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

62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77181440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2K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适当的腧穴和刺灸、补泻方法针灸配穴处方有法有方、配穴精炼、酌情加减、灵活多变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 穴穴位位的的选选择择选穴原则选穴原则配穴方法配穴方法 围绕受病围绕受病肢体、脏肢体、脏腑、组织、腑、组织、器官的局器官的局部取穴部取穴“腧穴所在,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主治所及”目疾、耳病取风池;目疾、耳病取风池;牙痛取太阳或上关;牙痛取太阳或上关;鼻病取上星或通天;鼻病取上星或通天;痔疮取次髎或秩边等痔疮取次髎或秩边等一)选穴原则:(一)选穴原则: 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头痛选百会或太阳头痛选百会或太阳鼻塞选素髎或迎香鼻塞选素髎或迎香面瘫选颊车或地仓面瘫选颊车或地仓脱肛选会阴或长强脱肛选会阴或长强胃痛可取三脘胃痛可取三脘咳喘可取天突、膻中咳喘可取天突、膻中心痛可取巨阙、膻中心痛可取巨阙、膻中 对于针感不明显的患者,从加强局部的刺激作用对于针感不明显的患者,从加强局部的刺激作用来看,更加适宜来看,更加适宜。

      各种关节各种关节疼痛、痿疼痛、痿证以及扭证以及扭伤、皮肤伤、皮肤病、腱鞘病、腱鞘囊肿、甲囊肿、甲状腺肿大状腺肿大局部选穴局部选穴围围刺刺法法 配穴时重视局部同时要着眼于整体,局部与整体配穴时重视局部同时要着眼于整体,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视物昏花:风池、翳明;视物昏花:风池、翳明;舌强不语:风府或哑门;舌强不语:风府或哑门;胃脘疼痛:至阳或胃俞;胃脘疼痛:至阳或胃俞;前阴有疾:次髎或肾俞;前阴有疾:次髎或肾俞;肩背疼痛:中府;肩背疼痛:中府;脊柱强痛:人中;脊柱强痛:人中;肛门脱出:气海;肛门脱出:气海;腰骶损伤:膻中等腰骶损伤:膻中等胃肠疾患:三脘、气海、胃肠疾患:三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天枢、内关、足三里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远道刺远道刺适用于在适用于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选穴,,用于用于治疗治疗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残缺,面口合谷收头项寻残缺,面口合谷收经脉所过,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主治所及” 头面、躯干远部取穴法 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眠、健忘、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眠、健忘、嗜睡、多梦、贫血、月经不调嗜睡、多梦、贫血、月经不调 牙痛牙痛上牙痛:上牙痛:炙足三里七壮,针下关、颧髎。

      炙足三里七壮,针下关、颧髎下牙痛:下牙痛:合谷、颊车、大迎、中渚合谷、颊车、大迎、中渚胃火牙痛:胃火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风热牙痛:风热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风池、曲池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风池、曲池肾虚牙痛:肾虚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太溪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太溪大迎向上刺,颧髎直刺,合谷同侧刺,内庭对侧刺,太溪大迎向上刺,颧髎直刺,合谷同侧刺,内庭对侧刺,太溪同侧刺 对于个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随症选穴发热选大椎或曲池;发热选大椎或曲池;痰多选丰隆或中脘;痰多选丰隆或中脘;贫血选膈俞或足三里;贫血选膈俞或足三里;恶心呕吐选中脘或内关;恶心呕吐选中脘或内关;经验选穴 纠偏方:治疗偏瘫患侧的配方百会、风府、风池(上部);肩髃、曲池、合谷(中部);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等(下部)病在上部选用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穴病在中部选用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穴病在下部选用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穴 腰痛八针:腰阳关、命门、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委中、腰阳关、大肠俞,偏于活血通经疏表,治标。

