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钓全攻略.doc
10页台钓全攻略 一、台钓基本用具(一)主要用具 1、钓竿:台钓的主要对象是鲫鱼一般活动在 1.5 米左右深度,靠池边较近的地方,鱼的重 量一般在 150-300 克之间,最大不过 500 克,因此,钓竿一般选用 3.6 米-4.5 米碳素或玻璃钢中调 竿当然,也需要根据不同水域情况进行选择用碳素竿一定要注意环境,防止触电硬调竿比较 适合初学台钓者 2、钓线:鱼线:台钓钓线由两部分组成从竿尖到铅皮座的一段叫做主线(或母线) ,铅皮座 以下的叫做子线(或支线) 钓小型鱼线都比较细,因怕小鱼受惊吓所以线要细台钓的钓线应选 用柔软、切水性好的高抗拉强度钓线专钓鲫鱼的主线直径不超过 0.20 毫米,子线不超过 0.10 毫 米这么细的线要是钓到大鱼肯定会跑鱼!但是, “鱼和熊掌不可间得”,所以宁可多钓些小鱼也不 愿钓不到鱼!鱼线还分为多种:“陶瓷线”, “尼龙线”……可去鱼具店细细询问,一般根据对象鱼、钓 竿和钓线的抗拉强度来选定 3、鱼钩:台钓一般钓鲫鱼,不需大钩,且为了摘钩快,采用不带倒刺的鱼钩目前市场上有 专供台钓使用的无倒刺鱼钩出售,可根据所钓鱼的大小选定相应大小的钩若实在买不到无倒刺钩, 也可自行解决,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大小合适的钩,比如海津 6 号钩,用尖咀钳子顺着钩尖的方向 把钩的倒刺往回一夹即可。
若出现毛刺,就得劳驾您动手用锉锉一下 4、鱼漂:台钓使用的浮漂多是立式浮漂形状最好是上下尖,中间大的流线型,整体均匀细 长者,并且标示颜色要鲜艳醒目,标示段不可过多一般漂头为实心细杆,粗细和铅笔芯相仿漂 身最好是孔雀羽根或巴尔沙木的,塑料制作的灵敏度不好浮漂标示杆(漂尖部分)分为实心与空 心两种,实心灵敏性高,但稳定性较差,遇有风吹草动,难辨咬钩的真伪因此有人喜欢用空心细 塑管标尾市场出售的达摩浮漂,常为许多钓者喜欢鱼漂的浮力有大有小,可以选用几支同一牌 子的不同浮力的鱼漂,根据需要更换浮漂的选择应根据水深浅、竿长短、鱼大小、视力好坏来确 定水深、风大、鱼竿长,适合用大漂;水浅、风小、鱼竿短宜用小漂大饵钓大鱼,宜用大漂, 反之用小漂视力好可用小漂,较灵敏,视力差则可选择较粗较大的浮漂但浮漂与铅坠的配合一 定要恰当 5、铅坠:一般用铅皮为佳,因便于调整轻重 6、太空豆、插漂座、返捻环(联结环) 、铅皮座 (二)辅助用具 1、坐椅与竿架:竿架与坐椅初期是分离的,现在也有人仍然采用分离的,比较便宜但更好 的是椅架合一的台钓专用坐椅,即比较通用的钓箱竿架和钓箱合为一体,同时可架两支竿,使用 起来极为方便。
2、鱼护:是由金属框架与锦纶丝网组成,长度应为 2 米以上,直径 30--40 厘米由于鱼护的 空间撑开,呈圆筒型,鱼在鱼护中比较安静,避免了对钓点附近鱼的惊扰长度大,是便于适应各 种不同的钓点,岸边距水面的高度要求鱼护挂在支架上,鱼护口连有一细金属丝,或在鱼护口安 上“挡针”,十分便利于顺手将钓上来的鱼磕入护内,节省时间 3、太阳伞:用来遮阳和挡雨,既保护身体,又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4、工具盒:装必要的工具与备用的小渔具,如钩、坠、线、太空豆、联结环、浮漂等等 5、饵料盒:装各种干湿饵料 6、抄网 7、渔具包、鱼竿袋等 8、其它:主要是饮食、药物用品携带的袋包等 除了配齐这些工具外,台湾钓法还明确规定 了各种工具的摆放方式、摆放位置、顺序等,采用台钓时都需严格遵守在垂钓现场,竿架上搁竿 应放在垂钓者正前方,饵料盒位于竿架与垂钓者之间垂钓者右手边依次是工具盒、竿袋,与钓者 平行位置鱼护应设在垂钓者的左前方,手抄网则在正左边二、台钓的钓组组合 台钓的钩、坠、漂、线的组合,是台钓能否显示优越性的关键 1、主线的组合:主线(即钓线、母线)一般应比钓竿长 10-30 厘米先装上一枚“太空豆“,接 着装上浮漂插座(漂座) ,再装入一枚太空豆夹注浮漂座。
然后再装上一枚太空豆,再把铅皮座装 上再装一枚太空豆,用来固定铅皮座的位置最后拴上“返捻环“(也叫联结环) 目前还有直接 带 υ 型挂钩的铅皮座,或挂○型圈,或直接与子线相连 2、脑线的组合:一般认为脑线直径应为主线的 1/2,实质脑线只要比主线略小一号即可长度 约 35 厘米两端各拴上一个鱼钩线要从钩的内侧拉出,要牢牢拴住拴好后两钩相距约 30 厘米 将拴好钩后的脑线对折,形成两钩一上一下,对折处打一个外∞字型结,两钩相差半钩长的距离 3、与竿尖固定:在竿尖的尼龙线上打个结,在主线的另一端(无铅皮座的一端)将钓线折回 8 厘米左右,连打两个“∞”字结,形成一个大环,一个小环把线顺入大环,再套到竿尖的尼龙线 上拉紧解下时拉小环即可三、台钓浮漂的调整 (一)台钓漂的构造特点 在台钓漂的构造上,与灵敏度有关的有以下三点: 1、漂头为实心细杆,像铅笔芯一样大小,长度较长;漂身用孔雀羽根或轻木等制作,中间稍 粗,两端尖细;漂尖为空心或实心细塑料管,分成若干目(小格) ,涂上不同的带萤光的颜色漂 的重量分布呈头重尾轻,浮力着力点靠近尖部,离漂头端点的距离长,入水后容易竖立而且稳定 整个漂的外形细长,流线型,外表光滑,重量轻,浮力大,在水中沉浮时受到的阻力小。
