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ppt
150页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食叶害虫取食植物的叶、嫩枝、嫩梢等部位,形成孔洞、缺刻或咬断针叶,减少光合作用面积,增加水分蒸腾,严重时可使枝条或整株枯死此外,有的种类(如刺蛾与青毒蛾)的幼虫体具毒毛,引起人体皮肤肿痒¡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有蛾类、蝶类、金龟甲、叶甲、蝗虫类及叶蜂类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1、分类地位 刺蛾俗称洋辣子、刺毛虫,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已知90余种 重要的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为园林植物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2、形态特征:(1)黄刺蛾 成虫:体长15mm,橙黄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2条斜线在翅尖汇合 幼虫:体长18~25mm,头黄褐色,体黄绿色,体背有一亚铃形褐色大斑,各节背侧有1对枝刺 茧:结于树干、枝上,灰白色,有褐色纵宽纹蓖麻子状长11~14mm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2、形态特征:(2)褐边绿刺蛾 成虫:体长15mm,头、胸及前翅青绿色,前翅基角褐色,后翅及腹部淡褐色。
幼虫:体长24~27mm,翠绿色,背线淡蓝色,背面有2排黄色枝刺腹末有4个黑绒状刺突 茧:结于树下松土层或枝叶上,黄褐色,坚硬,两端钝平长14~16mm,宽7~9mm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2、形态特征:(3)褐刺蛾 成虫:体长18mm,翅有2条深褐弧形线,线内各有1条浅色带 幼虫:体长23~35mm,黄绿色背线蓝绿色,每节各有4个黑点,亚背线枝刺有红、黄色两种类型 茧:结于根际松土层中灰白色,卵圆形,较脆薄长14~,宽12~13mm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2、形态特征:(4)扁刺蛾 成虫:体长16nm,头胸翅灰褐色,前翅从前缘到后缘有1条褐色线,线内有浅色宽带 幼虫:体长22~26mm,翠绿色体较扁平背有白色线腹部各节有向背向腹斜引1白线,各节有刺突4个体侧各有红点1列 茧:结于树木周围浅土层中卵圆形,黑褐色长14mm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黄刺蛾 华北1年1代,华东华南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翌年5、6月间化蛹越冬代成虫6月上、中旬出现,6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 成虫羽化多在傍晚,白昼伏于叶背,夜出活动产卵有趋光性每雌产卵50~70粒卵期5~6d老熟幼虫在树干、树枝上吐丝缠绕,随即分泌黏液造茧羽化时破茧壳顶端小圆盖而出第二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大量出现其为害一般年份较第一代为轻 黄刺蛾的天敌有上海青蜂和刺蛾广肩小蜂等,其幼虫及蛹被寄生率较高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褐边绿刺蛾 在长江以南1年2~3代以幼虫在树下及附近浅土层中结茧越冬在湖南一带以老熟幼虫在树下部枝干上结茧越冬 翌年4~5月化蛹,6月成虫羽化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6~7月、8~9月初孵幼虫有群集性,4龄后分散为害第一代幼虫部分在叶背结茧化蛹,有的在浅土层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3)褐刺蛾 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的疏松表土层或草地丛间、树叶堆和砾石缝中结茧越冬。
次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6月上旬为羽化产卵盛期第1代、2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具趋光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4)扁刺蛾 华南、华东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至第二年4月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幼虫开始取食卵壳和叶肉,3龄后开始啃叶形成孔洞5龄幼虫食量大,为害重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4、防治方法(1)灭除虫茧灭除虫茧 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在土层中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也可结合保护天敌,将虫茧堆集于纱网中,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寄生2)灯光诱集灯光诱集 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3龄阶段常用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200~1500倍液此外,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前2种药剂混用或单独使用亦有很好的效果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 选用Bt杀虫剂在潮湿条件下喷雾使用。
在除茧时注意保护寄生蜂类天敌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1、分类地位 袋蛾又名蓑蛾、避债虫等,属鳞翅目袋蛾科常见种类有: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分布于华东、华南及华北部分地区,寄主有600余种,以阔叶林木为主,亦能取食针叶树及草木植物;茶袋蛾( Clania minuscwla Butler),又名茶窠蛾,分布及取食范围与大袋蛾相似;桉袋蛾( 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npson)分布范围与前二种袋蛾相似主要寄主植物有马尾松、杉、油茶、茶叶及山茶、桉、栗、柿、白玉兰、火力楠与金钱松等 袋蛾类幼虫能负袋而行取食时多把虫体前部伸出袋外,取食树叶、嫩枝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是园林植物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2、形态特征(1)大袋蛾 成虫:雌虫长22~30mm,乳白色雄虫长15~20mm。
前翅近前缘有4块透明斑,体黑褐色,具黑褐色长毛 幼虫:体长32~37mm,头赤褐色,体黑褐色,胸背骨化程度高,具2条棕色斑纹,腹部各节有横纹 护囊:长约60mm,灰褐色,外表常包有一至数片枯叶护囊丝质较疏松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2、形态特征(2)茶袋蛾 成虫:雌虫长 15~20mm,米黄色雄虫长15~20mm,前翅有2个长方形透明斑,体具白色长毛 幼虫:体长20~24mm,具黑色网纹,头黄褐色,胸部各节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正中的2条明显 护囊:长约30mm,以细碎叶与丝织成,外层缀结平行排列小枝梗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大袋蛾 长江流域1年l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上、中旬开始化蛹,5月底至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雌成虫把卵产于护囊内的蛹壳内,每雌可产卵2000~ 3000余粒卵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幼虫食去卵壳,从护囊排泄口外出,吐丝下垂,随风飘至枝叶上,咬取枝叶表皮并吐丝缠身做成囊袋。
幼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故而树的顶部及外层受害较重l~2龄幼虫咬食叶肉,3龄后蚕食叶片,仅留叶脉,7~9月幼虫老熟幼虫在护囊封口前为害最烈,7~8月若遇高温干旱常会严重发生反之若此阶段雨日多,雨量大则不易成灾因为湿度大时影响幼虫孵化,并会引发病害流行,造成幼虫大量死亡大袋蛾幼有较强的耐饥能力,不取食可存活3周左右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茶袋蛾 每年发生2代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取食活动,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至7月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 8月上旬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下旬孵出第2代幼虫,至11月上旬进入越冬雌雄成虫交尾后,雌虫产卵于护囊内蛹壳中初孵幼虫从囊口涌出后随风飘散,随即吐丝黏附各种碎屑营造护囊初孵幼虫亦先啃食叶肉,留表皮呈星点状透明斑痕稍大后蚕食叶片成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虫口多时可将叶片食光,还能啮食枝皮、果皮护囊随虫体长大而增大,4龄后可咬食和长短不一的小枝并列于囊外幼虫取食或爬行时,护囊挂在腹末随其行动多在清晨、傍晚或阴天取食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4、防治方法(1)摘除越冬虫囊摘除越冬虫囊 雌成虫无翅,产卵又集中在护囊内,尤其在植株不高的绿化苗圃、花圃、茶园、果园、灌木花卉等处摘除虫囊效果更好。
2)黑光灯诱杀黑光灯诱杀 结合防治其他害虫用黑光灯诱杀雄成虫3)保护天敌保护天敌 幼虫阶段有多种寄生蜂,少用杀虫谱广的化学农药而改用Bt乳剂等生物类农药,此外防除护囊时,可用手捏碎,既灭除了成、幼虫,又保护了天敌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幼虫大量发生初期,使用胃毒性强的90%敌百虫晶体1200~1500倍液喷雾,也可因地制宜选择其他杀虫剂,如80%敌敌畏1500倍液、5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1、分类地位 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种类很多,国内记载1200余种,为害园林植物的有近百种夜蛾食性杂,为害方式有食叶性、切根(茎)性及钻蛀等此外,还可为害蕾及花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2、形态特征(1)斜纹夜蛾 成虫:中型蛾子,体长14~16mm头、胸及腹均为褐色胸背有白色毛丛前翅褐色(雄虫颜色较深),前翅基部有白线数条,内、外横线间从前缘伸向后缘有3条灰白色斜纹,雄蛾这3条灰白色斜纹不明显,为1条阔带后翅白色半透明 幼虫:初龄幼虫黑褐色,老熟时体长40~50mm,为褐色、黑褐、暗绿或灰黄色等。
