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鸡在民俗和民俗艺术中的象征意义(改).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804051
  • 上传时间:2018-03-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1.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鸡在民俗与民俗艺术中的象征意义鸡在民间文化中所展现的艺术形象以及工艺形式,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些用不同材质,不同工艺手段所塑造的不同形态的鸡造型,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早在 7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浙江余姚的先民便用陶土塑造了人类早期的泥塑艺术—陶鸡(一说是鸟),此陶鸡为母鸡造型,体态丰满、神采奕奕,鸡的周身有用利器刺成的圆窝,象征羽在民间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鸡形玉雕,造型简约,极具装饰性反映出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知饲养家禽,并与猪、狗等成为先民早期艺术创造的对象因鸡吉谐音,举凡名叫“吉焕”者,即为“鸡唤”,而鸡作为“瑞禽”和吉祥物,其形象深入普及,具有装饰效果在商周时期,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器“鸡彝”,更是对鸡崇拜的体现对鸡崇拜的最早记载为《韩诗外传》:“田饶告鲁哀公曰:夫鸡头戴冠者,文也;足传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有五德也 ”其实鸡在民间文化中除了祭祀、装饰等实用功能外,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象征“是用有形的事物表达某些抽象意念的一种手法,也是民俗事象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意义的象征,都是思维方式的体现由于它是通过意象或意象过程,并以约定俗成的民间惯例,来达到人们的心理效应,因此,象征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或方法,它是民间信仰的传承历代沿袭,至今不衰事实征明,这些渗透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信仰色彩的物象和事象,已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力量这种信仰民俗,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具体物象派生出来的一种意象,然后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即所谓“象征功能”,最后转化成为民间信仰,即俗信 ”[1]下面将探讨鸡在民俗和民俗艺术的象征意义一、生殖力和生命力的象征2鸡作为生殖力的象征与繁衍之神联系起来,可见于古代 “及笄”习俗《仪礼·士婚礼》云:“女子许婚,笄而礼之 ”注中解释:“许婚,已受纳征礼也,笄女之礼,犹男冠也”而商周骨笄头多为鸡鸟饰,历代簪亦云凤簪,亦为鸟饰唐代发饰未婚作鬟,及婚作髻民俗抓髻即抓鸡,不仅为谐音,而且内涵亦同陕北女子到结婚年龄,即梳起双髻不仅中国如此,古代西亚和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很多原始部族,女子大多是骨笄饰鸡、发饰双鸡,她们的“生育女神”也多是头为鸟形,或头饰双鸡、双鸟,都表现了对鸡的生殖力崇拜的观念 [2]在民俗中,布依族男女青年如婚后无子,部落便为他们举行一个隆重的求子仪式,部落的成年男女全体参加。

      此时“道公”(类似巫师)将一只大红公鸡放在求子青年的背上,男青年则默默祈祷,然后将红公鸡背回家中,等待来年早生贵子江西省宁都县石上村有“割鸡、担灯”习俗,即求子或生了儿子后杀公鸡祭祀在这里表现的也是对鸡的生殖力的崇拜苗俗男女恋爱,男方向女方求偶,也是男方到女方家,男的送给女的一只大公鸡,如果女的不同意,就把公鸡扔出,如果允婚就把大公鸡留在家里,这个公鸡也是新郎的象征新疆伊宁、乌鲁木齐等地乌孜别克族婚俗,婚礼中将小儿放在新人膝上,请新人吃热鸡蛋,象征早生贵子、多子多孙黄河中游地区,女子出嫁,坐在轿里是一只公鸡公鸡象征她的丈夫女子出嫁,新郎在外或卧病不起,男家便用公鸡代替新郎举行结婚仪式,也是以鸡喻阳性和生命这和商代女子佩饰头戴双鸡的抓鸡娃娃青天女佩大概是一个意思俗称男阳为鸡,称公鸡第二性器官鸡冠为“胜”, “胜”即男阳把鸡冠和男性的性器官联系起来,其寓意也是鸡具有很强的生殖力民间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中,常用公鸡代表灵魂转世,赋予鸡以生命力的象征,如土家族民间宗教活动中用公鸡来附着人转世的灵魂人们相信生命与灵魂相关,西双版纳哈尼族人家生了孩子,按民间传统要用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一枚鸡蛋来祭鬼。

