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元式对接”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oc
6页三元式对接”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摘要: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符合合肥工 业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的创新型工程实践教育一一“三元式对接”的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了新模式的特点,阐述了新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具 体途径和评价标准关键词:三元式对接;创新教育;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索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早已被高等教育 提上日程,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就是形成具备学校专业特色的创新 氛围营造氛围的运作载体和平台的创建迫在眉睫笔者在项目工作实践 中,构建了 “三元式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人力开展的卓 越工程师计划,认为高校需要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与企业专家 一起,建立新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为终极冃标,从以“理论学习”为中心走向以“工程实践教育”为中 心,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一、国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1]双元制(DualesSystem)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一血在企业 (通常是私营的)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
课程实施体现校 企合作,注重劳动岗位上的技能培训,突出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 该模式偏重于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全而发展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起源于北美,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 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 所必须的全部能力,该模式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根据工作需要开发课程, 强调自我学习,自我评价,但其职业针对性相对狭窄,难以适应技术进步 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MES ( Moudles of Employable Skill)意为 模块式技能培训,该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培训目标明确,培训大纲符合 就业与雇主要求,灵活性强,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 这种模式所覆盖的职业面不够宽,其课程内容难免具有片面性二、“三元式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概述[2]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合肥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 在实践中提出并实施了 “三元式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以 拓展工程基础知识、培养创新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为目标的“三元式 对接”创新教育模式三元式对接”指将学生大学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 段划分为“创新意识培训、创新训练模拟、创新创业实践”三个阶段,在 此三个阶段分别对接的是三类教育方式和群体,分别依托学校学院团委、 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开展不同层次的创新教育工作。
第一层次,主要 面向学校低年级同学尤其是大一刚入学的同学,由学校I才I委开展各类的创 新教育活动,对他们开展创新意识培训工作,让大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建立 起创新实践的基础,扩大创新教育的覆盖面,解决普及性的问题,比如该 校实施的大学生工程科技训练营项目,每年在新生中招收对创新创业感兴 趣或者初具创新意识的学生进入训练营进行为期一年的创新意识教育培 训,冃前项冃的普及率已达60%以上第二层次,主要面向学校二三年级 学牛,由学校专业教师负责对接完成,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创新意识培训的 基础上,依托工程科技训练营项目创建创新人才库,挖掘出较为突出的学 生组建专业创新团队,由学校聘任专职教师担任团队的指导老师,配合学 生申请学校和学院设立的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口一个导师只指导 一个创新团队,这有效增加了学生接受创新训练的时间;同时这些团队在 立项的基础上,参加全国和校内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增强创新训练模拟的 强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第三层次,由学校邀请和聘请的 相关专家和企业家、工程师亲自担任学生创新团队的导师,实行创业学术 导师制,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训练,选拔优秀的团 队项冃在学校大学生科技园进行项冃孵化,从而实现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 和运营,以满足社会企业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
该模式要求学校设立专门 的创新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具备专业特色的创新管理因队,依托专业发展, 开设各级科技创新工程训练营,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人才库,开展各类学 生科研创新项目,实现创新教育成果项目化管理,直至创业运营该领导 小组就是负责决策和监督的学生创新教育联盟创新教育联盟的作用如同 三元的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整个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管理(见图1)从上图中看,该模式本身即具有创新性的特点以具有创新先进性的 学生团队为抓手,依托专业构建学生创新型组织,发挥专业工程实践特色 作用,根据专业划分成立学生创新实践小组,组建科技训练营团队,是完 成第一元任务的关键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最为重耍的因 索,学校加大力度发现、扶持和培养创新型教师,并和企业深入合作,建 立战略伙伴关系,引入一批企业人才为导师的权威性提供有力支撑为了 切实有效的掌握学生创新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我们团委与学 生工作者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干预,专业教师能够切实做到指导本专业学 生创新能力的义务,做到规范指导和评价,为此,我们制订和完善了对教 师、员、学生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多元化和科学化的评 价机制三、“三元式对接”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和评价第一元阶段,根据学生特点,由校内具有科技活动开展经验的团委指 导老师在学生中按照比例通过一定程序选拔合格的工程科技训练营入营 学员,学员入营后,由指导老师讲所有营员进行分组,成立创新小组。
根 据训练营的任务安排为学员开设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教育课程,邀请成功校 友企业家与学生分享成功经历,并给各创新小组分配任务,开展创新创意 金点子征集、创意沙龙等活动,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此阶 段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在教和学的 过程中有学生创新教育联盟进行实时监控,在每个学习时段或者每个学习 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参加培训学习、小组协作、任务完成等能反映 学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未后续阶 段的深入培养提供数据[3] 第二元阶段,经过创新人才库选拔训 练营优秀营员进入第二元阶段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背景,依托 特色工科专业条件,将学生创新团队分配到各个联系企业当中,由学校专 任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因队在企业阶段性实习为期一年时间,期间结合各 自工作的情况申报学校为大学生设立的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以项目为载体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深层次训练,并结合专业特长进行针对性创造 [4]此阶段主要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实践 能力项目成果评价最终由带队专业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给出的两部分成绩 组成,专业老师主要在项冃执行上和整个过程中给予评价和指导,企业实 习实践内容项目成绩由企业工程师给出。
这样的考核方式也体现了对学生 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性第三元阶段,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牛创业指导和实践,并成立大 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科技园,鼓励优秀学生创新因队和项目已企业化的运营 模式参与到社会企业市场竞争当中在高年级学生团队经过较长时间的项 目实践后,依托全国性的学术科技竞赛平台对项目成果进行检验,同时组 织相关学术专家对优秀团队进行答辩考核,考核优秀者将由以合作企业的 成功企业家担任团队指导教师并兼任创办公司顾问,并积极寻求良机,实 现自主创业[5] o此阶段由创业过程考核和企业盈利情况考核两部分构成, 创业过程考核包括公司运营状况的一系列标准,比如公司工作制度、人事 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情况等因索;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盈利,因此对 创业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鉴定就是企业的生存力的评价这也是“三元式 对接”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高追求六、结语“三元式对接”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校企深入合作,由专兼结合的教学和指导团队共同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工 作当中,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日的, 通过新型学生科研和创业团队的建立,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积极性, 从而形成较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完善了的学生培养评价激励机 制,创造了良好的学生创新发展环境,切实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1】时宁国•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6 ( 1).[2] 马雪•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J】•当代教育论 坛,2010, 1.[3] 王强,宋协青,张子睿•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3 (3): 229-231.[4] 彭坤明•论创新人才索质的基本特征【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6 (2).[5] 马妍春•创新人才的内涵及特征【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1 (4): 4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