背线及亚背线橘黄色,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上各有半月形或三角形两个黑斑 卵:半球形,直径约,表面有纵横脊纹,黄白色,近孵化时暗灰色卵块上覆黄白色绒毛 蛹:棕红色,腹部末端有棘1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2、形态特征(2)银纹夜蛾 成虫:体长15~17mm头、胸及腹部灰褐色前翅深褐色,后缘与外缘金色,中室后缘中部有一马蹄形银边褐斑,其后有一近三角形银斑,基线及内横线银色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 幼虫:体长25~35mm,黄绿色,头部小而圆,胴部逐渐变粗,背线为2条白色细线,亚背线白色,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如拱状 卵:馒头形,淡黄绿色,直径~,具纵走的格子形斑 蛹:长约20mm,初为绿色,后变淡褐色,近羽化时深褐色茧丝较薄,黄白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斜纹夜蛾 每年发生4~8代,南北不一大部分地区以蛹,少数地区以幼虫在土中越冬,也有在杂草间越冬的。
在华南地区可终年繁殖 成虫昼伏夜出,取食花蜜为补充营养,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产卵于叶背每雌产3~5块,每块150~350粒幼虫多在晚上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下表皮与叶肉,留下叶脉与上表皮2龄末期吐丝下垂,随风转移扩散5~6龄为暴食阶段6~7月阴湿多雨,常暴发成灾荷花、芋、菜豆受害最重长江流域一带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草坪受害最重幼虫有群集迁移的习性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银纹夜蛾 每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间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多为单产初孵时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仅留上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做粉白色茧化蛹长江流域一带幼虫为害期分别在6月、8月上旬和9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三、夜蛾类4、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人工防治 结合冬季养护管理翻耕消灭越冬蛹或幼虫,夏季摘除卵块或群集初孵幼虫处理珍稀花木品种也可采用人工捕捉幼虫等方法2) 诱杀成虫诱杀成虫 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蛾。
3)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在幼虫初龄阶段和幼虫尚未分散时,喷50%杀螟松乳油1200~1500倍液,5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20%杀灭菊酯2500~3500倍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1、分类地位 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尺蛾类又名步曲、造桥虫常见种类有丝棉木金星尺蛾 、国槐尺蛾等多为害林木、果树、茶叶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2、形态特征(1)丝棉木金星尺蛾(又名大叶黄杨尺蠖 ) 成虫:雌蛾体长13~15mm,翅展37~43mm雄蛾体长10~13mm,翅展33~43mm翅底银白色,有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银灰色斑纹前翅外缘有连续的淡灰色斑,外横线呈1行淡灰色斑,上端分岔,下端有1黄褐色大斑中室端部有1大斑翅基有1深黄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黄色,有由黑点组成的条纹9行,雄蛾腹部斑纹7条,后足胫节内侧有黄色毛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mm左右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的黑斑,足黑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及亚腹线白色,气门线及腹线黄色 卵:椭圆形,黄绿色。
蛹:棕褐色,长13~15mm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2、形态特征(2)国槐尺蛾 (又名槐尺蠖 ) 成虫:体长12~17mm,翅展30~45mm全体褐色触角丝状,复眼圆形,黑褐色口器发达,黄褐色前翅有3条明显的横线前足短小,中、后足较大 幼虫:初孵时黄褐色,取食后为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0~40mm幼虫分为春型与秋型:春型幼虫体粉绿色,气门黑色,气门线以上密布黑色小点;秋型幼虫头及背线黑色,每节中央呈黑色“十”字形,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为间断的黑色纵条 卵:钝椭圆形,长~,宽~,初产时绿色,孵化前灰褐色 蛹:长13~17mm,初为粉绿色,渐变为紫褐色臀棘具钩刺2枚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丝棉木金星尺蛾 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寄主下松土层中化蛹越冬3月底成虫出现,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及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为害最重,常将大叶黄杨食成秃枝,甚至整株死亡成虫多在叶背产卵成块,排列整齐。
初孵幼虫常群集为害,啃食叶肉,3龄后食成缺刻3、4代幼虫在10月下旬及11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国槐尺蛾 每年3~4代以蛹在树下松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在墙壁、树干或灌木丛中停落,夜出活动产卵卵多产于叶片正面主脉上,每处1粒每雌平均产卵420粒5月中旬刺槐开花时,第一代幼虫为害;6月下旬及8月上旬,第2代、3代幼虫为害幼虫共6龄,4龄前食量小,5龄后食量剧增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至松土中化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4、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人工捕杀 尺蛾成虫一般不甚活跃,可在早、晚间人工捕捉,也可结合防治其它园林害虫进行灯光诱杀结合养护管理,在9月至次年4月底之前松土灭蛹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尺蛾类幼虫防效好在幼虫低龄阶段用下列药剂喷雾: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此外,40%乙酰甲胺磷、50%辛硫磷及50%马拉硫磷等都有很好的效果3)保护天敌保护天敌 尺蛾幼虫有多种寄生蜂寄生,用药时注意错开寄生蜂繁殖高峰。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1、分类地位 枯叶蛾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幼虫为害园林植物,常见的种类有:马尾松毛虫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2、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 雌蛾成虫体长20~32mm,翅展~;雄蛾体长21~32mm,翅展~颜色变化大,有灰白、灰褐、黄褐、茶褐等色雌蛾体色比雄蛾浅头小,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羽状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拱出,翅面有3、4条不很明显而向外拱起的横条纹,沿外横线黑褐斑列的内侧为淡褐色中室白斑小后翅三角形,无斑纹老熟幼虫体长38~88mm,体色棕红色或和黑色,有纺锤形倒伏鳞毛贴体鳞毛色泽有银白和银黄2种头黄褐色胸部第2、3节间背面有蓝黑色毒毛簇,体侧有灰白色长毛,并各有1条纵带纵带上有1个白色斑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 3、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年发生2~4代发生世代的多少随不同地区而异在长江流域一带越冬幼虫于4月中、下旬结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
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7月上旬结茧化蛹,7月中旬羽化产卵7月下旬孵化出第2代幼虫: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9月上旬结茧化蛹,9月中旬羽化产卵,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出第3代幼虫,第3代幼虫于11月中旬越冬;另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滞育,生长发育缓慢,延续至11月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 3、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初孵幼虫嚼食卵壳,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1、2龄幼虫受到惊扰即吐丝下垂,并可借风传播3、4龄幼虫分散为害,遇惊即弹跳掉落幼虫一生蜕皮次数随世代不同而异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单食性的大害虫,在一般情况下只为害马尾松但近年来,随着湿地松、火炬松等的引进栽培,对这些松树的为害也日趋严重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4、防治方法(1) 黑光灯诱杀成虫(2)人工防治 摘卵、捕幼虫、剪除虫茧消灭越冬幼虫及蛹3)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招引益鸟4)利用致病病毒 可收集核型多角体病毒致死的虫尸,经捣碎粗提加水稀释后喷施虫口密度较高处,待感病垂死时再扩大收集,重复利用,或喷青虫菌液。
5)化学药剂防治 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 1、分类地位 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多为杂食性,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有:星白雪灯蛾 、人纹污灯蛾 、美国白蛾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2、美国白蛾的危害 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美国白蛾食性极杂,可为害100多种植物如杨、柳、悬铃木、白蜡、樱花、海棠、丁香、桃、李、五叶枫、绣球珍珠、爬山虎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 3、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mm,翅展雄虫23~34mm,雌虫33~44mm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蛾触角黑色,双栉齿状;前翅上散生多个黑褐斑点雌蛾触角褐色,锯齿状,前翅为纯白色,后翅常为纯白色或在近边缘处有小黑点幼虫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