      命门、肾俞益精固肾,治本,全方共奏袪邪疏表、通经止痛、固本强腰之效适用于肾虚受风及腰膝酸痛等 老十针方:老十针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内关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肠胃一切胃肠病,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虚劳损伤,外伤性截瘫,月经不调,癫痫诸证 牵正方:水沟、承浆、地仓、颊车,颧髎、阳白、四白、大迎、合谷祛风牵正,通经活络口眼㖞斜 头痛八针:百会、风府、风池、太阳、合谷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疏风止痛各种头痛 头面、胸腹和腰背部腧穴多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头面、胸腹和腰背部腧穴多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基本上都有远端治疗作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基本上都有远端治疗作用具体可分局部配穴、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具体可分局部配穴、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穴法、三部配穴法二)配穴方法: 是结合躯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形是结合躯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形式,以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式,以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 局部配穴法:对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对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品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配穴法,以疏调局部的品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配穴法,以疏调局部的经络之气。

      经络之气头痛配印堂、太阳、百会、头维;头痛配印堂、太阳、百会、头维;面瘫配四白、地仓、颊车、下关;面瘫配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胃痛配中脘、梁门、不容、承满;胃痛配中脘、梁门、不容、承满;膝关节病配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膝关节病配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 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在针灸临床上应用最广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在针灸临床上应用最广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灵枢灵枢·终始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 前后配穴法:又称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躯体前后部位所,是以躯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称称“偶刺偶刺” 左右配穴法:由于十二经脉的循行是左右对称的,有的还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为,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提出了“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与《灵枢·官针》中的“巨刺”、￿“缪刺”相类似,故又称“交经缪刺法” 左右配穴法:经络在人体呈左右对称分布,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经络在人体呈左右对称分布,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如果一侧虚而不足,另一侧就显在病理情况下,如果一侧虚而不足,另一侧就显得实而有余反之,如果一侧实而有余,另一侧得实而有余反之,如果一侧实而有余,另一侧就显得虚而不足这就可以用左右配穴来补虚泻就显得虚而不足这就可以用左右配穴来补虚泻实《针经指南·标幽赋》:“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左右配穴法既可以左右交叉取(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也可以左右对称取(左右同取) 左右配穴法对于治疗左右配穴法对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扭伤以及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扭伤以及面瘫、半身不遂面瘫、半身不遂等病症常有独到之处等病症常有独到之处疼痛发作针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以调节左右气血,促使经络平疼痛发作针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以调节左右气血,促使经络平衡左右左右交叉配穴交叉配穴多用于治疗多用于治疗头面疾患头面疾患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右侧偏头痛取同侧太阳、头维,配左侧外关、足临泣右侧偏头痛取同侧太阳、头维,配左侧外关、足临泣左右左右对称配穴对称配穴多用于治疗多用于治疗内脏疾患内脏疾患。

      胃痛取双侧梁门、足三里;胃痛取双侧梁门、足三里;咳喘取双侧肺俞、膏盲等咳喘取双侧肺俞、膏盲等 三部配穴法: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古称“天、人、地三才”配穴法),应用极为广泛 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配穴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配穴本经配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交会经配穴 本经配穴: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经脉时,即遵循经脉时,即遵循“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的治疗原则,选取本经脉的腧穴配伍成方疗原则,选取本经脉的腧穴配伍成方肺病咳嗽:中府、列缺、太渊、尺泽;肺病咳嗽:中府、列缺、太渊、尺泽;少阳头痛:率谷、风池、足临泣、足窍阴;少阳头痛:率谷、风池、足临泣、足窍阴; 表里经配穴: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制定的具体方法:某一脏腑、经脉有病,除选取本经脉的腧穴以外,同时配以表里经有关腧穴《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取之涌泉、昆仑”,也是病邪在肾以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腧穴配伍应用的实例。

