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扫描.docx
14页备战考试 | 千锤百练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 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根底〔 〕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展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 〕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 A、反响 B、适应 C、反响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根本反响是〔 〕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而〔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而〔 〕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准确 6、负反响可使控制局部的活动〔 〕,正反响可使控制局部的活动〔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响的表现形式是〔 〕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 〕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响 *11、负反响 四、简答题: 1、机体的根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根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根底理论学科。
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根本规律的根底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开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开工程,不同训练水平运发动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效劳 第一章 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根本单位〔 〕 2、肌原纤维最根本的构造是肌小节〔 〕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 〕 4、温度对肌肉的伸展性和粘滞性没有影响〔 〕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 6、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强度〔 〕 7、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 〕 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 9、时值是评定组织收缩的一个重要指标〔 〕 10、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 11、静息电位水平为+70mv—+90mv〔 〕 1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表示组织兴奋达最高水平〔 〕 13、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表示组织的兴奋达最低水平〔 〕 14、动作电位产生的一瞬间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 〕 15、兴奋在神经上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 16、兴奋在神经肌肉上的传导实际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17、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未稍的接点〔 〕 18、运动终板神经未稍释放乙酰胆碱〔 〕 19、终板电位不等于动作电位〔 〕 20、兴奋是电变化过程而收缩那么是机械变化〔 〕 21、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 〕 22、横桥与肌凝蛋白结合导致了收缩开场〔 〕 23、最大收缩与刺激强度呈现正比〔 〕 24、一次电刺激可产生一次强直收缩〔 〕 25、等长收缩不表现为作功〔 〕 26、等张收缩时肌肉张力不变〔 〕 27、初长度增加肌肉兴奋性增加〔 〕 28、红肌属慢肌具有耐力较强的特点〔 〕 29、毛细血管丰富而收缩速度快是快肌的特点〔 〕 二、选择题: 1、组成肌肉的根本单位是〔 〕 A、肌腹 B、最小肌肉群 C、肌纤维 D、肌腱 2、阈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该组织的兴奋性越〔 〕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改变 3、时间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 〕作用时间 A、最长 B、最短 C、延迟 4、强度时间曲线是反映组织〔 〕的曲线。
A、兴奋性 B、收缩性 C、延迟性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叫〔 〕 A、时间强度 B、阈强度 C、阈上强度 6、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而形成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差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 7、膜电位差的特征是〔 〕 A、内正外负 B、外正内负 C、电位为零 8、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的流动而引起暂时性的电位逆转形成去极化 A、Na+ B、K+ C、Ca+ 9、动作电位而形成的逆转电位特征为〔 〕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电位不变 10、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是由于〔 〕而使电位恢复到原来水平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11、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水平前微小而缓慢变动为〔 〕 A、后电位 B、零电位 C、局部电位 12、动作电位恢复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恢复依赖于〔 〕 A、钠钾泵 B、浓度差 C、化学结合 13、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14、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膜受体结合后首先产生〔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终板电位 15、肌肉由兴奋过程转为收缩过程称为〔 〕 A、兴奋过程 B、收缩过程 C、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16、兴奋—收缩耦连过程的连接因子是〔 〕 A、Ca++ B、Na+ C、K+ 17、构成骨骼肌肌原纤维的主要蛋白是〔 〕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8、肌原纤维中直接与收缩有关的蛋白质是〔 〕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9、肌原纤维中粗丝是由〔 〕组成 A、肌纤蛋白 B、肌凝蛋白 C、原宁蛋白 20、肌肉收缩时是〔 〕相结合 A、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 B、原宁蛋白与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与Ca++ 21、肌肉收缩过程中是〔 〕在移动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原宁蛋白 22、肌肉收缩时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ADP B、AMP C、ATP 23、给予高频率的连续刺激肌肉可产生〔 〕 A、多个单收缩 B、一个单收缩 C、强直收缩 24、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与刺激强度呈现〔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毫无关系 25、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的兴奋性越〔 〕 A、高 B、低 C、不变 D、缩短26、当到达最大收缩时给予较强刺激肌肉收缩〔 〕。
A、可继续增大 B、可减弱 C、不改变 27、肌肉强直收缩后,如果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的收缩能力那么〔 〕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28、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29、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强直性收缩 30、肌肉收缩前适度拉长可增加〔 〕 A、初长度 B、兴奋性 C、伸展性 31、肌肉的初长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与肌肉收缩力呈〔 〕 A、反比 B、正比 C、不变 32、超过肌肉最适初长度后,肌肉的收缩能力将〔 〕 A、继续提高 B、不变 C、下降 33、人体骨骼肌纤维大概可分为〔 〕 A、红肌和白肌 B、白肌和快肌 C、红肌和慢肌 34、快肌的生理特点是〔 〕 A、收缩快易疲劳 B、收缩慢不易疲劳 C、收缩快不易疲劳 35、收缩速度慢但持续收缩时间较长的肌肉类型是〔 〕 A、红肌纤维 B、白肌纤维 C、快白肌纤维 36、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是一种具有〔 〕生理特性的过程 A、互换 B、一样 C、不一样 37、肌肉是一种不完全的弹性体这是由于〔 〕所致。
A、伸展性 B、收缩性 C、粘滞性 38、刺激时间延长那么所需刺激强度下降在一定条件下〔 〕 A、不能成为正比关系 B、波动关系 C、能够成为正比关系 39、时值与时间阈值是〔 〕的概念 A、可相提并论 B、可互换的 C、不可相提并论 40、静息电信位是在〔 〕记录到的一种电位差 A、膜外 B、膜中间 C、膜内 41、超射电位发生于动作电位的〔 〕过程 A、去极化 B、复极化 C、复极化后 42、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外电位平衡后,电位的变化仍未停顿是因为〔 〕 A、浓度差动力 B、电位差动力 C、浓度差和电位差动力 43、动作电位复极化后离子的恢复是〔 〕 A、平息过程 B、波动过程 C、耗能过程 44、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一个一个〔 〕的传播 A、静息电位 B、超射电位 C、动作电位 45、神经冲动的传导〔 〕电流传导的衰减性 A、具有 B、不具有 C、产生 46、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要〔 〕无髓鞘纤维 A、等于 B、慢于 C、快于 47、终板电位是一种〔 〕电位 A、可扩布性 B、后电位 C、局部 48、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量与〔 〕成正比。
A、神经冲动 B、静息电位大小 C、神经递质释放量 49、终板乙酰胆碱的作用〔 〕 A、持续较长时间 B、直到下一次冲动到来 C、很快被去除掉 50、肌纤维中三联管系统是〔 〕 A、肌细胞的独立构造 B、肌原纤维的延续局部 C、肌细胞膜延续局部 51、终池Ca++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 〕相结合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原宁蛋白 52、兴奋——收缩耦联中Ca++的释放其动力来源于〔 〕 A、神经递质 B、浓度差 C、动作电位 53、肌小节收缩时,各光带中〔 〕变化最为明显 A、。