由于漂尾 很细,抗风性能也好 2、浮漂与钓线的结合是硬连结先在钓线上穿上 1 粒太空豆,然后穿上漂座,再穿上 1 粒太 空豆,把漂座夹在中间,垂钓时漂头细杆就插在漂座上,钓线的动静可以迅速地传递到漂上除了 下限的太空豆因起竿的动作过于粗猛时可能向下移动外,上限的太空豆一般不会变动因此垂钓过 程中不需要经常对浮漂的位置进行校正,而且也保证了浮漂反应的灵敏 3、漂尾很细,直径一般只有 0.5~1.0 毫米,一目的长度一般是 7~13 毫米,以平均直径 0.7 毫 米、长度为 10 毫米计算,一目产生的浮力为 3.9 克(本身的重量由整个漂体承担省略不计) ,这是 在鱼钩接地很轻的情况下,鱼咬钩时拉沉一目所需的力量(假定钩、坠、线受到的阻力不算) ,这 个力量是很微小的,与棒形的漂或漂尾粗的风漂比较,当然就比较灵敏 (二)台钓漂的选用 浮漂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 按标示竿可分为硬尾漂和软尾漂;按材质又分为孔雀羽、巴尔沙木、化学合成等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 鱼种和天气来选择 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这时 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
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 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 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 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再如: 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 ,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短漂身 的软尾漂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 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 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 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 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 的浮漂 (三)台钓浮漂的调整 1、正常情况下的调漂台钓在正常情况下,对浮漂的调整通常是调四目钓二目调整浮漂,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浮漂座捋近铅片座,使鱼钩至浮漂标示杆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然后,在空钩 的状态下,在铅皮座上增加或减少铅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自漂尖端起 4 个小格)。
这时,鱼钩和 铅皮座都悬浮在水的中间,而不是沉在水底,故称“悬坠钓法”在开始调整时,要在铅片座上多卷 些铅片投入钓点水中后,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说明铅片过重,可用剪刀把铅片剪去一点再试, 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钩坠的位置悬在水中,就算符合标准了 第二步,在调好四目的基础上,两只钩子都挂上饵,投到钓点,并将主线全部压入水中这时 浮漂就会慢悠悠地全部沉没在水里然后将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并且双钩沉底调整浮 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开始垂钩了鱼若吸饵,则浮漂的标示杆全部沉没于水中对于高质 量的浮漂,如果鱼饵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则浮漂会在水中上升一目,倘若鱼饵已全部溶于水中, 则浮漂应是四目浮于水面,表示此时饵已溶化,变成空钩子浮悬于半水,就应及时换饵了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调三目钓一目或者调五目钓三目行不行呀?回答是可 以的,下面一节也将证明这三种调法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因为如调 五目、六目的话,快要到尽头了,再要调灵的话就没有多少余地了,而且垂钓时漂尾露出水面太高 了,受风的影响就会大一些;如果调三目,钓的目数范围就小了,只能钓一目,要调灵的话只能再 调半目了。