      景颇族人家生了婴儿,习惯上要请巫师来祭“家堂鬼”(祖灵),一般是家中供有几个“家堂鬼”,就宰杀几只鸡来供祭鸡还用于招魂、勾魂鸡有辟邪的功能陇东的民俗,为娃娃招魂,用一条红布条写3上娃娃名,系在公鸡腿上,喊着娃娃的名字“xx 回来了”由外边把公鸡抱进来放在娃娃的身上,然后再抱鸡出去在办丧事时,也是在棺材上放上一只鸡,或者“孝子”抱一只鸡,随灵柩到墓地,用鸡招魂、引魂,让灵魂附死者之体,到阴间世界,不要飘荡于阳世作祟后代杜甫的《彭衙行》中有:“剪纸招我魂”的诗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有盛唐时代的人胜剪纸据古墓群发掘简报说:“主室内女尸身边有一外缝麻布的大草人,与成人躯体相等,应是亡夫尸体无存,招魂附在草人合葬的习俗 ”那么这一组人胜剪纸,显而易见是用做招魂的剪纸,彭衙宰为杜甫招魂的正是这类人胜剪纸陕北安寒的丧俗是在祭祀死者的灵幅和纸扎上系上纸做的“招魂鸡”山西荣河为死者发丧时,把纸做的“引魂鸡”放在棺侧,起灵时放在墓里河南灵宝丧俗,起灵时鸣锣开道,则把剪纸鸡贴在“引魂锣”上走向墓地洛川丧俗,家里为去世老人招魂,在祭祀时灵前放一只鸡,叫“看丧鸡”,送葬时用一只鸡前导,称之“引魂鸡”。

      在一些地方的丧俗中,死者的冥枕上面有鸡司晨、狗守门的民间剪纸,鸡用来招魂,象征生命复活陕西洛川女子出嫁后的第一生日,父亲要捉只红公鸡为女儿记岁、否则女儿的灵魂就一辈子不离开娘家,这是为生人招魂 [3]无论是为死者招魂,还是为生人招魂,鸡在其中表现的象征意义是一样的,就是寓意鸡有超自然的神力,赋予人们永恒的生命力鸡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形象陕北流行的生命保护神和繁衍之神头梳双鸡、手举双鸡、脚上双鸡、腰上双鸡、膝上双鸡的抓髻娃娃小孩“吓掉了魂”,剪了它烧掉,可以攘病去灾、死而复活男女合鸾,剪了贴在窗上,可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此外,还有《鸡卧莲》、 《抓髻(鸡)娃娃》等强烈表现生命意识和生殖崇拜内涵的剪纸,这些地域性较强,但却为多数人所共识的民俗内涵,也正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原地区通行的一大习俗是姑娘出嫁“送喜花” “喜花”所剪的内容除“鸳鸯蝴蝶”、 “莲生贵子”、 “鱼莲扣碗”4以外,必要送金鸡套金钱金鸡为阳性,象征男子,铜钱则象征女性,寓意男欢女爱,阴阳结合,早得贵子,其实也是表达对鸡的生殖力的崇拜陕北民间剪纸公鸡背上有一个“云勾子”符号,他们认为这个“云勾子”很重要,象征生生不息,灵魂不死,生命永生的阳性生命符号。

      另外在法国的各地的教堂的尖顶上插着一只铁片鸡,据说是象征耶稣复活,实际上也是寓意鸡是保护神和生命的象征又如盘古出生的神话故事,三国时期吴国人徐整在《三五历记》中描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这则神话说盘古生于鸡卵中,并借助鸡无穷的神力开天辟地,建人世万物实际上寓意鸡是万物之源,具有极强的生殖力和超自然的神力综上所述,在民间文化和信仰中,鸡是生殖力和生命力的象征鸡作为生殖力和生命力的象征可能与鸡的生理特点有关,一方面,鸡的生殖力硧实很强,下蛋旺季时可以每日下一个蛋,蛋正是鸡的前身而鸡蛋是百姓常见的营养滋补品,食之可强身健体,对孕育新生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鸡啼日出,万物复苏,生命开始,因此人们认为鸡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保护神和神力的象征鸡作为人类的保护神,可见于元旦“画鸡户上”[《荆楚岁时记》]东汉应劭《风俗通》云:“俗说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门亦昏闭晨开,扦难守固,礼贵报功,故门户用鸡也 ”更早的鸡图腾信仰,可见于浙江绍兴出土的战国铜质房屋模型上的鸡图腾柱。