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黑头型”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色具光泽,从侧线到背方具1条灰褐色的宽纵带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为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生白色长毛丛,混杂少量的黑毛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4、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在辽宁1年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两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l代幼虫发生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8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9月初开始化蛹越冬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飞翔力不强,雄蛾对黑光灯有一定趋性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1个卵块500~600粒,最多达千余粒卵块上覆盖白色鳞毛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4、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幼虫孵出几小时后即拉丝结网,3~4龄幼虫的网幕直径可达1m以上,有的从树冠沿树干拉至地面,高达3m幼虫在多数地区为7龄,一般可经历5~8龄。
5龄后,幼虫开始抛弃网幕,分成小群在叶面自由取食1头幼虫一生可吃10~15片叶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沿树干下行,在树干的老皮下或附近其他地方寻觅化蛹处若钻入表土内,则形成蛹室,蛹室内壁衬有幼虫吐丝和体毛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这种习性有利于远距离传播各虫态可随木材、苗木、果品、蔬菜、包装物、运输工具传至远方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5、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 疫区苗木未经过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防治,并加强对外检疫2)人工防治 摘除卵块和尚群集为害的有虫叶处死冬季换茬耕翻土壤,消灭越冬蛹,或在老熟幼虫转移时,可在树干周围束草,诱集化蛹,然后解下诱草烧毁3)灯光诱杀 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 用苏云金杆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喷雾防治5)药剂防治 喷施90%敌百虫、50%辛硫磷l000倍液或95%巴丹可溶性粉剂l500~2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或20%速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七、蝶类 1、分类地位 蝶类属于鳞翅目中的蝶亚目,俗称蝴蝶。
我国记载2300多种,对园林植物为害较大的有下列几种:柑橘凤蝶 、苎麻蛱蝶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七、蝶类 2、柑橘凤蝶的危害 又名花椒凤蝶全国各地大部地区均有分布被害植物主在有柑橘类、佛手、玳玳、花椒、吴茱萸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七、蝶类 3、柑橘凤蝶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30mm,翅展70~100mm体黄绿色,背面有黑色直条纹,腹面及两侧也有同样的条纹翅黄绿色或黄色.沿脉两侧黑色.外缘有黑色宽带,带的中间前翅有8个、后翅有6个绿黄色新月斑前翅中室端部有2个黑斑,基部有几条黑色纵纹;后翅黑带中有散生的蓝色鳞粉臀角有橙色圆斑,中有1小黑点卵为圆球形,直径约lm初产时淡黄色,近孵化时灰黑色幼虫体长35~45mm,绿色,胸腹相接处稍膨大第一胸节背面有1对“丫”形橙色翻缩腺后胸前缘有1齿状蛇眼线纹,中间有黑紫色斑点胸背和腹部各有一弯形带状纹第l腹节后缘有1条黑带,第4~6腹节两侧有不完整的黑色斜带,腹部两侧气门之下各有1白色斑带初龄幼虫黑褐色,头尾黄白;老龄幼虫体绿色蛹纺锤形,前端有2个尖角。
蛹长28~32mm,有淡绿、黄白、暗褐等多种颜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七、蝶类 4、柑橘凤蝶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各地发生代数不一长江流域每年3~4代以蛹在枝叶上越冬田间世代重叠成虫产卵在幼芽、嫩枝、叶上初孵幼虫体似粪粒,食量小3龄后幼虫食量大增,可将全叶食光老熟后在枝叶或叶柄上尾部先固定,吐丝将体缠绕,然后化蛹凤蝶的卵及蛹有数种寄生蜂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七、蝶类 5、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 从初夏起,根据被害状进行人工捕杀多幼虫、摘卵、摘蛹2) 虫口密度大时,同时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可喷50%杀螟松l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 1、二十八星瓢虫 (1)分类地位及危害 又名马铃薯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被害有冬珊瑚、桂竹香、三色堇还能为害马铃薯、番茄、茄子、枸杞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 1、二十八星瓢虫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mm,宽4~,半球形,黄褐色。
头部黑色,触角13节前胸背板前缘凹入,前缘角突出两个鞘翅上共有28个“星”状黑斑卵长纺锤形,高,初产时淡黄色,将近孵化时黄褐色,数十粒竖立成块幼虫体长8mm,中部膨大,两端稍细,淡黄色,体背各节有6个枝刺枝刺基部有淡黑色斑纹枝刺长大时,由淡黄而变成苍白蛹初为淡黄色,羽化前为黄褐色,体背有淡黑色斑块蛹尾端包裹着幼虫末次蜕下的壳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 1、二十八星瓢虫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年发生数代以成虫在土块下、树皮缝隙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5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卵产于茄科植物叶片反面,亦有产于杂草上的每雌产卵400粒左右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先啃食下表皮和叶肉,只剩上表皮,呈半透明网状斑纹,2龄后分散为害,啃食叶片成缺刻或仅留叶脉幼虫4龄后老熟,并在叶背或茎上化蛹田间世代重叠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 1、二十八星瓢虫(4)防治方法 ①产卵盛期可人工摘除卵块,兼捕杀成虫或幼虫 ②化学防治喷施50%乙酰甲胺磷或90%敌百虫1000~1200倍液,对成虫和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2、樟叶瘤丛螟 (1)分类地位及危害 又名樟丛螟、樟巢螟、粟叶瘤虫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华东、长江流域等地均有分布主要为害香樟、山苍子、山胡椒等樟科植物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在巢内食叶与嫩梢,严重时可将叶食尽,在树冠上结挂许多鸟巢状虫苞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及观赏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2、樟叶瘤丛螟(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mm,翅展25~28mm体灰褐色初羽化时成虫体翅灰褐色中显翠绿色前翅前缘中部有1个淡黄色斑,内、外横线深褐色波纹状;内横线内、外侧各有1丛竖起的上白下黑的毛丛后翅灰褐色雄蛾两触角间有2束向后伸的毛束幼虫体长28mm,棕褐色中胸至腹末背中有1条黄色宽带气门线灰黄色各节有黑色瘤点,上生1根刚毛蛹长13mm,赤褐色,棱形,腹末有钩状棘刺茧杏核形,土黄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2、樟叶瘤丛螟(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基周围的浅土层内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缀合的两叶间隙或叶缘卵成块产,每块有卵5~146粒第1代幼虫发生于5月底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8月至10月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合叶片,躲于其内取食随着虫龄增长,逐渐将附近枝叶黏连成鸟巢状大虫苞,幼虫在苞内致食,虫粪排于其外,每虫苞内有幼虫5~20头老熟幼虫10月底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八、其他食叶害虫及防治2、樟叶瘤丛螟(4)防治方法 ①人工摘除虫巢,消灭其中幼虫; ②幼虫初孵期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或其他杀虫剂1000~15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效; ③幼虫下树入土期间撒3%呋喃丹颗粒剂锄入土中,杀死幼虫; ④冬季翻耕灭蛹越冬期间摘除或捶碎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 为害园林植物的吸汁类害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昆虫纲,同翅目、缨翅目、半翅目中的害虫,如介壳虫、蚜虫、叶蝉、木虱、蓟马、椿象、网蝽等;另一类为蛛形纲,蜱螨目中的螨类,如朱砂叶螨、山楂叶螨等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同时还传播病毒病 吸汁类害虫因个体小,发生初期被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这类害虫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在防治时如果未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很难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吸汁类害虫常见的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一)常见蚜虫发生危害简介 1、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蚜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植物近300种为害扶桑、木槿、蜀葵、石榴、一串红、倒挂金钟、茶花、菊花、牡丹、常春藤、紫叶李、垂竹、夹竹桃、兰花、梅花、大丽花、紫荆、仙客来、鸡冠花、玫瑰等花木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梢、花蕾、花朵和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影响开花同时,诱发煤污病1)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夏季黄绿色,春、秋季棕色至黑色,体外被蜡粉复眼黑色触角6节,仅第5节端部有1感觉圈腹管圆筒形,基部较宽,尾片圆锥形,近中部收缩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一)常见蚜虫发生危害简介1、棉蚜(1)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