为什么钓二目呢?这个“二“字是由调四目这个“四“字决定的,因为两目产生的浮力与双 钩的两小团饵料的重量(扣除本身产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调四目钓二目,钩、饵接地轻,保证 了适中的灵敏度 特殊情况下的调漂实践证明,正常情况下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是最基 本的调法但是随着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调四目钓二目的 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调整例如,气压低、水质不好、鱼过饱或胃口不好、觅食行动 缓慢轻微,往往鱼饵被吃光了,浮漂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反应,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更灵敏一点反 之,如果天气好、水情好、鱼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鱼多,抢着找着吃的,而浮漂反应又很灵敏,甚 至鱼游动对水产生的冲击都会使鱼饵移动,鱼还没咬钩,浮漂就有反应,以致起竿总钓不到鱼,这 就需要把浮漂调得迟钝一点调的目数多少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钓的目数多少也可以使浮 漂反应灵敏或迟钝这样,除了调四目钓二目这个基准外,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调法:1、调灵 钓灵;2、调灵钓钝;3、调钝钓灵;4、调钝钓钝 从形式上和理论上讲,这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际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没有实 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
现在以调四目钓二目作基准,分 析如下: (1)调灵钓灵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一目,这样,浮漂反应就灵 一些 (2)调钝钓钝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三目钓三目,这样,浮漂反应就会迟 钝一些 (3)调灵钓钝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三目,一个灵,一个钝,数 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如果盲目 地把调四目改为调五目钓三目,那就会成了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其实为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 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四目 钓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 (4)调钝钓灵与调灵钓钝刚好相反,减少调的目数,减少钓 的目数例如,调三目钓一目一个钝,一个灵,效果相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 水面短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这样调在垂钓还没有开始时是可以的,但从调四目钓二目改为调三 目钓一目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怎样调才灵?怎样调才钝?要记住两点: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二是钓的 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
调、 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更钝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 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般不应采用 四、结论和应用(1)用台湾钓法进行塘钓,为了提高效果,必须讲究浮漂反应的灵敏度,因此要求选好漂,更 要调好漂讲究灵敏度,不是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越灵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