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广西柳江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6页柳江中学2019-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这一现象反映商代( )A.贵族政治的产生 B.宗法制开始出现 C.王权具有稳定性 D.家国同构的特点2.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禅让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3.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 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A、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B、颁布《秦律》,依法治国C、官员任免制 D、权力按血缘世袭5.“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度 D.确立皇帝制度6.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此段材料意在说明唐朝时( )A. 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分权制衡局面已经形成C. 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D. 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7.《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这一做法( )A. 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D.目的是强化皇权8.公元前 651 年,管仲在葵丘会盟并发布文告,其文告中有“毋易树子, 毋以妾为妻, 毋使妇人干国事”等内容;《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 徒三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其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的崩溃 B.妇女地位的低下 C.宗法观念的强化 D.法律取代了礼教9.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行省制是满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C.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D.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0.“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 B.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C.废丞相,权分六部 D.官员层级设置调整11.下列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造成的影响是( )A.城邦制度的形成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民主政治的确立 D.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12.古代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促进国家体制形成的最主要措施是( )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B.废除债奴制C.设立“陶片放逐法” D.按地域关系划分选区13.雅典民主制度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从10个部落的公民中抽签产生,且每个公民在其他公民还未担任过此职前不得再出任。
议事会设置类似主席团的五十人团,由议事会中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轮流秩序由抽签决定,每个五十人团主持政务35天这些规定的特点是( )A. 部落管理和人民主权 B.直接民主和民主监督C.直接民主和轮番而治 D.人民主权和民主监督14.梁启超曾对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体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之处最多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15.自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恩格斯也曾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对于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罗马法系中包含着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法权关系B. 罗马法的产生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C. 罗马法体系已经非常完备不须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D. 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个人财产私有制度的不可侵犯16. 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
这表明罗马法( )A. 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B. 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C. 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 D.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17.“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文中的“它”指( )A.《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18.《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 )A. 保障司法独立 B. 体现民主原则C. 体现公共意志 D. 保护私有财产19.罗马法在程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确立这些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B.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C.确保被告不受冤屈 D.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20.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 )A.1832年议会改革 B.两党制度的确立C.《权利法案》颁布 D.责任内阁制形成21.1689年3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 )A. 保障国王的军事权 B.限制国王的行政权C.确保王室财政独立 D.依法监管王室财政22.按照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惯例,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可能( )①请国王重新任命 ②下台 ③宣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 ④重新选举首相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23.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A.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C.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24.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
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各州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美国实行“两院制”( )A.消除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B.分割立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相互妥协 D.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25.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C.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26.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便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铁路建设迅速发展,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业这一特点主要基于德国( )A.军国主义传统的延续 B.国内政治局势的需要C.争夺欧洲霸权的野心 D.原有工业基础的雄厚27.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C.削弱宰相的行政权力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8.“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向中国倾销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打开中国市场 ④向中国输出资本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9.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30.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在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统治面临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 第32题20分,共40分31.(本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