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4对黑色斑纹触角6节,感觉圈着生在第3、第5、第6节上,第3节上有成排的感觉圈5~8个腹管黑色,圆筒形,上有覆瓦状纹尾片黑色,形状同无翅型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一)常见蚜虫发生危害简介1、棉蚜(1)形态特征 卵为椭圆形,长约,漆黑色,有光泽 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有翅若蚜虫体被蜡粉,体两侧有短小的褐色翅芽,夏季黄褐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一)常见蚜虫发生危害简介1、棉蚜(2)生活习性每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木槿、石榴等枝条上越冬翌春3~4月卵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进行孤雌胎生,繁殖3~4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扶桑、茉莉、瓜叶菊或棉花等夏季寄主上为害晚秋10月间产生有翅蚜,从夏寄主迁移到越冬寄主上,产生有性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捕食性天敌有各种瓢虫(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大草蛉、丽草蛉、食蚜蝇等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蚜霉菌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一)常见蚜虫发生危害简介2、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又名桃赤蚜、烟蚜。
属同翅目,蚜科分布全国各地为害海棠类、郁金香、叶牡丹、百日草、金鱼草、金盏花、樱花、蜀葵、梅花、夹竹桃、香石竹、大丽花、菊花、仙客来、一品红、白兰、瓜叶菊、桃、李、杏等300多种花木幼叶被害后,向反面横卷,呈不规则卷缩,最后干枯脱落,其排泄物诱发煤污病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一)常见蚜虫发生危害简介2、桃蚜(1)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体长体黄绿色,有时赤褐色,复眼红色额瘤显著,腹管圆筒形,稍长,有瓦纹尾片圆锥形,有刚毛6~7根 有翅胎生雌蚜与无翅蚜相似头、胸部黑色,复眼红色,额瘤明显腹部颜色变化大,有绿、黄绿、赤褐至褐色触角第3节有圆形次生感觉圈9~11个,第6节鞭部为基部的3倍以上腹管、尾片形状同无翅型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一)常见蚜虫发生危害简介2、桃蚜(2)生活习性全国由北到南每年发生10~30代以卵在枝梢、芽腋等裂缝和小枝等处越冬,或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翌春3月开始孵化为害,先群集在芽上,后转移到花和叶上为害5、6月份繁殖最甚,并不断产生有翅蚜迁到蜀葵和十字花科植物上为害,10~11月又产生有翅蚜迁回桃、樱花等树木。
如以卵越冬,则产生雌雄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桃蚜的天敌有蚜茧蜂、瓢虫、食蚜蝇、草蛉、小花蝽和蚜霉菌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 (二)蚜虫类防治方法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注意检查虫情,抓紧早期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人工防治 盆栽花卉上零星发生时,可用毛笔蘸水刷掉刷时要求小心轻刷、刷净,避免刷伤嫩梢、嫩叶刷下的蚜虫,要及时处理,以防蔓延木本花卉上的蚜虫,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卵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 (二)蚜虫类防治方法2、保护和利用天敌 蚜虫的天敌很多,最常见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等,保护和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开展人工助迁、人工繁殖,田间释放 3、药剂防治 蚜虫大发生时可用3%莫比朗乳油2000~2500倍液,或0.26%苦参碱水剂1500~2000倍液、32%杀蚜净乳油1000~2500倍液、5%麦丰得乳油1000~2000倍液、2.5%蚜虱灭乳油1500~2000倍液,可取得很好效果。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一、蚜虫类 (二)蚜虫类防治方法3、药剂防治 盆栽花卉也可用烟草石灰水防治烟草末40g加水1kg,浸泡48h后过滤制得原液使用时加水1kg稀释,再加2~3g洗衣粉,搅匀后喷洒植株,有较好效果 发生在球茎如郁金香、百合、唐菖蒲、番红花上的蚜虫,可在栽培前将受害球茎浸泡在含有湿润剂的林丹药液中15min,也可用尼古丁或林丹作烟雾剂,进行熏蒸防治4、用黏虫板诱蚜 在温室或花卉栽培地,于有翅蚜迁飞高峰期,用黄色黏虫板,可诱到大量有翅蚜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一)常见叶蝉发生为害简介 1、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 又名青叶蝉、大绿浮尘子、桑浮尘子、青叶跳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广泛,食性广,为害多种植物,如木芙蓉、杜鹃、梅、李、樱花、海棠、梧桐、扁柏、桧柏、杨、柳、刺槐、桑、苹果、草坪禾本科杂草等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片呈现小白斑点,影响生长,而且能传播病毒病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一)常见叶蝉发生为害简介1、大青叶蝉(1)形态特征 雌虫成虫体长~10mm,雄虫体长~。
青绿色,头部黄色,单眼间有2黑点前胸背板淡黄绿色,后半部深青绿色,小盾片淡黄绿色前翅绿色微带蓝色,末端灰白色,半透明;后翅烟黑色,半透明腹部背面蓝黑色,腹面及足橙黄色卵为长卵圆形,白色微黄,略弯曲若虫共5龄体黄绿色,具翅芽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一)常见叶蝉发生为害简介1、大青叶蝉(2)生活习性 新疆、甘肃、内蒙古每年发生2代;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每年发生3代;湖北5代;江两5~6代长江以北各地以卵在果树、柳树、白杨等树皮缝隙中越冬;长江以南各地则多以卵在草坪禾本科杂草及杂草茎秆内越冬广东冬季各虫态均有,无越冬现象据北京资料,各代发生期为:第1代4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3代7月下旬至11月中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一)常见叶蝉发生为害简介1、大青叶蝉(2)生活习性 越冬卵在翌春3月下旬开始发育,初孵若虫常喜群聚取食,若遇惊扰便疾行横走,由叶面向叶背逃避成虫飞翔能力较弱,日光强烈时,活动较盛,飞翔也多成虫趋光性强每雌产卵62~148粒。
一般每10粒卵左右排成1个卵块,整齐排列在枝条表皮下夏季卵多产于禾本科植物的茎秆和叶鞘上越冬卵多产于林木、果树幼嫩光滑的枝条和主干上大发生时,一些苗木及幼树,常因卵痕密布枝条,不耐寒风而干枯死亡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一)常见叶蝉发生为害简介2、 小绿叶蝉 又名小绿浮尘子、叶跳虫属同翅目分布普遍为害桃、梅花、樱花、红叶李、苹果、柑橘、草坪禾本科杂草等以成虫或若虫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呈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整片叶苍白,导致早期脱落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一)常见叶蝉发生为害简介2、 小绿叶蝉(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mm,绿色或黄绿色头略呈三角形,复眼灰褐色,无单眼前胸背板与小盾片淡绿色翅有亚缘脉,仅有1个端室卵新月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转淡绿色若虫草绿色,具翅芽,体长2)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黄河流域每年发生4~6代;江苏、浙江每年发生9~11代;江西10~11代;福建11~12代以成虫在杂草丛中或树皮缝内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一)常见叶蝉发生为害简介2、 小绿叶蝉(2)生活习性 广东12~13代,无明显越冬现象,当气温高于10℃以上便能活动。
翌春桃、李、杏发芽后出蛰,飞到树上刺吸汁液,经取食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新梢或叶片主脉里卵期5~20d非越冬成虫寿命30d,完成1个世代40~50d在江西南昌越冬代成虫3月上旬开始产卵,3月下旬开始孵化4~11月田间各虫态均可见浙江杭州,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初孵若虫在叶背为害,活动范围不大3龄长出翅芽后,善爬善跳,喜横走全年有2次为害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无趋光性,飞翔力不强,清晨和傍晚及盛夏中午活动力弱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二、叶蝉类(二)叶蝉类防治 1、 人工防治 加强管理,冬季和早春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剪除被害枝以减少虫源2、 灯光诱杀 成虫发生初期,利用黑光灯或普通灯光诱杀,可以减少虫口基数3、 药剂防治 林缘杂草上或草坪上用50%叶蝉散乳油1000~15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喷雾,消灭成、若虫,效果很好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1、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 又名白条蚧。
