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_彼得_潘_的类型化青年影像_评汤姆_提克威及其电影.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7078481
  • 上传时间:2018-06-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81.2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44观看汤姆·提克威影片,屡屡有“惊艳”之感——其影片色彩艳丽而青春、人物美好而感性、故事充满离奇与机巧、 镜头流畅而具冲击力、 音乐与影片往往相得益彰 他本人属于天才的全能型导演,担任过从编导演到制片、剪辑、 音乐原创到音效师、特技师、特技演员等各种职务, 参与主创和创作的影片到2 0 0 6 年止有1 0 5 部( 1 ) 这无法不令人想起之前德国的天才导演法斯宾德, 他们经历多少类似, 而其上升的迅速和耀眼程度都堪称对等 虽然现在提克威还远远称不上大师, 但称其为世界一流导演已经不是问题 在众多青年才俊中, 他似乎长于视觉表达而弱于理性思考, 十足为视听一代的代表人物在电影中飞翔的“彼得·潘”诞生了马克思后面的 “男人” ——恩格斯的德国小镇乌珀塔尔, 在多年的沉寂后, 又孕育出一位堪以为傲的人物 :汤姆 ·提克威 1 9 6 5 年出生的提克威, 后来在其影片中屡屡以有轨电车镜头来纪念自己的出生地童年时观看《彼得·潘》 ,对提克威而言具有决定性影响——奠定了他对与我们这个现实平行的幻想世界的兴趣 而9岁时观看的 《金刚》 则清楚地告诉他电影是纯粹人工之物 这个年龄能挣脱好莱坞“缝合体系”而认识到电影的虚幻真相,可以从另一角度证明提克威之天分。

      同时, 《金刚》进一步激发了他对恐怖、 惊悚类型的偏好, 类似的影片 《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 《米兰奇迹》 、 《万圣节前夜》 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成年后的他一再遵循这种偏好选材 在这些影片的催化下, 提克威的整个青春期都以电影为中心旋转燃烧为了看到更多的电影, 提克威到一家艺术影院帮忙, 这给了他很大的便利脱离年龄的限制, 看到很多同龄人不能看的影片, 进一步加速了他电影修养的早熟 1 1 岁时他制作了第一部超8 毫米影片, 虽然提克威坦诚这纯属影迷对自己钟爱电影的模仿致敬之作, 但超8 在很多电影人那里是由普通膜拜者晋阶为电影殿堂神职人员时手持的准神器在首次游历柏林时, 提克威就发现这座城市是电影天堂——每晚都有数不尽的经典影片上映 这使得他在中学毕业, 遍投欧洲电影学院未果时便迁居柏林 他轻车熟路又找到一份电影放映师工作, 并兼制片助理、 导演助理等工作 1 9 8 7 年, 他成为雄心勃勃的 “M o v i e m e n t o ” 影院的电脑编程师 此时他已初步积累了文/ 顾 倩B I D E PA N D E L E I X I N G H U A Q I N G N I A N Y I N G X I A N G“彼得·潘” 的类型化青年影像——评汤姆·提克威及其电影45艺 苑Forum of Arts自己的电影资历, 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影迷, 并与许多德国导演建立了联系。

      后来的X - F i l m e C r e a t i v e P o o l 的成员,此时就多以该影院为据点进行聚会交流提克威制作自己电影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直到他遇见罗莎·冯·普罗因海姆(R o s a v o n P r a u n h e i m )并结为朋友后者鼓励他抛弃既成的类型模式,直接从自身生活中寻找素材,这使电影 《因为》 (B E C A U S E ) (1 9 9 0 ) 得以诞生, 并在霍夫电影节(H o f F i l m F e s t i v a l )上映 《因为》来自他与女友的争吵记录, 既传达了个人私密的真实感, 同时也是对套路的挑战, 在电影节上赢得了观众的认同与笑声, 同时也鼓励了他后来继续沿袭这种风格这次获奖使得霍夫电影节成为提克威的麦加,并从此开始他全新的电影事业 1 9 9 0 年是提克威的幸运年, 除了普罗因海姆外,他又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斯达芬·阿恩尔特(S t e f a n A r n d t ) , 他们结成双驾马车, 努力赢得了德国公众广播公司 (Z D F ) 制片人的资金支持, 拍摄了提克威的首部故事片《一脸死相的玛利亚》 ( 《致命玛利亚》 ) (D e a d l y M a r i a ) 。

