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理论 脏象与形体官窍.ppt
184页中医学,,脏 象,关键性问题,脏象和脏腑的基本概念 脏腑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脏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华、五液的关系 人体神志、血液、呼吸、消化吸收、水液代谢和生 长生殖的五脏系统的调节,目的要求,⒈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对内脏的分类方法 ⒉ 掌握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 ⒊ 掌握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⒋ 熟悉五脏和腑、形、窍、液、志之间的特定关系 ⒌ 了解人体神志、血液、呼吸、消化吸收、水液代谢和生长生殖的五脏系统的调节概 论,[目的要求],⒈掌握藏象的概念; ⒉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其区别; ⒊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脏也):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征象),,藏象 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⑴指脏腑的形态结构;,⑵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一词,首见于《内经》:,王冰注释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张景岳《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帝曰:藏象何如?……”,即脏腑虽然藏于体内,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有征象 表现于外。
二、藏象学说:,朱丹溪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⒈定义:,是系统研究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身形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与自然界关系 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⒉形成:,⑴古代的解剖学知识《灵枢·经水》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 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 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⑵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⑶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⑷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⒊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⑴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举例,心与小肠、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心包与三焦,⑵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开窍于口;,,三、脏腑的形态及生理特点:,脏:古作臟,又作藏其义有二:一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指五脏主贮藏精气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脏腑,概念——指人体的内脏,分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㈠ 脏腑的名称与分类:,㈡ 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1.五脏:,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2.六腑,,功能——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传化物),《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3.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形似六腑,功类五脏,“藏而不泻”,《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㈢ 脏腑的区别:,⒈五脏与六腑的区别:,⑴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区别):,⑵五脏藏神,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而六腑中,除胆外,一般与神志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⑶形态有异:,五脏主储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故储藏精气; 六腑多为中空器官,故传化水谷⒉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⑴奇恒之腑与五脏的区别:,相似点:藏而不泻,区别:,①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奇恒之腑多为中空的器官;,②五脏藏神,奇恒之腑多与情志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除胆、脑外),,,⑵奇恒之腑与六腑的区别:,形态学上均为中空器官,有相近之处;,功能特点却显著不同:奇恒之腑贮藏人体阴精,藏而不泻,与六腑显著有别四、 小结,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 相同,但在生理、病理学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中医学藏象 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 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 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这 是因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 要的则是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思考题],⒈藏象的概念是什么? 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上有何特点? ⒊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⒋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五 脏,关键性问题 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 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华、五液的关系,一、心(附:心包络),[目的要求],⒈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⒉掌握心的生理特性; ⒊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⒋了解心包络。
概述,⒈位置:,⒉形态:“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心胞,⒊别名:“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⒋经脉联系:属手少阴心经,络手太阳小肠经,心居于胸腔,横膈之上,两肺叶之间,脊柱之前通过“心系”与脉管相通一、心主血脉:,⒈内容与含义:,,心主血脉,主血:,行血:心气维持心脏的正常搏动,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以营养濡润周身的功能,生血:心火将水谷精微等物质“化赤”生血的功能,,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⒉条件:,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生理功能,⒊临床意义:,生理:,心气旺盛 血脉充盈 脉道通利,→血运正常→,脉搏均匀 和缓有力 面色红润光泽,病理:,心气不足 血液亏虚,→,心血瘀阻→面色灰暗或青紫,脉结代,面色苍白无华 脉搏细弱无力,,,二、心主神志:,⒈神:,含义,物质基础:,①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即“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②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广义的神)即《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③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是心所主的神志,(狭义的神),,精气,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神依赖后天之精充养和培育,,⒉心主神志:,,⑴含义:,指心具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的功能。