属同翅目,珠蚧科吹绵蚧原产澳洲,但现在广布于热带和温带较温暖的地区我国除西北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发生长江以北多发生于温室内,南方各省为害严重寄主植物有玫瑰、金橘、牡丹、蔷薇、月季、桂花、含笑、山茶、芙蓉、石榴、玉兰、米兰、佛手、常春藤、扶桑、柑橘、桃、李、梨等250多种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1、吹绵蚧(1)形态识别 雌成虫卵圆形,橘红色,体长~背面隆起,并着生黑色短毛,披白色蜡质分泌物足和触角均黑色雌成虫成熟后,腹部末端有1个白色卵囊囊上有脊状隆起线14~16条雄成虫体瘦小,长3mm,翅展5~8mm胸部黑色,腹部橘红色触角10节,每节上有很多微毛前翅发达,紫黑色,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末有2个肉质突起,各有4根长毛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1、吹绵蚧(1)形态识别 卵为长椭圆形,初产橙黄色,后变橘红色,密集于卵囊内初孵若虫卵圆形,长,橘红色触角、足及体毛均发达触角黑色,6节2龄后雌雄异形,2龄雌若虫体椭圆形,背面隆起,散生黑色细毛,橙红色。
体被黄白蜡质粉及絮状纤维触角6节2龄雄若虫体狭长,蜡质物少3龄若虫触角均9节,雌若虫体隆起甚高,黄白蜡质布满全体雄若虫体色较淡雄蛹体长,橘红色,被白色蜡质薄粉茧白色,长椭圆形,茧质疏松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1、吹绵蚧(2)生活习性 吹绵蚧在我国南方1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2~3代;华北2代2~3代地区,以若虫、成虫或卵越冬发生期各地不同浙江第1代卵和若虫盛期5~6月,第2代8~9月四川第1代卵和若虫盛期4月下旬至6月,第2代7月下旬至9月初,第3代为9~11月吹绵蚧世代不整齐,同一时期内田间有各种虫态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1、吹绵蚧(2)生活习性 若虫孵化后在卵囊内经一段时间开始分散活动初孵若虫颇活跃1~2龄向树冠外层迁移,多寄居于新梢和叶背主脉两侧,2龄后向大枝及主干爬行成虫喜集居于主梢阴面及枝杈处,或枝条叶片上固定取食后终生不移动,吸取汁液并营囊产卵卵产在卵囊内,产卵期达1个多月每雌产卵数百粒,最多达2000粒。
雌虫寿命60d左右卵和若虫期因季节而异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1、吹绵蚧(2)生活习性 春季卵期14~26d,若虫期48~54d;夏季卵期10d左右,若虫期49~106d成、若虫均分泌蜜露,导致花木煤污病的发生温暖高湿有利其发生雄若虫行动较活泼,经2次蜕皮后,口器退化,不再为害,在枝干裂缝或树干附近松土杂草中作白色薄茧化蛹蛹期7d左右在自然条件下,雄虫数量极少,不易发现 控制吹绵蚧的主要天敌有澳洲瓢虫和大红瓢虫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2、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又名草鞋蚧属同翅目,珠蚧科分布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东、辽宁等地以为害珊瑚树为主,也为害樱花、月季、海棠、红叶李、罗汉松、枫杨、三角枫、海桐、女贞、大叶黄杨等花木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2、草履蚧(1)形态识别 雌成虫体长10mm左右,扁平椭圆形,似草鞋,赤褐色,被白色蜡粉。
腹部背面有横皱褶,似草鞋状雄成虫紫红色,体长5~6mm,翅展约10mm翅1对,淡黑色触角黑色,念珠状,10节,上生细毛腹部背面可见8节,末端有4个较长的突起卵为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赤褐色若虫外形与雌成虫相似,赤褐色,但体小,色深触角棕灰色,第3节色淡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mm,外被白色绵状物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2、草履蚧(2)生活习性草履蚧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植物根部周围的土中越夏或越冬翌春1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亦有当年年底孵化的若虫孵化后,暂时停居在卵囊内,随着温度上升,开始出土上树初孵若虫能御低温,在立春前大寒期间的雪堆下也能孵化,但活动迟钝孵化期达1个月左右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为出土盛期若虫多在中午前后沿树干爬到嫩枝的顶芽叶腋和芽腋间,待初展新叶时,每顶芽集中数头,固定后刺吸为害虫体稍大喜在直径5cm左右粗的枝上为害,并以阴面为多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2、草履蚧(2)生活习性 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1次蜕皮,虫体增大,开始分泌蜡粉,逐渐扩散为害。
雄虫于4月下旬第2次蜕皮后陆续转移到树皮裂缝、树干基部、杂草落叶中、土块下等处分泌白色蜡质薄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羽化期较整齐雄虫飞翔力不强,略有趋光性羽化即觅偶交尾,寿命2~3d雌若虫第3次蜕皮后变为成虫,自树干顶部陆续向下移动,交配后沿树干下爬到根部周围的土层中产卵卵产于白色绵状卵囊中,越夏过冬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一)常见介壳虫发生为害简介2、草履蚧(2)生活习性 囊内最多有卵300余粒,平均百余粒产卵多在中午前后为盛,阴雨天或气温低时则潜伏皮缝中不动雌虫产卵后即干缩死去一般在6月份以后树上虫量减少主要为害期3~5月份 大发生时,草履蚧成、若虫密度较高往往群体迁移,在附近建筑物墙壁上到处爬行有时有日出后上树为害,午后下树潜入土中的习性有些个体不上树而在地表下根、茎部为害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二)介壳虫类防治方法 介壳虫种类多,习性各异由于其习性隐蔽,体型微小,常能由少而多,由局部而全面地逐步蔓延扩展,严重影响花木生长,降低花卉的观赏价值。
介壳虫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考虑到生态平衡,着眼于园林技术措施防治,尽量少用农药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二)介壳虫类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 介壳虫在自然情况下,不活动或很少活动,自身传播能力有限,但极易随苗木、果品、花卉的调运长距离传播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消灭或封锁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的介壳虫对国内或国际间调运的花木要加强检疫,发现有严重为害的介壳虫,要采取有效措施,经过认真防治后,才能调运否则,不予调运或集中烧毁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二)介壳虫类防治方法2.园林技术措施 主要是通过园林技术措施来改变和创造不利于介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不仅有直接防治的作用,还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如选育抗虫品种是长远的目标实行轮作,减少同种介壳虫发生机会合理施肥,清洁花圃,增强植株自然抗虫力合理密植在温室管理中,保持通风、透光,可减少或削弱介壳虫为害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剪除虫枝烧毁,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对个别枝条或叶片上的介壳虫,可用软刷、竹片或破布,轻刷、轻刮或抹涂,也可用破布蘸煤油抹杀。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二)介壳虫类防治方法 3.药剂防治 当介壳虫发生量大,为害严重时,可采用药剂防治,不同时期用药如下:(1) 消灭越冬代雌虫冬季可喷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2) 消灭越冬代若虫冬季和春季发芽前,喷波美3º~5º的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二)介壳虫类防治方法3.药剂防治(3) 若虫期防治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可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谱赛乳油2000~3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000~2 000倍液、 25%水胺·辛乳油400~2500倍液4) 生长期防治生长期介壳虫发生严重时,可用树大夫防虫注干液进行防治,该药和给人打吊针相类似,将药液直接注入树干中,随树干中液流迅速输送到树的干、茎、叶部位,从而杀死为害园林树木的介壳虫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三、介壳虫类(二)介壳虫类防治方法4.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壳虫天敌种类很多,如澳洲瓢虫可捕食吹绵蚧;大红瓢虫和红缘黑瓢虫可捕食草履蚧;红点唇瓢虫可捕食褐圆蚧、日本龟蜡蚧、长白蚧、桑白蚧、紫薇绒蚧、橘绵蚧等多种介壳虫。
盾蚧的寄生蜂有蚜小蜂、跳小蜂、缨小蜂等一些鸟类还能啄食体型较大、活动性较强的介壳虫因此,注意保护天敌,并在园林中种植蜜源植物,保护和繁殖益鸟,都可起到防治介壳虫的作用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一)常见螨虫类发生为害简介1、朱砂叶螨 又名棉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是许多花卉的主要害螨分布广泛为害香石竹、菊花、凤仙花、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鸡冠花、蜀葵、木槿、木芙蓉、桃和许多温室植物被害叶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一)常见螨虫类发生为害简介1、朱砂叶螨(1)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体宽体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2倍后半体背表皮纹成菱形背毛26根,其长超过横列间距各足爪间突裂开为3对针状毛雄成螨体长,宽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3倍卵为圆球形,直径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幼螨近圆形,半透明取食后体色呈暗绿色,足3对若螨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有较明显的块状斑纹,足4对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一)常见螨虫类发生为害简介1、朱砂叶螨(2)生活习性 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
