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进后的课堂实录.doc
3页改进后的课堂实录学校: 井冈山实验小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教师 陈艳桦年级一年级 科目语文 授课时间2014.10.9 课题一去二三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 课堂实录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二、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师: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多媒体课件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师:这里有十个篮球,[多媒体图片出示: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三)、学习古诗师: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1、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师: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2、了解诗意(1).师: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①、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②、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6).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3、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师: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师: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四)、写字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1.都是由“横”组成的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五)、总结全课 1、师: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非常美的古诗,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美丽的景色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一次朗诵古诗,表达我们喜爱之情,好吗? 2、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再见!课堂实录初稿修改点初稿(传统教学方式)修改稿(信息技术优化课堂)1、教师讲述1、师生互动、讨论2、教师自制挂图2、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的运用3、教师带读课文3、学生合作-看图读课文4、内容枯燥4、增加趣味性-笑话故事的插入5、学生学习被动,效果不理想5、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