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检测题.doc
3页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检测题物态变化(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温度的高低应凭感觉判断C.0 ℃的冰比0 ℃的水冷 D.正常人的体温为35 ℃2. (白银中考)“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不同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3.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4.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5. (扬州中考)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小水滴 B.二氧化碳C.空气 D.水蒸气6. (山西中考)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液态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7.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 )A.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8. (孝感中考)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B.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C.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升华而形成的9.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 ) A.雪人变小 B.热风很快使手变干 C.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 D.白雪开始消融10. (安顺中考)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1.(黔东南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山间形成浓雾 B.冰雪消融 C.草叶上形成“白霜” D.草叶上形成“露珠”12.(滨州中考)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 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13.(聊城中考)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树叶上的白雪融化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阳光下露珠变小 D.树枝上形成雾凇14.(潍坊中考)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5.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________℃,当时气温为________℃,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________.物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凝固点/℃酒精78-117水1000水银357-3916. (常州中考)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1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现象.18.烈日下狗伸出舌头可增大舌头上唾液的________,快速喘气可加快唾液表面空气流速,从而加快唾液蒸发,而蒸发________热量,从而使狗感觉到凉快.19. (阜新中考)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_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_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0.“马踏飞燕”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现代工艺品厂家将“铜水”倒入模具中使“铜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马踏飞燕”工艺品以出售.浇铸过程中,浇铸用的材料——铜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铜”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三、实验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第23题10分,共30分)21.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_.2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对比________两图,可知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对比______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对比______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举出两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滨州中考)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可能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6)小滨观察到沸腾前水中产生少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到水面破裂开来。
要使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运用题(第24题3分,第25题7分,共10分)24.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请问“蜡浴”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__.(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