤津液5、  诸病治禁: 水气病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一)四水与黄汗【条文13~17】 心水者,其身重①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②,其人陰腫13)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③,小便續通④14)(二)五脏水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17)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15)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16) 水气病(一)利小便、发汗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条文18】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提要】论述水肿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三、治法 “诸有水者”指一切水气病 总的治疗原则是因势利导而治之。

      腰以上肿:病位在上在表,当发汗腰以下肿:病位在下在里,当利小便运用:1、 “提壶揭盖”法            2、发汗,利小便法用于阳证、实证,阴证、虚证宜慎用         水气病三、治法(二)攻下逐水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条文11】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①,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提要】水气病可下之证 水肿病人可下之证候:目下有卧蚕——脾胃为水湿所困,水湿上泛于目胞 面目鲜泽——水气盛脉伏——水气内盛 其人消渴——阳为水遏,气不布津 小便不利——气机阻滞,阳不化水病水腹大——水愈积愈多,溢于腹内脉沉绝——水遏气闭 治则:可下之 正气未衰,为实证,宜攻逐水邪正气已衰,属虚证,不可攻下 水气病(一)风水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1、风水表虚【条文22】 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 四、证治【提要】论风水表虚证治 证候分析 :脉浮——风邪袭表身重——水湿浸淫肌表汗出恶风——表虚不固病机:风水,表虚不固治则:益气固表,除湿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                  防己——利水。

              黄芪——益气固表        生姜、大枣、甘草——补中,调和营卫加减:腹痛者加芍药——缓急止痛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2、风水挟热【条文23】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①,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1、风水表虚【提要】:论风水挟热的证治 证候分析:     恶风——风邪在表     一身悉肿——肺失通调,水气泛溢肌肤     脉浮而渴——病在表,风牙化热伤津     续自汗出,无大热——热蒸汗出,因汗出而热不甚病机:风水表实挟肺胃郁热 治则: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方药:越婢汤                  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        麻黄伍石膏——发越水气,兼清宣肺胃        生姜、大枣、甘草——调营卫,和中气加减法: 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复阳止汗 风水,加白术四两——健脾祛湿 越婢汤与防己黄芪汤鉴别类别主证汗出恶风病机治则药物同异 原因越婢汤 风水脉浮汗出恶风一身悉肿 热蒸汗出 风邪袭表 风水表实挟肺胃郁热 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防己黄芪汤身重腰以下肿无大热 气虚汗出 表气虚 风水表虚不固 益气固表,除湿利水 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 (二)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皮水1、皮水挟热【条文5】 裏水①者,一身面目黃腫②,其脈沈,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湯主之5)【提要】论述皮水郁热证的治疗 证候分析                 里水者——《脉经》注:“一云皮水”          一身面目洪肿——水湿盛于皮中      脉沉——水湿内盛 小便不利——水液不能下输于膀胱 病机:脾虚不运,肺气不宣,水湿郁热 治则:发汗清热,健脾除湿 方药:越婢加术汤                    麻黄、石膏——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白术——健脾除湿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治禁: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津液已伤,则不能用越婢加术汤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 (二)皮水 1、皮水挟热 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2、皮水表实【条文25】 裏水,越婢加术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25) 越婢加术湯:見上 甘草麻黃湯方: 甘草二兩 麻黃四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煑麻黃,去上沫,內甘草,煑取三升,溫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 【提要】论述皮水夹热证及皮水郁表证的治疗 证候:       里水——即皮水,指条文(5)所述证               候:一身面目洪肿,脉沉,小便不利病机:脾失健运,肺气不宣,水湿停聚化热 治疗:皮水,表实里热——越婢加术汤            皮水,表实无里热——甘草麻黄汤 甘草麻黄汤:          麻黄——发汗宣肺利水     甘草——和中补土甘草麻黄汤具有上宣肺气,中助脾气,外行水气的作用 越婢加术汤与甘草麻黄汤比较类别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症状同一身面目洪肿,小便不利 异脉沉 浮紧 病势 重 轻 病情 皮水有里热 皮水无里热 病机 脾失健运,水湿化热 水湿在表,肺气不利 治则 解表清热除湿 解表宣肺行水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 (二)皮水1、皮水挟热 2、皮水表实 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3、皮水表虚【条文24】 皮水爲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③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三兩 黃芪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煑取二升,分溫三服 【提要】皮水脾虚阳郁证治 皮水为病——脾虚失运,水气泛溢肌表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脾失健运,水溢于四肢皮肤四肢聂聂动者——水淫四肢,阳气受阻病机:脾虚水气盛,阳郁不宣治法:通阳化气,表里分消水湿 方药:防己茯苓汤                   防己、黄芪——扶表利水         桂枝、茯苓——通阳利水         甘草——和中健脾 防己茯苓汤与防己黄芪汤比较类别 病机 症状 治法 药物 防己茯苓汤 脾虚失运,皮中水气盛而不行 皮水为病,四肢肿聂聂动 温阳化气表里分消水湿水气在表,同用防己、黄芪、甘草防己三两,黄芪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 防己黄芪汤 表虚不固,风水滞于肌表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益气固表除湿利水 防己一两,黄芪一两一分,甘草半两,白术七钱半,大枣一枚,生姜四片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 (二)皮水1、皮水挟热 2、皮水表实3、皮水表虚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4、皮水阳郁【条文27】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方見消渴中【提要】论述皮水阳郁而手足厥冷的治疗 厥——四肢厥冷水气阻遏阳气,不能达于四末皮水——外证跗肿,按之没指,恶风,其腹如鼓,不渴病机:水气盛于外,湿热壅于内,阳气被郁治则:通阳利小便            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证候: 方药:蒲灰散见消渴篇)                    蒲灰——清利下焦湿热          滑石——利小便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二)皮水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三)正水与风水【条文26】 水之爲病,其脈沈小,屬少陰;浮者爲風,無水虛脹者,爲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沈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麻黃附子湯方: 麻黃三兩 甘草二草 附子一枚(炮) 杏子湯方:未見,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提要】论述风水与正水的证治,以及水气病和虚胀的鉴别 1、正水与风水的区别水之为病——此指正水与风水 水之为病脉沉—主里 小—正气不足 浮—为风—风邪袭表                    肺卫失宣                    水气泛溢肌表 肾阳不足气不化水 与少阴有关—正水风水 2、水气病与气胀的鉴别腹胀满水肿水气病气胀 有水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

