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8篇).docx
17页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8篇)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精选8篇) 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_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_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_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
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 篇2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
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 篇4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早在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
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 篇5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关于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 篇6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运动等风风雨雨,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
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__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
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