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句复位题(教师用)).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61584048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句复位学案 一、考点阐释 语句复位,指的是将某一语段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抽出,另设几种与之相近的答案,让考生从中选出原句语句复位题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连贯性2015年全国卷采用了这种题型语言的衔接连贯常常涉及二方面的要求:一是语意的连贯(内容),二是结构的连贯(形式)要求内容方面保持话题的一致性,保持事理的逻辑性,保持意境的和谐性形式方面做到句序合理,句式协调,音节和谐;       二、考题类型——语句复位(抽句复位)  句子复位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这种类型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类型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三、基本方法——语句复位“6是否”1.话题(主语)是否一致 ; 2.事理是否相承; 3.前后是否照应4.意境是否协调; 5.句式是否一致; 6.音节是否和谐四、应用体验技法一: 主语一致或话题统一 口诀:话题统一要确保,主语一致很重要,顶针衔接最巧妙1、【2015年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答案】D2、【2015年全国卷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癌了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答案:A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技法二: 事理相承或顺序合理  行文时一定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表述应符合时间先后、空间位置、逻辑思维顺序4、【2005全国卷】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澄河产瓜鱼, ,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腊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腊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参考答案:【 A 】5、【2015湖南卷】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答案】C【解析】瞻前:先进再向北;顾后:“皆隐于”必须是两者,所以选“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结合语境最后选定C项试题分析:此题在语境中考查连贯,语料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技法三: 前后照应勾连话题前后照应,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前呼后应,环环相扣,语脉清晰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连贯衔接恰当的是(  )      ①上海不是“田园城市”,__ _ ;上海也不是“文化古城”_ __②那雪不是飘落的,是吸附的,甚至像是枝桠本身渗透出来的,松软、晶莹、美丽在阳光照耀下,_______,_______,仿佛转眼就要绽开A.①因此没有那份“散淡”,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②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到处是雪的蓓蕾B.①因此没有那份“儒雅”,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②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到处是雪的蓓蕾C.①因此没有那份“散淡”,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②到处是雪的蓓蕾,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D.①因此没有那份“儒雅”,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②到处是雪的蓓蕾,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答案:A6、(2011年浙江卷)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答案:C. 余光中这段话整体上是强调“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应做到“文白相济”;也就是以驱遣白话文为主,但“在紧要关头”可让文言起辅助作用,由此可见A项明显说倒了;B项的“见真求新”,与语段意思相脱节;D项的“白话为本”有偏颇处,同时遗漏了“文以应变”技法四: 句式统一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既可以增加语势,又能加强语言的连贯性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句是( ) (1) 北平郊外, ,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②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2)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_ __, 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 ③、青黄脸色  ④、脸色青黄  A.、① ③ B、② ④ C、② ③ D、① ④答案:B技法五: 意境协调8、(2012年湖南卷)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里,处处苍苔,上面布满飞鸟栖息时指爪留下的痕迹从而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小院地偏”正合此时此地诗人心境,且与标题“西斋书事”相呼应A项,“林间无人”与“西斋”、“满庭(鸟迹印苍苔)”不符;C项,“过客稀”与“鸟迹印苍苔”情境不符;D项,“寒气”与“夏日”之景不符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道题应选B项9、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

      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_________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珠网的飞虫,身心都紧帖在那密密地丝缕上解析:选D 抓住前后句出现的“雨”“帘幕低垂”“并不愉快的凉意”等词语作一番分析,如果选A,那么,“感觉”如张着“纱幕”,而后面的文字并不在陈述“感觉”,却转到其他意思上去了,显然A项不当如果选B项,那么B项中“小鸟……掀动着翅膀欢叫”在感情色彩上和前后文不一致,显然也不当如果选C项,那么用“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来形容“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则不大恰当,所以C项也不能选只有D项,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雨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相一致的技法六: 音节和谐10、(2001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四、学以致用1、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点析]C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 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

       2、(2011年北京卷)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A、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B.、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