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书心得】《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书笔记.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73812009
  • 上传时间:2024-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9.9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这本书是台湾教育家贾馥茗据其六十余年的研究经验而写成的,备受学界推崇上学期末拿到这本沈桂宾主任为我们读书班精心准备的暑期必读书时,很是兴奋,这是学校提供给青年教师的最好精神食粮 本以为这是一本谈教育的书,但是看了一部分之后,发现这不是一般的教育学书,到像是一本哲学书,都讲的是中国的哲学,中国传统的哲学全书分五个章节:从人开始、人性论点、率性修道、人道上承天道、人道教育要旨作者引经据典,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寻找教育本质的要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中国古代的典籍了解甚少,所以读起来很费力,有些部分就跳跃式地过去了虽然把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没读懂 作者认为性是“生而即有”的,是“生而既然”的既然生下来就如此,没有选择,也无可避免,是“自然”或“天然” ;而对“自然”或“天然”是无法作出价值判断的,即使硬要作,也毫无意义因此对“人性”也没有判断善恶的必要,更不要争论不休人作为万物中的一类,那人性自有其特征 “性质”是否能达到“完全”或“完善” ,和生长历程中的若干因素有关,但还是可以相信有达到完全或完善的可能,因此“率”字便有了相当重要的意义。

      “率性”是指导引出人的 “优秀品质” , 善性显著, “卑劣” 的方面也会削弱以至消失而发展优秀品质是合乎道理与原则的,所以《中庸》里才说“率性之 谓道” 读到这里我们不防想想,我们的教育意义是什么,不就是使人成为人,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吗?孔子说: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是说人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只是在后天的影响下才出现了善恶之分,君子小人之别可见后天的教育导引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作者又自然地从引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人性何以要导引?导引向何方?导引是否可能?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回答 一是导发潜能之善 潜能是蕴含在内, 而还没有出现的基本素质对人来说,指可能成为完善之人的先天素质,包括先天具有的发展的可能和后天可能的表现既然人的潜能是人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那就成为教育的基础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后天发展的条件,给学生以适当的环境,充分的阳光、空气和水,让他们潜能得到发挥作者认为潜能的发展有两个特征:一是时机,一是导发的方式时机和生长的历程密切相关,导发要把握住适当的时机,提前或延后都会影响潜能的发展前些年我国一些幼儿园“揠苗助长” ,提前教学小学才能学习的知识,正是没有把握住适当的时机,影响了儿童潜能的发展,对儿童的天性简直就是扼杀。

      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纠正,出台了相关政策,严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作为教师的我也在反思,我们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潜能,导发学生的潜能当我们发现某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天赋,有特长时,我们有没有不留余地的进行诱发、培养我们很多时候只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其他潜能有所忽视, 很多未来的画家、 音乐家、科学家、能工巧匠就是由于我们没能适时的引发他们的潜能而夭折 二是善用可塑性人的可塑性是指改变的可能性,尤其在生长发展阶段, 改变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认为, 教育之重视成年之前的阶段,且以此阶段为主,便是根据可塑性的特征,所谓“教子始于幼年”便是由此而发现的而教育的“可能性”或“教育的效果” ,由此确定作者认为可塑性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有赖于 “善用利导” 善” 和 “利”须依乎生长发展的历程和现象, 有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生长发展是 “时间历程” ,不是一日一时就见功的,因此须“耐心等待” ;二是由“成型”到“定型” ,不是一个行动可以完成的,要坚持同样的行动,重复同样的行动,继续努力,才能见功读到这里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小学教师的责任重大,相对人成长的其他阶段,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管他现在是优秀的,还是有问题的,都要尊重他们,把他们真正当作一个与你平等的人 对学生的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暂时的问题而厌恶他、 放弃他, 而应耐心等待,用你的人格,用你的智慧去影响他,培养他再者我又想到了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天天给学生讲常规、训常规呢?学生的习惯不也是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同样的行动,重复同样的行动,长期不懈而逐渐养成的吗? 三是排除不良习染作者认为习染在于环境状况人文社会的复杂性,端在于由人制造衍生的诸多现象人的行为方面,有了善或恶 的价值判断;在人所做的事情方面,有了是或非的正义考量;而就一个人受到的外在习染方面来说,就有了良与不良之别习染之于人,无论良或不良,一经“着身” ,便如附骨之疽,挥之不去要引导人性,就必须明辨各种知觉而有益的习染,可以任其作用,对于不适当而有害的,就必须排除之习染是由微入渐,积久始成的慎于始可以阻止久焉成习, 放任成习后便难以改变 这里我联想到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理,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正面进行引导教育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 发现一些问题的苗头要及时阻止, 把不良习染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及早进行教育,不能让其“久积成病” 四是确定方向人性需要导引,必然有一个指向这个方向是确定的、比较出来的、超过现在的这个指向就是所谓人的理想作者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走向理想的方向,首先自然要从自己出发,走向比现在更好的途径作者列举了几类常见的指向第一、指向切近处这是一种短期的期望, 虽然不是理想, 但是有阶段性, 还是有方向的第二、指向身外的领有物第三、指向本身的日新月异这一类重在求自己的改善与进步,重视自已的超载越而不计身外之物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理想是人前进的方向,是人前进的动力我认为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要指导学生制定短周期的阶段目标让学生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短期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前进的信心和动力,逐 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以上是自己阅读《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第三章第一节时获得的一点收获由于自己的阅读水平有限,不一定能真正理会作者的意图,可能还会出现错误的理解,这需要以后不断地阅读、理解、消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