每年可发生12~20代在北方,主要以雌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此时螨体为橙红色,体侧的黑斑消失在南方以成螨、若螨、卵在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但气温升高时,仍可繁殖翌年春季,旬平均气温达7℃以上时,雌螨出蛰活动,并取食产卵,一生可产卵50~150粒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或在丝网下面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一)常见螨虫类发生为害简介1、朱砂叶螨(2)生活习性 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 高温干燥有利于发生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35%~55%降雨,特别是暴雨,可起到冲刷致死的作用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一)常见螨虫类发生为害简介2、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又名二斑叶螨,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为害月季、蔷薇、玫瑰、牡丹、大丽花、一串红、酢浆草、铁线草、香豌豆、锦葵、蜡梅、海棠、木槿、木芙蓉等多种植物,常在叶背为害,并吐丝结网,受害叶片呈灰白色小点严重时,叶片早落,在植株上常自下向上扩展为害叶片。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一)常见螨虫类发生为害简介2、二点叶螨(1)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宽,体椭圆形,淡黄或黄绿色,体两侧各有1块黑斑,其外侧3裂形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2倍背毛共26根,其长超过横列间距雄成螨体长,宽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3倍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一)常见螨虫类发生为害简介2、二点叶螨(2)生活史及习性 每年发生20多代以雌成螨、若螨在寄主枝干表层缝隙间、土缝中、田间杂草根部越冬翌春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初在寄主下部叶片可发现此螨5~10月,虫口密度变化起伏通常干旱、高温,适于二点叶螨的发育和扩散为害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每雌平均产卵120粒雌螨在长日照条件下,不发生滞育个体,而在短日照条件下大部分进入滞育进入滞育的个体,抗寒性、抗水性和抗药性都显著增强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二)螨类防治方法 1、越冬期防治 叶螨越冬的虫口基数直接关系到翌年的虫口密度,因而必须做好有关防治工作,以杜绝虫源。
对木本园林植物,越冬前树干束草,诱集螨类越冬,冬季或开春后解下并烧毁刮除粗皮、翘皮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条对花圃地,要勤锄杂草,结合翻耕整地,冬季灌水,销毁残株落叶,消灭越冬虫口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二)螨类防治方法2、药剂防治 越冬叶螨出蛰期,可喷波美3~5º石硫合剂,杀灭在枝干上越冬的成螨、若螨和卵生长期叶螨为害严重时,应及早喷药防治早期为害,是控制后期猖獗的关键可喷1%螨虫清乳油4000~6000倍液,或0.5%虫螨立克乳油2500~3500倍液、1.8%螨虫多克乳油6000~8000倍液、34%杀螨灵乳油1500~4000倍液对各种叶螨均有效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二节 吸汁类害虫四、螨虫(二)螨类防治方法3、浸泡球根 对受螨害的球根,在收获后贮藏前,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浸泡2min,有较好效果4、生物防治 叶螨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粉蛉、花蝽、六点蓟马、捕食性螨类等;寄生性天敌有虫生藻菌、芽枝霉,感染柑橘全爪螨,对该螨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 钻蛀性害虫主要包括蛀干、蛀茎、蛀新梢以及蛀蕾、花、果、种子等的各种害虫。
其中有鞘翅目的天牛类、吉丁虫类、小蠹虫类、象甲类,鳞翅的木蠹蛾类、透翅蛾类、夜蛾类、卷蛾类,膜翅目的茎蜂类、树蜂类,等翅目的白蚁类等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程度的为害,以至成株成片死亡 钻蛀性害虫生活隐蔽,除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觅偶、寻找繁殖场所等活动时较易发现外,均隐蔽在植物体内部为害等到受害植物表现出凋萎、枯黄等症状时,已接近死亡,难以恢复生机对钻蛀类害虫的防治,常因其活动隐蔽而较为困难,因此采取防患于未然的综合措施显得更为重要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 天牛是园林植物重要的蛀茎干害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全世界已知20000种,我国已知2000多种主要以幼虫钻蛀植株茎干,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为害主要种类有星天牛、桑天牛等 (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 1、光肩星天牛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1、光肩星天牛 分布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甘肃等地。
为害杨柳、榆、槭、刺槐等园林树种,对糖槭为害最烈成虫啮食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坑道,严重地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1、光肩星天牛(1)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雌成虫体长22~35mm,雄成虫体长20~29mm触角鞭状,12节,自第3节开始各节基部呈灰蓝色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倍,最后1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倍,最后1节末端为黑色前胸两侧各有1较尖锐的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光滑无颗粒状突起翅面上各有大小不同的由白色绒毛组成的斑纹20个左右雌虫腹部5节,末节部分露出鞘翅,雄虫腹部全部被鞘翅遮盖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1、光肩星天牛(1)形态特征 卵初为白色近孵化时呈黄褐色,长椭圆形,两端稍弯曲,长6mm左右老熟幼虫体长约50mm,身体略带黄色前胸大而长,背板后半部色较深,呈凸字形,前缘无深色细边。
前胸腹板主腹片两侧无骨化的卵形斑腹部背面可见9节,第10节变为乳头状突起,1~7节背腹面各有步泡突1个,背面的步泡突中央具横沟2条,腹面的为1条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1、光肩星天牛(1)形态特征 蛹全体乳白色至黄白色,体长30~37mm,附肢颜色较浅触角前端卷曲呈环形,置于前、中足及翅上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侧刺突1个,背面中央有1条压痕,翅尖端达腹部第4节前缘部分,有由黄褐色绒毛形成的毛块各1块,第6节上绒毛较少第8节背板上有1个向上生的棘状突起;腹面呈尾足状,其下面及后面有若干黑褐色小刺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1、光肩星天牛 (2)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山东、辽宁、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或2年1代以1~3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有排泄物排出,4月底5月初开始在隧道上部作蛹室,经10~40d到6月中、下旬化蛹,蛹期20d左右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7d左右,然后咬10mm左右的羽化孔飞出。
成虫白天活动,取食植物的嫩枝皮,补充营养,经2~3d后交尾产卵前成虫咬1椭圆形刻槽,然后把产卵管插人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产后分泌胶状物堵住产卵孔每雌虫产卵30粒左右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1、光肩星天牛 (2)生活习性 从树的根际开始直到树梢直径4mm处均有刻槽分布,主要集中在树杈和萌生枝条的地方树皮刻槽并不全部产卵,空槽无胶状物堵孔,易区别成虫飞翔力弱,敏感性不强,容易捕捉趋光性弱成虫寿命较长雌虫40d左右,雄虫20d左右卵期在夏季10d左右,秋后产的卵少数滞育到第2年才能孵化幼虫孵出后,开始取食腐坏的韧皮部,并将褐色粪便及蛀屑从产卵孔中排出3龄末或4龄幼虫在树皮下取食3~4cm后,开始蛀入木质部,从产卵孔中排出白色的木丝,起初隧道横向稍有弯曲,然后向上在蛀入木质部后往往仍回到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使树皮陷落,树体生长畸形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2、星天牛 星天牛又名柑橘星天牛、银星天牛。
国内分布北起吉林、辽宁,西到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南迄广东,东达沿海各省和台湾主要为害杨、柳、榆、刺槐、核桃、桑树、红椿、木麻黄、乌桕、梧桐、相思树、苦楝、悬铃木、栎、月季、樱花、柑橘及其他果树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2、星天牛 (1)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36~41mm,雄虫体长27~36mm,体黑色,略带金属光泽头部和体腹面被银灰色和部分蓝色细毛,但不成斑纹触角1、2节黑色,其他各节基部1/3有淡蓝色毛环,其余部分黑色雌虫触角超出身体1、2节,雄虫触角超出身体4、5节前胸背板中瘤明显,两侧具尖锐粗大的侧刺突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每翅具大小白斑约20个,排成5行,第1、2行各4个,第3行5个,斜形排列,第4行2个,第5行3个斑点变异较大,有时很不整齐,不易辨别行列,有时靠近中缝的消失,第5行侧斑点与翅端斑点合并,以致每翅仅剩约15个斑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2、星天牛 (1)形态特征 卵为长椭圆形,长5~6mm。