      它和项城出土的绿釉陶楼顶上的卧鸡图腾是一样的如今,在包头以北的内蒙古阴山,家家贴民间木刻的双鸡,把鸡作为全家的保护神,在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每到农历“清明节”时,农村家家都要剪红公鸡或贴“鸡王镇宅图”,并吟唱:“谷雨日,谷雨睛,奉请谷雨大将军,饭5三碗,酒三盅,快送毒虫化灰尘 ”河南灵宝一带,到了五月端午(端阳节·女儿节),为祈盼儿女健康成长,家家妇女都剪一对昂首挺胸的大公鸡,贴在家门上,公鸡嘴里叨着蝎子,爪子下边还踩着蜈蚣等毒虫,并用黄表纸写上:“五月里五端阳,吃粽糕啊,饮雄黄,金鸡贴在房门上,害人毒虫全死光 ”白族和彝族有戴鸡冠帽驱邪纳吉的习俗 《山海经》云:“祠鬼神皆以雄鸡”鸡在古人民俗里具有无上的神力,排位还在驱鬼辟邪之神郁、垒之上 《河图托地图》记载:“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而杀之 ”说明鸡在民间保护神的角色由来以久 唐朝后期始,人格形象门神出现,贴画鸡逐渐淡出,但鸡在民众集体意识里的驱鬼避邪功能,是和鸡这种长期的民俗运用是分不开的在商周时期,有用“鸡彝”祭祀天地、祖先的风俗 《说文》谓:“彝,宗庙之常器也”。

      商周甲骨文和金文中, “彝”字都是用双手捧鸡的象形字,郭沫若先生认为其中就蕴含了用鸡祭祀的意义 “鸡彝”即放在宗庙中,祭祀先祖时盛酒的一种陶制礼器,其形状像一只引吭啼叫的雄鸡另外,在商代晚期的殷墟遗址中,也有用鸡腿供奠于墓内的现象通过献祭,鸡完成了从物质形态到精神世界的初步演进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云:“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警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鸡人一职属大宗伯之位,司报晓之职,更负责掌管家鸡祭祀,为祭祀、禳祝和衅礼提供鸡牲在历代的世俗社会中,鸡也是通过祭祀、禳祝和衅礼这三大文化内涵而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由于礼制的消解和变更、官仪的俗信化趋势、原始宗教的发展和成熟等因素,以鸡献祭随时代的更替不断增添了新的规矩,使其象征意义的内涵更加丰富如在祭仪中约定俗成取用雄鸡,尤其是白雄鸡 《山海经·西次二经》曰:“其祀出毛一雄鸡 ”《山海经》北山首经、北次二经、中次三经、中次八经、中次十经,皆言祀鬼神以雄鸡清褚人或《坚瓠集》:“六月二十四日为清源妙道真君诞6辰,吴人祀之,必用白雄鸡,不解其故及阅陈藏器《本草拾遗》云:白雄鸡生三年者,能为鬼神所役使。

      ”顾铁《清嘉录》亦云:“五月十三日,俗传为关神诞,士大夫家宰白雄鸡以祭祀之又今人于二月三日祭文昌,亦用白雄鸡殆以此鸡不宜久畜,特广其用与 ”白雄鸡随道教的强盛而逐渐成为神异之物,并特别在祭祀中被提出来,宗教的渗透痕迹非常浓厚大的献祭(如春节、丧葬活动、先人忌日等)的广泛运用首先与巫术意识息息相关,特别是雄鸡更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神力,其驱鬼避邪功能几乎普及到一切的镇邪厌胜活动这种神秘力量的起源,固然由于鸡在礼制中的禳祝作用,但也和中古时期长时间的杀鸡悬户和门帖画鸡风俗有关周礼中,鸡人之职还负责提供禳祝用鸡,这就说明此时禳祝法术早已存在并仪式化 《风俗通义》云:“鲁郊祀常以丹鸡祀日,以其朝音赤羽,去鲁侯之咎 ”向神灵献上雄鸡就能为国君驱除灾祸,这里献祭已有巫法的成份战国时代民间已有杀鸡悬户,挂苇索其上以逐百鬼的习惯中国古典哲学和原始宗教中盛极一时的五行说、天人感应说、阴阳说等谶讳之学更为之推波助澜如《风俗通义》引西汉太史丞邓平之言:“腊者,所以迎刑送德也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戍日腊戍者,温气也,用其气,日杀鸡以谢刑德,雄者著门,雌者著户,以和阴阳,调寒暑,节风雨也三国魏晋时期,官方民间一直沿用此俗。

      南朝刘宋时期开始废除此例,虽诸郡县往往犹存,但贴画鸡之俗开始兴起,至南朝梁宗懔著《荆楚岁时记》在“正月”条已明确“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 鸡为杀鬼之神的佐物鸡虽然从实物演变为符号,但其中的象征意义仍未改变,即鸡象征着一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能驱鬼避邪,是人类的保护神 [4]除了祭祀功能外,鸡卜也是古人对鸡的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的表现鸡卜是较古老的占卜方式, 《史记·孝武本记》:“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 ”张守节正义:“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