      同名经配穴法: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腧穴相配《黄帝内经太素》:“手太阴、阳明之上有病,手太阴、阳明之上有病,宜疗足太阴、阳明宜疗足太阴、阳明…………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宜疗手太阴、阳明宜疗手太阴、阳明 子母经配穴法:参照脏腑及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定的配穴方法 交会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即按经脉的交叉、交会情况来配穴某一病变部位有数条经脉交会或某一病症与数条交会经脉有关,都可按此法配穴泌尿、生殖系疾患和妇科病多与任脉、足三阴经泌尿、生殖系疾患和妇科病多与任脉、足三阴经病理变化相关,故常取任脉的关元、中极配足三病理变化相关,故常取任脉的关元、中极配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治之阴经交会穴三阴交治之 穴有主次,术有先后针灸处方中,腧穴有主次之分,施术也有先后针灸处方中,腧穴有主次之分,施术也有先后之别主穴应每次必取,而且重点施术,配穴酌之别主穴应每次必取,而且重点施术,配穴酌情选用《《灵枢灵枢··终始终始》》::““病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病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一)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 《《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至真要大论篇》》::““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调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内者,调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灵枢灵枢·五色五色》》::“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阴,反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阴,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灵枢灵枢·周痹周痹》》::“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选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选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刺与艾灸虽然同属于外治法,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针刺与艾灸虽然同属于外治法,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有所区别例如实热证一般只针不灸,虚寒证就应临床上应有所区别例如实热证一般只针不灸,虚寒证就应少针多灸因此,针灸临床上必须根据具体病症酌情施术。

      少针多灸因此,针灸临床上必须根据具体病症酌情施术选择用针、用灸,或针灸并用,决定用多针少灸或才少针多选择用针、用灸,或针灸并用,决定用多针少灸或才少针多灸,方能取得应有的疗效灸,方能取得应有的疗效 针刺深浅不同,治疗作用有别针刺深浅与处方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深浅不针刺深浅与处方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深浅不同,产生的疗效就会有显著差别同,产生的疗效就会有显著差别《《素问素问··刺要论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灵枢灵枢··官针官针》》::””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疾深针浅,疾深针浅,病气不泻病气不泻针灸临床按方施术,要因人、因病、因时、因针刺部位的针灸临床按方施术,要因人、因病、因时、因针刺部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针刺的深浅不同而灵活掌握针刺的深浅 《《灵枢灵枢·终始终始》》”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者,深内而久留之。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者,深内而久留之脉实者,深刺之脉实者,深刺之……脉虚脉虚者,浅刺之者,浅刺之《《灵枢灵枢·本输本输》》::”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灵枢灵枢·阴阳清浊阴阳清浊》》::”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灵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气脏腑病形》》::”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针经指南针经指南·标幽赋标幽赋》》::”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针灸聚英针灸聚英》》::”肌肉厚实处则可深,浅薄处则宜浅肌肉厚实处则可深,浅薄处则宜浅《《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 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有异补泻是针灸施治的基本法则,在同一个腧穴中,如果补泻手法不同,其治疗作用完全相反补合谷、泻三阴交有行气活血、通络化瘀之效,用以补合谷、泻三阴交有行气活血、通络化瘀之效,用以治疗气滞血瘀之经闭、痛经,并有堕胎作用;治疗气滞血瘀之经闭、痛经,并有堕胎作用;泻合谷,补三阴交则有调理气血、固经养胎之效,用泻合谷,补三阴交则有调理气血、固经养胎之效,用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且有保胎作用。