      在此片中再现了少年时代影响提克威的惊悚风格, 但却是在爱情音乐剧中逐渐展开的 该片仅仅进行了小规模放映, 但以其极度非凡的故事、 接近奢侈的精美流畅的视觉塑造, 震惊了业内人士 尽管看过该片的观众相当少, 但世界众多电影节都认识到了提克威的天才《一脸死相的玛利亚》 被柏林电影节评论协会评为最佳影片,在霍夫获得伊斯特曼奖金( E a s t m a n P r o m o -t i o n a l A w a r d ) , 巴伐利亚电影奖最佳新人、 导演奖, 在1 0 0 多个电影节放映,并在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巴西等国家公映, 并得到了观众一致而热烈的反响德国导演的组织意识向来浓厚 就如2 6 名德国青年导演在1 9 6 2 年签名发表“奥伯豪森宣言” ,成立“新德国电影管理委员会” ,最终刺激了“新德国电影”的勃兴一样,1 9 9 4 年,汤姆·提克威与斯达芬·阿恩尔特(S t e f a n A r n d t ) 、沃尔夫冈·贝克(W o l f g a n g B e c k e r ) 、丹尼·雷维(D a n i L e v y )一起,建立了X - F i l m e C r e a t i v e P o o l (X 电影工作坊) 。

      这是一个纯粹的电影制作者团体, 意欲为创作中的创造性提供最大保证, 同时提供资金和机构支持 这一年提克威与沃尔夫冈·贝克一起合写了《生活是你的所有》 (L i f e I s A l l Y o u G e t ) 其他青年导演也有不俗成就1 9 9 7 年提克威编导了 《意外的冬天》(W i n t e r S l e e p e r s ) ,他的基本风格和题材爱好都在其中展露无余, 该片就像 《致命玛利亚》 的升级版, 在其基础上更加庞大而复杂 接下来1 9 9 8年的《罗拉快跑》 ( R u n L o l a R u n ) 则奠定了他世界级大导演地位 甚至有人评价说 “德国人性格中的沉稳内敛也造成了德国电影的困乏和沉闷, 而他 (提克威) 却像一道曙光, 燃点激情,引发希望⋯⋯ 《罗拉快跑》 ⋯⋯让德国电影重新备受世人瞩目,也带来了德国电影界新一轮的复苏”( 2 )该片在1 9 9 8 年成为最受欢迎的德国影片 顶着一头燃烧红发的弗兰卡·波腾在柏林奔跑的生动景象吸引的不仅仅是德国人 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 并以此为起点获得了更多的世界奖项 仅在美国就有7 0 0 万美元票房。

      更重要的是, 提克威赢得了好莱坞的喝彩, 无数人希望能与他合作 “马太效应”百试不爽2 0 0 0 年的 《公主与武士》 ( 《漂流两颗心》 ) (T h e P r i n c e s sa n d t h e W a r r i o r )虽然仍是一个浪漫的原创故事,但由于有“罗拉” 无法超越的四射活力在先, 因而令急切等待提克威新作的人们多少有点失望 之后提克威接手已逝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拍摄 《天堂》 , 由于前辈的威名, 他承受了相当的压力,但最后也获得了相当的承认但总的来说, 提克威在思想的深度上无法与大师比肩, 这也许是来自成长经历 毕竟 “国家不幸诗家幸” ,“患难出诗人” , 安逸易于带来深度的缺失也是不争的事实2 0 0 6 年,提克威改编拍摄了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 a t r i c k S üs k i n d ) 的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P e r f u m e :T h e S t o r y o f a M u r d e r e r ) 原著小说自1 9 8 5 年出版以来, 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 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四十种文字, 中文译本也有三种, 作者也因此成为德国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作家。