初产时白色,以后渐变为浅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8~60mm,乳白色到淡黄色头部褐色,长方形,中部前方较宽,后方缢入前胸略扁,背板骨化区呈“凸”字形,凸字形纹上方有两个飞鸟形纹主腹片两侧各具1块密布微刺突出卵形区蛹纺锤形,长30~38mm初为淡黄色,羽化前各部分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后缘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2、星天牛 (2)生活习性 在辽宁、山东、河南、江苏1年发生1代或2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开始活动,至清明节前后有排泄物出现多数幼虫在蛀成蛹室和直通表皮的圆形羽化孔后,虫体逐渐缩小,不取食,伏于蛹室内,4月上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基本结束蛹期长短各地不一一般20d左右5月上旬成虫咬食寄主幼嫩枝梢树皮作补充营养,10~15d后才交尾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2、星天牛 (2)生活习性 6月上旬,雌成虫在树干主侧枝下部或茎干基部露地侧根上产卵,7月上旬为产卵高峰,以树干基部向上10cm以内为多。
产卵前先在树皮上咬深约2mm,长约8mm的“T”或“八”形刻槽,再在刻槽的树皮夹缝中产卵一般每刻槽产卵1粒,产卵后分泌一种胶状物质封口每雌虫一生可产卵23~32粒,最多可达71粒成虫寿命40~50d,从5月下旬开始均有成虫活动飞翔距离可达40~50m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2、星天牛 (2)生活习性 卵期9~15d于6月中旬孵化,7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幼虫孵化后,即从产卵处蛀入,向下蛀食于表皮和木质部之间,形成不规则的扁平虫道,虫道内充满虫粪此时在悬铃木上有明显深褐色似酱油状的树液流出,1个月后开始向木质部蛀食,蛀至木质部2~3cm深度就转向上蛀,上蛀高度不一,蛀道加宽,并开有通气孔,从中排出粪便9月下旬后,绝大部分幼虫转头向下,顺原虫道向下移动,到蛀入孔后,再开辟新虫道向下部蛀进,并在其中为害和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天牛种类介绍2、星天牛 (2)生活习性 整个幼虫期长达10个月,虫道长50~60cm。
还有部分虫道在表层盘旋或环状蛀食,能使几米高的花木,当年枯萎死亡 星天牛的主要天敌是蚂蚁类,能侵入虫道搬食幼虫或蛹在浙江其天敌有1种卵寄生蜂和取食天牛幼虫的蠼螋幼虫期天敌还有1种寄生蜂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二)天牛的防治方法 防治天牛对园林的危害,应加强园林管理,使园林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虫能力选育抗虫品种,及时剪除及伐除严重受害株,剪除被害枝梢,消灭幼虫1、人工捕杀 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有假死性,可大力进行人工捕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二)天牛的防治方法 2、清除虫源 及时剪除被害枝梢,并伐除枯死或风折树木,更新衰老树,使之无适宜的产卵场所 3、灯光诱杀成虫 根据许多天牛成虫具有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 4、树干涂白 成虫发生前,在树干基部80cm以下涂刷白涂剂(石灰10kg+硫磺1kg+动物胶适量+水20~40kg)可有效预防成虫产卵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二)天牛的防治方法 5、化学防治 受害株率较高,虫口密度较大时,可选用内吸性药剂喷施受害树干。
如杀螟松、磷胺、敌敌畏等100~200溶液,对成虫都有效用80%敌敌畏500溶液往射入蛀孔内或浸药棉塞孔(外用泥封孔),或用溴氰菊酯等农药做成毒签插入蛀孔中,毒杀幼虫也可进行熏蒸处理,如防治中华锯花天牛,可用52%磷化铝片剂进行单株熏蒸,每棵树用药1片,或挖坑密封熏蒸,用药2片/m2,死亡率均达100%处理后的单株根系增加,花期延长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一、天牛类(二)天牛的防治方法6、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二、小蠹虫类 小蠹虫属于鞘翅目小蠹甲科,为小型甲虫全世界已知3000多种,我国记载500种以上,大多数种类寄生于树皮下,有的侵入木质部种类不同,钻蛀的坑道形式不同为害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10多种一)园林植物主要小蠹虫种类介绍1、柏肤小蠹 又名侧柏小蠹属鞘翅目,小蠹虫科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台湾等省为害侧柏、桧柏、柳杉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二、小蠹虫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小蠹虫种类介绍1、柏肤小蠹(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赤褐或黑褐色,无光泽。
头部小,藏于前胸下前胸背板阔大于长,前缘呈圆形,体密被刻点及灰色细毛鞘翅上各具9条纵沟纹,沟间较粗糙,上面的刚毛横排3~4枚鞘翅斜面具凹面,雄虫鞘翅斜面有栉齿状突起坑道为单纵坑,长2~5cm,子坑长3~4cm坑道位于韧皮部与边材之间,侵入孔位于母坑中部,子坑自母坑两侧水平伸出,然后向上下方扩展蛹室位于子坑末端卵为白色,圆球形幼虫乳白色,体长~,体弯曲蛹乳白色,体长~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二、小蠹虫类(一)园林植物主要小蠹虫种类介绍1、柏肤小蠹(2)生活习性 在山东济南、泰安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柏树枝梢内越冬翌年3~4月陆续飞出,雌虫寻找生长势弱的侧柏或桧柏,蛀入皮下,侵入孔内为圆形,雄虫跟踪进入,并共同筑不规则的交配室,在内交配交配后的雌虫向上咬蛀单纵母坑,沿坑道两侧咬成卵室,并在其中产卵在此期间,雄虫在坑道内将雌虫咬蛀母坑产生的木屑由侵入孔推出孔外雌虫一生产卵26~104粒卵期7d4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幼虫发育期45~50d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坑道末端咬1蛹室化蛹蛹期约10d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出现,羽化期一直延续到7月中旬,6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新成虫飞至健康的柏树,蛀入枝梢内进行补充营养,常将枝梢蛀空,遇风吹即折断10月中旬后,成虫开始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二、小蠹虫类(二)小蠹虫的防治方法 1、加强园林管理 及时浇水、施肥、松土,增强树势减少侵入及时剪伐虫害严重的新枯死枝干,消灭虫源,防止漫延 2、诱杀 设置饵木于早春或晚秋在受害树木附近放置刚开始衰弱的松、柏枝条、松木或柏木,引诱成虫潜入,然后处理,消灭诱到的成虫 3、注意保护天敌 4、喷药 成虫出现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亦称根部害虫苗圃及一、二年生的草、花地常发生严重主要种类有蛄蝼、蛴螬、金针虫、小地老虎及根蛆地下害虫主要为害幼苗、幼树根部或近地面的幼茎,造成死株缺苗一、蝼蛄类 为害较重的是东方蝼蛄及华北蝼蛄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为典型的地下害虫体躯结构适宜于土中生活前足粗壮,开掘式、胫节阔,有4个发达的齿,用于掘土和切碎植物的根1、形态特征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名称 华北蝼蛄 东方蝼蛄 成虫 体长体色前胸背板后足 身体粗大,体长40~50mm淡黄褐到黄褐色中央有1个不明显的凹陷腿节下缘弯曲,胫节背侧内缘有刺1个或消失 体小,体长30~35mm淡黄褐到黑褐色中央有1个明显的凹陷腿节下缘平直,胫节背侧内缘有刺3~4个 若虫体色前后足 黄褐色5~6龄以上同成虫 灰褐色2~3龄以上同成虫 卵 形状 椭圆形 长椭圆形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形态区别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一、蝼蛄类2、生活习性 华北蝼蛄约需3年完成1代。
以成虫、若虫在60cm以下的土壤深层越冬次年3、4月气温转暖达8℃以上时开始活动,常可看到地面有拱起的虚土弯曲隧道5、6月气温在12℃以上进入为害期;6、7月气温再升高,便潜至土下15~20cm处做土室产卵1室产卵50~80粒雌虫每次产卵30~160粒,一生可产300~400粒卵经2周左右孵出若虫,8、9月天气凉爽,又升迁到表土活动为害,形成1年中第2次为害高峰,10、11月若虫达9龄时越冬越冬若虫于次年3、4月开始活动,至秋季12、13龄时再越冬到第3年秋季羽化为成虫,即以成虫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一、蝼蛄类2、生活习性 东方蝼蛄发生不整齐南方每年发生1代,北方1~2年发生1代成虫、若虫均可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越冬若虫于5、6月间羽化为成虫,7月交尾产卵卵经2~3周孵化为若虫若虫期共5龄,4个月羽化为成虫,一般在10月下旬入土越冬有些发育较晚的若虫,即以若虫在土中越冬据山西省忻县地区观察,东方蝼蛄1年中的活动情况,可分为冬季休眠、春季苏醒、出窝迁移、为害猖獗、越夏产卵和秋季为害6个阶段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一、蝼蛄类3、防治方法 (1)诱杀 蝼蛄羽化期间,可用灯光诱杀,晴朗无风闷热天诱集量最多。
(2)天敌防治 红脚隼、戴胜、喜鹊、黑枕黄鹂和红尾伯劳等食虫鸟类是蝼蛄的天敌,可在苗圃周围栽防风林,招引益鸟栖息繁殖食虫 (3)毒土 作苗床(垄)时将粉剂农药加适量细土拌均匀,随粪翻入地下,利用毒土预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一、蝼蛄类3、防治方法 (4)药剂防治 发生期用毒饵诱杀毒饵的配法用40%乐果乳油与90%敌百虫原药用热水化开,加水5kg,拌饵料50kg饵料要煮至半熟或炒香,以增强引诱力;傍晚将毒饵均匀撒在苗床上在苗圃步道间,每隔20m左右挖一规格为30~40cm×20cm×6cm的小坑,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诱集,加上毒饵效果更好,次日清晨可到坑内集中捕杀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种类很多成虫主要啃食各种植物叶片,形成孔洞、缺刻或秃枝幼虫为害多种植物的根茎及球茎腐食性的种类则以腐烂有机物为食 (一)种类 1、铜绿丽金龟 属鞘翅目、金龟科为害杨、柳、榆、松、杉、栎、油桐、油茶、乌柏、板栗、核桃、柏、枫杨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一)种类 1、铜绿丽金龟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mm,宽8~10mm背面铜绿色,有光泽头部较大,深铜绿色复眼黑色,触角9节,黄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呈弧状内弯,侧缘和后缘呈弧形外弯,背板有闪光绿色,密布刻点,两侧边缘有黄边鞘翅为黄铜绿色,有光泽臀板三角形,上有1个三角形黑斑雌虫腹面乳白色,雄虫腹面棕黄色卵为白色,初产时为长椭圆形,以后逐渐膨大至近球形,卵壳表面平滑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一)种类 1、铜绿丽金龟 (1)形态特征 幼虫中型,体长30mm左右头部暗黄色,近圆形,前顶毛每侧各为8根,后顶毛10~14根腹部末端2节自背面观为褐色微蓝臀节腹面具刺毛列,每列多由13~14根长锥刺组成,2列刺尖相交或相遇,钩状毛分布在刺毛列周围肛门孔横列状蛹椭圆形,长约18mm,略扁,土黄色,末端圆平雌蛹末节腹面平坦,且有1细小的飞鸟形皱纹;雄蛹末节腹面中央有乳头状突起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一)种类 1、铜绿丽金龟 (2)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