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⑵生理作用,①体现为“任物”作用②主宰全身生命活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⑶关系:,血液是心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神主宰整个生命活动,,生理:,⒊临床意义:,心气血充盈→,精神充沛 意识清楚 思维敏捷 反应正常,病理:,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血热扰心→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生理特征,⒈心为阳脏而主阳气;,⒉心气与夏气相通:,“暑易伤心”、“心恶热”心与身形的联系,,,⒈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⒉心在窍为舌:舌乃心之苗⒊心在志为喜:心主喜⒋心在液为汗:“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⑴ 含义:,心的别经上系舌本,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正常舌为心之外候” 、 “舌为心之苗”、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⑵ 临床意义:,生理:,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活荣润 柔软灵活 味觉灵敏 语言流利,病理:,心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火上炎: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 心血瘀阻:舌紫暗 邪热扰心或痰迷心窍:舌强、语謇,,[附] 心包络,⒈ 形态部位:,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通行气血 的脉络,合称心包络。
《医学正传》说:“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医贯》说:“心之下有心包络,即膻中也,象如仰盂,心即居其中”,简称心包,又称“膻中”, 《内经》比之为“心之宫城”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⒉ 生理功能:,⑴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灵枢·邪客》曰: “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⑵通行气血、营养心脏[思考题],⒈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⒉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⒊何谓神?心主神志有何生理作用? ⒋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 ⒌心的生理特性是什么?,二、肺,[目的要求],⒈掌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⒉掌握肺的生理特性; ⒊掌握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⒈位置:,⒉形态:,⒊别名:“华盖之脏” 、“娇脏”、“相辅之官 ”,⒋经脉联系:属手太阴肺经,络手阳明大肠经,概述,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上连气道,与喉相通肺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分为二叶,右肺分为三叶肺叶白莹,虚如蜂窝,为清虚之体⒈主气、司呼吸:,⑴ 含义:,指肺有主持人体之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⑵内容,包括,参与宗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生理功能,①主呼吸之气: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又称“司呼吸”,②主一身之气,,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
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⑵生理意义:,⑴含义:,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上奉会合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运 动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布全身;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具有协助 心脏主持血液循行的功能① 进行气体交换,② 助心行血,,⑶ 临床意义:,生理:,肺气充足→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血行正常,病理:,肺气不足→呼吸功能失常:咳嗽、气喘气生成不足:呼吸无力、气短、懒言,肺气虚弱,不能助心行血 → 血行障碍:胸闷、心悸、唇舌青,,,⒊肺主宣肃:,⑴ 含义:,①肺主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表现:,排出浊气,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卫气,,②肺主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吸入清气,表现:,输布清气、津液和水谷精微,肃清异物,,⒋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水液→脾→肺→皮毛→汗液→体外 ↓ 肾→膀胱→尿液→体外,⑴含义:,指肺具有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 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由于肺为华盖,居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 以又说“肺为水之上源”⑵内容(表现):,⑶形式:,临床意义:,生理:,肺宣发 肃降正常,呼吸功能正常→ 水液敷布全身下输肾与膀胱,病理:,肺,失宣发:呼吸不利、胸闷、咳喘、鼻塞,失肃降: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咯血,水液潴留:痰饮、水肿、小便不利,,⒌肺主治节:,⑵表现:,⑴含义:,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 生理功能活动的作用。
①肺司呼吸,②调节气机,③助心行血,④调节水液代谢,,生理特性,⒈肺为华盖:,⒉肺为娇脏:不耐寒热⒊肺气与秋气相通应:,肺位胸腔,居位最高,覆盖心君和诸脏腑,为脏腑之外卫; 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宣发卫气,抵御外邪,护卫肌表; 肺主一身之气,调节气机肺气顺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顺,故有“肺为脏之长”之说肺乃清虚之体,性喜清肃,其气主降秋季气候清肃,天高气 爽,空气明润肺气与秋气相通应,肺气在秋季最旺盛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⒈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⒉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⒊肺在志为悲:,⒋肺在液为涕:,⑴肺输精于皮毛;,⑵皮毛助肺呼吸《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忧动于心则肺应”,,悲忧以肺气为物质基础,《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肺为涕”,[思考题],⒈为什么说肺为娇脏? ⒉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 ⒊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宣肃的关系如何? ⒋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 ⒌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⒍为什么说“肺合皮毛”? ⒎肺朝百脉的意义如何?,三、脾,[目的要求],⒈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⒉掌握脾的生理特性; ⒊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概述,⒈位置:,⒉形态:“扁似马蹄” ;“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镰刀”、“形如犬舌,状如鸡冠”,⒊别名:“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⒋经脉联系:属足太阴脾经,络足阳明胃经,脾位于腹腔上部(中焦),横膈下面,在左季肋的深 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