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律启蒙 详解.doc
53页声律启蒙 详解 一东 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白吏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
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 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剑对弯弓3。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4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1皤(音pó):白色绿:这里指青色、黑色皓:白色 2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融融:暖气上腾的样子 3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宾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看成偏正词组,即佩带的剑、被拉弯的弓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仗 4芰(音jì):菱角的一种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二冬 1“冬”和“东”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读音不同(主要是韵腹不同),所以分属不同的韵部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1古代寺庙傍晚击鼓、早晨敲钟以报时 2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下》冯妇,晋国人,善搏虎,以此为业,后来不再杀虎,被称为善士。
有一次在野外偶遇众人逐虎,不觉技痒,又卷起袖子下车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后代便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者下联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自称喜欢龙,房屋四处都雕刻彩绘上各种龙的图形天龙听说后便现身于他家,叶公看见后吓得魂飞魄散后代便以“叶公”代指表面爱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 3蛩(音qióng):古代蝗虫、蝉、蟋蟀等类的小昆虫都可叫蛩,此处指蟋蟀 4课:此处是“为……而劳作”的意思,“课蜜”即采蜜课”本指收税,古人经常“课”、“役”连用,故“课”也就带有“役(劳作)”的意思了 5恰恰:像声词,黄莺的叫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见,自在娇莺恰恰啼”雍雍:像声词,大雁的叫声《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鸣叫,旭日东升光闪耀) 6上联源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迢(音tiáo)递,遥远的样子嵯(音cuō)峨:山势高险的样子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1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2 花灼烁,草蒙茸3九夏对三冬4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5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6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7 ————————注释———————— 1中庸:本来指做事不偏不欹、恰到好处,这里是中等人才的意思 2奁(音lián):镜匣,古代妇女多用来收放梳妆用具笥(音sì):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来盛放衣物杵(音chǔ):舂米用的一种木制的棒槌。
将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舂捣,可除去粗皮舂(音chōng):此处指臼 3灼烁(音卓硕):联绵词,花盛开的样子蒙茸:联绵词,草茂盛的样子 4九夏对三冬:夏季有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夏;冬季有三个月,故称三冬九”和“三”也可看成虚数,“九夏”与“三冬”都指时间很久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戏马,台名,亦名掠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南,据说项羽曾于此驰马取乐下联出自《晋书•卷八十五·刘毅传》蟠龙(盘龙),书斋名东晋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曾在南州修筑一书斋,上面绘满龙的图案,称为盘龙斋盘、蟠在此处义同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和《晋书•毕卓传》晋人毕卓酒后曾对人说,左手剥着蟹螯,右手拿着酒杯,漂游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擘(音bò),分开、剥开蟹螯(音aó),螃蟹的两个大前足,是下酒的美味下联见于《世说新语•企羡》和《晋书•王恭传》。
晋人王恭披着仙鹤羽毛做的披风,乘着轩车,在小雪中前行,孟昶在篱间窥见,说:这真是个神仙呀鹤氅(音chǎng),用仙鹤羽毛制成的外套 7五老:山峰名,在江西庐山的南部,由五座小山峰构成三姑:山峰名,由三座小山峰组成,在今安徽境内金镛:一种乐器,青铜铸造的大钟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1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2,绣虎对雕龙3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4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5 ————————注释———————— 1禹、舜、羲(音xī)、农:分别指夏禹、虞舜、伏羲、神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四位圣君 2陈后主:南朝陈的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
陈叔宝字元秀,昏庸荒淫,被隋所俘,死于长安汉中宗:汉宣帝刘询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在位 25年,很有作为,班固称之为“功广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 3绣虎:指三国时魏国曹操的儿子曹植,他文章出众,当时人称绣虎雕龙:指南朝梁的刘勰(字彦和),他曾作《文心雕龙》一书,十分出名 4更(音gēng):经历、经受 5藉(音jiè):借助、凭借疏(一作“踈”)慵:正在懒适意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1,玉斝对银釭2 青布幔,碧油幢3,宝剑对金缸4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5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