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开始化蛹,成虫的出现在南方略早于北方一般在6月上旬,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高峰期,至8月下旬终止成虫高峰期开始见卵,幼虫8月出现,11月进入越冬成虫羽化出土与5、6月份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如5、6月份雨量充沛,出土较早,盛发期提前成虫白天隐伏于灌木丛、草皮中或表土内,黄昏出土活动,闷热无雨的夜晚活动最盛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一)种类 1、铜绿丽金龟 (2)生活习性 成虫食性杂,食量大,被害叶呈孔洞、缺刻状成虫一生交尾多次,平均寿命为30d多产于5~6cm深土壤中每雌虫平均产卵40粒卵期10d幼虫主要为害林、果木根系1、2龄幼虫多出现在7、8月份,食量较小,9月份后大部分变为3龄,食量猛增,越冬后又继续为害到5月幼虫一般在清晨和黄昏由深处爬到表层,咬食苗木近地面的基部、主根和侧根老熟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蛹期,化蛹前先作一土室预蛹期13d,蛹期9d羽化前蛹的前胸背板和翅芽、足先变为绿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一)种类 2、黑绒鳃金龟 又名天鹅绒金龟子、东方金龟子。
鞘翅目,金龟甲科分布广,食性杂,为害100多种植物主要为害杨、柳、榆、桑等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mm,宽~5mm,卵圆形,前狭后宽初羽化时为褐色,以后逐渐变成黑褐色或黑色,体表具丝绒状光泽唇基黑色,有光泽触角10节,赤褐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一)种类 2、黑绒鳃金龟 (1)形态特征 成虫前胸背板密布细小刻点鞘翅上各有9条浅纵沟纹,刻点细小而密卵椭圆形,长,乳白色,光滑幼虫乳白色3龄幼虫体长14~16mm,头宽左右头部前顶毛和额中毛每侧各1根触角基膜上方每侧有1个棕褐色的单眼,系色斑构成,无晶体臀节腹面刺毛列由20~23根锥状刺组成弧形横带,横带中央处中断蛹长8mm,黄褐色,复眼朱红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一)种类 2、黑绒鳃金龟 (2)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一般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出土活动,4月末至6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有雨后集中出土的习性6月末虫量减少成虫活动适温为20~25℃成虫有夜出性,飞翔力强,傍晚多围绕树冠飞翔。
5月中旬为交尾盛期雌虫产卵于10~20cm深的土中卵散产或10余粒集于一处一般每雌产卵数十粒,卵期5~10d幼虫以腐殖质及少量嫩根为食幼虫共3龄,老熟幼虫在20~30cm深土层中化蛹,预蛹期7d,蛹期11d羽化盛期在8月中、下旬当年羽化成虫大部分不出土即蛰伏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二)防治方法 1、消灭成虫 (1)选择温暖、无风的下午3~7时,用1.5%乐果、5%氯丹等粉剂喷粉,每公顷用量~ (2)对为害花的金龟子,于果树吐蕾和开花前,喷50%对硫磷乳油12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 (3)金龟发生为害的初、盛期,于日落后或日出前,施放烟雾剂,每公顷用量15kg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二)防治方法 1、消灭成虫 (4)夜出性金龟子大多数都有趋光性,可设黑光灯诱杀 (5)金龟子一般都有假死性,可振落捕杀 (6)有些金龟子嗜食蓖麻叶,饱食后会麻痹中毒,甚至死亡。
可在金龟发生区种植蓖麻作为诱杀带,有一定效果但其中毒后往往会苏醒,应及时将其处死用蓖麻叶,捣碎后加清水5kg,浸泡2h,过滤后喷雾,3d内有效酸菜汤对铜绿丽金龟、杨树叶对黑绒鳃金龟都有诱集作用,可加农药诱杀 (7)利用性激素诱捕金龟如萃毛丽金龟、小云斑鳃金龟等效果均较明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应用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二)防治方法 2、除治蛴螬 (1)选择适当杀虫粉剂,按一定比例掺细土,充分混合,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于播种或插条前随施药,随耕翻,随耙耘 (2)苗木生长期发现蛴螬为害,可用50%对硫磷乳油、25%辛硫磷乳油、25%乙酰甲胺磷乳油、25%异丙磷乳油、90%敌百虫原药等,加水1000倍的稀释液灌注根际 (3)土壤含水量过大或被水久淹,蛴螬数量会下降,可于11月前后冬灌,或于5月上、中旬生长期间适时浇灌大水,均可减轻为害 (4)加强苗圃管理,中耕锄草,破坏蛴螬适生环境和借助器械将其杀死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二、金龟子类 (二)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 金龟的天敌很多,如各种益鸟、刺猬、青蛙、蟾蜍、步甲等,都能捕食成虫、幼虫,应予保护和利用。
寄生蜂、寄生蝇和乳状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亦很多,也需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目前国内已知有10余种主要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分布普遍,其严重为害地区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各省,在北方分布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黄地老虎分布在淮河以北,主要为害区为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及东北北部地区大地老虎只在局部地区造成为害地老虎食性很杂,幼虫为害寄主的幼苗,从地面截断植株或咬食未出土幼苗,亦能咬食作物生长点,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一)形态特征 1、小地老虎 成虫体长18~24mm,前翅暗褐色,肾状纹外有1尖长楔形斑,亚缘线上也有2个尖端向里的楔形斑,3斑相对后翅灰白色,翅脉及边缘黑褐色,缘毛灰白色雄虫触角分枝仅达1/2处,其余为丝状幼虫体长37~50mm,灰褐色;唇基底边等于斜边,不达颅顶幼虫各节背板上的2对毛片,前面1对小于后面1对;气门菱形;臀板黄褐色,有深色纵线2条蛹长约20mm,赤褐色,有光泽,末端有刺2个。
卵直径~,半圆球形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一)形态特征 2、大地老虎 成虫体长20~30mm,前翅黄褐色横线不明显,有肾状纹和环状纹,无楔形纹后翅灰黄色外边有很宽的黑褐色边、缘毛淡色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分枝逐渐短小,几达末端幼虫体长41~60mm,黑褐色;唇基底边大于斜边,不达颅顶;毛片大小约相等;气门椭圆形;臀板几全部为深褐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一)形态特征 3、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5~18mm,前翅黄褐色,无楔形斑,肾状纹、环状纹、棒状纹均明显,各横线不明显后翅灰白色,翅脉及边缘呈黄褐色雄虫触角分枝达2/3处,其余为丝状幼虫体长33~34mm,黄色;唇基底边大于斜边,直达颅顶;各节两对毛片大约相等;气门椭圆形;臀板为2块黄褐色斑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二)生活习性 在这3种地老虎中以小地老虎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下面以小地老虎为例说明 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年发生2~7代。
在辽宁、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每年发生2~3代;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发生3~4代;江苏、四川等省发生4~5代;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发生6~7代关于小地老虎越冬虫态,至今尚未完全了解清楚一般认为以蛹或老熟幼虫越冬小地老虎发生期依地区及年度不同而异一年中常以第一代幼虫在春季发生数量最多,造成为害最重小地老虎成虫羽化多在下午3时至晚上10时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二)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栖息在阴暗处或潜伏在土缝中、枯叶下,晚间出来活动,以晚上7~10时为盛成虫活动与温度关系极大在春季傍晚气温达8℃时即有活动,在适温范围内,气温越高,活动的数量越多,有风雨晚上活动减少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对糖、醋、蜜、酒等香、甜物质特别嗜好,故可设置糖醋液诱杀成虫补充营养后3~4d交配产卵卵散产于杂草或土块上,每雌虫产卵800~1000粒1~2龄幼虫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昼夜取食,3龄后即分散为害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二)生活习性 幼虫白天潜伏于杂草或幼苗根部附近的表土干、湿层之间,夜出咬断苗茎,尤以黎明前露水未干时更烈,把咬断的幼苗嫩茎拖人土穴内供食。
当苗木木质化后,则改食嫩芽和叶片,也可把茎干端部咬断如遇食料不足则迁移扩散为害,老熟后在土表5~6cm深处做土室化蛹对小地老虎发生的影响,主要是土壤湿度,以15%~20%土壤含水量最为适宜,故在长江流域因雨量充沛,常年土壤湿度大,而发生严重沙土地,重黏土地发生少,砂壤土、壤土、黏壤土发生多圃地周围杂草多亦有利其发生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三)防治方法 1、田园清洁 及时清除苗床及圃、地杂草,减少虫源 2、诱杀 在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用幼嫩多汁的新鲜杂草70份与2.5%敌百虫粉1份配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布地面,诱杀3龄以上幼虫在春季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诱杀成虫糖醋酒液配制比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加适量敌百虫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节 地下害虫三、地老虎类 (三)防治方法 3、药剂防治 幼虫为害期,用90%敌百虫500~1000倍液,毒杀为害苗木的初龄幼虫在被咬断苗木附近土中挖除幼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