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探研.docx
6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探研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 引下,尽快转变评价观念,调整角色意识,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艺 术本文从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评价方式、评价尺度与评价时机这四个角度做了 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评价语言、人文性、评价方式、评价尺度、评价时机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 革的重要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 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呢?我 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评价语言的人文性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呼唤教师用宽 容、赏识、关爱、真诚、肯定、鼓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它不但能体现教师自 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个崇高的榜样1、评价应简洁、准确评价要简洁,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
除了语言的 简洁,准确性是评价的灵魂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 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如:“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响一些会更好!” “说得真棒,但‘热情‘一词用得不准 确,想想看,哪些地方可以用它来形容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客观地指出了 学生的长处及存在不足,能提醒学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2、评价应情真意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 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情感投入教师要真心地对待学生,评价学生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程门 立雪》一课,一个学生读错了一个生字时,他没有批评,对大家说:不是他不会读,而是没看清楚这个学生立即纠正了过来,等他读完时,贾老师又竖起 大拇指说:真不容易,7个字全读对了贾老师是多么宽容,他贴心关怀着、 细心呵护着学生幼稚、脆弱的心3、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 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老师如能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能让学生增强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X同学,老师相信你的实力。
你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为你自豪!”你说得真好,刚才不举手不就失去了 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了吗?相信自己这样充满热情、亲切的鼓励,学生听后 怎么会不受感动?不充满自信?4、评价应机智幽默教师的课堂评价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不仅让学生思维敏捷,更能调 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 在教学《翠鸟》时,让学生读一读老渔翁介绍翠鸟的家的话他评价说:我觉得他不是老渔翁,那是个小渔娃呢! "(学生笑)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 ” (生再读)啊呀,一眨眼功夫,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 (生又笑)谁还能读得更老一些? ”哨,又长了十岁,谁还能读? ”(生纷纷举手说: 我能读一百, 我能读一百! ”)师:别再读了,再读,我们就不用上学了,全都上老年大学去 了教师在指出学生不足时,充分利用教学机智,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 通过有声的语言把老渔翁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 碰撞中获得了求知的欢乐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 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与教师同样可以是评价活 动的主体。
1、自评中促反思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 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通过积极有效的调整,获得不断发展如在教学中, 当学生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后, 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朗读 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朗读, 有针对性地作 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正如有位哲学家说的那样: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评价,这既是知识 的再现,同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2、互评中促提高以往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而忽视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学生 互评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 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 小组互评及 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 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 ”好在哪里? ”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 ”如果是 你,应该怎么做? ”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 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 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在评价同学朗读时,往往出现多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 堪的现象,学生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低落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 学生引导,如在学习《云房子》一课时,一个学生在朗读关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等他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手, 有的甚至迫不及待的说出他读错的地方,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听得很认真,咱们先来评出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有同学说:池声音很响亮”,馍得很有感情”等这个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同学们的评价,朗读 的兴趣更浓了久而久之,同学问不仅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 还能用欣赏的眼 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别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 进一步增加了学 习的欲望,更加对学习充满了兴趣3、纵向评价促进步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受到关注,爱听激励的语言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过 去与现在做比较,发现质的增值,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根 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制定简易可行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以掌握学生学习 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如大部分学生起初发言声音较小, 教师可以采用激励的方 法使其发言,鼓励学生: 只要发言,不管对错,只要声音响亮,均能得到 勇气 章”,积累到10个勇气章”,就能得到一面小红旗。
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起 来0这一举措不仅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发言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其主体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他们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体,而且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三、评价尺度的灵活性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 生的差异不仅指学业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个 方面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 “在评 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 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作出针对性的、客观性的评价1、因个性差别而异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不 同体验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北大荒的秋天》,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流云的颜 色的句子时,先让一名男学生读,朗读结束后,老师这样评价:“你读时,语气不断加重,让我感觉流云也是不断变化的接着,老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学 生读时,语气是越来越轻的,读完后,老师评价:你读时,让我感觉到了流云在 空中轻轻地飘浮,越飘越远了。
同样是朗读一段话,老师因两位同学的不同个性 和不同感悟而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展示了教师灵活掌握评价尺度的巧妙艺术, 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2、因能力水平而异不论哪个班集体里,学生的智力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 有的学有余力,有的 发展滞后,如果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就会造成优等生发展 提高迟缓、学困生感觉永远跟不上的现象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对于成 绩较好的学生不可褒奖太多,应有较高的要求如: “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 深刻些 “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些”等,使这部分学生更富有创新意识, 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于学困生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考虑得思路是正确的,只是马虎了一点 “声音响亮是你的优点”等,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3、因时而异评价时应考察学生在不同阶段个体进步或退步的幅度, 关注学生个性自身的 发展状况,关注个体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 事实上,班级里不同层次的 群体都需要这样的评价来关注他们成长的每一步只有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 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四、评价时机的准确性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声音:“你想的办法真是太好 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你的朗读水平简直比老师还高”……在许 多情况下,这种非常即时的评价的确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了重 要作用,但是有时这种即时评价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框框, 一种说法的定性,扼 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新的想法不会出现,原有的想法也不会更加深入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骑牛比赛》一文时,请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骑 手技艺高超?”于是很多学生都举手想回答,其中一位同学首先获得了发言权, 他说:“一是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二 是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这位老师一 听,答案完全正确,心情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说:“啊,非常正确这位同学 真是太聪明了,居然和老师想得一模一样其他同学呢?"本以为这么一鼓励, 会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哪知刚才举起的那无数双小手都“嘲”地不见了!这 位教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其实,是教师在课堂上过早地对学生的答案给予 了终结性的评价,此刻的即时评价不但没有激起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反而似一瓢冷水,浇灭了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评价的时机是否恰当, 应 该及时鼓励时毫不迟疑,不宜立即给以评判时,就延迟评价,怀着关爱、信任和 期待,运用点拨、启发、引导,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保护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握好评价的时机,才能真正地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目的服务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 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语文教 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灵活运 用评价的尺度与时机,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 能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 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最大价值的个性发展,使新课程的理念闪耀出绚丽夺 目的光辉,真正实现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