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3CWX系列ACFitAP双机直连IRF典型配置举例V7.doc
9页H3C W*系列AC+Fit AP双机直连IRF典型配置举例(V7)Copyright © 2021 **华三通信技术**所有,保存一切权利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局部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本文档中的信息可能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z.-目录1 简介12 配置前提13 配置举例13.1 组网需求13.2 配置本卷须知13.3 配置步骤13.3.1 配置AC 113.3.2 配置AC 213.3.3 配置IRF13.3.4 配置Switch13.4 验证配置13.5 配置文件14 相关资料1. z.-1 简介本文档介绍双机直连星型IRF典型配置举例IRF是将多台AC设备以星型拓扑连接在一起,进展必要配置后虚拟化成一台分布式设备通过IRF特性可以集合多台设备的硬件资源和软件处理能力,实现多台设备的协同工作、统一管理和不连续维护当配置了IRF后,用户通过IRF设备中的任意端口都可以登录IRF系统,对所有成员设备进展统一管理,同时,对于网络中的其它设备和网管来说,整个IRF就是一个网络节点,简化了网络拓扑,降低了管理难度。
IRF中有多台成员设备,其中一台作为主设备,负责IRF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其它成员设备作为从设备,从设备在作为备份的同时也可以处理业务一旦主设备故障,系统会迅速自动选举新的主设备,以保证业务不中断,从而实现了设备的1:N备份当同一IRF域中同时存在多个主设备,则根据角色选举规则选择最优设备为主设备,选举比较先后顺序为优先级、系统运行时间、CPU MAC大小,优先级大的优,系统运行时间长的优〔时间差小于10分钟则认为运行时间一样〕,MAC小的更优星型IRF所有的成员设备接入二层网络,只要成员设备间二层互通,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物理连接来转发成员设备间的流量和IRF协议报文,不需要专门的物理线路和接口来转发2 配置前提本文档适用于使用ware V7软件版本的无线控制器和接入点产品,不严格与具体硬件版本对应,如果使用过程中与产品实际情况有差异,请参考相关产品手册,或以设备实际情况为准本文档中的配置均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展的配置和验证,配置前设备的所有参数均采用出厂时的缺省配置如果您已经对设备进展了配置,为了保证配置效果,请确认现有配置和以下举例中的配置不冲突本文档假设您已了解星型IRF根底与LACP等相关特性。
3 配置举例3.1 组网需求如图1所示,AC 1与AC 2通过双机直连方式建立星型IRF,IRF与交换机Switch之间通过跨机动态聚合链路连接,具体要求如下:· AC 1与AC 2成功建立IRF· IRF与交换机Switch之间的动态聚合都正常图1 双机直连IRF网络3.2 配置本卷须知· 配置成员编号时,必须保证不同AC设备之间成员编号唯一,且需重启该设备后配置才可生效· 配置成员域编号时,必须保证各成员AC设备之间域编号一样· 每个成员AC设备上只能创立与其成员编号对应的IRF逻辑端口,给IRF逻辑端口添加物理成员口后,必须保存配置重启该成员设备或者执行激活IRF配置后才可生效,W*系列AC的所有以太口均支持参加IRF逻辑端口,但是建议尽量选择速率较大端口,且不同速率端口不能同时参加到IRF逻辑口· IRF建立成功后再在IRF上配置二层动态聚合口· License可在IRF建立之前也可在建立之后安装,可在单台成员设备上也可在每个成员设备上都安装,每个AC成员设备都可共享所有AC成员设备上License叠加的总和且密钥ak文件只能被安装在其所在的AC成员设备上· 配置时如果使用到文件系统中*个文件,需先指定成员编号,再指定该文件所在具体位置,如不指定成员编号则直接进入主设备的文件系统。
3.3 配置步骤3.3.1 配置AC 1(1) 配置IRF端口* 创立IRF逻辑口1,并将10GE口Ten-GigabitEthernet 1/0/25参加到IRF逻辑口1
[AC 1]save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written to the device. Are you sure" [Y/N]:y Please input the file name(*.cfg)[cfa0:/startup.cfg] (To leave the e*isting filename unchanged, press the enter key): Validating file. Please wait... Saved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to mainboard device successfully. [AC 1]irf-port-configuration active 3.3.2 配置AC 2(1) 配置成员编号*配置AC 2的成员编号为2,并重启设备使其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