      无小便不利不能用发汗利水之法 有转变为水胀之可能 3、正水与风水的治法水 正水 风水 均可发其汗已 正水—发汗,顾肾阳—麻黄附子汤 风水—发汗,宣肺—杏子汤 助阳发汗麻黄附子汤: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阳化水甘草—和中水气病脉沉小 与肾有关,属正水 脉浮与肺有关,属风水发汗麻黄附子汤杏子汤挟热—麻杏石甘汤无热—甘草麻黄加      杏仁本条内容简示如下: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二)皮水(三)正水与风水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四)黄汗 1、卫郁营热、表虚湿遏【原文】 問曰:黃汗之爲病,身體腫一作重, 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沈,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湯主之28)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黃耆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煑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证候分析:身体肿—水湿外侵,卫郁不行水发热—营卫失和,营郁而为热汗出而渴—热蒸汗出津伤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湿热内郁营分,热蒸汗出而黄脉沉—湿热阻遏营卫之气病因: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

      提要:论述黄汗的病机和证治 似风水风水—汗出无色黄汗—汗出色黄如柏汁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鉴别:病机:卫郁营热,表虚湿遏治则:调和营卫,固表祛湿,兼泄营热     桂枝、芍药—调和营卫    黄芪—实卫走表;配桂枝,振奋卫阳而行水湿        苦酒(米醋)           收:摄营益阴方药:芪芍桂酒汤散:泄营中郁热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二)皮水(三)正水与风水(四)黄汗 1、卫郁营热、表虚湿遏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2、气虚湿盛阳郁 【原文】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    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爲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29)                                                                          桂枝加黃耆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耆二兩上六味,以水八升,煑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提要:论述黄汗病的另一种治法,及其与历节、劳气的鉴别 1.黄汗与历节、劳气的鉴别 身发热两胫亦热,甚则脚肿如脱,关节处黄液渗出—湿热下注两胫冷—水湿壅阻,阳气不能下                                                  达汗出色黄     历节黄汗汗出热退,汗黄如柏汁                 食已汗出—胃气不足,食气外泄常暮盗汗出—营阴内虚,阳气不固汗出热存—阴虚内热身热汗出 黄汗 劳气 2.黄汗预后: 汗出反发热 久久其身必甲错—耗损营血,肌肤失养 发热不止,必生恶疮—营血不通,正气日衰,外感邪毒                                  3.黄汗的另一种治法: 若身重—湿盛之故汗出已辄轻者—湿从汗泄久久必身 —汗久阳损及阴胸中痛—胸中阳气不足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上焦阳虚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下焦湿盛剧则不能食—湿伤脾胃身疼重—湿流肌肉烦躁—湿热扰动心神小便不利—膀胱气化失常 治则:调和营卫,宣阳散湿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汤—调和营卫,宣阳散湿   黄芪—助阳逐湿 病机:黄汗病日久不愈,营卫失调,水湿                                             郁滞,阳气不宣。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二)皮水(三)正水与风水(四)黄汗(五)气分病 1、阳虚阴凝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原文】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主之31)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方: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麻黃二兩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炮) 提要:气分病的证治 心下坚,大如盘—谓心下坚大,其状如盘,按之虽外坚而中空无物旋杯—覆杯之意,即外坚中空,如杯覆置之状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阳虚阴凝,水饮搏结于中病机:阳虚阴凝,水饮寒邪不消,搏结于中 治则:温阳散寒,通利气机,宣散水饮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助阳、温经、散寒    桂枝、生姜—通阳、化气、散饮    甘草、大枣—补中气,振中阳 水气病 四、证治(一)风水(二)皮水(三)正水与风水(四)黄汗(五)气分病 1、阳虚阴凝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2、脾虚气滞 【原文】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术湯主之32)    枳术湯方:    枳實七枚  白术二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煑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提要:论述气分病的另一种证治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脾弱气滞,水饮内聚,痞结于中 病机:脾弱气滞,水饮结于气分 治则: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方药:枳术汤        枳实—行气消痞    白术—健脾化饮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与枳术汤鉴别类别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枳术汤 证候主证 心下坚,大如盘 兼证 手足逆冷或恶寒身冷痹不仁,骨节疼痛,腹满胁鸣 脘腹痞满而胀 病因病机同 阳虚而饮结气分(水饮所作) 异 阳虚阴凝,水饮凝结于心下兼表证,表里同病 脾虚气滞,水饮痞结心下,病在中焦 治则同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异 通阳散寒,宣散水饮 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水气病五、预后一、成因 二、分类与辨证 三、治法 四、证治【原文】 脈得諸沈,當責有水,身軆腫重水病脈出①者,死10) 水气病小结思考题n为什么不名水肿而名水气?“气”的意义怎样?n分析四水的主脉主证n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如何具体运用?请举具体方例说明之n试阐述越婢汤与防己黄芪汤的临床运用n气分病的病机如何?如何分证论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