      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且有保胎作用汗证,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可以发汗;汗证,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可以发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则可以止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则可以止汗 知常达变,随症增减腧穴一个处方中的腧穴增加或减少,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改变处方的主治一般来说,处方中的主穴是基本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加减腧穴实证哮喘以膻中、列缺、肺俞、尺泽为基本实证哮喘以膻中、列缺、肺俞、尺泽为基本方,方,若是风寒太盛,便减去尺泽,增加风门;若是风寒太盛,便减去尺泽,增加风门;若属痰热,则减去列缺,增加丰隆;若属痰热,则减去列缺,增加丰隆;若是哮喘急性发作,则减去肺俞,增加孔最若是哮喘急性发作,则减去肺俞,增加孔最 把握治疗时间,也是针灸处方的重要因素主要有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掌握好留针施灸时间、制定疗程时间和间歇时间、预测总体治疗时间等几个方面治疗时间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对有些病症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提高疗效失眠症,上午治疗就不如下午或晚间治疗效果好,尤其是睡前1~2小时为最佳有些周期性发作的病症,例如疟疾、癫痫、月经不调、痛经等,一定要在发作前施术,疗效才好针灸治疗疟疾的最佳时间是在规律性发作前2小时左右;癫痫应在发作前5~7天开始针刺;月经不调和痛经则应该在月经来潮之前3~5天开始治疗,直到月经干净为止。

      ￿女子不孕最好能在排卵期前后连续针灸女性患者,若非月经方面的病症,经期理当停针 留针时间留针时间也是针灸处方中的重要内容一般病症以留针20~30分钟为宜在留针时间内,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谓之“动留针”对于不容易配合针刺损伤的婴幼儿以及肢体痉挛性疾病的患者,不适合留针,可略施行针手法后旋即出针,防止发生弯针、断针事故对于一些急性痛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肾绞痛等,则需要长久留针,少则1~2小时,多则10小时以上 疗程时间多数疾病如面瘫、风湿痹痛等,以针灸10次左右为1个疗程部分急性或简单的病症,如急性扭伤、牙痛、目赤肿痛等,以3~5次为1个疗程少数慢性病、疑难病和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肥胖症、男性不育、女子不孕、中风偏瘫、截瘫等,至少1个月为1个疗程 间歇时间《灵枢·经脉》:“凡刺寒者,皆多血络,必间日一取之《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灵枢·寿夭刚柔》:“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一般慢性病症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对于一些需要尽早控制的疾病,例如急性传染病、剧烈疼痛等,则需要每日2次或每隔5~6小时针灸1次,不可间隔太长时间,否则不利于积累疗效。

      每个疗程之间应休息3~5天,然后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如此可以避免因连续刺激机体产生的耐针性,使兴奋性降低而影响疗效针灸间隔时间有时还需要根据不同针灸方法而定如埋针疗法、埋线疗法、针挑疗法和刺络出血较多者,可1周左右治疗1次,施行瘢痕灸法者,其间隔时间也应适当延长 总体治疗时间凡急性、简单的病症,例如昏厥、急性扭伤、落枕、牙痛等,治疗时间较短,少则1次,多则3~5次,即获痊愈而慢性病、疑难病和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肥胖症、男性不育、女子不孕、中风偏瘫、截瘫等,治疗时间较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有些疾病,在已经治愈后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也还需要续治3~5次对于左右经络失衡引起的病症,例如面瘫、中风偏瘫、足内翻或足外翻等,经过治疗一旦达到了相对平衡,就应该收效即止,“已静勿动”切不可贪效而多加治疗,以免“矫枉过正”,导致新的左右经络失衡对于极少数疑难奇症的治疗,如果一时难以作出判断,不妨先试治5~10次,以观后效,再作出预测 在针灸处方中,有主穴、辅穴主穴、辅穴对每一个腧穴都应标明:是一侧还是双侧;是左侧还是右侧;是用针法还是灸法;是用补法还是泻法;针法又有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等的不同。

      灸法也有艾条灸、艾柱灸、温和灸、隔物灸、瘢痕灸艾条灸、艾柱灸、温和灸、隔物灸、瘢痕灸的区别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留针针刺深浅、留针或施灸时间施灸时间、刺血疗法的出血量刺血疗法的出血量、艾柱灸的方法和壮数艾柱灸的方法和壮数、电针的波型选择电针的波型选择及穴位注射的药物剂穴位注射的药物剂量量等等,均应在处方中明确表示出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