      小说华丽的文风、 复杂的情节、 绚烂而复杂的嗅觉世界吸引了如斯坦利·库布里克般的超级导演,但库布里克最终选择放弃,并断言本书不适合电影改编马丁·斯科赛斯和蒂姆·伯顿、雷得利·斯考特都曾与该书暗生情愫,但最终未能结缘 德国重量级制片人爱尔琴格 (B e r n d E i c h i n g e r ) 作为聚斯金德的朋友,一直要求后者给予改编权但却屡遭拒绝直到2 0 0 1 年, 聚斯金德终于决定把改编权交给他, 而他则最终选择了让提克威来做导演 这部德意西合拍片获得了德国北莱茵希伐里亚邦电影基金会7 5 万欧元的资助, 总投资达5 0 0 0 万欧元仅仅是这前期的准备就似乎构成了一个惑人的传奇故事 事实证明, 《香水》 确实是一部能带来丰盈视觉感受的影片, 提克威的视觉积累在该片中淋漓铺展, 风格华丽古典而不失张力 3 )浪漫爱情类型选择之矢志不渝与表述模式的另类改装提克威作为青年导演,最吸引他的题材当然是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并非来自乱世的英雄美人, 而是在其出生成长的小镇中随时得遇的青年男女 但是提克威从小积累的对另类幻想的爱好, 使得他的每个爱情故事都始于平凡而渐渐出离日常,最后瑰丽如哈利 · 波特的神奇魔法。

      平凡男女被命运拨弄相遇,最后又影响了命运 这使得他的人物既有俄狄普斯悲观的宿命色彩,也有坚韧不拔、不停抗争的普罗米修斯精神如同其他欧洲导演一样, 汤姆·提克威喜爱在其反映日常生活的影片中加入某些哲思, 从而使得凡夫俗子承载了造物之传奇,于偶然杂色中渗出些必然之青冷如其影片 《意外的冬天》 , 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的严冬, 一个滑雪小镇, 构筑了一个相对狭小而封闭的空间 其中的几对人物被赋予了不同的个性与品质:护士罗拉内向敏感,常常会莫名地晕倒, 其女友瑞贝卡热情直率, 而彼此的男友也具有相似的特征:罗拉的男友雷6纳忧伤神秘,身患失忆症,瑞贝卡的男友极其自我,总是及时行乐 《天堂》中的菲莉帕和菲利普( “P h i l i p p a ”& “F i l i p p o ” )不过是同名的英/ 意、女/ 男版本这种人物配置上的“有为而治” ,刻意为之,让人想起很多典型欧洲片:如基耶斯洛甫斯基的《维罗尼卡》中的双生花、阿尔莫多瓦的《高跟鞋》中的法官/ 舞者⋯⋯人物设置上的 “矫情” , 既是日常生活中巧合之凝缩, 也是便于进行普遍人类境遇探讨的需要——据说, 双胞胎的性格会成对出现, 如果一方外向, 为了让自己不泯灭在对方的人格中,那么另一方一定会选择让自己表现得内向,与那个形式镜像拉开性格差距。

      配对的人物要么极其相像要么背道而驰 而在离奇巧合中, 恰好最能精炼地表现泛在的生活 巧合之所以经久不衰, 那是因为电影这种媒介在九十分钟内被要求发出一个人生感慨!脍炙人口的《罗拉快跑》 ,运用大胆的三段式复调,闯关游戏的模式策略,来造成彻底的现实生活碎片化与形式化,在破除表面真实的前提下来追索人生可能性走向, 堪称典型的后现代文本, 具有后现代理论所描述的一系列特征 而在每个单独而在每个单独的段落中, 罗拉的命运往往因为路人的微小插入而被干涉, 而路人的命运也因与罗拉相遇的不同而改变, 双方的生命进程都变得截然不同, 而这些改变又与时间 (在片中被确现为钟表) 紧密关联 存在与时间, 这是德国人永远乐于讲述和分析的关系式《公主与武士》中,男女主角(一个是住在山顶的失业者,一个是精神病院颇有人气的护士) 的生活本是平行线, 忽然因意外事件而产生了交错 : 波多偷窃超市商品,为躲避超市员工的追赶而攀上大卡车→卡车司机分心撞上了西西, 西西在卡车底不能呼吸→波多躲避穷追不舍的员工藏到卡车底, 为西西做了气管切开术→西西康复后不能回到原来的生活, 两次主动追寻波多而被拒 事情到这里告一段落, 西西似乎被迫要回到原来的轨迹上。

      然而西西朋友托她到银行办事, 这个偶然使得西西再次与波多交叉, 西西救下了抢劫银行的波多, 从此与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